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38株,革兰阴性菌163株,占68.49%;革兰阳性菌33株,占13.87%;真菌42株,占17.65%.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36.73%、28.8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呼吸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耐药率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菌株有较高比例,二重感染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因此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于改善患者肺部微生态失衡,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春香;李显彬;陈春荣;李林;刘昊;李建民;徐亚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对眼部气球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报告4例眼部气球菌感染病例并复习文献,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例眼部感染气球菌患者为中年或老年人,基础疾病为青光眼、糖尿病(2例)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均经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后确诊为浅绿色气球菌感染,且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常用药敏感,4例患者中除1例青光眼患者用药效果不理想外,其余均经1~2周的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眼部感染患者,应加强浅绿色气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毛丽萍;顾云峰;王大选;李亚利;陈鹏飞;郑美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七氟醚麻醉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90例,按手术时采用的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Ⅰ组患者为异丙酚组(Ⅰ组,n=30);第Ⅱ组患者为七氟醚组(Ⅱ组,n=30);第Ⅲ组患者为异丙酚+七氟醚组(Ⅲ组,n=30);观察麻醉前30 min,手术开始后1、2h,手术结束后1、24和48 h六个时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8和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术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TNF-α、IL-8和IL-10浓度变化,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抑制这三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应用七氟醚或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在官颈癌手术中,两者控制炎性应激反应的作用类似;七氟醚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作者:修玉芳;黄东林;邓燕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女性糖尿病(DM)合并尿路感染( UTI)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近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DM合并UTI女性患者的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的9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以女性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年份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95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60.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耐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组与近期组的产ESBLs率及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糖尿病伴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黄迪华;任跃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NICU病房早产儿在住院早期肠道内添加益生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系前瞻性单中心初步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NICU住院,胎龄28 ~ 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以肠道益生菌口服,对照组不使用益生菌.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晚期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在终完成研究时,共有22例被排除,纳入研究的287例患儿中,治疗组149例,对照组13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相比较,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晚期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3±4.7)vs(11.6 ±5.7)d、(9.8 ±4.7)vs( 16.9±6.8)d、6.7% vs 15.2%、3.4% vs 10.9%、(25.0±7.5)vs(30.8 ±7.0)d和4.0% vs 6.5%.除死亡率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肠道内补充益生菌,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建立,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乔立兴;唐月华;王伟;蒋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眼科分泌物中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定量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溶于0.5 McFarland硫酸钡接种液制成混悬液,再用接种器吸取菌液接种于Pos Combo Panel Type20,35℃孵育24 h,应用美国德灵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192株葡萄球菌中的86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检出86株,检出率为44.8% (86/192);MRSE检出58株,检出率为30.2% (58/192),MRSE占表皮葡萄球菌的67.4% (58/86);MRSE对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具有显著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利福平、四环素、氯霉素敏感.结论 眼科分泌物中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并且MRSE呈现多重耐药,医院应加强对MRSE的检测,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
作者:李廷军;邱婷婷;董彦金;秦秀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US-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FUS-100)中的细菌和酵母定量计数在筛查住院患者尿路感染时的价值.方法 用定量细菌培养法和FUS-100检测505例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结果 505份尿标本培养阳性192份,阳性率为38.0%,其中36份标本有两种细菌生长,共分离出228株菌,革兰阳性球菌30株(13.2%),革兰阴性杆菌108株(47.4%),真菌90株(39.4%).以尿细菌计数≥23.72/μL、酵母计数≥0.65/μL为感染阳性标准,与中段尿培养相比较,FUS-100细菌定量计数的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89.5%,阳性似然比为8.14,阴性似然比为0.16;酵母定量计数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97.2%,阳性似然比为28.71,阴性似然比为0.20.结论 FUS-100定量计数尿细菌和酵母可用于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查.
