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文章分析了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化学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及考评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与实践,在提高学生医学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综合竞争力,培养优秀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姚杰;卫建琮;乔华;王宁;孙体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围绕某一具体疾病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文章报道了PBL结合LBL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探讨了两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学生成绩方面的差异.
作者:王生兰;曹学锋;刘辉琦;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侧重点是改革的基本点,在保持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雷宇华;吕品;廖峥嵘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药学是中医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目前中药学的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药学教学方法,以期为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郭宏伟;李琼;冯秋瑜;许亚楠;朱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学生的培养要求.教改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收集问卷调查、考试成绩进行对比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教改组学生充分认可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其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特别是在临床病例分析方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主性以及思维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邓云;薛松;方丽;常跃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独立的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程,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解剖学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医学基础教育的需要.文章从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重视基本知识、正确看待医学的不确定性,对解剖学教学中培养临床思维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津平;张晓东;黄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多系统综合性生理学实验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不同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开设多系统综合性生理学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整合生理学观念.实验内容可以包括教师设计和学生自主设计两部分,根据实验设计,灵活调整学时设置,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项目观察.课程评价体系要多元化,包括实验设计能力评价、实验操作能力评价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评价等.作为课程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型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
作者:白晓洁;梁月琴;燕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服务社会、提高应用能力的课外教育活动.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特色,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长期开展以艾滋病宣传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创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徐莉春;方锦花;卓朗;谢文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人才意义重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对于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垣芳;孙红柳;李庆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源头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在前期肿瘤学教学实践中,运用了肿瘤学基础知识与肿瘤学前沿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和临床转化意识的培养,对研究生肿瘤学教学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
作者:陈平;胡涛;闫红涛;莫赛军;曹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医学转化研究是目前科研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向.临床专业研究生在从事临床医学转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总结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共同学习.
作者:李云松;刘毅;刘志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文章主要针对本科医学生在学习病理学课程中肿瘤这一章节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通过问题引导、具体示例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肿瘤的特点及其内部逻辑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王海军;钟加滕;贾慧婕;宋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文章探讨集束护理干预实施方案,并分析了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旨在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应用集束护理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王翠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一流本科教学的基本核心和重要保障是一流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皖南医学院结合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从时间、专业和发展等多维度制订了符合青年教师成长和认知规律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彭彦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前药学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不当、书写不规范、创新性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培养优秀的本科药学人才,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对提高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一定帮助.
作者:杨家强;徐应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机能实验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而微课、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成功运用给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文章主要从机能实验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微课、翻转课堂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优势出发,探索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作者:董俊;罗怀青;何月光;罗官莉;徐倩;张守民;王燕;陈丹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针对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初步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将虚拟技术与现实教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虚拟平台的优势,从而不断深入进行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丰富基础医学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杨闽楠;邢效瑞;王光西;年四季;叶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虚拟实验室平台,改进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仪器分析方面的实践技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试题对是否参与虚拟实验室培训的学生进行考查,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岑瑶;胡琴;魏芳弟;许贯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工具,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教学平台,现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为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阐述了病毒学检验教学现状和融入E-learning辅助教学的可行性,着重探讨了该课程E-learning平台的构建以及E-learning在病毒学检验教学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明秀;张加玲;刘云凤;乔增杰;闫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探讨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以2个病例为例,采用微课结合PBL教学方案实施,采取问卷调查和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班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出2.51分;得分为75-80分数段,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1.75%;而75分以下,对照班比实验班高出18.3%.在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教学中,采用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效果优于PBL教学法.
作者:王槐高;孔霞;郭向华;顾帝水;李彬彬;周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双语教学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终身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文章采用两阶段的设计方案,第一阶段,在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班进行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第二阶段,设计双语教学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全面调查、了解医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需求,评价第一阶段的双语教学实践效果,为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有益的借鉴.
作者:贺颖;李亚;姚启慧;陈辉;贾竟;贾利云;郑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双语教学是开展专业教学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展视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双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文章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双语教学授课模式、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作者:郑转珍;马艳萍;董春霞;葛晓燕;姜波;王梅芳;杨林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由原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于 2005 年 1 月合并而成立,现有教职工 36 人.人体解剖学科始建于 1937 年北平医学院,后转为西北医学院解剖科,当时同时承担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的教学.
作者:杨蓬勃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