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方法调查1994年7月~1998年6月4年间发生的假单胞菌医院感染332例,分析原发病、诱发因素、临床特点、血白细胞、病原菌分布及K-B法药敏情况.结果血液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外伤患者易引起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结论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易患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病原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胞他啶、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较好.
作者:盛吉芳;丁莹;赖燕菲;吴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回春生、促菌生口服治疗小儿迁延性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患迁延性肠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回春生及促菌生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回春生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68.97%,X2=5.49,P<0.05,二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回春生、促菌生治疗小儿迁延性肠炎疗效优于单用回春生口服治疗.可考虑作为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李凌媛;殷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的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乳酸菌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用鲎试验(LLT)检测.结果检测117例临床各类型慢性肝病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阳性率,结果为40%~80%,以重症肝炎高.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互为因果对肝病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检测结果显示慢性肝病LLT阳性病人TNF-a较LLT阴性及正常人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应用乳酸菌素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血症30例,鲎试验转阴率为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P<0.01.结论乳酸菌素可作为肝病的辅助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林敏西;谢建萍;刘安国;范学工;郭思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V在胎膜早破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孕28-36周门诊健康孕妇定期采用试纸法检测BV,按终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分成PR组(14例),正常妊娠组(84例).结果 PR组检测BV(+)为13例,正常组为10例,PR组BV(+)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在妊娠晚期,孕妇的BV与胎膜早破有相关性.提示孕晚期出现BV(+),则应及时治疗,否则易导致PR.
作者:邓燕杰;李玲;刘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长期不适当使用抗生素,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抑制原因菌的数量,调整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有效方法.96年以来,我们采用地乳生态制剂治疗来院就诊的腹泻患儿9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志术;杜松奎;李新甫;曲利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抑菌实验:实验组,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分别与各致病菌共同培养;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细菌各自单独培养.然后观察一定间隔时间(每2h或4h)细菌的数量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杀菌实验:将2种菌的培养上清液定量滴在已均匀涂布定量致病菌的平板表面,然后观察滴过上清液的区域内是否有细菌生长.结果:4种肠道致病菌和2株标准菌株(ATCC252922,ATCC25923)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乳杆菌QJ405的代谢产物有杀菌作用.结论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具有益生菌的性质.
作者:梁冰;吴力克;姜峰;付海波;熊德鑫;修淑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在体外观察乳酸菌素是否有促双歧杆菌生长的作用.方法将浓度为100mg/ml、10mg/ml、1mg/ml的乳酸菌素液按三角形对等距离分别滴种在接种了双歧杆菌(106CF/ml)的BHI培养基上,然后置35℃厌氧箱培养2d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乳酸菌素液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能力不同.浓度为100mg/ml、10mg/ml、1mg/ml的乳酸菌素液促双歧杆菌生长的阳性率(%)分别为:96.7、56.7、1.0.经统计学秩和检验方法将3种浓度乳酸菌素液促双歧杆菌生长作用进行两两比较得知:100mg/ml与10mg/ml,100mg/ml与1mg/ml之间P<0.01,10mg/ml与1mg/ml比较P<0.05.结论乳酸菌素有促进益生菌--双歧杆生长的作用,而且与其浓度高低有极密切关系,高浓度的乳酸菌素液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效果较好.
作者:郭思建;戴建红;林敏西;范学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根据血脂检查法,探讨TQ33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降低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可能性.方法利用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3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分成三个剂量组分别灌服TQ33混悬液4周,与对照组比较CH和TG水平.结果给高血脂症大鼠TQ33 4周后,高、中、低剂量组动物血清中CH及TG均显著降低;并均使高血脂症大鼠血清中HDL-C显著升高.结论大剂量TQ33对大鼠高血脂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有防止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房志仲;李璐;杨金荣;朱学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从动物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得到产酸快、代谢物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菌株共6株.其中O-2菌株的产酸、抑菌、耐酸、耐胆盐和生长性能都优于其他菌株,是一株有潜质的有益菌菌株,经鉴定表明为乳杆菌.不同的营养配比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表明,R2培养基配料简单,成本低,发酵24h产生的菌体总数多,48h培养液的抑菌活性强,且其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作者:方祥;胡文锋;张辉华;曹永长;毕英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微囊化工艺进行摸索.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方法.结果以C胶(13.3ml)+B胶(20g)微囊化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较好,菌体存活率达34.6%,而C胶(75ml)+A胶(50g)微囊化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佳,菌体存活率达78%,冷冻干燥工艺结合微囊化技术,可获得较高存活率的乳酸菌活性.结论微囊化技术可提高菌体的抗热性.
