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着重讨论 ( 肌 ) 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角质形成细胞迁移构成的真 - 表皮连接在保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病理性愈合中的作用 , 特别是这些修复细胞与神经再支配间的相互关系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 初步探讨神经再支配对修复细胞影响在瘢痕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
作者:程飚;傅小兵;盛志勇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慢性疼痛的形成 ,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生物反馈疗法自创立以来 , 逐渐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主要手段 ,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 本文综述了生物反馈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国外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与不足 .
作者:郭文斌;姚树桥;吴大兴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采用鸡蛋膜治疗压疮 20例 , 效果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黄秀瑾;陈彬彬;陈惠娥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 , 严重颅脑外伤的病死率已由 50% 下降到 30% ~ 40% [1], 但也相对增加了伤残人数 , 给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增加新的内容及要求 . 近两年来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即行康复护理 , 取得良好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徐敏宁;侯芳;李爱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7年 7月~ 2001年 5月对非急症开胸手术病人 760例 . 具体采用深呼吸训练、正确咳嗽咳痰等术前教育 , 术后变换体位拍背、雾化吸入 ,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等护理措施 , 降低肺部并发症 , 收到满意的效果 .
作者:宋芳;张传荣;申玉琴;葛文;迟玉春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在 1997~ 2000年期间 , 运用骶管注射、牵引推拿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5例 , 效果理想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赵占志;包晓岩;玄剑英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分别对 50例 ; 32例 , 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 方法对 50例电针神经干和 32例传统针刺治疗 . 结果电针神经干组运动模式和肌力恢复均优于传统针刺组 . 说明电针神经干不但可以改善运动的质量而且可以改善肌力 . 结论治疗后两组比较手功能未见差异 , 说明对手的训练方法有待加强 .
作者:王刚;张德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5 ~ 2000年 , 采用以推拿为主 ,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03例 , 取得良好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刘云滨;章丰群;邱小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且方法简单 , 没有副作用 ,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作者:刘小燕;孙秀斌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89~ 1999年 10月 , 笔者采用中药与手法治疗颈椎病 106例 , 疗效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5~ 1998年采用自制软伤液持续湿敷配合绷带外固定的方法 , 治疗 238例 , 疗效甚佳 , 报告如下
作者:王凯波;江创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笔者 1995年以来 , 运用中式手法 ( 顶拉及掌按复位结合点穴 ) 和西式手法 ( 关节松动术 ) 分组对照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119例 , 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邱文克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激患侧穴 , 对颈、肩、臂及上肢酸、麻、胀、痛等症 , 可点按肌间沟 , 弹拨锁骨上窝臂丛神经 , 对患肢尺神经支配区的麻木 , 重点刺激极泉、四海 ; 桡神经支配区的麻木 , 重点刺激极泉、手三里、合谷 ; 正中神经支配区的麻木 , 重点刺激曲泽、内关 . 对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 , 点压眶上神经 5~ 10 s, 占压乳突下方 3~ 5 s, 点压太阳穴 . 而对伴有血压不稳、心慌、气短、心律不齐等 , 点压颈椎旁交感神经节 1~ 2 s. ④结束手法 : 上述手法结束后 , 用拇指点揉两侧风池、两侧大小菱形肌各 2 min, 在颈肩部及肩胛区施滚揉法数遍结束治疗 . 手法治疗 , 约需 30 min, 以上手法除拔伸旋转复位法外 , 其余手法每 3天施手法 1次 , 5次为 1个疗程 .
作者:黄明勇;范久运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常见 , 即使治疗及时 , 手术成功 , 也往往遗留程度不同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 行走不便 , 膝关节内外侧顽固性疼痛等 . 应用针刀疗法治疗此类病人 30例 , 取得满意疗效 , 报道如下 .
作者:李国宏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8~ 1999年 , 对 150例骨干骨折恢复期出现的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 , 在自主功能锻炼基础上 , 用中药热烫疗法加手法按摩等综合治疗 , 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作者:梁明章;郑重健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近年来 , 采用针刺加中药透入配合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 对 12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 , 疗效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李申影;王素莲;李强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的时机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 方法回顾性分析 73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和早期微侵袭手术病例 , 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 ( GCS) 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ADL Test) 比较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别 . 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意识恢复时间较短 , 恢复程度较高 , ADL能力恢复较好 , 生存质量高于早期手术组 . 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存质量 .
