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76X
  • 国内刊号:21-1326/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89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Pж(AJ) 文摘杂志(俄),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SA 科学文摘(英),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测方法及与耐药质粒关系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低廉的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方法.方法:以克拉维酸为ESBL的抑制剂、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TGC)和氨曲南为底物、某些药敏结果为补充,建立了多底物协同方法,并与E-test方法进行了对照,符合率80%,不符合菌株用质粒提取、细菌转化、接合传递试验进行验证.结果:对116株疑产ESBL细菌用多底物协同方法和E-test方法同时检测,前者比后者阳性率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价格低廉,特别适于常规应用.

    作者:苑广盈;赵学印;刘安蓉;吴耀光;申丽;王永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支气管感染患者超声雾化诱导痰培养探讨

    目的:提高肺-支气管感染患者痰病原菌的分离率,有效协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采用朵贝尔液、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漱口后,用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咳痰,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下呼吸道标本的处理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采用法国梅里埃ATB试条及K-B法.结果:超声雾化诱导痰培养阳性率为70.3%(218/310),明显高于常规咳痰法42.7%(88/206).本资料检出病原菌以阴性菌为主占61.1%,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8.3%)及克雷伯菌(8.26%);阳性菌占28.9%,优势菌为A群链球菌(8.27%)及肺炎链球菌(8.26%);真菌占10.1%.药敏结果提示:大多数病原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明显耐药,敏感率仅在13.2%~45.9%之间.结论:超声雾化诱导痰培养方法检出病原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咳痰法,仅次于支纤镜取痰法,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作者:陈梅;周金凤;樊孝廉;关幼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275株临床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和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类和菌群分布特点,探讨临床感染的发病机制和防护措施.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培养,用法国Bio Mericux 的Vite-ATB仪和API系统鉴定菌种.结果:1 275株病原菌分37属95种,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56.5%),革兰阳性(G+)球菌(25.3%),酵母样菌(15.8%).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是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手术和伤口感染及菌血症.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球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较常见.结论: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手术和和伤口感染及菌血症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类型,低毒性的条件致病菌和正常菌群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李传杰;李洪生;卢美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胸腹水标本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观察

    目的:探讨胸腹水标本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95年1月~1999年12月临床送检胸腹水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682例胸腹水标本细菌培养阳性276例,阳性率16.4%,检出病原菌327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胸水标本G+球菌与G-杆菌构成比接近,腹水标本G-杆菌占优势(63.5%);4种主要病原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克林霉素耐药,亚胺培南、舒普深、美洛西林则显示敏感,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加强胸腹水标本的细菌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胸腔腹腔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潘轶群;邢志广;郝同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剂量FLP方案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的胃肠道反应观察

    以小剂量FLP方案持续灌注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观察其胃肠道反应,与常规的以5-FU为主的化疗方案相比较.结果表明小剂量FLP方案组胃肠道反应低于常规化疗组,特别在重度胃肠道反应尤为明显,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小剂量FLP方案胃肠道反应小,为晚期消化系肿瘤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陈骏;张阳;杨葆华;牟丽;左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广东食管癌中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细胞增殖p53的关系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EB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及抑癌基因p53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食管癌中EB病毒DNA的感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p53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增殖.结果:24例食管癌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为95.8%(23/24).23例阳性病例中存在p53蛋白积聚者为16例,积聚率为69.6%(16/23);1例EB病毒DNA阴性者,p53蛋白染色阴性.p53蛋白积聚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广东食管癌中普遍存在EB病毒的感染.有EB病毒感染的病例,亦存在p53蛋白积聚.EB病毒可能与p53的改变有关,从而导致细胞增殖.

    作者:陶仪声;宗永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50例支原体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感染泌尿生殖系的解脲、人型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对性病科和妇科门诊近3年来550例支原体感染者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司巴沙星(SPA)、克拉霉素(CLA)、可乐必妥(CRA)、交沙霉素(JOS)、阿奇霉素(AZI)、罗红霉素(ROX)、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氧氟沙星(ODL)、乙酰螺旋霉素(ASP)、四环素(TET)、红霉素(ERY)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统计近3年耐药率,总计依次是4.2%、8.4%、10.4%、23.2%、23.8%、29.6%、29.6%、33.0%、43.1%、55.3%、61.9%、82.7%.结论:耐药率司巴沙星、克拉霉素、可乐必妥较稳定,基本低于10%,其余均较高且大部分呈逐年增长趋势,且解脲和人型支原体耐药性有较大差异.

