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1-7813
  • 国内刊号:21-1187/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2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辨证分型治疗头痛78例

    笔者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1月应用辨证分型治疗头痛7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7例,女41例;20~55岁59例,56~78岁19例,年龄大78岁,小20岁,平均49岁;冠心病21例,高血压41例,脑血管疾病13例,胆囊炎13例.

    作者:刘利刚;谭少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52例

    笔者自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以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52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用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23岁;女23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9.18岁.这些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标准.排除心肌疾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中毒等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9例,窦性停搏3例,Ⅱ°窦房阻滞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Ⅱ°房室传导阻滞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3例,辨证分型:(1)心肾阳虚:主症:胸闷心悸,形寒肢冷;兼症: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象沉迟或结代.

    作者:葛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渴病心病证治要点

    消渴病心病,亦称糖尿病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所并发的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和心功能失常等病变.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教训,特提如下证治要点:

    作者:王安玉;于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容易慢性化,根治较难.对此病祖国医学早有认识,多以黄疸论治,现将笔者对此病辨证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本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肝炎临证治疗经验例析

    浙东地区是慢性肝炎高发区,笔者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笔者对此加以分析总结,望同道指教.

    作者:李凌;应豪;喻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48例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2001年12月~2003年10月期间,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社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肺心病心衰27例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心衰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8例,女9例;45~55岁9例,55~63岁12例,65~75岁6例;疗程长者30年,短者7年,中医主证见咳喘肢肿,动则喘累甚,面唇青紫而黯,舌上有瘀班或舌下青筋紫黯、脉多细涩为典型特征.

    作者:吴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瘀血病证例析

    1 肋间神经痛刘某,男,33岁.2001年4月初诊.自诉左侧胁肋部疼痛一年余.曾服谷维素及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疾病未愈.近来疼痛益甚.主要表现为,左侧4、5、6肋间部自背沿肋间向前放射的持续性疼痛并时有阵发性加剧.痛点固定,夜间尤甚,情志抑郁,表情痛苦,喜叹息,舌质瘀黯,脉弦涩.经放射线等检查排除器质病变,诊断为肋间神经痛.中医辨证属肋痛瘀血停着.治宜活血化瘀,和解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9g,黄芩9g,清半夏9g,党参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3枚,香附12g,姜黄10g,炒桃仁9g,赤芍10g,大黄6g,川楝子9g,旋覆花6g(包煎),丹参20g.水煎5剂.胁肋疼痛减轻.原方续服5剂.胁肋部偶感隐痛,舌质红有瘀点,脉弦细涩.改汤为散缓图之.药用柴胡30g,黄芩30g,清半夏30g,党参30g,甘草30g,大枣15g,炒桃仁30g,当归40g,白芍30g,沙参40g,川楝子40g,枸杞子60g,生地50g,麦冬50g.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0g,日2次,共服20余天,病愈.

    作者:王彦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蒿芩清胆汤治疗高热22例分析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用蒿苓清胆汤治愈22例屡治不愈的高热患者.体会到高热,除从外感、温病、湿热、内科杂症等方面治疗外,而从外阳湿遏热郁论治,选用蒿芩汤,清胆泻热、和胃降逆主治,亦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马永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膈下逐瘀汤治疗肝脏疾病332例观察

    肝脏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膈下逐瘀汤为主治疗上述疾病,属血瘀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32例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经肝功能检验、B型超声检查确诊为上述疾病病例,脂肪肝病例1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21例,肝硬化病例38例,肝癌病例7例.其中,女性138例,男性194例;年龄大者76岁,小者18岁.

    作者:刘红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加味酸枣仁汤治疗早泄63例

    笔者从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选用酸枣仁汤为主治疗早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1~62岁,平均36岁;性生活史2个月~39年,平均性生活史19年,病程1个月~11年.有手淫史者29例.本组患者均先作前列腺按压液常规镜检,排除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作者:王万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笔者自2000年10月~2004年8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风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紫癜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癜汤(药用阿胶珠、仙鹤草、花生衣、鲁豆衣、侧柏叶、龟板、紫草)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ITP)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紫癜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紫癜汤治疗ITP的疗效满意.

    作者:赵仕伟;莫激勤;陈元标;赵永群;赵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柿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

    呃逆俗称打嗝,虽没有生命危险,却很痛苦,影响饮食、休息、睡眠,治疗非常棘手.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柿蒂汤分服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60岁.病种脑血管病14例,格林巴利综合症、鼻饲3例,重症肌无力2例,食道癌造瘘2例,肝硬化腹水2例,呃逆长时间21天,短时间1.5天.

