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5098
  • 国内刊号:14-1298/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94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作者:武焕弟;仲英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口腔吹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寻求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有效方法,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68例溃疡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4 L~6 L高流量口腔吹氧20 min/次,2次/d,并给予思密达粉末直接涂于口腔溃疡面,3次/d~4次/d.对照组给予喉风散喷涂口腔溃疡面,3次/d~4次/d.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腔吹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疗效确切,配合精心护理能达到高效快速的理想治疗效果.

    作者:叶健浓;杨少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接受TVT-O术治疗的女性SUI患者在手术后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和膀胱功能训练,以重新建立正常的排尿机能.结果:26例患者经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有1例患者仍有轻度尿失禁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达96.15%.结论:TVT-0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促进排尿自控、提高术后近期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潘丽红;文石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分析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资料.结果: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达到微创治疗乳腺癌及保留乳房优良美容效果.结论: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萍珊;郭伟如;庄曼贤;奚碧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要点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1].AD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也就是指患者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发生了障碍,后合并感染而死亡,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排在第4位的导致死亡的疾病.

    作者:周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医疗护理;舒适组34例在常规医疗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5天内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并发症的病例数、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舒适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医疗费用有相应的控制,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适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曹美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悬浮法和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物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革兰染色法和悬浮法对阴道分泌物的检出率,提高阴道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48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同时采用悬浮法和革兰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悬浮法霉菌检出率为17.3%,滴虫检出率为6.25%;革兰染色法霉菌检出率为22.7%,滴虫检出率为8.54%,淋球菌检出率为1.04%,线索细胞检出率为12.7%.结论:建议将革兰染色法作为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高度怀疑的标本,更应用革兰染色法进行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张新民;石神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肿瘤相关物与CA-125联检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引起的病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列为首位,该病难于早期发现,并且术后复发率高.CA-125是卵巢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术后病情监测的重要标志物,但在早期阶段的敏感性较低[1],因此准确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尤显重要.

    作者:张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为评价病毒感染、复制提供新的证据,本文对438例HBV感染者的前S1抗原、HBVM、H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乔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BV试剂在细菌性阴道炎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细菌性阴道(BV)快速检测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观察其在B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无菌棉试子采集符合标准的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用BV快速检测试剂盒和传统方法进行检测.结果:BV快速检测法和传统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V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是诊断BV的可靠方法,与传统方法比,快速、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彭启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0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A组)CRP>6 mg/L,阳性率为89.4%;7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B组)阳性率为82%;7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C组)CRP阳性率为12.5%;70例健康儿童(D组)CRP阳性率为3.1%.A、B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前后检测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毒性肺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的检测在肺炎病原体的诊断上有辅助作用,并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一个指标.

    作者:侯艺;郭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细胞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目的:了解血细胞分析后质量保证的要点.方法:对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影响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样本、操作、仪器、药物、环境温度、生理状态、责任心等诸多因素.结论:分析后的质量保证工作是确保血细胞分析检测报告质量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者:肖秀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三种方法检测大便隐血的分析比较

    大便隐血检查对于消化道病变以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防治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做为其诊断依据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随着新技术、新仪器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大便隐血的检查方法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联苯胺法也被其他方法所代替,为了进一步了解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我们对临床常用的联苯胺法、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条法以及贝索试纸法的粪便隐血2号(FecelOBⅡ)进行了检测比较.

    作者:杨学祥;张新德;张世杰;赵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

    目的:肿瘤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明显降低存在组织损伤,引起慢性出血蛋白质丢失,使PA浓度降低,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不少医院对检测血清PA还没有引起重视,应该及早将PA检测列入正常工作开展,这是发展趋势.方法:用罗氏/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体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肝、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血清PA含量检测.结果:测定胃癌(180.7±76.5)mg/L,肠道癌(204.85±80.3) mg/L,肝癌(157.8±68.2)mg/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检测PA可做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早期指标.

    作者: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本组对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分析,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主,此病发病年龄4岁~76岁,牙源性118例(89.39%),外伤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医源性1例(0.76%).

    作者:高俊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9例华法令抗凝治疗出血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华法令抗凝治疗出血原因.方法:总结9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病例资料,分析在不同国际标准比值范围的出血原因.结果:有2例INR(国际标准比值)1.5~2.5,1例INR为4.3,6例INR>5.0.结论:华法令抗凝出血与国际标准有关,与合并使用药物及自身血管病变有关.

    作者:李俊民;雷惠玲;屈艳玲;寻芳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3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个月(14个月~63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鹰嘴入路、钢板固定技术适应证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鹰嘴入路和钢板固定技术应作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7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分析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的转变规律,通过本组87例老年病例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诊断和治疗要点,后就发病机制和疾病转化原因进行讨论.

