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国家计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将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2001年是各地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调整过渡时期.保障<规范>能如期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高质量地做好过渡时期的各项工作.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作者:龚兵;姜焕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医院内部的改革创新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结合所在医院的实践,从影响创新的因素、创新的过程和创新环节入手,提出了医院创新的思路和应该坚持的原则.认为:医院创新首先应抓好科主任和中青年技术骨干队伍的建设,提出一个先进的经营思路和目标,突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和坚持客观评价的原则.
作者:刘希华;曹林;邓传福;张思兵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当前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更加强调结构调整,注重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效益.笔者认为在大型综合医院的改革中,搞好医院的结构调整,确保医院生存与发展有足够的后劲,是检验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
作者:曾安妮;邱元雄;张劲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神经内科接受了北京地区全科医师技能考核的神经科查体考核任务,主要由神经内科教研室来完成这项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考试命题、考试评分标准和考试的评分. 一、考试命题目的及思路
作者:王向波;宿英英;贾建平;李大蓉;段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制定符合实际的医疗费用标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以我院1961~1999年业务收入及我州居民医疗费用年增长情况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相比较,对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江建强;房晓彬;金鸣昌;罗秀平;朱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使信息知识打破了以往地区和国门的界限而得以共享.电子病案(CPR)的研究和发展,充分说明了在医学健康领域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个飞跃.在这方面中国比发达国家虽然起步晚,但我国有关专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者:田红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谈话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而医生与病人的谈话,对病人的病情有很大影响.医疗有4 种手段,即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理疗、射频等)和心理治疗,而谈话是心理治疗中简单、常用的方法.掌握谈话技巧,可增加病人的信任感,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医患矛盾[1].
作者:吴志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为解决我国卫生改革中存在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其中医院兼并是进行资源重组、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我院是沂蒙革命老区的医疗中心 ,在成功兼并了原沂蒙医院后,大胆进行内部结构调整,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以增值、增效 .
作者:尹传贵;马幼平;李凤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现代医学以检测仪器、设备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为一突出特点.临床医生对仪器、设备的逐渐依赖,造成询问病史、特别是体格检查等自身基本功训练的弱化.久之,临床医生的基本能力下降,离开了仪器设备后,就无法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这现象若维持下去,必将制约医院的发展.笔者就这一现象结合具体病例,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以期引起重视.
作者:刘鹰;王佑夫;吴坤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疗环节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对重点医疗环节的确定,如三级查房制度、围手术期管理、急诊急救、医疗文书书写、医疗安全管理和危重病人管理等,加强重点医疗环节的管理和质控,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医疗质量意识 ,带动了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潘靖年;刘志刚;牛建一;刘焕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平均住院日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工作质量的考核指标之一.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客观因素 ,精神科病人的住院周期相对较长,有的甚至病后终身住院,给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稳定性和有效控制带来很大影响.现对我院992例住院病人进行统计调查,探讨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 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维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住院病人的病例组合研究是基于大样本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信息.我们依据军队医院完整、准确的病案首页数据库,建立内、外科治疗分开的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
作者:阎玉霞;潘峰;徐勇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病例组合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病例组合研究纷纷覆盖门诊、社区、家庭护理、精神疾病和康复医疗等领域,美国、英国已经建立了用于门诊病人的病例组合方案[1].国内也开始了住院病人的病例组合研究 [2],但对于门诊病人的病例组合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尝试对某医院门、急诊病人进行病例组合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海;徐勇勇;刘丽华;唐晓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在医院管理活动中,按某种(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间隔对管理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各次观察的指标x1,x2,x3,…,xi,…都是随机变量,这种按时间顺序排列随机变量的一组动态数据称为时间序列[1].例如某地区某种疾病发病率或病死率的定期观测数据、某医院某临床科室逐日门诊量等均构成一时间序列.时间序列中包含着客观事物动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在对时间序列建模进而进行预测预报时,其周期性是主要的特征之一.自变量为时间(t)的时域中,周期性表现为时序中特定时段出现由季节性因素(如气温变化、休假日等)引起的规律性变化;在自变量为频率(f)的频域分析中, 周期性的定义则可以方便地给出在特征频率点处的谱峰.
作者:王亚拉;张晋昕;何大卫;赵晓华;王琳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学文献检索是科研、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科技人员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检索知识得到重视和普及,加之许多拥有医学光盘数据库的单位开设了读者可免费检索的计算机终端,使得许多读者不再依赖于专职工作人员而独自上机检索.但是由于对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尚不熟练 ,使得检索结果常常不理想.我们针对读者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c)和 MEDLINE CD-ROM这两个数据库系统时常出现的问题,介绍一些检索方法和技巧,以供参考 . 读者自己检索有一个大的好处,就是对自己的检索要求清楚,对检索结果的取舍也比较
作者:唐晔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针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提出设立首席信息技术主管(CIO)的必要性,明确了CIO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指出CIO不但要负责信息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还应行使对医院信息的组织管理职能.医院应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重视CIO的作用.CIO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成为具有医学、管理、计算机等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王铸;马玉林;周纯武;曹德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普遍展开,但医院决策者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却不尽相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有深刻理解,科学管理需求程度较高;二是局域网络的建立受部门或上级的指令性要求而必须完成;三是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给管理决策者带来了紧迫感,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功能的发挥.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现代办公技术手段能否与现代管理思维、现代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知识紧密结合的问题,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会是这样[1].因此,讨论医院信息化利用程度及信息化建设效益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深化的关键.