    作者:张爱君;李玉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鳖甲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38例

    笔者采用中药鳖甲汤为主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均为我科2002年6月~2003年6月的门诊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彩超确诊为乙肝肝硬化,无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内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45~71岁,平均58岁;对照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岁.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杰;谢春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

    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为伤寒表虚证又兼阴虚脚挛急者而设.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常淑兰;段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激光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93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激光针刺法治疗该类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振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肋间神经痛26例

    肋间神经痛为一个或几个肋间部的经常性疼痛.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针刺配服西药治疗此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刚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推拿与牵引等非药物治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24~61岁,病程1周至10年.其中L4-5、L5-9,推间盘突出5例,同发L3-4、L4-5椎间盘突出2例,同发L3-4、L4-5,L5-9推间盘突出1例.

    作者:郑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推拿在防止小儿哮喘复发中的应用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笔者于2001~2004年对41例哮喘患儿行中医推拿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针治疗女性肾虚尿频50例临床观察

    女性尿频为临床常见症状,多由肾气不固引起,常见于中老年妇女,有些患者伴有尿急、余漓不尽、常有尿意,甚者频频如厕、一有尿意小便即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亦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笔者施用温针治疗女性肾虚尿频,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6例分析

    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笔者收治小儿先天性斜颈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12月.临床表现为小儿头偏向一侧,两侧面颊不对称,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可触及梭形如橄榄大肿块,质地较硬,随肌肉移动.16例中产钳助产9例,剖腹产3例,无明显原因4例.

    作者:王华强;闫大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甙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溃疡性结膜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肠粘膜病变主要为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近年来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此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观察了其对UC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从临床来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王坤明;来旭华;郑伟明;陈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益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6l例研究

    笔者于1998年3月~2000年9月应用益心丸对82例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凤杰;邓悦;宋智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川芎平喘合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选用敏感抗生素,常规止咳、祛痰、平喘,心功能不全者加用地高辛或利尿剂.治疗组除按对照组上述方法处理外,加用川芎平喘合剂,两组疗程均为15天.结果:①川芎平喘合剂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在第8天时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第15天时升高不明显;②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内皮素含量在第8天及第15天均明显升高(P<0.05;P<0.01);③治疗组肺动脉压下降在第8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川芎平喘合剂能调节机体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平衡,降低肺动脉高压,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定中;张惠勇;邵长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芍总苷、甲氨喋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笔者2003年6月~2004年4月,进行了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简称AS)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兆智;钟秋生;吴月芹;叶雪英;王维华;王宝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肾衰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00例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个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较快,5年病死率极高.笔者自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采用抗肾衰胶囊治疗CRF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铠;杨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舒乐丸治疗乙型肝炎前后免疫化学指标的变化

    1 资料一般资料 28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0例,男158例,女42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80例,男51例,女29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病程等方面,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张春明;钱铸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6例

    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1例,女75例;年龄25~68岁;病程6个月至19年.全部病例均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

    作者:姜德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00例分析

    1 临床资料20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30岁49例,31~55岁126例,55岁以上25例.105例伴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失眠(30~55岁组占87例).中医分型,其中肝郁气滞型78例,胃热气滞型54例,脾虚胃滞型56例,气滞血瘀型12例.病史1~3月25例,3月~1年79例,1~3年57例,3年以上39例.胃镜检查阳性78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十二指肠炎17例,胃炎伴十二指肠炎9例,HP感染者7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FD诊断标准[1].

    作者:段亚君;刘春梅;李兴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6例

    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年6月~2005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0例

    笔者自1996年3月~2003年12月间,对我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10例分析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而引起,临床上是以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1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药小梅;刘延玲;荣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40例分析

    高血压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而阻碍血液流通,是我国脑卒中中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笔者在2003年至2004年两年的时间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光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9例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ustrointestmal hemowhageUGH).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笔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UGH6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仲华;魏洪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汤性结肠炎48例

    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小17岁,大76岁.每日腹泻次数大于10次者30例,伴便血者7例.

    作者:刘玲玲;刘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溶栓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AMI,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4例患者均为2001~2004年住院AMI病例,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溶栓结合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溶栓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56.3±12.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3例,下壁5例,前间壁6例,下壁合正后壁4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5.8±16.2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0例,下壁6例,前间壁5例,下壁合正后壁5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①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②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③发病≤12小时;④无溶栓禁忌症[2].