    作者:唐绵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例治疗体会

    2001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维持水电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治愈18例,死亡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与护理观念的改变,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从不相识到相互信赖,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中语言是重要的载体与工具.

    作者:袁申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析214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1一般资料214例梅毒患者来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在厦门174例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例.其中男116例,女98例;年龄0岁~91岁,平均年龄36.8岁.已婚180例,未婚23例,离异者11例;其中职业为商人88例,干部30例,民工5例,家庭妇女14例,新生儿6例,无职业17例,司机14例,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28例,服务员10例.214例梅毒患者中,36岁以下153例(71%),病程2 d~11个月.

    作者:邓群英;蒋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病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钙化组67例,对照组73例,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糖尿病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骨质疏松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冠心病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随年龄改变的心脏病,年龄可能是其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因素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作者:钟笑伟;夏稻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例,42膝,手术第1天~3天开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疼痛部位行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第2天~3天开始使用CPM治疗.结果:平均HSS评分82.8分,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96.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减轻粘连,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邵菲;杨辉;刘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38例颈椎六位片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颈椎六位片对各型颈椎病诊断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患者的临床分型与颈椎六位片中异常表现的关系.结果:神经根型可拍侧位、双斜位片;脊髓型与椎动脉型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交感型拍侧位、双斜位、过伸位、过屈位;混合型拍张口位、侧位、双斜位、过伸位、过屈位.结论:颈椎病可依据其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再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投照部位.

    作者:张金运;王崇军;崔晓宁;李琦;刘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的超声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对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TM)患者声像图特征进行讨论,探讨高频超声诊断TM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P-550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8例TM小儿行超声检查.观察双侧睾丸的大小,内部回声、了解睾丸及精索血流情况,其中2例进行随访,2例行睾丸组织病理活检.结果:8例TM的超声表现:睾丸内可见散在多发点状强回声,如针尖样,1 mm~2 mm,可见慧尾征,无声影.8例TMCDFI无特征性改变,2例随访患儿随访期间无超声声像图改变.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TM诊断、随访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辉;杨光;牛思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星形细胞瘤CT表现.结果:CT表现于右颞叶皮层区8例,左颞叶皮层区4例,右颞叶、双额叶及左顶叶多发肿瘤1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8例,平扫呈大小不等片状低密度影或囊状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结论:胶质瘤CT表现大多具有特征性,部分不典型病例经仔细分析研究CT征象大多能够确诊.

    作者:黄贤会;张丽红;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CT的图像是人体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即X线衰减系数不同而成对比的图像,图像受人体各部位密度及厚度、管电压、毫安秒及准直器等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一幅图像要有适当窗宽窗位,才能准确显示各部位组织,不致于造成病变的遗漏或假像,日常工作中要细细调节窗位、窗宽,才能以满足诊断需要.

    作者:苏友恒;邱丹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的影像学状况,以便在治疗中减少易诱发的疾病.方法:对1 25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肝胆B超检查,并行有关项目的比较.结果: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的异常阳性率为39.28%,脂肪肝的发生率高为24.70%,占整个阳性率的62.88%.异常阳性率因年龄、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年老和病程长者阳性率较高,而阳性率与性别、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不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药物性内脏疾病,尤以肝胆显著,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防治.

    作者:蚁丽芬;朱少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螺旋CT结合高分比率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尘肺在螺旋CT(SCT)及高分比率CT(HRCT)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提高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已明确诊断尘肺患者25例全部行全肺SCT扫描,然后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凸、气管分叉下3 cm、右膈上2 cm重点兴趣区行HRCT检查.观察和比较尘肺在SCT与HRCT的表现.结果:本组25例患者SCT与HRCT能很好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肺气肿及合并症;HRCT能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各型肺气肿和大阴影等病变的特征.结论:SCT结合HRCT有利于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罗军;夏养萱;蔡绍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青少年颅内炎性肉芽肿104例CT诊断及治疗体会

    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就诊癫痫经CT扫描发现104例炎性肉芽肿,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的CT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作者:孙志良;上官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部实质脏器损伤CT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诊断表现及其规律.方法:回顾68例腹部脏器损伤中,52例为单一脏器损伤,16例为多脏器损伤.受伤脏器分别为脾31例、肝22例、肾13例、胰腺2例,全部病例均在受伤后12 h内进行CT平扫检查,部分病历做增强扫描.结果:典型损伤诊断不难,轻度损伤要认真分析,对其他器官损伤亦可同时检出,增强CT检查对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结论:CT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谢劲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T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5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25例共有48个肺段发现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8.9%,少见部位31.1%.CT征象:大片状实变影(16.3%)、空洞影包括2例多发小空洞(14.2%)、磨玻璃征(11.5%)和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19.8%),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4%).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明确诊断.