作者:蒋争鸣;曹乐胜;姚力芝;邹世才;陈耕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 ( PLD) 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价 . 方法对 1999~ 2001年 , 30例行 PLD术的病人在术后 4- 6周及 12个月行 MRI随访 , 并对比术前术后 CT或 MRI的表现 . 结果 PLD术后突出的椎间盘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 , 而神经根变形、移位及增粗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观察 PLD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有效方法 .
作者:金银华;李吉;张玉杰;李志波;郝鑫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 , 治疗效果欠佳 , 我院应用物理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 取得了良好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贾永中;罗敏;曾祥福;魏守顺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应用弥可保 ( 甲基维生素 B12) 配合超短波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 ,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报告如下 .
作者:黄全胜;张晓建 刊期: 2001年第18期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32例中 , 男 22例 , 女 10例 ; 年龄 28~ 72岁 ; 病程 1个月~ 3年 , 其中 11例曾用药物治疗 , 效果不明显 . 诊断标准 : 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头痛 , 颈部转动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记忆力下降等 , 严重者可出现一过性眩晕或猝倒 ; 颈部检查出现仰头或转头试验以及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体征 ; 颈椎 X线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刺形成等病理改变 ; 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
作者:郭红;孙青燕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本文对48例单眼弱视患儿采用综合疗法。观察6个月~3年,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晖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从 1991年开始采用超短波对本病患者进行物理治疗 , 疗效较确切 . 现将门诊治疗中资料较全面的 32例进行归纳分析并报告如下 .
作者:赵诚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20世纪 80年代初 ,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顾问委员会针对癌症的预后 , 曾提出 “ 三分之一癌症可以预防 , 三分之一癌症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 , 三分之一癌症患者可以减轻痛苦 , 延长生命” , 它为癌症的防治和癌症患者的康复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 而实际上 , 喉癌患者如能早期诊治 , 90% 以上可以治愈 . 据统计 , 喉癌患者经治疗后的 5年生存率己达 80% 以上 , 说明喉癌患者临床治愈的可能性极大 [1].
作者:朱国良;陆书昌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骨折是引起肢体残疾的一个重要方面 , 因此 , 骨折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 随着近年骨科改进各种手术方法以增加内固定作用 , 缩小外固定的范围、时间的同时 , 国内外康复理疗学也在改进运用内生电流、静电场电刺激等手段促进骨折的愈合 .
作者:钱珊;范海泉;苏碧蓉;龙大海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紫外线联合中频电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 方法带状疱疹得 42例 ,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治疗组用紫外线联合中频电治疗 ; 对照组用抗病毒口服液和阿昔洛韦 . 结果两组疗效相比 , 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结论紫外线联合中频电治疗带状疱疹 , 能够迅速地消除神经痛 , 明显缩短了病程 .
作者:阳小云;莫通;陈滢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肥大刺激椎动脉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 , 管径变小 , 供血减少 , 而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对门诊 120例此类病人进行温热磁振治疗仪进行治疗 , 取得满意效果 .
作者:安建新;赵成梅;廖艳霞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超短波 ( ultrashortwave,USW) 电疗法是在医学领域应用较早的物理疗法 , 它对生物有很多特殊作用 [1]. 多年来 , 国内各级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疗法 ,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现代康复中 ,现就其应用与问题简述如下
作者:夏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1 对象与方法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患者治疗组 45例 , 男 32例 , 女 13例 , 年龄 45~ 79岁 , 平均 62岁 , 病程 1~ 10年 , 平均 3.5年 . 病变累及上肢 15例 , 累及下肢 30例 , 主要症状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出现下肢小腿部、足部或上肢远端疼痛、麻木 , 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异常 , 四肢肌力减退 , 肌萎缩、运动乏力、浮肿等 , 深浅感觉明显减退 , 跟腱、膝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 . 对照组 (单纯药物治疗 )40例 ,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血糖水平经过统计学处理 , 差异无显著性 .
