学术投稿
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006-978X
  • 国内刊号:14-119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26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外治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改良高野术式尽量保存肛门上皮和衬垫的痔根治术治疗混合痔111例

    目的:探讨改良高野术式尽量保存肛门上皮和衬垫的痔根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220例混合痔患者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成改良高野术式组(治疗组)和外切内扎组(对照组),对两者临床疗效、一般评价、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等做评价.结果:改良高野术式组与外切内扎组相比两组手术时间、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高野术式组术后疼痛、肛门狭窄、术后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外切内扎组(P<0.01),排尿障碍、脱线期出血、治疗时间低于外切内扎组(P<0.05).结论:改良高野术式具有更好的保护肛垫及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优点,是治疗混合痔的理想方法.

    作者:肖强;龚光辉;黄红根;简弄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排毒生新膏对86例慢性皮肤溃疡肉芽增生和上皮修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单用排毒生新膏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肉芽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排毒生新膏外涂,观察肉芽组织开始增生时间、上皮愈合天数、治疗率.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开始增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上皮愈合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排毒生新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上皮提早愈合,疗效显著,有利于恢复健康,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

    作者:王德勤;聂芳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元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86例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并波及膝周关节囊、韧带、肌腱等诸多组织损伤的一种理疗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单一方法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我科自2009年2月份以来,采用多元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药物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4例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物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用电针结合药物按摩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药物按摩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文辉;口锁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30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实施穴位埋线,共使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穴、足三里、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下巨虚、腹结),共埋线2次,间隔1周;同时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10次,每日1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通过结肠传输试验观察结肠运动情况.结果:临床观察有效率为93.33%,结肠运输实验表明有效率为90%.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经结肠传输试验证实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章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86例

    膝关节骨关节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大多只能缓解症状,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1].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中,男27例,女59例;年龄44岁~ 76岁;左侧22例,右侧44例,双侧22例;病程短7d,长13 a.X线检查示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34例关节间隙变窄,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确诊.

    作者:郭文青;南秋生;耿登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梅花针叩刺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油风112例

    笔者于2003年1月~2011年6月间,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油风11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2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病例,其中男72例,女40例;年龄10岁~58岁;10岁~ 17岁28例,18岁~40岁66例,41岁~58岁18例;病程短36 d,长2a.临床表现:不知不觉一处或多处头发脱落成片,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大小不等,部分患者甚至头发全部脱落.脱发区头皮光亮,触之松软,无鳞屑、无瘢痕、无炎症表现.患者多伴有轻度头昏、神疲乏力症状,有的脱发前感头皮发痒或蚁走感.

    作者:杨秀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替硝唑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47例,治愈25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23%;对照组47例,治愈19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34%.结论:合理地选择灌肠液加上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祝宇平;王玲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8例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结果:本组28例患儿,痊愈24倒,占85.71%;好转4例,占14.29%.总有效率100%.随访1a无复发及形态功能活动异常.结论: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操作方便,治愈率高,痛苦小,且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玉华;康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煎剂泡洗治疗腿足疼痛32例

    腿足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足跟骨质增生、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糖尿病足等,其中中老年人发病所占比重大.笔者采用中药煎剂泡洗治疗寒证腿足痛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玉霞;樊福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火针治疗背肌筋膜炎54例

    背肌筋膜炎是指背肌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及纤维性变,临床发病率较高.中西医治法虽然有多种,近期疗效尚可,但复发率较高.笔者用火针治疗本病54例,不但近期疗效十分满意,且复发率低,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小19岁,大56岁;病程短半年,长18a.其中因居住地寒冷潮湿所致者17例,劳累所致者24例,产后受凉所致者6例,不明原因慢性疼痛者5例,合并其他疾病者4例.