    作者:温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胃炎临床X线研究

    目的:通过45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与顽固性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慢性胃炎患者,在其他检查明确诊断,经内科三联疗法(灭菌、抑酸、胃黏膜保护)治疗及中药治疗3个月~6个月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X线胸椎正侧位片检查,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5例患者胸椎平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2周后,再经内科三联或四联疗法及中药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患者30例(60%),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40例(80%).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自主神经组织关系密切所造成.手法整复错位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可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是治疗顽固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博元;游勇;胡元明;后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6例采用催吐或清水洗胃、输液、利尿、纠酸、吸脱水等并静脉点滴美解眠.治疗组26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盐酸注射液0.4 mg静脉推注,之后纳洛酮2 mg~4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点滴.结果:催醒时间治疗组显效率61.54%,对照组显效率12.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可做为儿科抢救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心律失常药多非力特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论述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力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治疗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手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多非力特是一种新的单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心肌延迟整复钾电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效应.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非力特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房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抗心律失常药,并可用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点滴普鲁卡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4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点滴普鲁卡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9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抗过敏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鲁卡因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浓度静脉点滴8 h~10 h.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4 d~7 d症状缓解、对照组8 d~11 d症状缓解;住院时间两者分别为6 d~13 d,平均9.5 d和12 d~17 d,平均15 d;复发率分别为4%和2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点滴普鲁卡因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作者:刘景珍;杨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泊酚加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研究

    目的:探讨丙泊酚加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所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自愿无痛人工流产健康未产妊娠或有剖宫产史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单纯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观察组在无阻力扩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加米索前列醇术前2 h放置简单易行,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徐兰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期盼,名贵中药材山茱萸因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珍贵的保健成分以及微量元素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热点.

    作者:翟德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一种微创技术[1],它是在X线透视下将骨水泥(PMMA)注入椎体内来提高脊柱稳定性,达到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2].

    作者:刘光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探讨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受伤现场及转运至医院过程中的救治[1].在此期间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急救工作尤显重要.由于社区医院与社区居民距离近,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了解.

    作者:宋美娟;张迎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消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测定酶类时偏差的探讨

    目的:探索解决酶类高值标本出现偏差的问题.方法:对于高出上限标本在改变试剂参数下测试,并与原参数条件下做1倍稀释后的结果分别与靶值进行比较.结果:改变参数后测量结果与稀释1倍测量结果相差不大,且与靶值比相差<5%.结论:通过改变试剂参数消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测定酶类时偏差是可行的.

    作者:祁宏英;刘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快速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国现有糖尿病约5 000万人,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120万人的数量递增.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的探讨

    目的:探讨OLYMPUS 400和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中交叉污染问题.方法:设定生化仪的分析顺序,以无机磷、血清镁、乳酸脱氢酶为研究对象,将试剂内含磷酸盐、镁离子、乳酸脱氢酶组分的检测项目和这3个项目做几种组合,观察这些试剂用OLYMPUS 400和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混合血清、临床样本和蒸馏水检测这3种组合项目的影响.结果:对于OLYMPUS 2700,实验中的任何项目之间无显著影响,对于OLYMPUS 400当仪器状态比较好时,除AST对LDH、CHE对无机磷项目有影响外,其余项目均无显著影响,交叉污染较小,而当仪器状况不好时,交叉污染较严重.结论: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注意项目间的设置,以减少交叉污染,更要重视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结果的准确.

    作者:罗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方法学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检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简单的目测颜色、性状到显微镜检查高倍估计,从干化学的初筛检验到尿液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分析,大大提高了尿液检验速度,而且为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尿液有形成分检验中传统显微镜检查和现代干化学分析与流式全自动分析检验的结合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白云;侯天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在病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是个体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在病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有适合自身的方法和策略.文章结合自身专业教学实践体会,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等方面,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作者:贺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的成因与防范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教学中引发护患纠纷的防范对策,增强实习护生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方法:调查分析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结果: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带教老师及护生法律意识淡漠,护生的不熟练技术操作及与患者沟通的缺乏等是诱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结论: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与管理,提高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知识技能培训,规范护理记录,把握沟通技巧等可防范护患纠纷.

    作者:罗兰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理专业学生健康发展相关因素的探析与对策

    目的:探析影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4级护理专业学生从价值观取向、职业态度、生活经济状况与需求、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结论:对护生-护士的健康发展的相关因素,是教育者、管理者对其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定目标地系统培养,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与21世纪培养全能护士的需要.

