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杭州市萧山区2006~ 2010年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4 023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用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8.1%,女性检出率51.2%明显高于男性41.8% (P <0.05).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中Uu单独感染1701例(88.0%),Mh单独感染57例(2.9%),Uu+ Mh混合感染176例(9.1%),Uu单独感染明显高于Mh单独感染和Uu+ Mh混合感染(P<0.05).5年间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从2006年的39.4%到2010年的58.1%逐年增高,感染模式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均敏感(敏感率≥91.4%),对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均大于50%.比较2006年至2010年各种支原体对9种药物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外耐药率呈不同程度上升,四环素耐药率2007年和2008年较高,后逐年下降,2010年为53.5%.混合感染总体耐药率比Uu或Mh单独感染耐药率高.结论 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Uu比较常见,且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临床分离支原体大多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加以选择.
作者:贺超奇;梁友芳;王天翔;钟雅文;孙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按入选标准选择成人便秘患者64例,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试验组服用乳果糖15 mL bid和美常安500 mg tid;对照组服用乳果糖15 mL bid,疗程2周.观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便秘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48 h首次排便率(78.1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试验组平均每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大便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7.50%和60.00%(P<0.05),试验组腹胀缓解率(84.00%)及排便困难缓解率(92.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2%和65.38%)(均为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比单纯应用乳果糖治疗症状改善快、效果好、安全.
作者:曹艳菊;屈昌民;梁淑文;钟长青;李连勇;王晓英;陈琰;李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MSH2(human mut shomolog 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金葡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hMSH2、PCNA蛋白以及金葡菌L型抗原的表达,用革兰染色法检测这些组织中有无L型细菌的存在,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MSH2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P<0.01),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Ⅰ、Ⅱ期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腹腔淋巴结无转移者、无腹水者比有转移、有腹水者明显增高(P <0.01 ~0.05).而PCNA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P<0.01),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比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有无腹水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表达和L型菌的检出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有腹水者均高于无转移和无腹水者(P<0.01).结论 hMSH2、PCNA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金葡菌L型的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突变或过表达,因此L型感染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它们相互协同在卵巢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汪万英;赵芳芳;承泽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舟山地区近5年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感染状况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的血、尿及痰等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PSE-5条.结果 2006-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96株.Ab主要分布于ICU (301,43.4%)和呼吸内科(132,19.0%)的送检标本.痰标本检出率高,为524株(75.3%).Ab对除妥布霉素以外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Ab感染敏感的药物.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进一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海红;方国安;陈琼娜;李春儿;王晔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病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K-B琼脂扩散法对5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以肠杆菌科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0.7%,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阴性菌株;56株大肠埃希菌分为45种基因型.结论 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新生儿病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并与其耐药性相关.
作者:方小龙;资捷;王莉平;陈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到2010年临床分离奇异变形杆菌的资料及整体耐药情况;对保存的耐亚胺培南( 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菌株进行复苏,并做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确认,同时对试验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扩增检测.结果 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各送检样本中以痰液分离率高:51.1%、34.4%、22.1%和35.4%,其次为尿液:14.3%、28.0%、34.9%和33.6%;耐药监测分析显示,4年间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低但增加明显,亚胺培南从2007年的1.8%升到2010年的16.1%,美罗培南从2007年的1.7%升到2010年的16.8%.15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中,Hodge试验阳性7株,blaKPC基因阳性11株,blaCTX-M基因阳性13株.结论 本地区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但增加明显.位于质粒上的blaKPC基因所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和blaCTX-M基因所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本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胡丽庆;史煜波;孙定河;翁幸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对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随诊其转归.结果 22例肺曲霉病(PA)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3±21.4)岁.确诊、临床诊断各8例,拟诊6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 11例,单纯性曲霉球6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5例.常见基础疾病为继发型肺结核(8/22)、糖尿病或类固醇性糖尿病(6/22)、高血压病(5/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2),4例系原发社区感染.常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8/22)、咯血(11/22)、气促(7/2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渗出或实变病灶9例、空洞改变及典型曲霉球12例,结节或肿块1例.首选药物治疗依次为伏立康唑(10/22)、卡泊芬净(4/22)、伊曲康唑(3/22).结论 非粒细胞减少伴IPA好发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亦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单纯曲霉球多继发或并发于肺结核.应注意鉴别CNPA与单纯曲霉球.IPA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改变未见典型晕征及空气半月征,肺外播散少见,药物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作者:王凌伟;杨蓬;陈春婵;李秀媚;邱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5例IM患儿外周血T、B和NK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患儿中的7例进行治疗2周后细胞亚群的测定以观察动态变化;对患儿进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IM患儿CD3、CD8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19、NK、CD4和CD4/CD8值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例IM患儿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CD4/CD8值低于治疗后,治疗前CD8高于治疗后.IM患儿急性期CD8、CD4/CD8水平与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率(≤10%和>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慧敏;张东梅;徐韫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的菌种、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探索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92.81%),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较少(7.19%).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二代、三代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亚胺培南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经验性治疗用药可首选亚胺培南、头孢替坦、环丙沙星等,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作者:卓少宏;伍成峰;马兴灶;詹世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给机械通气新生儿补充双歧杆菌是否能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肠源性感染.方法 将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鼻饲双歧杆菌,对照组不干预,观察两组发生VAP的情况、胃液pH、胃细菌定植、病原菌分布、病原菌与胃定植细菌的同源性等.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16%和46.51% (P <0.01).机械通气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pH≤3的比率均高与对照组(P<0.01);第5天及第7天观察组胃细菌定植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原菌与胃定植菌同源比率低于对照组(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杆菌可降低胃液pH,减少胃内细菌定值,抑制肠道细菌经胃-咽-下呼吸道的移位而减少新生儿肠源性VAP.
