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0.375% 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80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 组,每组20 例.A组0.375%罗哌卡因,B、C、D 组分别为0.375% 罗哌卡因复合0.33%、0.66%、0.99% 利多卡因,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射容量均为0.4 ml/kg.记录神经阻滞所需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80 例患者有73 例获得满意效果,有7 例因尺侧阻滞不全补加麻醉顺利完成手术.4 组间神经阻滞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 组较A 组明显加快(P<0.05).运动阻滞程度4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时间A 组长,与C、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有7 例发生头晕,其中1 例伴有耳鸣,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时的起效时间,但不能延长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作用的持续时间,C 组麻醉效果佳.
作者:张莉莉;袁福利;莫利求;刘明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Toll 样受体(TLR)1 和TLR3 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甲泼尼龙对其的影响,探讨TLRs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甲泼尼龙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性粒细胞TLR1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LR3 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肺组织TLR3 的吸光度值(A 值)(0.20±0.03)与对照组(0.1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泼尼龙组A 值(0.20±0.04)分别与哮喘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中性粒细胞TLR1 的平均荧光强度(MFI)(74.1±6.3)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TLR1 的平均荧光强度(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泼尼龙组MFI(77.8±1.1)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TLR3 和血中性粒细胞TLR1 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93,P<0.05).结论 哮喘大鼠肺组织TLR3 蛋白的表达升高,血中性粒细胞TLR1 蛋白的表达水平则反之,两者呈负相关.甲泼尼龙对它们具有调控趋势,但强度不是很明显.TLRs 的表达过度或不足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阮正英;童夏生;王恩智;陈琪;江德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二甲基苯丙蒽(DMBA)/巴豆油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应用其研究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 对化学致癌剂的对抗作用.方法 雌性DBA/2 小鼠40 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OK-432 组.设计经典的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从肿瘤发生率、每鼠荷瘤数、抑瘤率、肿瘤体积变化和皮肤组织病理切片5 方面对2 组小鼠进行药效评价,探讨OK-432 对皮肤乳头状瘤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OK-432 组比模型组肿瘤发生时间推迟近2.5 周,肿瘤诱生率和每鼠荷瘤数减小,抑瘤率为65.6%,皮肤组织病理切片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OK-432 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乳头状瘤的发生时间,减少肿瘤的发生,OK-432 有一定的癌症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李琰;康仟;武峰;赵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对多种常见上皮源性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不同浓度多巴酚丁胺处理的胃癌SGC-7901 细胞、结肠癌HT-29 细胞、卵巢癌HO-8910 细胞、宫颈癌SiHa 细胞和肺癌A549 细胞,于24 h、48 h 和72 h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24 h、48 h 和72 h 后对以上5 种上皮源性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0 μmol/L 药物处理72 h 之后对各组细胞的抑制作用强,由强到弱依次为SGC-7901(41.57±1.10)%、A549(24.32±2.22)%、SiHa(20.66±2.60)%、HT-29(20.38±1.60)%和HO-8910(15.25±0.73)%,对SGC-7901 的抑制作用较强,与其他几种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浓度在72 h 对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以胃癌SGC-7901 和肺癌A549 细胞较明显,与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酚丁胺对上皮源性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该药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杜倩;梁建芳;武丽娜;梁钢;王宏坤;李宁;郑绘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活化的蛋白激酶C 受体1(RACK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RACK1 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在123 例NSCLC(包括组织学标本80 份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标本43 份)和50 份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RACK1 和TTF-1 蛋白在NSCLC 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8%和42.5%,与正常肺组织阳性率4.0%和1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学标本中,RACK1 和TTF-1 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0.0%.在细胞学标本中,RACK1 和TTF-1 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4.1%和85.3%.RACK1 和TTF-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其他类型,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②RACK1 蛋白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9.8%,TTF-1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2.4%和95.9%.③在40 例肺腺癌组织中,RACK1 蛋白的表达与吸烟情况、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RACK1 促进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能是较TTF-1 更为敏感的肺腺癌诊断标记.
作者:杨静;王宏坤;阴琰;梁钢;李宁;万惠丽;刘聪;郑绘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丹红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97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组,常规治疗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给丹红注射液20 ml/d,均连续使用14 d,2 组患者在治疗后7、14、30 d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6 和IL-10 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 和IL-10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血清IL-6、IL-10 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 和IL-10 水平呈正相关(P<0.05).丹红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7、14 d 血清IL-6、IL-10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IL-10 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丹红注射液有助于较快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10 的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转归.