作者:张安莉;宋晓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我们用特定电磁波 ( TDP) 定向照射法佐治带状疱疹 (HZ),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李琼仙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方法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 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 . 检测不同时相点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和白细胞表面 CD11/ CD18表达率 , 测定骨骼肌髓过氧化酶 (MPO)、丙二醛 (MDA)含量和组织湿 /干重量比值 (Wet/Dry). 结果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 , 以上各项指标变化明显 ( P<0.01, P< 0.05). 结论银杏叶提取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
作者:蓝旭;刘雪梅;葛宝丰;许建中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通过观察培养成骨细胞 ( Osteoblasts,OBs) 在天然珊瑚 ( Natural Coral, NC) 表面的生长情况来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 方法将 NC 处理后 , 用扫描电镜 (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观察其立体结构 , 并测定孔径和孔隙率 . 分离、培养兔颅骨 OBs, 将细胞按 5× 106个 /ml浓度接种于 NC中 , 通过倒置显微镜、 SEM观察 OBs在 NC表面的贴附、伸展情况 , 并测定细胞在 NC表面生长时的碱性磷酸酶 ( ALP) 活性 . 结果 NC中含有三维交通的孔隙 , 其孔率约为 36% , OBs接种后 1 d, 即可在 NC表面贴附并伸展 , 5 d后可长满珊瑚表面 , 并保持其 ALP活性 . 结论珊瑚对 OB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 并具有多孔性 , 适于作为 OBs接种的支架而用于骨的组织工程 .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丁桂聪;陈书军;陶凯;顾晓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rhaFGF) 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 方法将 6只小型猪背部的 60个创面分成 5组 , 分别采用 3种不同浓度的 rh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注射用水治疗 . 结果经 rhaFGF治疗后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比注射用水组明显缩小 ( P
作者:孙同柱;傅小兵;孙晓庆;陈伟;程飚;李建福;赵志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在远侧断端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 方法切断 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 , 不同时间、半定量 RT- PCR方法 , 观察远侧断端 GDNFmRNA的表达变化 . 结果 GDNFmRNA在坐骨神经切断前微量表达 , 坐骨神经切断后远断端表达逐渐增加 ( 1、 7、 14、 28 d分别增加 20% 、 60% 、 85% 、 90% ) . 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导致 “ 胞体 - 轴突 - 靶器官”轴中断 , 使靶组织产生 GDNF聚集于坐骨神经远断端 , 表现为 GDNFmRNA高表达 .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田万成;陈坚;陈哲宇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苦参碱 (Matrine,Mat)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和细胞核内增殖性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影响 . 方法将不同浓度梯度 Ma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 利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 DNA相对含量 ,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PCNA的表达 . 结果不同浓度梯度的 Mat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72 h后 , 出现 G0~ 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 S期细胞、 G2~ M期细胞明显减少 , DNA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 , PCNA表达逐渐减弱 (P<0.01). 结论 Mat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有丝分裂 , 但对 DNA含量无明显影响 .
作者:汤苏阳;蔡宝仁;黄高升;宋雁;林杰;苏红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氯化镧对瘢痕形成的作用 . 方法在大鼠背侧做切口 , 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镧注入切口两侧皮下 , 14 d后做病理切片观察胶原纤维 , 做流式细胞仪检查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 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3H- 脯氨酸测定细胞内递质中的胶原合成 . 结果在一定范围内 , 氯化镧可诱导创伤部位皮肤中成纤维细胞凋亡 , 减少了胶原的合成和胶原纤维的增生 . 结论氯化镧可以抑制瘢痕的形成 , 但过量可导致组织的坏死 .
作者:钟晓春;戴育成;曹勇;李洁;李国辉;吴燮卿;刘强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颅脑伤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变化及针刺的治疗作用 .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模型 , 将 SD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 , 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 NO及 NOS含量 , 观察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 . 结果颅脑伤大鼠海马和皮质 NO及 NOS水平均显著升高 , 而针刺后其水平则明显降低 . 结论 NO和 NOS参与了颅脑伤病理损伤机制 , 针刺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组织 NO和 NOS酶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
作者:苏志达;刘平;张留宝;骆云;陈泳宏;盛春宁;顾云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对烧伤后膝关节的创面愈合和功能影响 . 方法 44例膝关节部位深Ⅱ度烧伤患者分为治疗组 (22例 , 27只 )用 rhEGF 100 IU/m2局部喷洒创面 ; 对照组 (22例 , 27只 )用溶媒喷洒创面 . 结果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短 , 膝关节外观异常发生率和关节活动度 (ROM)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 <0.05). 结论 rhEGF有助于烧伤后膝关节的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 .
作者:张显文;柳晖;陈武鹏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雪旺细胞基底膜 (SCBM)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方法成鼠 32只 , 脊髓左半横断 , 随机分 4组 : (1)8只单纯 SCBM移植 ( A组 ) ; (2)8只 SCBM 浸于 1 000 U/ml NGF后移植 ( B组 ) ; (3) 8只 SCBM浸于 2 000 U/ml NGF后移植 ( C组 ) ; (4) 8只作对照 ( D组 ) . 术后每周行斜板试验 ; 术后 8周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结果 A、 B、 C组可测出 CSEP波形 , D组未测出 . 斜板试验 A、 B、 C组与 D组差异显著 , B、 C组与 A组亦差异显著 , 而 B、 C组间无明显差异 . 结论雪旺细胞基底膜移植对脊髓再生有修复作用 , 而神经生长因子明显促进修复 .