    作者:冀占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110例

    1 临床资料145例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型83例,风热型49例,痰湿型1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5岁;病程2d~30d.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岁;病程2 d~30d.两组经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霍香;霍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敛痔散治疗低位肛瘘术后60例

    敛痔散是我科自制的中药外用制剂,历史悠久.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间,采用敛痔散治疗60例低位肛瘘术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46例,女14例;年龄23岁~74岁,平均41.3岁.2 治疗方法2.1低位肛瘘切除术在骶管阻滞麻醉下,患者取双膝前屈左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肛门内外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并铺巾,用银质探针从外口处探入,轻柔沿瘘道探出内口,用手术剪沿探针将瘘管切开,剔除管壁组织,再用刮匙刮尽瘘管纤维化组织至无硬结,使创面新鲜柔软,结扎瘘管内口两侧黏膜,修剪创缘使成放射状切口,保持引流通畅,结扎出血点.术毕用藻酸钙敷料填塞创面,外垫棉花,活性伤口敷料固定,压迫止血.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止血治疗.

    作者:张丹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足三里穴位按摩配合脐四边拔罐治疗小儿腹胀68例

    笔者自2008年以来,应用足三里穴位按摩配合脐四边拔罐治疗小儿腹胀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患儿,均经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腹胀查因等.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岁~7岁;病程1d~7d.就诊前经过口服西药乳酶生、四联活菌、五维他口服液等治疗,疗效欠佳.

    作者:胡庆昌;张凤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

    我国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流行国家,由此而引起的终末期肝病及其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大,核苷类药物应用疗程难以确定,长期应用可诱发HBV耐药突变[1],且长期用药费用较高.以上这些因素皆影响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合理应用.笔者用患者本人静脉血行自血疗法用于CHB患者的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热罨包加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功能恢复85例

    笔者于2008年2月~2011年6月期间,临床中应用中药热罨包加推拿治疗本病8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经治疗85例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18岁~82岁;病程2周~1a.有明显外伤史50例,慢性损伤35例,机械性损伤、摔伤、慢性劳损等病因所致.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畸形,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功能障碍.经DR摄片检查排除膝关节骨折或脱位.

    作者:王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针配合薄芝糖肽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笔者于急性期采用电针配合、薄芝糖肽穴位注射法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发现,能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快速治愈面瘫,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均来自门诊,均为急性期,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岁~65岁;病程1d~7d.在治疗组20例中,重度3例,中度17例;对照组20例中,重度2例,中度18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程度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唐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以直肠与结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西医学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存在疗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副作用较大等问题.中药局部灌肠治疗本病,药物能直达病所,有效成分直接在肠道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并可保护肠道溃疡面,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将近5a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从中药辩证灌肠治疗、专方专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配合内服、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中药灌肠配合其他外治法5个方面给予总结.

    作者:王飞;石健;王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体表窦道及瘘管

    体表窦道和瘘管,由于其发病原因及特有的形态,缠绵难愈,愈后又极易复发,是目前外科临床的难题之一.中医治疗体表窦道及瘘管历史悠久、疗效独特,现将治疗本病的中医外治法作以总结.

    作者:王永灵;蒉纲;阙华发;戚清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刺血疗法临床应用分类概述

    刺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近年来刺血疗法发展较快,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笔者收集近10 a来有关刺血的临床报道,按刺血作用将临床应用分类归纳.

    作者:史中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捏脊疗法临床适宜症状分级量表的初步研制

    目的:制定捏脊疗法临床适宜症状分级量表.方法:在广泛阅读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信息,经专家函调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结果:初步建立了捏脊疗法临床适宜症状分级量表,该量表可较好地区分病情程度,较为灵敏地反映中医疗效.结论:量表制定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崔瑾;吴高鑫;梁忠培;向开维;蒋诗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太平圣惠方》与《圣济总录》“癣病”外用方药浅析

    目的:探讨宋代文献中治疗癣病的外用方药构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癣病的外用方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方法:应用频数分析理论,对《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两书中所载治疗癣病的外用方药进行分析.结果:外用方剂组成、药物性味及归经有明显规律.结论:外用方药有其特殊规律性.