    作者:曹守沛;钱春发;金妙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紫归合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6例分析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 yropenic purpura)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笔者近年来自制紫归合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晏庆德;晏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逆散加味治疗手足紫绀症26例

    手足紫绀症是一种血管痉挛状态.特点为四肢皮肤呈持续、均匀的青紫色,伴有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四肢脉搏正常.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以青年女性多见.精神异常病例中发病率较高.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在常温下持续的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痉挛,导致血流减少、皮肤青紫和皮温降低,而静脉张力减低,产生继发性扩张.

    作者:赵小玲;候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配合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189例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配合碎石、总攻等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治疗的189例患者,其中,男128例,女61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189例中19~50岁占159例.其中肾结石26例,输尿管结石163例;结石直径≤0.5厘米者106例,直径为0.6~1.0厘米21例,直径≥1.0厘米62例;合并有肾盂积液者56例.

    作者:白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2例分析

    [例一]女,50岁.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既往史:青霉素过敏.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穿琥宁400mg静脉滴入,20分钟时,病人出现头晕、胸闷、手指及皮肤瘙痒、口唇发绀,呼吸急促26次/分,BP86/60mmHg.立即停止静点药,用肾上腺素0.3ml肌注,0.9%生理盐水250ml加多巴胺20mg,地塞米松10mg,5分钟后,呼吸渐好转,但出现突出皮肤的大片丘疹并瘙痒,心率100次/分.20分钟后,口唇发绀消退,呼吸平稳,瘙痒减轻,胸闷感消失,BP126/80mmHg,控制静点药物滴数为15滴/分.40分钟时,BP135/90mmHg,停升压药物,给予5%葡萄糖500ml,红霉素0.9g静滴.3小时后皮诊消失,呼吸平稳,BP110/80mmHg,口服扑尔敏8mg,观察6小时无不适症状离院.嘱继续口服1次扑尔敏8mg.

    作者:傅地;羊苏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67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笔者自1998年10月以来,运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本病67例,并用西药对照组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兴军;李吉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利肝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6例分析

    利肝口服液是以冬虫夏草为主,脂质体为载体的中药方剂.近年来我院应用利肝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慢性乙肝住院患者98例,按2000年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标准诊断,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18~59岁,平均(34.3±25.2);对照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平均(33.2±21.4)岁,所有病例血清HBSAg,HbeAg及HBVDNA均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ALT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血清胆红素<34vmol/L),不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近半年内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两组病例的一般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李研;刘东延;马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盗汗100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盗汗10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法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5岁;病程短1个月,长20个月,平均4个月.

    作者:万恒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脉注射液合香丹注射液并用治疗冠心病104例

    1 临床资料本组104例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为生脉注射液组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9~75岁,平均61±12岁;病程1~11年,平均5.5年.B组(对照组)为香丹注射液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0~75岁,平均61±11岁;病程0.5~10.5年,平均5年.

    作者:刘爱玲;刘勤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安散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

    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4年8月采用肠安散(本院制剂)外敷神阙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确诊,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其中,住院21例,门诊47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6~58岁,平均44.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8年.病变部位:直肠炎8例,直肠乙状结肠炎30例,左半结肠炎18例,右半结肠炎9例,区域性结肠炎1例,全结肠炎2例.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

    笔者于2001年9月~2003年8月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芳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健脾养肝散治疗抗痨化疗肝损害48例

    近3年来,笔者在肺结核病人全程督导治管中,对服用抗结核组合药物后出现的肝功能损害,采用自拟中药健脾养肝散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登煌;胡振辉;何华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风早发54例临床分析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但近几年来,中风在中青年发病率明显提高,并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如何预防其早发、预防复发、降低复发率及致残率是目前神经内科共同探索的问题.现将1998年至2004年诊治的54例典型病历报告如下: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疏肝和胃化瘀燥湿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许多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临证以肝胃不和、瘀阻湿停多见.笔者自1999年3月以来运用疏肝和胃、化瘀燥湿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痛风治疗浅析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笔者经过多年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自身服药经历,对中医药治疗略积心得,特提出供同道参考.

    作者:周正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棱莪术散外敷治疗急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2年7月~2004年7月,两年间用三棱莪术散外敷治疗急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洪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藿香正气水(丸)治疗胃肠型感冒验案浅析

    胃肠型感冒应属于西医名称.但是,在<西医内科学>中无详细分型讲述,在<中医内科学>中也无具体讲解,仅仅分述于呼吸系统感冒的气虚感冒、阳虚感冒及消化系统的表邪入里、寒邪犯胃、犯肠腑之胃脘痛、呕吐、泻泄等章节之中.胃肠型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证型,是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除呼吸道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外,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病机为寒、热、暑、湿等外邪,侵袭皮毛肺卫,同时直接损伤睥胃、肠腑致使脾胃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表里并病、呼吸、消化两系统同病的征象,按标本缓急主治则,应表里、标本兼治之.