作者:南丰;李靖年;王鸿飞;喻兴旭;赵文志;王东昕;东海潮;高延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用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自体表皮片复合移植的效果及组织学变化 . 方法将 48只 SD大鼠分为实验组于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及自体表皮片 , 对照组单纯移植自体表皮片 . 术后定期评价创面愈合情况 , 并活检作组织学检测 . 结果两组移植的表皮片成活均良好 , 但对照组创面收缩严重 , 表皮质地薄 , 胶原纤维紊乱 , 表皮 - 真皮连接结构重建不明显 ; 而实验组创面收缩程度轻 , 外观平整、质地良好 , 胶原纤维排列有序 , 基底细胞桥粒 - 半桥粒结构及基底膜重建明显 , 未见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 . 结论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自体表皮片复合移植应用创面 , 可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
作者:刘旺;陈玉林;夏照帆;肖仕初;王璐;张素贞;刘志国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 . 方法取第 6~ 11代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 , 经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作用后 , 用 MTT法测定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用 LDH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 结果经汉防己甲素作用后 , 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 , 而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 , 细胞活力逐渐下降 , 药物浓度在 80 mg/L的情况下 , 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 结论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可能对增生性瘢痕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
作者:杨新蕾;徐明达;董茂龙;白敬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 ,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 [1- 2]. 本组自 1996~ 2000年共治疗带状疱疹 80例 , 其中应用紫外线负离子配合药物治疗 40例 . 使病人疼痛明显减轻 , 病程缩短 , 康复快 , 收到良好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杨春光;金贵和;韩秀芬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 (FN)电刺激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 方法对 3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 FN电刺激 , 观察其偏头痛的发作情况 . 结果该方法减轻偏头痛发作的有效率为 83.3% . 结论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可减轻偏头痛发作 .
作者:霍速;余维豪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7年 3月~ 2001年 6月应用 WHO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痛 , 效果满意 , 报告如下 .
作者:孟伟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近年来 , 笔者运用体针和耳针相结合对胃癌腹痛 58例进行了止痛治疗并观察 , 取得良好效果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作者:赵文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从 1999年 4月~ 2001年 4月应用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克因控释片 ( 酒石酸二氢可待因 ) 治疗中晚期癌痛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庞东生;许杨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一氧化氮 ( NO) 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非经典的新型递质和信息传递分子 , 尤其是与其合成相关的一氧化氮合酶 ( NOS) , 在外周和中枢不同水平的痛觉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现就国内外近年来 NO在疼痛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作者:金志刚;么冬爱;袁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无论从脊柱牵引的发展历史还是就其目前状况来看 , 它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是传统而有价值的 . 它不乏有积极的生理效应和临床实际效果 , 也不断有争议与之共存 . 回顾历史发展及研究进展 , 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与思考 . 在此 , 将思考抛砖为引 , 提供大家在脊柱牵引技术研究和应用中磋商有关脊柱牵引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难点与解析 .
作者:徐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康复医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 , 主要面向残疾人和老年人 , 解决伤病后功能障碍和后遗症 , 它使伤病后残疾人和老年人能达到 “ 病而不残、伤而不残和残而不废” , 世界卫生组织 ( WHO) 已将之列为继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 . 在抗美援朝后全国虽设有不少康复医院 , 但它面向伤病的志愿军指战员 , 当时也未能和国际上新兴的康复医学接轨 . 文革后我看到国外杂志经常提到康复 ( rehabilitation) , 报告好些后遗症竟然治疗好 . 做为一个老医生 , 对国外这些新进展感到既新鲜又有趣 , 但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改行做康复 .
作者:曲镭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颅脑损伤患者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评定是心理康复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 及时有效地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评定 , 对于心理康复和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 现结合我院的心理康复评定的实际工作和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特点 , 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评定的原则、评定的主要内容和评定一些常用的方法 .
作者:刘松怀;祁长凤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矫形器作为一种以减轻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体外支撑装置 , 广泛应用于矫正或治疗各种肢体疾患 . 现重点介绍矫形器的功能、结构 , 应用的重要性及各种骨科常用的矫形器 .