作者:陈红霞;黄艳;王贞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ype1,TGF-β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98例肺癌患者血清标本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标本血清TGF-β1浓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的血清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848 pg/mL±37178 pg/mL vs 48790 pg/mL±23111 pg/mL,P<0.01);肺癌患者血清TGF-β1浓度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无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化疗前后血清TGF-β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GF-β1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程华;侯玉磊;陈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无乳链球菌(GBS)的耐药情况及其临床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各科室送检各类标本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培养,经ATB-Expression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所有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448株GBS,临床标本分离率高的是泌尿生殖道分泌物(86.8%),科室检出多的是妇产科(85.0%);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高的是四环素94.9%,其次是红霉素80.1%和克林霉素62.7%,其他耐药率分别为左旋氧氟沙星36.4%,奎奴普丁/达福普汀20.3%,氯霉素16.3%,头孢噻肟1.1%,青霉素0.2%;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克林霉素耐药率表现出下降趋势,左旋氧氟沙星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无乳链球菌的培养检测,关注无乳链球菌的耐药趋势;提高临床重视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
作者:郭远瑜;张福林;倪克明;楚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可行性.方法 将血培养瓶放入Bact/Alert 3D 60血培养系统进行培养筛选.选取78份含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血培养瓶进行试验.抽取培养液,用BD真空分离管离心血细胞.在收集到足量菌液后,用VITEK-32革兰阴性菌鉴定药敏卡做直接鉴定药敏试验.用标准方法及亚培养后的鉴定药敏试验对直接鉴定药敏试验进行评估.结果 VITEK-32直接鉴定试验,78株中的74株(94.9%)准确鉴定,直接药敏试验标准符合率95.6%.KB法血标本直接药敏试验标准符合率96.2%,但微小错误率高于VITEK-32直接药敏法.结论 Bact/Alert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VITEK-32细菌鉴定和药敏对革兰阴性菌是切实可行的,可大幅度缩短时间,为临床及时修正用药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茹纳丹;陈刚;赵圆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双歧醋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影响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双歧醋低剂量组[1.8 mL/(kg·BW)]、中剂量组[3.4 mL/(kg· BW)]、高剂量组[6.8 mL/(kg·BW)]和市售醋组[3.4 mL/(kg·BW)]、高脂模型组以及基础对照组,观察双歧醋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影响作用机制,测定指标包括大鼠肝脏脂质、大鼠LDLR的免疫组化分析,HMGCoA还原酶和LDLR的RT-PCR分析.结果 双歧醋各组对于HMGCoA还原酶表达有抑制作用,但可以上调LDL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论 双歧醋可以通过调节HMGCoA还原酶和LDLR的表达预防高脂饮食大鼠高血脂的发生.
作者:李金玲;张德纯;刘永云;陈翠竹;王春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旨在获得p185胞外区及其亚区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多肽,并分析其与单抗结合特性.方法 以pGEX-4T-1为载体,克隆p185胞外区及其亚区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经变性、复性后,以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化的多肽.进一步通过ELISA方法分析了这些多肽与抗p185单抗A18的结合特性.结果 研究获得原核系统表达的p185胞外区及其亚区多肽,GST-E3和GST-E34与单抗A18具有特异结合活性.结论 原核系统表达的p185胞外区及其亚区多肽是可行的,初步确定为与单抗结合的亚区多肽,为进一步研究单抗识别的表位及其抑瘤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蒋而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 glutamine,Gln)对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用药后大鼠肠道菌群失衡及细菌易位和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3组:DDP用药组、DDP与Gln联合用药组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每组10只.10 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NS腹腔内注射对照;DDP用药前3d开始,联合用药组大鼠Gln 1g/(kg·d)灌胃,等量水灌胃对照.DDP用药后48 h,各组大鼠麻醉后内眦静脉取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无菌条件下剖腹取回盲部淋巴结匀浆后细菌培养;取空肠、回肠和结肠段内容物细菌涂片检查肠内菌群比例的变化;取回肠黏膜组织检查形态学改变.结果 DDP用药后48 h,DDP用药组大鼠血BUN和CRE含量明显升高,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黏膜水肿明显、绒毛短缩部分破坏、隐窝变浅;各段肠管内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对照明显增高(P<0.01);回盲部淋巴结革兰阴性菌阳性率为80%,而对照组大鼠回盲部淋巴结无细菌生长.DDP用药后48 h,联合用药组大鼠血BUN和CRE含量略低于DDP用药组大鼠,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大鼠回肠黏膜水肿较DDP用药组大鼠明显减轻、绒毛破坏不明显;回肠内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DDP用药组大鼠(P<0.01),各段肠管内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回盲部淋巴结革兰阴性菌阳性率为30%,明显低于DDP用药组大鼠.结论 大剂量DDP在引起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亦可导致大鼠肠黏膜损伤、肠道内菌群失衡,并出现肠源性细菌易位.Gln具有保护肠黏膜、减少肠源性细菌易位的功能,但对大剂量DDP所致肠道内菌群失衡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无明显防治作用.
作者:舒晓宏;徐红;吕婧姝;郝鹏;王雪;曲振运;李墨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对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用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抗生素组(B)、益生菌组(C)、益生菌干预组(D)和生理盐水组(E).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C组给予双歧杆菌灌胃,D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E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取少许新鲜盲肠内容物粪便涂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回肠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粪便涂片结果显示:B组与其余四组相比G+b占肠道总细菌数比率明显下降,G-b及G+c占总细菌数比率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C组与E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发育良好,上皮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而A组腺体发育少,绒毛高度小;B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萎缩,黏膜水肿,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D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排列整齐绒毛显示清楚,少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组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B组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灰度值增大(P<0.05);C组与E组相比CD4、CD8表达增加,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后肠黏膜结构被破坏以及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长双歧杆菌的能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作者:武庆斌;王爱丽;孙庆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鲍曼不动杆菌等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检测了铜绿假单胞菌对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体外抑菌活性良好,1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株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另外有8株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有6株对粪肠球菌的抑菌率为1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3种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开发前景.