    作者:尚佩生;林兵;冯晓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止咳贴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哮喘,属于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咳嗽常较剧烈,以阵发性痉挛性干咳为主,偶咳少量白黏痰,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影响睡眠,部分患者在发作时伴轻微喘息,间有胸闷.肺部听诊两肺在深吸气时偶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也可无异常,应用抗感染、化痰止咳药物,无明显疗效,而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如茶碱类、β受体激动剂疗效显著.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常为阳性.咳嗽变异型哮喘,如不行有效治疗,常发展成为典型哮喘.笔者采用止咳贴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冬病夏治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90例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埋置羊肠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个~3个疗程.结果:90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54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11%.结论: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洪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味独胜膏冬病夏治预防手足冻疮发作临床观察

    冻疮是冬季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瘙痒、水疱及糜烂,临床症状的发生与对寒冷产生的异常反应有关.我科以加味独胜膏冬病夏治预防手足冻疮发作已有10 a余的历史,现对近3a的治疗实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冬季曾患手足冻疮症状较重或连续2a冬季患手足冻疮者,共346例,年龄8岁~66岁.其中2008年89例,2009年114例,2010年143例.

    作者:王力军;王子雄;汪文;吴一斌;是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冬病夏治中异病同治疗效分析

    我院于2009年开展冬病夏治,采用药物拔罐、药物穴位敷贴及中药颗粒内服联合治疗成人咳喘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颈椎病、肩周炎、痛经,临床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小5岁,大79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48例,支气管哮喘11例,支气管扩张1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8例,颈椎病16例,肩周炎7例,痛经8例.

    作者:王秀玲;董左成;韩秀莲;刘化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灌肠作为中医妇科临床的一种特色外治疗法,对治疗女性盆腔炎、痛经、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子宫肌瘤、异位妊娠等疗效显著.近年来,中医药学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作者:王淳;陈姣洁;宋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对应选穴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中如何运用对应选穴法.方法:综述临床上针灸医生选用对应选穴法中左右对应选穴法、上下对应选穴法、斜对应选穴法、前后对应选穴法、内外对应选穴法治疗肩周炎、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腕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指趾痛、偏头痛、面肌痉挛、面瘫、胆囊疾病、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腹痛、痔疮术后尿潴留、妊娠剧吐等疾病的疗效.结果:临床医生中运用对应选穴法治疗疾病的疗效确切.结论:对应选穴法是针灸临床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正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气化学说与脐疗治病机理初探

    脐疗作为中医之特色疗法,以其易于推广、疗效独特,备受患者好评与医者的青睐.与临床繁荣景象相比,有关脐疗背后理论基础之探讨与研究却略显单薄.本文以气化学说为切入点,探寻脐疗治病机理所在,为其在中医传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陈晟;杜冬青;马玉侠;高树中;王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外治法在围手术期应用的思考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产,近代以来,现代外科技术的引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为此,本文就中医外治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做出总结,分析其存在的利弊,就如何改善现状,发展中医外治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出思考.

    作者:代睿欣;白遵光;王昭辉;林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拔伸推挤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70例

    目的:观察拔伸推挤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拔伸推挤法配合隔姜灸疗法治疗70例肩周炎患者,并按照临床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70例肩周炎患者在2a内使用该疗法治疗治愈53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7%.结论:拔伸推挤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舒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位一体法透刺居髎穴治疗股骨头坏死55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称为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目前有许多病因学说[1-3].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平均患病年龄35岁,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跛行——不能持重——肌肉萎缩.早期发病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漏诊或误诊.骨坏死是世界骨科疑难疾病,但近年来多数学者提倡保头治疗,延缓换头时间.笔者采用三位一体法透刺刺居髎穴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5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谭顺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95例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95例.结果:治愈率66.32%,显效率33.68%,总有效率100%.结论: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止痛快、费用少、维持时间长、无毒副作用.

    作者:赵婉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

    1 临床资料在86例患者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19岁~63岁,平均37.6岁;病程短3a,长5a.症状及体征:单纯腰痛者7例,单侧腿痛者12例,腰痛伴一侧下肢酸痛、胀麻者61例,腰痛伴双下肢酸痛、胀麻者6例.有放射痛者7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79例,屈颈试验阳性者68例,挺腹试验阳性者72例,跟膝腱反射减弱者57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CT或MRI检查,其影像学改变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临床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岳九萌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