作者:李海林;陈明敏;任红叶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大、中型医院越来越多地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院于1999年1月废弃了陈旧的网络管理模式,重新推出了一套自行开发研制的<全院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制定出一整套实施办法和详细的工作方案,且以计划有序、分步实施、稳步前进、逐步拓展4步骤进行. 一、网络布线及硬件设备
作者:周芮;陈国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于2000年对护士长实行选拔聘任工作.通过公开招聘、引入测评方法、请院外的人员参加考核、管理能力的考核等4个途径选拔护士长,以达到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目的. 一、护士长选拔聘任的方法
作者:于丽莎;王萍;崔燕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现代化管理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策是渗透于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中的.我们尝试运用人本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激发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扩大奖励的范围、适当增加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供护士长自由发展的空间、实施动态管理和采用极富透明度的民主管理等举措, 使护士思想素质大为提高.同时,从3个环节上保证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吴渭虹;陈欣怡;郑玲;刘思文;马爱平;马继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院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的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医院稳定的大问题是医患纠纷.据问卷调查,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共占29.72%[1]. 所以,处理好医患关系,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稳定医疗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适应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笔者介绍我院的一些做法,以供商榷. 一、医学是一门不完善的高风险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一门复杂、发展慢、人类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的科学.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
作者:李育民;王峻;李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有时会发生医疗意外.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医务人员将如何面对?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同,问题解决的效果也不相同. 案例一:某医院一位护士在给病人肌注药物时,没有认真检查注射器针头,在没有取得病人进一步配合的情况下,即行注射.在注射中,病人感觉体位不适,即转动身体,导致针头折断.护士立即告知病人,并用手捏住局部肌肉组织.当时患者并不知其严重性,想借机索取钱财,提出与该护士私下解决.该护士为了掩盖工作中的失误,立即同意赔偿药费、治疗费
作者:舒玉萍;贺林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调查上海5所医院医疗事故鉴定趋势及原因.方法收集上海5所三级医院1985~1999年15年间医疗事故鉴定案例,作回顾性相关分析,随机抽样45例作详细分析.结果①15年间一级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数为295例,后期5年的年均鉴定数比前期10年的上升51%.②鉴定数与定为事故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③门急诊总量达6 860万人次,与医疗事故鉴定数也无相关关系.④抽样调查显示:手术室、急诊室为医疗事故的高发部门.结论 15年来医疗事故鉴定数呈上升趋势,但定为事故的例数与之无关,与医疗业务量也无关.这其中主要有医源性原因和非医源性原因.并对此提出6条对策.
作者:王菊芳;范关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通过对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5年间发生的67起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分析,探讨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及如何减少医疗纠纷的消极影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对象与方法
作者:刘志刚;何阳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冲击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 而且对医疗卫生改革和医院的发展极为不利.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其中因病案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而引发医疗纠纷亦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作者:王森;任建玲;郑丽萍;王乐天;王忆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患者的医疗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医疗纠纷有快速增长趋势.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是医疗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医疗纠纷的几种主要类型
作者:郑霞萍;薛希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我院开设的家庭病床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开展前瞻性的对116例家庭病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家庭治疗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研究,并对患者的临床转归及患者对家庭病床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经长期跟踪随访,系统管理治疗规范组其慢病控制率明显高于间歇规范组及完全不规范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间歇规范组及完全不规范组(P<0.05、0.01);家庭病床总满意度为95.69%.结论家庭病床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不仅方便、经济,而且有效.
作者:曾金生;许家锵;陈小青;李芳;黄劲梅;谭月霞;蒋丽仪;宋军;俞宙虹;谭晓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当前,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及规模的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正越来越受到重视[1].在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教和卫生监督于一体的卫生服务中,护士如何提高素质、发挥作用,应引起重视 .
作者:张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外来流动人口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新的人口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的卫生保健需求调查是卫生部门应关注的课题.笔者对武汉市江岸区所辖社区外来人群进行调查,以供参考.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肖贤武;杨秋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门诊待诊率是反映门诊医师诊断水平的主要指标.住院病人的门诊待诊率是指住院病人待诊人数占治疗人数和未治人数的比率[1].全军三级甲等医院该项指标的评定值为≤4 %.近年来,有些医院的门诊待诊率连续超标.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作者:胡军;陈小维;刘雅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阐述了医院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强调医院管理者必须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来管理医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重点论述了10 种管理方式,即知识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经营管理、效率效益管理、新医疗质量内涵管理、模糊管理、信息管理、形象管理、人本管理和医院文化管理.
作者:肖先福;刘援增;崔晓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如何做好医院的档案工作,有效地发挥档案工作的社会功能,使其更好地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笔者有以下思考.
作者:焦淑云;陈福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一种无形资产,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院档案的形成过程及内容,可以认识到: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医学科技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医患双方利益的维护.要充分发挥档案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应重视医院档案的基础工作,树立档案开发利用的观念,提高档案管理者的队伍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作者:杨琳;冯瑞娟;陈石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