    作者:程力明;梁流亚;徐孝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种类及耐药分析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对可疑细菌进行ESBL检测,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4进行分析.结果:在89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4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阴沟肠杆菌9株、费劳地枸橼酸杆菌3株、嗜水气单胞菌2株、鼠伤寒沙门菌1株、液化沙雷菌1株,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68.2%、29.5%、25.0%.结论:产ESBL细菌分布广泛、阳性率高,易借助耐药质粒传播,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作者:孙玉国;刘安蓉;郑秀峰;张倩;张延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及干预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微生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或继发腹泻患儿的性别、喂养方式、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大便性状和腹泻病程进行问卷调查及观察,并取新鲜大便进行pH测试和细菌培养.对确诊者给以促菌生治疗.结果:54例为菌群失调,其中男孩36例,女孩18例.1岁以下的37例中母乳喂养者16例,人工喂养者8例,混合喂养者13例.原发疾病为轻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中症(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川畸症),重症(先天性心脏病、颅内感染、鼠伤寒、心衰、呼衰),慢性病(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出生即腹泻)发生菌群失调的例数(构成比)分别为7例、18例、13例、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抗生素史,用抗G+球菌者18例,抗G-杆菌29例,广谱抗生素者43例,联合用者36例.稀水和稀糊样便26例,粘液和脓血便27例.大便常规有17例和26例呈菌痢和肠炎样改变.粪pH值分布在<5.5~7.5之间.治疗后多集中在5.5.所有病例均停用抗生素(除2例重症外)给予促菌生口服,3天后每日大便平均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7.56、P<0.001.结论: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构成比以男孩为多,以母乳喂养者占优势;原发疾病较轻者发生比例较低,随着疾病的加重及病程的迁延,构成比明显升高;大便性状多样,常规检测各异,粪pH值有普遍上升趋势;抗生素是导致菌群失调的根本因素.微生态调节剂为首选的理想药物.

    作者:姜秀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肠埃希菌对22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EC)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AMS法检测173株EC临床菌株的耐药性.结果:EC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胞噻肟、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1.2%~3.5%,对氨曲南、头孢西丁、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8.1%~10.4%,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脂、妥布霉素、头孢噻吩的耐药率为11.6%~19.6%,对头孢唑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和美洛西林的耐药率为27.7%~59.0%,对哌拉西林、四环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1.3%~76.9%.在五类标本中,不同标本分离的EC对1~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05).在22种抗生素中,15种抗生素对2~6组配对标本分离EC的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05).结论:EC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丁氨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低,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不同标本分离EC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何林;吴劲松;卢月梅;李勇;张立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酵母富集微量元素铁的研究

    目的:利用酵母细胞将无机态微量元素铁转化为有机态微量元素铁.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2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能够富集高含量铁的菌株,并测定其铁含量,同时对酵母菌适生长条件,铁盐的筛选和硫酸亚铁添加浓度进行研究.结果:铁含量达6~8 mg/g,适宜的铁盐为硫酸亚铁,其添加的离子浓度为60~120 mg/kg,适培养温度和pH分为28℃和5.5.结论:在上述优化条件下,酵母细胞富集铁能力强.

    作者:王伟利;钱爱东;林艳春;于守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VacA在幽门螺杆菌BCF中的表达及其与空泡毒作用的关系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的空泡毒作用及其与空泡毒素抗原(Vacuolated cytotoxin antigen,VacA)的关系.方法:用细胞毒试验、SDS-PAGE结合薄层扫描研究H.pylori临床分离株空泡毒作用及其与VacA的关系.结果:62株H.pylori临床分离株,43株为空泡毒作用阳性 H.pylori(Toxin+) ,其余为空泡毒作用阴性的H.pylori(Toxin-).30.23%(13/43)H.pylori(Toxin+)临床分离株的肉汤培养滤液(broth culture filter,BCF)含有分子量为87 kDa的VacA,而所有H.pylori(Toxin-)的BCF不含有这种蛋白,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VacA含量与H.pylori(Toxin+)BCF的空泡毒作用滴度明显相关(r=0.67,P<0.05).结论:H.pylori(Toxin+)空泡毒作用是由VacA引起的.

