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 (FN)电刺激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 方法对 3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 FN电刺激 , 观察其偏头痛的发作情况 . 结果该方法减轻偏头痛发作的有效率为 83.3% . 结论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可减轻偏头痛发作 .
作者:霍速;余维豪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超短波 ( ultrashortwave,USW) 电疗法是在医学领域应用较早的物理疗法 , 它对生物有很多特殊作用 [1]. 多年来 , 国内各级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疗法 ,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现代康复中 ,现就其应用与问题简述如下
作者:夏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 Rigidity of knee joint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the postoperative fixation of lower limb's fracture or knee joint's injury, has affected patients' living quality, and is a difficult problem of therapy right now.
作者:刘亚丽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因外伤、烧伤或手术而引起的瘢痕异常增生者屡见不鲜 . 其中一部分瘢痕位于关节、功能区或活动部位而致功能障碍 . 患者多伴局部瘙痒、疼痛或容貌受损 ,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 我院已对 42处瘢痕增生部位进行了浅层 X线治疗 (浅疗 ),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作者:闫英;李玉;田启和;郭占文;王仲秋;李丹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方法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 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 . 检测不同时相点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和白细胞表面 CD11/ CD18表达率 , 测定骨骼肌髓过氧化酶 (MPO)、丙二醛 (MDA)含量和组织湿 /干重量比值 (Wet/Dry). 结果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 , 以上各项指标变化明显 ( P<0.01, P< 0.05). 结论银杏叶提取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
作者:蓝旭;刘雪梅;葛宝丰;许建中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癌症的治疗方法中 , 目前趋向于多学科的治疗 , 而这种多学科治疗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 健康的心理才是癌症患者的康复标志 . 现介绍两个典型病例的心理治疗过程 .
作者:李宁;蒲萍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置入假体失败将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人工假体的磨损、人工假体的质量、人工假体金属表面的腐蚀、骨水泥质量及应用 . 认真分析人工假体失败的原因 , 可总结经验教训 , 改善假体的设计和应用 , 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
作者:步万庶;张波;宋煊赫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用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自体表皮片复合移植的效果及组织学变化 . 方法将 48只 SD大鼠分为实验组于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及自体表皮片 , 对照组单纯移植自体表皮片 . 术后定期评价创面愈合情况 , 并活检作组织学检测 . 结果两组移植的表皮片成活均良好 , 但对照组创面收缩严重 , 表皮质地薄 , 胶原纤维紊乱 , 表皮 - 真皮连接结构重建不明显 ; 而实验组创面收缩程度轻 , 外观平整、质地良好 , 胶原纤维排列有序 , 基底细胞桥粒 - 半桥粒结构及基底膜重建明显 , 未见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 . 结论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自体表皮片复合移植应用创面 , 可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
作者:刘旺;陈玉林;夏照帆;肖仕初;王璐;张素贞;刘志国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在远侧断端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 方法切断 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 , 不同时间、半定量 RT- PCR方法 , 观察远侧断端 GDNFmRNA的表达变化 . 结果 GDNFmRNA在坐骨神经切断前微量表达 , 坐骨神经切断后远断端表达逐渐增加 ( 1、 7、 14、 28 d分别增加 20% 、 60% 、 85% 、 90% ) . 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导致 “ 胞体 - 轴突 - 靶器官”轴中断 , 使靶组织产生 GDNF聚集于坐骨神经远断端 , 表现为 GDNFmRNA高表达 .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田万成;陈坚;陈哲宇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自 1997年 3月~ 2001年 6月应用 WHO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痛 , 效果满意 , 报告如下 .
作者:孟伟 刊期: 2001年第18期
Background:Glaucoma is a kind of chronic diseases.Radical treatment for glaucoma is still unavailable now.Surger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glaucoma.
作者:陈燕燕;黄小琼;陈梅影 刊期: 2001年第18期
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且伴有其他系统功能障碍的病人 , 通过临床医师参与的康复评价会 , 综合判定病人全身功能状况 , 明确骨折治疗措施 , 确定较完善的康复治疗手段 , 使病人的功能状况大限度的维持和改善 , 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 , 提高生存质量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
作者:张帆;安晓芳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肥大刺激椎动脉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 , 管径变小 , 供血减少 , 而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对门诊 120例此类病人进行温热磁振治疗仪进行治疗 , 取得满意效果 .
作者:安建新;赵成梅;廖艳霞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手术 , 每年有大量的病人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 籍以缓解关节疼痛 , 矫正关节畸形 , 改善膝功能状态 . 手术成功与否除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假体设计和材料以及手术技术外 , 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成为手术后成功的关键 .
作者:宋剑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rhaFGF) 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 方法将 6只小型猪背部的 60个创面分成 5组 , 分别采用 3种不同浓度的 rh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注射用水治疗 . 结果经 rhaFGF治疗后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比注射用水组明显缩小 ( P
作者:孙同柱;傅小兵;孙晓庆;陈伟;程飚;李建福;赵志力 刊期: 2001年第18期
近年来,根据病人的病情的特点,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振宇;李宏 刊期: 2001年第18期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crogene pSVPoMcat implanted to modify schwann cell on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 express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rats.Method Hemisected of the T8 segment of the spinal cord was performed for all the experiment rats.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s follows:Group A with microgene pSVPoMcat implanted to genetically modify SC;Group B with SC implanted ;Group C with hemi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only.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GAP-43 in spinal cord were observed by immunochemistry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GAP-43 .Simultaneous,the 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s(CBS)was measured.Result There were not any different(P >0.05)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first week and 12 week.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ence(P<0.05)among three groups in 2nd,8th,and more dxpression of GAP-43 at the 2nd week in group A.The neurofunctional recovery was best in group A.Conclusion The microgene pSVPoMcat implanted to modify schwann cell can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GAP-43 in spinal cord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adults rats after SCI.
作者:陈礼刚;高立达;毛伯镛;杨立斌;李开慧 刊期: 2001年第18期
作者:李小静;孟刚 刊期: 2001年第18期
采用腰背部垫枕 , 腰部过伸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 介绍如下 .
作者:杜如泽 刊期: 200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