作者:范清宇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癌症的治疗方法中 , 目前趋向于多学科的治疗 , 而这种多学科治疗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 健康的心理才是癌症患者的康复标志 . 现介绍两个典型病例的心理治疗过程 .
作者:李宁;蒲萍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腰椎病常常给病人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 甚至痛苦 . 运动疗法是防治腰椎病的有效方法 . 关于腰椎病病人运动处方的内容、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 在提供处方时 , 必须根据个体差异和不同病症、病况 , 予以区别对待 .
作者:丁燕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1 脊柱牵引技术的历史回顾 1.1 牵引名词的起源及含义牵引 ( traction) 一词由拉丁语 “ tractico”派生而来 , 其意味着一拉或拖的过程 .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 分离” ( distraction) 一词描述这一过程更为合适 . 然而 , 倘若应用 “ 分离 “ 这一术语 , 则表明此过程应涉及有关的关节面 , 即某一关节面垂直地离开另一关节面一定的距离 . 而事实上牵引过程并不是完全这样 , 特别是在脊柱节段 , 在应用牵引时 , 脊柱节段处产生的运动往往是分离和滑动的结合 . 因此 , 迄今为止 , 我们仍然使用的是牵引一词 . 当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 , 则称为脊柱牵引 . 由于牵引的效果往往体现在肌肉骨骼系统 , 并且常用做伸展和松动治疗 , 所以牵引也是运动疗法范畴的治疗性工具 .
作者:徐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且伴有其他系统功能障碍的病人 , 通过临床医师参与的康复评价会 , 综合判定病人全身功能状况 , 明确骨折治疗措施 , 确定较完善的康复治疗手段 , 使病人的功能状况大限度的维持和改善 , 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 , 提高生存质量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
作者:张帆;安晓芳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麦肯基 (McKenzie)诊疗技术是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 Robin McKenzie创立的一种主要通过姿势矫正和相关医疗体操来治疗颈腰痛的方法 , 提出了通过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自我治疗和预防复发的观点 , 此方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 ,不仅大程度地减轻了病人痛苦 , 也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 现简单介绍用 McKenzie的诊疗技术治疗下腰痛 .
作者:徐晖;徐本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As the technique of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mproved in hospital , it was gradually noticed that brain damage is the important obstacle.
作者:刘益林;肖曙芳;凌昱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The wrist joint's rigidity is commonly seen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bsence of early correct dirigation after reposition and fixation or fixation for too long time, caused patients' functional activities to be limited.
作者:胡晓芳;孟冬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Edema has effect on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post breast cancer operations . Objective: The study on effects of β - sodium aescinate on subduing edema and acceleration to regress swell in patients post breast cancer operations was reported.
作者:施怀杰;王爱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dolantin and morphine are common in clinic for treating pain caused by gastric carcinoma. Therapeutic effects is unfavorable and adverse reaction is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ain caused by cancer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undependable living ability of cancer patients.
作者:林根友 刊期: 2001年第18期
Pain caused by hepatocarcinoma is common in clinic and often intervened with oral or intravenous drugs.The effect of Tongkangning girdle(developed by Jinan development company of 3D technology) compressed on navel on pain caused by hepatocarcinoma is satisfying.
作者:王凯;王东盛;徐玉梅;杨敏 刊期: 2001年第18期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density of He-Ne laser with the growth of fibroblasts in hypertrophic scar(HS).Methods The cultured fibroblasts in HS were irradiated with He-Ne laser(Wavelenth 632.8 nm),various power densities such as 50mW/cm2,100mW/cm2 and 150mW/cm2 were respectively adopted once a day for 10 minutes.After 1,3 and 5 times of He-Ne laser for dose rate irradiation separatedly,the cell count and cell circle analysis were counted and examined by trypan blu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amount of cell after 1 times of 50mW/cm2 laser irradiation was markedly more than the control(P<0.01).The amount of cells after 5 times of 100mW/cm2,3 and 5 times of 150 mW/cm2 laser irradiation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s(P< 0.05).The result of cell circle analysis was corresponded with that of the cell count.Conclusion Both stimualtion and inhibition of He-Ne laser on the growth of scar fibroblasts can be obtained with various power densities.Power density of He-Ne laser associates with the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car fibroblasts.
作者:舒彬;郝林林;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There are a lot of naturopathies for shoulder scorching. Ultrashort waves cure quickened circulation of blood. Safflower oil diminish inflammation and turgidity and pain.
作者:白晓杰 刊期: 2001年第18期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SCI) during different period.Methods 108 patients received rehabiltiation treatment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after SCI.Comparision study was perform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DL of patients recepting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3 months after SCI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CI.