作者:魏华;李雁群;傅金衡;舒青龙;罗宇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采用氟与微量元素联合配制成以钙、磷为基础,含有氟和微量元素的矿化液,探讨该矿化液对致龋毒力因子--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胞外葡糖基转移酶(GT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选用国际标准菌株ATCC S.mutans 25175和S.Sobrinus6715为实验菌侏,采用厌氧菌的连续培养技术培养细菌,用微量酶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矿化液对GTF和LDH酶活性的影响,用菌液的吸光度(ABS)来描述.结果无氟矿化液对GTF酶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含氟矿化液和氟微量元素矿化液对GTF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两两比较,尤以氟微量元素矿化液的作用强;氟微量元素矿化液对LDH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无氟矿化液和含氟矿化液对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微量元素矿化液比单氟矿化液具有更好的抑制致龋毒力因子GTF和LDH酶活性的作用.提示氟与微量元素的联合应用,是其有效的防龋途径之一,同时在调节菌斑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红昆;周学东;肖晓蓉;张静议;朱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使用遗传学方法鉴定一株明串珠菌属的细菌.方法扩增L.sp.HXQ001菌株16SrRNA基因并测序,将结果与同属,非同属的乳酸菌作同源性比较.结果 losp HXQOO1菌株与同属的乳酸菌柠檬色明串珠菌的同源性为98%~99%,与肠膜明串珠菌的同源性为95%以上,与非同属的乳酸菌酒类酒球菌和类肠膜魏斯菌的同源性均小于70%.结论 L.sp.HXQ001菌为柠檬色明串珠菌.
作者:黄锡全;许化溪;高大庆;王卉放;闻平;糜祖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选用青春双歧杆菌在A、B、C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耐氧和凝固驯化,经28代筛选出一株耐氧性并在C培养基上进行耐氧和凝固驯化,经28代筛选出一株耐氧性并在C培养基中由56h可发生凝固,后缩短到12h发生凝固的青春双歧杆菌;在PYG和豆乳培养基中进行耐酸驯化,经15代筛出一株能在pH4.7°T90的发酵豆乳中存活的青春双歧杆菌;在BCPYC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进行耐热驯化,经14代筛选出一株能在47℃±1℃的环境中生长的青春双歧杆菌.本菌在改良的NPNL双歧选择培养基中生长,形态、培养与生化特性与原菌种无差异.
作者:刘吉成;王惠艳;曹军;王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L.sp.HXQ001菌株对实验动物的有益作用.方法实验动物自然口服菌液后,测量其胸腺重和胸腺体重比,对热和疲劳的耐受性.结果 L.sp.HXQ001菌株可增加小鼠胸腺体重比,增加小鼠对热和疲劳的耐受性.结论 L.sp.HXQ001菌株有望成为微生态调节剂.
作者:黄锡全;孙惠华;闻平;高大庆;傅翠梅;成静;李君荣;彭张;殷立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体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方法 47例Hp阳性和32例Hp阴性患者接受测试,用口服微量胃液采集胶囊的办法收集胃液标本于一10ml无菌试管内,加入生理盐水0.5ml和18.5kBq14C-尿素后立即加橡皮塞密封试管,室温放置反应3h,注射器经橡皮塞注入2M H2SO4 1.0ml,使14CO2释出.同一注射器回抽气体并立即注入装有6.5ml的14CO2搜集闪烁剂液闪瓶内搜集14CO2,后在液体闪烁计数仪上作14C放射性测定.结果 47例Hp阳性病人14C放射性几何均数为530dpm,而32例Hp阴性者结果为21dpm,二者相差23倍(Wilcoxon秩和检验,u=5.5976,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得出判别阈值为75dpm,对H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43/47)和91%(29/32).结论体外14C-UBT诊断Hp感染具有高度的准确性,无放射性损伤之虞,可适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张厚德;曾忠铭;马永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抗生素伴侣是我院近研制的一种有生理活性的新型微生态制剂.它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制剂,可预防和治疗抗生素引起的人体肠道内菌群失调.