    作者:刘翔;倪国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学(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但它也有缺点和不足,多媒体教学法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我们应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并结合病理学学科特点,摸索出一种新的病理学教学模式.

    作者:梁勇刚;石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力蒙欣及咪唑安定麻醉辅助胃镜检查60例临床应用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常用也可靠的方法,同时也是某些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以往胃镜检查多在咽喉表面麻醉下进行,患者常有咽喉不适、屏气、咳嗽、恶心、呕吐,甚至躁动等痛苦感,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及惧怕再次检查.

    作者:高福音;余鲜花;杨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气管镜下摘除与金嗓散结丸联合治疗声带息肉103例疗效分析

    声带息肉是喉部常见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病因复杂,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大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极易复发.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在电子支气管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后联合应用金嗓散结丸口服治疗,效果满意,复发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东风;王星;李泽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目的:为帮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减轻疾病的痛苦,恢复自信,对中、晚期患者给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以观察其疗效.方法:训练组50例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连续4周;对照组50例只给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锻炼,能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段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太原市部分歌厅女服务生TP HBsAg和HC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太原市部分歌厅女服务生TP、HBsAg、HCV的感染状况.方法:太原市部分歌厅女服务生常规采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进行TP-IgG、HBsAg、抗-HCV的检测,同时抽取本市普通服务行业女性从业人员200例进行对比.结果:歌厅女服务生TP、HBsAg、HCV感染率分别为9.28%、7.54%、5.22%;普通服务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感染率分别为0.50%、2.50%和1.00%.歌厅女服务生TP、HBsAg和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结论:提示歌厅女服务生为高危人群,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作好宣传教育及防治工作.

    作者:王田慧;刘生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92例医务人员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评价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HBV血清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发现某院医务人员HBV血清标志物感染率为49.59%,其中HBsAg感染率为12.20%,HBsAb感染率为27.64%,HBeAg感染率为0.81%,HBeAb感染率为13.00%,HBcAb感染率为15.45%.结论: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医院又是乙肝患者集中的地方,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一套健全完整的消毒隔离制度,是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HBV在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梨;孔苏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肉眼观察在农村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适宜农村地区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以终降低子宫颈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山西襄垣下良乡35岁~55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癌症及子宫颈癌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镜下活组织检查并得到终的病理学诊断,并将病变检出率与历年来襄垣地区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次筛查人群参与率为74.8%.患宫颈糜烂和滴虫性阴道炎的妇女分别占受检人群的48.3%和14.8%.终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INI的现患率为0.8%(10例)、CINⅡ0.7%(9例)、CINⅢ1.0%(13例)、子宫颈癌0.2%(3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有年轻化趋势.该次单纯肉眼观察对CINⅡ和对≥Ⅲ病变的检出率略低于已往当地普查结果,但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单纯肉眼观察的宫颈癌筛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适宜于在农村地区推广,能使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妇女及时得到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

    作者:苏采峰;鲍彦平;邱丽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穿刺要点及保护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1],也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普通的常规操作,然而危重症患者往往因为休克、创伤、失血、长期营养不良等诸多因素而造成血管尤其是静脉系统充盈不良,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困难,使静脉输液不能顺利进行,以至影响患者的治愈和康复.

    作者:邵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制取印模的护理技巧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制取印模时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分别用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和藻酸钾印模材料制取修复体印模207例、230例,比较印模精确性.结果:自动混合型聚醚橡胶印模质量明显优于藻酸钾印模材料.结论:加强操作护理,有助于提高聚醚橡胶印模精确性,提高修复体修复疗效.

    作者:温竹;刘宝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氢氧化钙制剂在根管消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氢氧化钙制剂用于根管内消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一牙列上有2颗以上急、慢性根尖周炎病例69例共164颗患牙,将同一病例的患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甘油制剂根管内封药消毒,对照组采用甲醛甲酚合剂常规根管内封药消毒.对两组根管消毒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69.05%封药1次后可行根管充填,对照组53.75%封药1次后可行根管充填.两组间封药1次的根管充填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实验组平均封药次数1.33次,对照组平均封药1.54次.结论:氢氧化钙制剂用于根管消毒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甲醛甲酚合剂.

    作者:辛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

    为了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除了传统的通畅气道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以及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循环支持外,早期的肠内营养(EN)对于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应激状态下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侯树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海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灭菌体会

    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治检钳、注射针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需突破人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这些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因此内镜及附件的消毒十分重要.

    作者:刘海燕;赵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