作者:马春山;秦四遥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Malignant ascites,a commonly severe compl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A number of studies showed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by hyperthermal perfusion with hot hypotonic liquids with unique drug kinematics 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tumors of abdominal cavity and preventing the metastasis.
作者:杨光;刘长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crogene pSVPoMcat implanted to modify schwann cell on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 express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rats.Method Hemisected of the T8 segment of the spinal cord was performed for all the experiment rats.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s follows:Group A with microgene pSVPoMcat implanted to genetically modify SC;Group B with SC implanted ;Group C with hemi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only.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GAP-43 in spinal cord were observed by immunochemistry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GAP-43 .Simultaneous,the 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s(CBS)was measured.Result There were not any different(P >0.05)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first week and 12 week.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ence(P<0.05)among three groups in 2nd,8th,and more dxpression of GAP-43 at the 2nd week in group A.The neurofunctional recovery was best in group A.Conclusion The microgene pSVPoMcat implanted to modify schwann cell can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GAP-43 in spinal cord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adults rats after SCI.
作者:陈礼刚;高立达;毛伯镛;杨立斌;李开慧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Long- term mobilization or pain after fracture will impair elbow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elbow dysfunction following fracture.
作者:孟冬娅;胡晓芳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Glaucoma is a kind of chronic diseases.Radical treatment for glaucoma is still unavailable now.Surger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glaucoma.
作者:陈燕燕;黄小琼;陈梅影 刊期: 2001年第18期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activity of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after asphyxia. Methods Asphyxia was induced in mouse pups by performing a‘ delayed cesarean section' .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for a control group and 4 asphyctic groups to detect the activity of TPA. Results TPA activity of brain increased after asphyxia (P<0.01). Conclusion TPA increased after asphyxia might be able to attack the basement membrane of microvessels, then opened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induced neuronal damage.
作者:徐剑文;王玮;康仲涵;赵小贞;张更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Rigidity of knee joint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the postoperative fixation of lower limb's fracture or knee joint's injury, has affected patients' living quality, and is a difficult problem of therapy right now.
作者:刘亚丽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A large amount of free radical formation and lipid peroxid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ment of traumatic cerebrodema.xuelianhuangtong showed a strong effect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eroxidization ,and might have an therapeutic effect on treatment of cerebrodema.No report about this was published.
作者:吴明;张可成 刊期: 2001年第18期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algesic effect of intra-articular low-dose tramadol after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Methods 60 patients undergoing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under lumbar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ramadol(TJ group),mulscle injection of tramadol(TM)and saline control group.Vision analog scoring was conducted under extension of knee joint 8h and 24h after drugs administration.Follow-up was done to observe unwanted effects 48h after surgery.Results Score of TJ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groups(P<0.05).No unwanted effects were found.Conclusion Intra-articular tramadol in low-dose could relieve operative pain.
作者:袁红斌;李科;王新华;刘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Avulsion fracture of tibial spine often derives from traffic accidents and sport injury.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umigation and joint massotherapy are suggested in clinic for treating the condition.The rehabilitation results are favorable.
作者:高广升;廉永云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Fracture of femoral condyle is caused mainly by direct violents, and is a kind of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 difficult to be cured. A simple fracture of medial or external maleolus has no obvious displacement, and its traditional therapy method is: outer fixation by gypsum or splint for 6~ 8 weeks.Long- term immobilization caused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patella and the thigh,or between the condyle of femur and the tibial plateau , or of quadriceps muscle of thigh , or of tissues surrounding the knee joint , which makes dysfunction of the knee joint; at the same time,immobilization may cause disuse changs of the bone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s, joint's contraction and dysfunction.
作者:郑义;苏佳灿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李小静;孟刚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创伤后患者的机体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下面将介绍营养支持途径的烧伤早期胃肠道营养及对烧伤 (创 )伤高代谢及效果的影响 .
作者:陈忠勇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重度烧伤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是烧伤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 不仅仅是热力 , 非热力因素等都可能给机体带来损害 , 造成永久性残障 . 从 1999年 10月起应用早翻身、早期功能锻炼方法治疗重度烧伤 43例 ,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满意 .