    作者:张轶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脘腹平合胃乐胶囊治疗返流性食管炎100例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脘腹平合胃乐胶囊治疗返流性食管炎(RE)10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且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莫沙比利,奥美拉唑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川芎嗪治疗关节炎38例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风湿性关节炎16例,骨性关节炎8例,痛风性关节炎2例.其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论据治愈好转标准>.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0~58岁,平均39.5岁;病程4月~14年,平均2年3月.其中常年服用强的松15mg左右者3例.对照组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风湿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5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38.5岁,平均病程3.2年,长期服用强的松者1例.

    作者:马学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感冒方药的抗病毒实验研究

    为开发优势特色的中药制剂,经我院专家论证讨论拟定感冒方,本方由金银花、连翘、荆芥、板蓝根等组成,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周身酸痛、咳嗽等症.经研究该方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菌作用,为验证感冒方与临床功能主治有关作用,对其抗病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张忠华;朱萱萱;倪文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风的辨证施护

    1 辨明发病部位,分型辨证施护中风在急性期要先辨病位证型,按照中络、中脏、中经、中腑分证进行动态观察,属于中络者,治疗护理得当,三五日即可进入恢复期,半月左右即可痊愈.中脏腑者病情比较严重,直接出现症状,或治疗不当,由中经、中络化火入里而成,对中脏腑者宜分清闭证.脱证进行施护,如果病人是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主,则为中脏腑的闭证.如中风闭证的病人兼见躁动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绛身热,大便干燥为阳闭证.常用针刺法或灌服牛黄安宫丸、至宝丹速开其闭.如中风闭证的病人出现静而不烦,面白唇暗,四肢欠温,脉沉滑缓,为阴闭证,护理人员除可用灸法或针刺加灸的方法外,还可灌服苏合香丸以开窍醒神.若突然昏仆,目合口开,手撒遗尿,脉微欲绝为中脏腑的脱证,宜艾灸神阙穴,并灌服参附汤以回阳固脱.

    作者:张传美;郭瑞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在创伤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全身各系统产生严重影响,要求临床护理工作既要侧重局部,又要兼顾整体.近年来,我科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例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护理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现将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然会;姜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渴病的膳食调护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祖国医学认为,其形成与肺、脾、胃、肾的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糖尿病患者实施膳食调护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冰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胆石症的预防及饮食护理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近年来,尤其在城市发病人数较以往有明显增多,且有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多的趋势.随着我国饮食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由胆石症所造成的各种胆管良、恶性病在急腹症病谱构成中比重不断上升,所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胆石症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现将临床积累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春艳;王阳;李丽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儿童发病率高,一般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3、4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10%左右,其特别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死亡数死亡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其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症等.

    作者:郝玉玲;王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98例癃闭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癃闭以排尿困难、少腹胀痛、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我院从2001年1月~2004年12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理癃闭病人9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玲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拟三金消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3例

    笔者自2000年以来,自拟三金消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3例,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20~40岁15例,41岁以上18例;连续发作多次腰腹部绞痛者20例,仅发作1次或因其它疾病作检查时发现尿路结石者13例;肾结石6例,输尿管结石22例,膀胱结石5例,其中有2例做过体外震波碎石未完全排出.

    作者:代学峰;郑世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拟香疏散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更年期综合征102例

    笔者采用香疏散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更年期综合征102例,效果非常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2例均为我院2000~2004年门诊和住院女性病例;年龄40~60岁,平均50岁;病程6月~2年.纤维胃镜分类: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

    作者:何进;唐茂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拟黄芪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33例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1999年1月~2003年12月,用自拟黄芪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病3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大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拟口腔粘膜溃疡散治疗口腔粘膜溃疡216例分析

    笔者出生于医学世家借鉴前人经验,总结自己及家母的临床实践,自拟口腔粘膜溃疡散治疗口腔粘膜溃疡216例,并做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且复发率低.现所告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拟银通散治疗手足口病30例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是好发于夏秋季的小儿病毒性皮肤病,以手、足、口腔小水疱为特点,现代医学无特殊疗法.笔者应用自拟银通散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承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拟培元通淋汤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42例

    笔者于2001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自拟培元通淋汤内服外用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门诊及住院病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5.2岁.诊断参照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且反复发作3次以上.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或腰骶部、下腹部坠胀不适,血尿、发热、尿失禁,伴有烦躁、失眠、纳差、严重者坐卧不安、饮水少及劳累后加重或复发,反复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实验室检查,中段尿液镜检白细胞≥5个,尿培养(+).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尿路感染.

