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新的病理学教学资源,采用基础理论结合专业实践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教学队伍整体水平,培养一批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较强的素质型人才.
作者:尹玉;黄晓娟;何桂芳;郑露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文章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与PBL教学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结合的互补性.然后,提出将翻转课堂与PBL教学课程教学有效结合用于生理学教学活动中的新思路.借助互联网优势,将生理学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学-课堂PBL教学-课后复习巩固及评价三个阶段.实践证明,翻转课堂与PBL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蓉;李迎春;陈蕾;吴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融入CBL及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同时使学生及早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汪家敏;孙自玲;姜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生物化学课程对医学生而言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医学基础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教学永恒的目标.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几方面进行了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希望教学改革经验能给其他同行提供借鉴.
作者:蒋小英;宁启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实验室的学生分别进行生命教育和传统教学的对照实验,生命教育主要以五种形式展开.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生命价值观各主要要素及课程成绩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以五种形式所展开的生命教育与局部解剖学的课程教学有很好的契合,对内化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局部解剖学的课程学习.
作者:田顺亮;于兰;骆降喜;周思;李鸿文;马军;张黎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中涉及的重点药物数目繁多、结构复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药物结构记忆方法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通过将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物通用名、理化性质、合成路线等联系起来,采用合理分割结构的方法,化整为零,把复杂的药物结构分割成一个个简单的官能团或取代基,剖析药物结构的同时加深记忆,并以此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联系药物名称、性质分割药物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史静超;张淑蓉;郭爱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满足山西医科大学卓越医师培养需要,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医用化学,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主要从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革新实验教学及突出医学特色五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加人文关怀,培养卓越医师.
作者:乔华;王斌;卞伟;姚杰;卫建琮;孙体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生物安全事故近年来频发,但生物安全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系统全面的生物安全教育还在探索之中,可供借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限.借助省级重点学科的资源优势,将生物安全教育融入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培养医学本科生生物安全意识,为一般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朱涛;唐小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实验技能教学是医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不断改革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总结以往实验课教学过程的经验,探索新的改革举措,结合现有资源,建立了以科研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待充分调动师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技能教学更好地发展.
作者:丛培玮;王丹;郭隽馥;李乡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课程以系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应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利用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提出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促进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系统化、整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杨晓玲;李桂忠;姜怡邓;田珏;卢化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非麻醉专业本科生麻醉见习学习时间短,知识内容多且抽象.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学习者进行高级思维和有效记忆,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与学习工具.将思维导图与CBL(case-based learning)相结合,应用于非麻醉专业本科生麻醉临床教学,有助于改善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傅艳妮;张金;刘玲;张蓉;徐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实验技术人员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队伍的基本成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认清形势,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文章从提高实验人员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自我认识、业务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验人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耿娜娜;吴明松;郑翔;李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形态学课程,高质量大容量的数字化教学图库是开展病理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的关键.为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病理系积极进行了病理学数字化图片库的建设,文章总结介绍了在进行数字化图片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旨在提升病理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健;周党侠;孙颖;莫立平;韩水平;赵文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建设医学网络考试题库后,对在校的普通本科医学生实施题库考核与评价.为验证题库考核与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针对其实施情况及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题库建设和使用的意义,总结题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樊耀;李敏;薛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探索适应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客观、合理地评价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结合微信公众平台改革现有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了由分章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实验成绩考核和终结性测试为主体的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该评价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提升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作者:宋岚;周芳亮;程莉娟;胡梅;何迎春;陶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由于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和人体标本的短缺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并因其所固有的一些特征(二维的图谱、繁杂的名词以及抽象的空间关系)往往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医疗领域诞生了数字人研究的系列产品(数据库或软件),这些3D教学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困扰解剖学教学多年的难题,深受医药院校师生和临床工作者的青睐.文章对数字人研究的概况、主流3D解剖学教学软件或数据库的特征及3D解剖学教学软件的优、缺点等加以探讨,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特别是解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杨蓬勃;靳辉;张建水;翟中会;韩华;钱亦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探寻高效、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重要的工具.为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章从实验须知、课前预习、操作视频、结果欣赏、实验心得、实验趣闻、前沿技术、知识闯关和课堂讨论九个方面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初步构建,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课前预习效果,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实验效率.
作者:王五洲;杜振芳;李俐娟;马云;曹朝晖;苏泽红;何淑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改进传统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苏州大学在线考试系统中,运用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知识的过程化考核、形成性评价,实验教学的切片考试.将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引入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对课程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陈永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