作者:傅江;杨越;赵轲;寿津;俞梁;吕孔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为评价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和三氯乙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Morris 水迷宫实验筛选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08 只(雌雄各半),按照3×3 析因的要求进行随机分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将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醛、三氯乙烯及其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每天2 h,连续14 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 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 Morris 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导航实验中,单独及联合染毒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均呈缩短趋势、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训练天数、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甲醛和三氯乙烯单独及联合染毒均可致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延长.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和三氯乙烯染毒致小鼠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延长,站立次数下降,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增大,二者对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活动时间、直立次数以及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P<0.01),且表现为协同.结论 甲醛和三氯乙烯能降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神经行为表现,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敏;原福胜;李云路;赵五红;梁瑞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栓性疾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高居各种疾病之首[1].近年来,对抗血栓药物的研究成为重点,纯中药制剂血竭总黄酮对血栓形成的各个途径均有抑制作用[2].本实验在现代医学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其抗血栓的作用机制.
作者:贾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Hedgehog信号通路是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细胞增殖和组织分化的重要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异常表达与越来越多的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髓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有关[1],但Hedge-hog 在大肠癌发病中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作者:任桦;赵怡蕊;赵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迅速,能引起胰腺外多种脏器损害的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死率高达22.7%[1].SAP 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肝损害是SAP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88.9%[2].肝脏细胞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大量渗入血液,而且肝脏对毒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的解毒和清除作用明显下降,导致致病因子通过肝脏屏障而进入体循环,为全身组织、器官损伤的产生和加重奠定了基础.肝脏的损害可进一步加重SAP 的病情[3],直接影响其预后,甚至可以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王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无偿献血是献血事业发展基础及必然趋势,是临床用血安全的保证,无偿献血在国内正在逐步地发展与完善,但是目前无偿献血尤其是再次无偿献血情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阻碍无偿献血发展的瓶颈[1].本研究通过对我市无偿献血人群的调查,探讨影响再次无偿献血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无偿献血政策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铁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静脉药物输液的治疗是临床救治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溶媒的选择对药物的稳定性和发挥药物佳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溶媒选择不当可引起药物浓度和药效的下降,不溶性微粒增加,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确保输液安全和质量,现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外科系统2012 年8 月至9 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溶媒使用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周璇;朱光辉;卢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它可使不能进食或进食很少、危重症及高代谢的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危险期.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从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
作者:戈霓云;朱光辉;汪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可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有研究表明,MS 与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全死因死亡率有关联[1,2].本研究试图对特定人群定群研究,分析MS 及各组分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后期干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对控制和降低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减轻相关慢性病的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英;贺鹭;刘洁;胡贝贝;王宇潇;路荣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原卫生部于2012 年8 月1 日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更加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2011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的研究方向提供有利的信息和依据.
作者:赵丽萍;韩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剖宫产是常见的产科手术之一,多年来抗菌药物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广泛应用为剖宫产的安全实施构筑起一道牢固防线.然而并非所有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都是合理的,抗菌药滥用现象大量存在[1],尤其在2011 年前的基层医疗机构.2011 年起,原卫生部针对全国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并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我院自2011 年5 月起采取用药干预措施,边总结边规范,兼顾患者安全,逐步改进,使抗菌药物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得以明显改观,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如何提高乳房肿块的术前诊断水平,关系到患者及家庭的健康问题.本研究探讨在基础医院如何规范、提高乳房肿块的诊断水平,准确合理应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e-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标准进行工作和合理指导临床.