作者:吴香兰;吴丽娟;缪小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产生情况及其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分离的587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MBLs产生情况,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其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在587株PAE中,IRPA 127株,占21.6%;IRPA对其中7种抗生素为全耐药,对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在40%以上;IRPA组及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组两组间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除AMP、CZO、FTN、SXT、SAM及CTT外,两组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7株IRPA中,产MBLs 45株,产酶率为35.4%.结论 IRPA的检出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较严重,产MBLs是PAE对IPM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参考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唐恒锋;李文郎;刘卫东;何大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将肺炎克雷伯菌所产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进行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将保存的重组质粒pET-28a(+)/CTX-M-3在大肠埃希菌BL21( DE3)中原核表达.IPTG诱导CTX-M-3融合蛋白表达,利用镍琼脂糖凝胶亲和柱层析纯化蛋白,用纯化的CTX-M-3型ESBLs酶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可溶性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形式(上清中)和包涵体形式(沉淀中)两种形式存在.通过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实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18℃,0.8 mmol/L IPTG诱导24 h的CTX-M-3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佳.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获得纯化的重组32 kD蛋白.免疫获得的CTX-M-3型ESBLs酶蛋白抗血清的效价为1∶32.结论 pET-28a(+)/CTX-M-3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 DE3)中表达,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可溶性的重组蛋白,成功制备了效价较高的抗CTX-M-3型ESBLs酶蛋白多克隆抗体.
作者:李翊泉;黄伟青;徐韫健;张志强;张东梅;江洁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广州市花都区789例疑似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妇女进行调查,研究HPV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对789例疑似HPV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的检测.结果 (1)789例标本中,HPV阳性占48.42%(382/789),共检出10种基因型,其中检出单一低危型(HPV6、11、43和44型)279例,占感染者73.04%;单一高危型( HPV16、18、33、52、53、58)68例,占感染者17.80%;多重感染35例,占感染者9.16%.低危型以HPV6、11为主,高危型以HPV16、18为主.HPV6为主要致病基因型,检出率为34.0% (P <0.01);(2)各年龄段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都区HPV感染率较高,且多为单一轻危型感染,以HPV6为主要感染亚型,HPV基因型分布有助于确定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筛查高危人群,对本地区HPV疫苗开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丽;林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利用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对泛酸的含量在一定条件下成线性关系,通过吸光度测定细菌繁殖浓度,可间接测定食物样品中泛酸的含量,并检测其回收率.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10 ~ 1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相对标准差(RSD)为2.1% ~4.3%,批间测定RSD为2.7% ~4.1%,回收率为88.4% ~ 100.5%,达到了较好的分析效果.
作者:张旭;马妮;郑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三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同时采用胶体金、琼脂糖凝胶电泳、逆转录PCR(RT-PCR)对浙江萧山医院1周320份腹泻患儿的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然后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3%、48.1%和42.8%,经卡方检验三种方法的检出率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琼脂糖凝胶电泳为检测的终标准,RT-PCR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达100%;胶体金法的敏感性71.4%,特异性达96.4%.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满足临床上对轮状病毒快速筛检的要求;PT-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既可用于临床检测,又是轮状病毒血清G、基因P分型的重要手段,在对无菌体液和环境样本中轮状病毒的检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杨爱平;张易进;钟锐;张国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PCR分析分子多样性的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提取方法.方法 比较、综合国内外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的提取方法后建立一种新方法,小鼠肠道内容物经丙酮洗涤,差速离心,溶菌酶、SDS裂解,CTAB处理,酚/氯仿抽提后可得到高质量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菌通用引物PCR和扩增核糖体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等检测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该方法获得的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DNA大小在23 kb左右,A260/A280在1.8 ~2.0,经细菌通用引物PCR后能得到适用于ARDRA的目的产物.结论 该方法经济适用性较强,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周赛男;郭纯;谭周进;蔡光先;曾奥;张华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筛选有效、安全的抗口臭中药处方,为抗口臭护理用品提供研发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9味可食性中药用口臭主要相关菌种的敏感试验及硫化物检测仪( Hallimeter)检测含硫代谢产物.按单味中药及复合配方两步筛选,确定有效处方.结果 9味中药敏感试验证实乌梅、丁香抑菌作用强于其它中药,菊花降低硫化物较强,特别在无抑菌浓度作用下仍有减低硫化物作用.结论 乌梅、丁香、菊花配方有较强抗口臭作用,待进一步临床证实.
作者:李金陆;杨圣辉;连增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和涂抹进行检验分析,了解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 经过二次增菌,在剩余食品中检出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B型肠毒素,对苯唑西林、盘尼西林、四环素耐药.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品加工环节、食品的保存环境、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都会影响食品的安全.
作者:张扬;张兰荣;罗宇馨;邹林;张冲;甄博珺;迟复平;王宝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