作者:傅金衡;魏华;孙红斌;许杨;袁勇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国人用微生态制剂的上市产品大抵可分为两类,即保健食品(食健字批准文号)和药用生物制品(生准字批准文号).保健食品的品种繁多,除酸奶外,市场上见到的商品有:单独的益生菌培养物或益生菌粉剂、单独的双歧因子(寡聚糖)、由益生菌和双歧因子组成的1+1联剂、由益生菌培养物和中药配成的混合制剂、由益生菌和双歧因子组成的1+1联剂以及近年来由双歧因子和西药组成的1+1联剂.至今,为医务界普遍认同并为城市居民认知的似乎只有酸奶一种.国内外厂商纷纷以其不同的品牌与包装争相抛向市场.从表面上来看,酸奶市场一片繁荣,但因竞争激烈,而国内厂商又多为弱势企业,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作者:陈廷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n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 是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新技术,由于方法新颖,创伤性小,因而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1,2],但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高,影响疗效.我院用口服丽珠肠乐与乳果糖对比,控制TIPSS后血氨增高,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取得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东毅;姚宏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4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们应用丽珠肠乐治疗慢性肝性脑病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振武;吴伟明;玄恩余;李淑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活菌型保健品的功能因子主要为活性细菌-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近几年来,我国活菌型保健品发展迅速,其生物学功能研究不段扩大,从防治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便秘,肠炎到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脂,抗肿瘤等.目前我国活菌型保健品的微生物菌种多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酸乳链球菌,粪链球菌,肠球菌等,菌种的来源基本上有两条途径,主要菌种多为外环境特别是粪便中,以一定生理功能为目的的筛选的菌株,再经进一步驯化,另外联合使用其他国家标准菌株.
作者:胡英;周双桥;郭振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有关猪血培养肠道菌、化脓球菌、原虫等,早在50年代我们已做过报导,但利用猪血培养厌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尚未见报导.近年来,我们研究生产双歧杆菌口服液,用猪血做原料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玲;王培民;常树晋;陈潘水;姜淑珍;李东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年7~8月间,我们对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的50名60~80岁老人投用花生饮料(保健乳),其成份:双歧杆菌、花生双歧因子、乳酸菌等,每日3次,每次服50ml[活菌数(10~15)亿/ml].同时观察口服后的效果,口服全程为30d.50名受观察对象均患一种或多种疾病:其中冠心病占32%,高血压32%,胃肠道疾病40%,例秘30%,糖尿病10%,前列腺肿大15%,气管炎10%.
作者:李东阳;李旭;姜淑珍;陈治水;苏玲;王培民;常树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异麦芽低聚糖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酶的水介、葡萄糖基转移反应而生成的含α-1.6糖苷健的异麦芽糖、泮糖、异麦芽三糖等分枝低聚糖的淀粉糖,是一种适合于廉价大量生产的双歧因子,其糖浆性质接近高麦芽糖浆,以其无作用量较大可达到90g/kg,故可用于各种食品,作为甜味剂来制造具有整肠功能的保健食品.
作者:谢海华;陆叶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种双歧杆菌鉴别计数培养基.方法研制的改良MRS培养基补充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成分,并依据大多数双歧杆菌具有半乳糖苷酶能特异性水解含半乳糖低聚糖的特征,加入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物质,作为底物,使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产生颜色反应.结果双歧杆菌菌落呈蓝色,乳酸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结论改良MRS培养基上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菌落有明显的鉴别性,适用于双岐杆菌和乳酸菌联合制剂的菌落计数.
作者:居建华;徐万军;陈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