    作者:施理;侯晓华;易粹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胡桃楸提取液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核固缩、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 ladder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有凋亡峰.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

    作者:文姝;张红梅;金礼吉;包永明;安利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台盼蓝染色法对C96-3菌丝发酵液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探索

    目的:对C96-3菌丝发酵液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台盼蓝染色法.结果:C96-3菌丝发酵液对瘤细胞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对X5563、Ca761/L、YAC-1、H22、K562抑瘤率为50%~100%.结论:C96-3菌丝发酵液含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

    作者:宁安红;黄敏;曹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培菲康制剂中粪链球菌在免疫抑制小鼠中致病力的研究

    目的:了解培菲康制剂中粪链球菌对于免疫抑制小鼠的致病力.方法:用培菲康制剂中粪链球菌与由肺部感染病人的痰中分离的粪链球菌各1株,分别在乳鼠组、免疫抑制乳鼠组、免疫抑制幼龄鼠组、免疫抑制成年鼠组、免疫抑制衰老鼠组、裸鼠组和免疫抑制裸鼠组等7个组进行灌胃与腹腔注射,菌量为2.0×106CFU/次.结果:给培菲康粪链球菌的各组中均无小鼠死亡,而给从病人痰中分离的粪链球菌的各组中均无小鼠死亡,而给从病人痰中分离的粪链球菌的免疫抑制成年小鼠组与免疫抑制衰老小鼠组各有1只小鼠死亡(均为腹腔注射后),其死亡率分别为10%与16.7%.结论:培菲康制剂中粪链球菌在免疫抑制机体中未发现有致病力.

    作者:严英;陈彬华;周明慧;刘京;陆立君;王文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歧杆菌分泌RNA的实验

    目的:通过双歧杆菌对数生长期培养液中出现核酸的性质的研究探索双歧杆菌作用于机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双歧杆菌方法;提取对数生长的双歧杆菌培养发酵液中的总核酸;将纯化后的核酸用RNA降解酶降解,电泳观察核酸条带电泳结果.结果:双歧杆菌对数生长期培养发酵液中仅存在RNA.结论:双歧杆菌对数生长期可能分泌100 bp RNA.

    作者:李岩;唐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L.SP.HXQ001菌对家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酸细菌中的明串珠菌对家兔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健康家兔口服L.sp.HXQ001菌液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结果:L.sp.HXQ001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GSH-px、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结论:L.sp.HXQ001菌及其发酵产物有提高家兔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有望成为新的微生态调节剂.

    作者:闻平;黄锡全;汪毅;孙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液体尿素支原体培养方法的改进

    目前对于支原体的培养多采用液体尿素培养基,此培养基仅含尿素和精氨酸两个生化反应,结果模棱两可,难以准确判断.为了提高支原体鉴定的准确性,我们对广东珠海浪峰公司的支原体试剂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荣;毛彩萍;汪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G+C的测定

    1 概述细菌分类是以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表型特征为基础的.虽然这些方法也成功地应用至今,但从不同细菌类群中区别表型相似性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是不够精确的.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细菌种属间亲缘关系的分类鉴定工作,已从一般有表型特征的鉴定,深化为遗传型特性的鉴定.细菌DNA中(G+C)mol%含量的测定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一个反映属、种间亲缘关系的遗传指征.目前已成为属、种鉴定的常用方法.

    作者:银燕;黄爱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同牙周状态下分离的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H2O2产生能力的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牙周状态下分离的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过氧化氢(H2O2)产生能力.方法:随机选出不同牙周状态下分离的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各30株,采用酚红还原-微量板法测定厌氧条件下两种细菌H2O2的产量.结果:血链球菌各组和口腔链球菌各组H2O2的产量差异未见显著性;口腔链球菌产生H2O2的能力强于血链球菌.结论:提示牙周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的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产生H2O2的能力基本相似,是否存在基因型的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村;章锦才;张蕴惠;黄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缓症链球菌引起右胸包裹性积液1例

    2001年3月,作者从一右胸包裹性积液患者胸水中,2次分离出缓症链球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晖;骆稽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病毒、酗酒等引起的慢性肝病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3亿,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1千3百万.

    作者:李兰娟;吴仲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002年上海生态制剂研讨会会议记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三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