作者:余旭明;朱志祥;张悦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因外伤、烧伤或手术而引起的瘢痕异常增生者屡见不鲜 . 其中一部分瘢痕位于关节、功能区或活动部位而致功能障碍 . 患者多伴局部瘙痒、疼痛或容貌受损 ,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 我院已对 42处瘢痕增生部位进行了浅层 X线治疗 (浅疗 ),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闫英;李玉;田启和;郭占文;王仲秋;李丹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手部烧伤后常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原因影响关节活动 , 导致功能障碍 [1], 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 因此手烧伤治疗不应该以治愈创面为总体目标 , 而应把后续治疗延续下去 , 尽一切可能减轻或消除手烧伤后遗症 , 大限度地维护病员在伤愈后的身心健康 [2]. 康复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 其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 但由于康复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 , 各方面的应用经验尚有待进一步的积累总结 .
作者:田晓莹;曹青;夏照帆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瘢痕是人体皮肤组织损伤后组织修复和愈合时产物 , 瘢痕早期痛痒 , 时间长久还有恶变可能 , 我们采用硅胶或恒磁材料制作对一种园柱形滚体在瘢痕表面滚压 ,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岳长路;孙永华;白克亮;谢开业;王义和;岳富有;李建伟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为比较城乡老年人群生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 1997~ 1998年和社会科学院合作 , 对广东城乡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 , 通过对城乡老人的健康状况对比 , 分析城乡老年人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对策 .
作者:王铠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方便、简单、成本低、无副作用、有效的防治颈椎病的方法 . 方法设计颈椎牵引、摇摆、按摩颈椎病治疗枕治疗 120例 , 与传统枕颌布带颈椎牵引 103例比较 , 观察临床疗效 . 结果研究组平均治疗 4.03疗程 , 对照组平均治疗 5.55疗程 , 明显缩短病程 , 痊愈率为 P<0.01. 结论颈椎牵引有利于增宽椎间隙 , 促进髓核位移或部分缩小 . 摇摆调整颈椎各小关节功能紊乱 , 使错位小关节恢复功能位 , 减少神经、血管压迫和刺激 , 纠正内平衡 . 多乳头交替按摩 , 松解颈背部软组织痉挛 , 改善外平衡 .
作者:熊友三;高山英;肖金荣;梅梅;吕新云;高碧桃;王秋芳;万珍兰;曾姣娥;徐华;姜雪芬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一种常见病 ,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断并切除部分患侧胸锁乳突肌 , 术后行头、颈、胸石膏背心固定于矫枉过正位 . 近两年来 , 本科应用自行设计的斜颈可调式矫形支具给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的患儿进行协助矫形共 25例 , 克服了石膏固定的缺点 , 有力地促进了术后的康复 , 临床效果良好 , 报告如下 .
作者:尹艳;周勇;张勇;屈小鹏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置入假体失败将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人工假体的磨损、人工假体的质量、人工假体金属表面的腐蚀、骨水泥质量及应用 . 认真分析人工假体失败的原因 , 可总结经验教训 , 改善假体的设计和应用 , 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
作者:步万庶;张波;宋煊赫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前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主要并有效的方法 . 但如处理不当 , 或其他意外情况 , 可以发生一些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 对 THR中的股骨骨折有较多的报道 , 而对 THR术后同侧股骨骨折则报道较少 , 治疗上仍有一定困难 . 随着每年 THR病例数的增加和假体植入时间的延长 , 导致了股骨骨折发生的增加 , 有作者认为其可占 THR术后并发症的第 3位 [1].
作者:徐卫东;张春才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7年 4月~ 2001年 4月采用高压氧 ( HBO) 综合治疗 56例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 , 疗效较好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沈为林;李学林;储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高血压脑出血 (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H) 又称出血性脑卒中 , CT应用于临床以后 , 提高了对其的定位定性诊断 , 但康复治疗问题 , 尤其是如何减少致残率 , 成为当前医疗的重要课题 . 今对 100例患者 ( 不含死亡者 ) 作一汇总分析 , 以期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
作者:张晓苇;吕胜青 刊期: 2001年第18期
1994年 10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 164例 , 其中术后出现偏瘫共 39例 , 通过应用高压氧和常规方法对偏瘫患者的分组治疗 , 并对疗效进行观察 , 结果表明 , 高压氧治疗组效果满意 .
作者:张奕标;杨振九;冯承宣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8年 8月~ 2001年 1月 , 已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48例 , 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正确的康复指导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王林娟 刊期: 2001年第18期
1 支架制作 取长约 30 cm“ L”型铝合金板一块 , 直角边各长 2 cm, 将其一边部分钻空 , 内空大小以能通过自行车制动闸螺钉为宜 , 见图 1, 制成如此规格的铝合金板 2块 , 自行车制动闸 8个 , 金属垫圈 16个备用 .