作者:秦金喜;李仲兴;杨永昌;袁欣;柏秀菊;石忻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在动物水平探索口服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建立OVA致敏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依据检测气道炎症情况和气道反应性确定哮喘模型构建成功.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安慰剂组和口服柔嫩梭菌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计数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数目,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4、IL-5、IL-1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结果 验证OVA致敏哮喘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口服柔嫩梭菌可显著减轻OVA致敏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P<0.05).结论 口服柔嫩梭菌可显著减轻OVA致敏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这可能为哮喘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亚男;李善玉;张影;卢清华;成焕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山西省晋中市及周边地区的尘螨种类和优势螨种.方法 以就诊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尘螨过敏患者为研究对象,从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居住在晋中市及周边地区的30户家庭进行入户采集调查.采集尘样后经过分离,制片,后进行鉴定.结果 共采集尘样196份,户尘螨占成螨总数的60.1%,粉尘螨占39.8%.通过对不同采集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楼房的样本阳性率为35.8%,平房的样本阳性率为21.8%.通过对不同环境样本中螨密度的统计,枕头的螨密度高,为166.7头/g.平均螨密度在全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7-8月份和12~2月.结论 晋中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螨种为麦食螨科的户尘螨和粉尘螨,户尘螨为优势螨种.
作者:谢聪;郭卫梅;宁援援;贾淑萍;白金丽;孙劲旅;于静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水-甘油通道蛋白(glycerol protein ficilitator,GlpF)的生理功能及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 将大肠埃希菌接种于等渗透压的液体培养基(1 IM)培养,18h后,突然改变培养液的渗透压,在30、60、120 min时间点检测细菌的A600nm值,RT-PCR分析其GlpF的表达.结果 突然改变渗透压后,大肠埃希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在1/2 IM组、1/4 IM组细菌的A600nm值与其各自对照组相比,变化并不明显,但其细菌GlpF表达量明显降低.在高渗组,2 IM组的A600nm值与等渗组相比变化不大,而其GlpF表达量明显高于等渗组.结论 在环境渗透压突然改变时,细菌可以通过调控GlpF的表达来实现对细菌细胞内外水份的调节,以维持胞内环境稳定.
作者:杜祎;杨致邦;王志刚;石中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临床常见三种葡萄球菌的蛋白指纹图谱,为其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临床常见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其进行鉴定;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检测其蛋白表达,采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软件自动采集数据.评价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及细菌蛋白表达的稳定性.结果 在分子量3000 ~20000 Da范围内,3种葡萄球菌有各自特异的蛋白指纹图谱;SELDI-TOF MS检测细菌蛋白的孔间重复性和芯片间重复性好,同一株细菌4次重复的蛋白指纹图谱相似;同种细菌不同株之间蛋白指纹图谱表达稳定,共有蛋白峰分子量变异系数≤0.5%.结论 在分子量3000 ~20000 Da范围内,各细菌蛋白指纹图谱差异明显,为细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闫慧;杨永长;肖代雯;姜伟;钟敏;黄文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滴虫性阴道炎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900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并对滴虫性阴道炎阳性者行详细的问卷调查.结果 1900例患者中有1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结论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与月经时间、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通过正确的护理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孙淑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 15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治疗组79例.治疗组患者在LEEP术后于阴道内放置保妇康栓,对照组未放置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CIN消退及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官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颜林志;涂权梅;徐肖文;王洪萍;胡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方法 采用检测妊娠妇女雌、孕激素水平、阴道理化指标及部分阴道常见菌群来分析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结果 (1)孕妇组阴道白细胞数较高,与育龄健康组妇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唾液酸酶在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妇女组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含量高,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埃希菌含量在育龄妇女组少,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德纳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妇女与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不同,与其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王巧莲;王鸣;王金锋;林萍;龚培尧;胡振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国外医学教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式,其优越性引起了我国高校的极大关注.在这种模式的启发下,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堂病例讨论课,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欣;戴晓冬;邓国英;李星云;杨淑凤;范晓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师生互动,由反馈-鼓励-指导三个环节组成.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医学微生物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从提高教师的认识、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收获谈了自己的体会.
作者:程惠娟;汪长中;官妍;王艳;云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