作者:李卓然;薛改琴;徐梓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三维超声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电子容积探头,收集二维图像后经计算机处理和三维重建获得更立体直观的图像,以此来筛查和诊断畸形胎儿的正确率更高[ 1-3].本研究为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的1500 例孕期在11~38 周的孕妇,分别行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来筛查、诊断畸形胎儿,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出生后和引产后的胎儿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惠卿;余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以及乳头滤泡混合癌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本文对2011 年1月至2013 年1 月在我科DTC 术后、131I 清除残留甲状腺后,拟再次行131I 治疗的40 例患者,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及131I 全身扫描(131I-WBS)检查,结合颈部超声及胸部CT,以研究Tg、TGAb 联合131I-WBS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茜;王莉莉;吴波;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超声内镜可将消化道壁分成5 层(与其解剖结构相对应),可轻易分辨出壁内肿瘤的生长层次,5 层结构中任一层次的中断及异常变化可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
作者:孙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应用Amplatzer 封堵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内科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ltrial septal detect,ASD),已有20 余年历史,技术日趋成熟[1].常规操作方法均为经导管介入在X 线下透视并结合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近年来随着对非体外循环手术认识的深入和心脏外科微创化的趋势,外科经胸小切口镶嵌治疗房间隔缺损,为房间隔缺损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研究旨在讨论食管超声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作用.
作者:米燕萍;刘洁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中,传统二维超声公认为是基本的筛查手段[1],尤其是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补充诊断,已在临床上得到普及.与传统二维超声相比,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可以获得横断面及纵断面信息,还可以经过三维重建获得冠状面及立体图像,以便多角度、多方位、多切面地观察肿瘤特征.本研究通过对300 个乳腺肿物的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对照,探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相比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作者:徐梓祎;薛改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骶髂关节和脊柱等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该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以及育龄期男性,其主要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关节僵硬以及活动受限等.脊柱的炎症及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的中轴关节骨化是导致这类脊柱关节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1].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抑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一直通过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来评估AS 患者治疗效果[2].
作者:张妍婕;王峻;牛金亮;李军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DNA甲基化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哺乳动物中,这种在胞嘧啶的嘧啶环第五位碳原子上添加一个甲基集团的修饰方式主要存在于CG 二核苷酸(CpG)富集区,从而关闭众多基因的表达活性且能稳定遗传[1].哺乳动物体内CpG 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①以甲基化状态散在分布于DNA 中;②以非甲基化状态高度聚集于启动子部位或第一外显子区[2].
作者:景晓乾;杨卫平;刘心玉;邱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PLUNC(palate,lung,and nasal epithelium associated)作为一种分泌性蛋白,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显著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近几年来其在肿瘤的诊断及抗肿瘤方面表现出的应用价值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PLUNC家族蛋白在鼻部抗炎症及肿瘤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诚凯;张丹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法医学实践中,常遇到肢解尸体、高度腐败以及白化骨尸体,在灾难事故中常多人罹难,尸体外表严重毁坏,这些均对个人识别和性别鉴定造成一定难度[1].牙科证据因其个体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而备受重视,根据颅骨的性别形态差异判定性别是法医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在一些带有下颌骨的头颅案例中利用下颌骨的形态也能辅助鉴定性别;对一些保留有牙齿的头颅骨,可以充分利用牙齿的形态及牙齿组织的DNA 来进行性别判定,尤其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判定性别的准确率也在逐渐提高.本文拟对颅颌面部组织在性别鉴定方面的运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庆;罗晓晋;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住院率越来越高.但入住患者的增加、医务人员的缺乏、医疗费用的超支,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特殊的心理特点、合并有多种慢性病,病情相对复杂多变,这样就存在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一颗爱心.护理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指标,更是一个医院医护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衡量的标准[1].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唐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病的常见病之一.现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正确认识疾病,加强心理支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帮助患者认识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共同探讨某一具体患者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如吸烟等),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避免各种诱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因素,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高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复杂,据报道,可以引起FUO的疾病超过200 种[1],包含了各种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尽管目前医学诊疗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但是还有近5%~10%的FUO 患者终不能明确病因,所以FUO 依然是临床常见的诊治难题.过去这类患者多分散就诊于各科,目前很多医院把FUO 归于感染性疾病科,随着接诊患者的增多,笔者积累了一些心得与体会,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程继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妊娠早期多数孕妇会出现择食、厌油、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偶有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者,称为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1].妊娠剧吐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之一,国外文献[2]报道,70%~80%的孕妇在妊娠期间会出现恶心,50%孕妇会出现呕吐,0.1%~0.2%发展为妊娠剧吐.
作者:汤晟凌;梁晓美;叶伟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出血是非创伤性的由动、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死、致残率非常高[1],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回顾性研究表明,35%~52%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1 个月内死亡[2].可见,大限度地争取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脑出血病死率的关键.临床药师作为药学技术人员,应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可及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和用药调整建议,赢得佳治疗时间,对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曹培;朱国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