作者:钟国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采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瘤体切除术后骨缺损 , 观察其疗效 . 方法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瘤体切除术后骨缺损 , 根据部位不同 , 选择合适内固定 . 结果本组 28例均获得 1~ 7年随访 , 平均 3.8年 . 良性肿瘤均无瘤存活 , 恶性肿瘤无瘤存活 13例 , 带瘤存活 3例 , 死亡 2例 . 结论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
作者:田园;韩坤;任传同;康然忠;王鹏团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近年来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 Supra Scapular Nerve Entrapment, SNE) 26例患者 , 运用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报道如下 .
作者:何晓;李卫东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介绍上肢创伤所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及疗效 , 阐明康复治疗介入的重要性 . 方法以两期康复疗法对各种不同上肢创伤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进行系统康复锻炼 . 结果通过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恢复的评价标准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 经康复治疗介入后 , 患肢功能障碍均得到较为满意的改善 . 结论康复治疗对上肢创伤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 系统的康复治疗是成功救治创伤的必要条件之一 .
作者:高大新;孙春艳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 病人常常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巧上 , 而忽略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 , 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 . 为使病人早日恢复功能 , 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系统的程序化康复训练 .
作者:邓跃年;王勇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循环驱动仪治疗骨折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效果 . 方法将 68例骨折术后下肢肿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 一组为实验组 , 采用循环驱动仪进行治疗 , 而另一组为对照组 , 不用循环驱动仪 , 而采用常用的方法进行治疗 . 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明显 ( P<0.01) . 结论循环气流加压仪对消除骨折术后下肢肿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作者:宁宁;向方惠;何富乔;谢小娟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该文对多个代表队 ( 散打 ) 和武术专业学生进行了膝关节损伤调查 , 目的在于探索损伤病因 , 以利于今后积极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 , 尽量减少其发病率
作者:陈文君;郑朝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手术 , 每年有大量的病人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 籍以缓解关节疼痛 , 矫正关节畸形 , 改善膝功能状态 . 手术成功与否除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假体设计和材料以及手术技术外 , 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成为手术后成功的关键 .
作者:宋剑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 6岁以上的患儿治疗较为困难 , 功能恢复受影响 [1- 2]. 自 1995年 3月~ 2000年 11月收治 7~ 12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 16例 ( 26髋 ) , 经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报告如下 .
作者:甘业春;温跃进;谭高龙;马修三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1996年1月~1998年1月对30例非手术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B型超声辅助诊断与病程中疗效判定的复查,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项玉萍;穆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8期
本科对收治的 48例压疮患者进行了治疗上的探讨 , 总结如下 .
作者:孙强三;邱健青;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胡志光;党元秀;夏新蜀;余和平;曹万群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寻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方法采用脱水剂、骶管注射、牵引及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结果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 98% , 优良率达 92% . 结论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效果满意 .
作者:卢娟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8~ 2001年用光量子氧透射载体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疗效满意 , 报道如下 .
作者:赵丽惠;余润;马坚;袁云波;马竹仙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采用腰背部垫枕 , 腰部过伸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 介绍如下 .
作者:杜如泽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近年来,根据病人的病情的特点,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振宇;李宏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从 1995~ 2001年 , 将 249例颈椎病人 (除脊髓型颈椎病人外 )分为没有骨质增生与有骨质增生两类 . 然后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治疗 , 对头颈肩背部的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 ; 对头颈肩背部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 , 结合正骨手法中的 “ 扳法”进行颈椎复位 . 结果肯定了 “ 扳法”是治疗其颈椎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作者:鲍圣涌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异位骨化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并不少见 , 但临床上不够重视 , 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 1996年以来 , 共治疗 68例脊髓损伤并发的异位骨化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何炎桂;郑学峰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7年 2月~ 1999年 12月 , 共收治腰椎不稳症病人 127例 , 采用非手术康复疗法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杜欣建;王向辉;赵玉杰;袁志明 刊期: 2001年第18期
1,25(OH)2D3(骨化三醇 , 商品名 : 罗盖全 )是维生素 D3生物活性的主要代谢产物 . 调节 1,25(OH)2D3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 甲状旁腺素、 1,25(OH)2D3本身以及饮食中摄入的钙和磷酸盐含量 . 循环中的 1,25(OH)2D3主要有三个靶器官 : 小肠、甲状旁腺和骨骼 . 1,25(OH)2D3对于矿物质代谢的总体作用可归纳为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