    作者:刘春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脏象经络及辨证的现代科学基础浅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西医依据还原方法已经达到可分析DNA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的今天却仍有许多疑团待解开.如原认为Y染色体上一个叫SRY的基因,其正常表达是成为男子汉的充要条件,但近发现:SRY基因的正常表达受到胰岛素受体家族的调控并胰岛素受体家族在性别发育早期就开始起到调控作用.还原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只要是局部认识清楚了,那么整体就清楚了.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现代科学看来是不完备的.

    作者:张乾瑞;徐平芝;吕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与造血功能及其中医药科研思路的思考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调节细胞功能的多肽.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发挥调节作用.其中,诸多细胞因子与血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成熟均密切相关,它们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造血功能的调节.本文就细胞因子与造血功能调节以及中医药科研思路作一简要探讨如下: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黄在肝病中的应用述要

    1 临床应用许波良等[1]用生大黄粉、大黄炭粉各10g,加食醋、温开水各50ml调均, 口服或鼻饲.得利后酌减生大黄粉;药后便结不通酌加生大黄粉或芒硝.治疗肝性脑病51例,其中前驱期7例,昏迷前期10例,昏睡期15例,昏迷期19例,药后72小时观察,结果:痊愈(神清,扑翼样震颤消失,性格行为正常)3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

    作者:吴宝训;李广坐;李斌;秦修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祖国医学老年健身养生理论述要

    笔者结合目前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治,就祖国医学对有关老年养生健身独特经验理论,论述如下:1 聚存阴精,护养阳气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结合人体生理来说,阴指物质,阳指功能.

    作者:马其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近五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亚江;王灵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1 中药内治辨证用药沈蓉[1]治疗甲亢分为三型:(1)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治疗以养阴为主,辅以平肝潜阳;(2)肝郁痰结,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辅以化痰软坚类药物;(3)气阴二虚,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魏子孝[2]分析甲亢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为主,渐及气虚;标实则表现为气、血、痰、火四郁,治疗从总体而言,当以滋阴、降火、解郁为主,针对主症转移可配合安神定志、养血熄风、化痰散结、凉血散瘀、益气健脾等法,随证组方.姜慧强等[3]将30例甲亢分为(1)心阴虚损心火旺型,治宜滋阴养心安神,药用人参归脾汤合生脉散加减;(2)肝阴不足肝火旺型,治宜养肝肾泻肝火,选用一贯煎合龙胆泻肝汤加减;(3)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型,治宜滋补肾阴,选用二至丸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廖世煌等[4]运用经方辨治甲亢分为五型:

    作者:吴爱华;黄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芷临床新用三则例析

    白芷,味辛性温,具有发表祛风、消肿止痛之功.用宜治疗鼻渊疼痛、胃脘痛、消化性溃疡等疼痛均能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周小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析胃与久咳

    久咳,即慢性迁延性咳嗽,是指3周以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其治疗常令临床医生棘手,笔者在临床中从肺胃两脏着眼,调胃理肺入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关秋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辨证治疗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因而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活动期时是否能得到控制,对于阻止软骨及骨破坏、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改善自然病理、纠正机体免疫异常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辨证治疗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阮荣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杜家经教授新生脉饮临床应用摭拾

    杜家经教授系中华全国医学会理事,武汉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杜恩师从事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40余年,学验俱丰.自创新生脉饮,由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临床治疗众多心血管疾病随证加减,效验皆宏,兹举例如次,供同道享用.

    作者:荣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汤剂的煎煮及服用方法浅析

    中药汤剂又称汤药,是我国历史悠久,应用广,简便有效的一种剂型.许多患者对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有着模糊的认识,存在着煎煮操作误区,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效果,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崔芳娥;李博;王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治疗郁证常用对药举隅

    郁证是气机不畅、结聚而不得发越的一类病症,多因情志所伤、气机郁滞而致病.笔者汲取前贤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喜用对药治疗郁症,疗效满意.现选介如下:

    作者:陈世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甘草炙甘草临证应用考辨

    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为临床常用中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在临床应用中有生甘草与炙甘草之分,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作者:王明喜;石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