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糖尿病性腹泻(D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86例D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控制血糖和胃肠解痉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温开水送服)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较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较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4%)较对照组(78.95%)更佳(x2 =4.1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1例,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6,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DD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佳,能有效缓解其腹泻症状,作用机制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杨文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由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腹腔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临床特征;了解腹腔感染发生前的侵入性操作、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高危因素;分析腹腔感染的治疗措施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对治疗的临床反应及30 d病死率.目标变量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x2检验及风险评估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入选43例腹腔感染患者,其病原菌均为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病例年龄17~92岁,平均(54.8±15.9)岁;男性31例(72.1%);APACHEⅡ评分22~33分,平均(27.7±2.2)分.全部患者在其样本培养阳性前2周内有侵入性操作,其中100.0%的患者留置腹腔引流管、95.3%的患者留置导尿管、93.0%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管、76.7%的患者气管插管或切开;有36例患者(83.7%)感染前90 d内有手术史(均为经腹腔手术);32例(74.4%)患者曾有30 d内ICU入住病史;38例(88.4%)患者在其标本培养阳性前2周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发热(74.4%)为腹腔感染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腹痛(44.2%).分别有13例(30.2%)和6例(14.0%)患者合并血流感染和/或痰液中检出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7例(37.2%)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在多因素分析中,感染性休克是30 d病死唯一的危险因素(OR:0.693,95%CI:1.591~30.245,P=0.010).累计30 d病死率为37.2%,存活时间2~28 d,平均(12.3±9.4)d;合并血培养阳性者的病死率为46.2%.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后30 d病死率较未用替加环素治疗低(19.0%vs 54.5%,P=0.027).结论 腹腔感染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感染性休克是30 d内病死的危险因素.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疗能降低30 d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毛文炜;周华;杨青;沈毅弘;周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大连某三甲医院4种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迁,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4种革兰阴性菌临床分布及每年的耐药率,利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分离致病菌28 48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 994株,肺炎克雷伯菌1 375株,鲍曼不动杆菌1 079株,铜绿假单胞菌1 998株,共占分离致病菌总数的26.1%.4种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37.2%~78.2%),对头孢哌酮/苏巴坦耐药率低(6.7%~39.1%).2012-2015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都高,且逐年上升.结论 本院4年感染中4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占主导地位.4种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率和变化不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4种菌对于头孢哌酮/苏巴坦均比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严重.在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加强管理和用药.
作者:郑远明;韩晓云;周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梅毒疑似病例血清标本132份,分别用E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法(WB)进行检测,以WB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ECLIA和TPP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而比较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低s/CO值和高s/CO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结果 针对132份血清标本,ECLIA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6.43%,阴性预测值为100.00%,总符合率为96.97%.TPPA敏感性为93.52%,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7.12%,阴性预测值为75.00%,总符合率为92.42%.ECLIA检测1≤S/CO<3组与s/CO≥3组的敏感性均为100.00%,特异性分别为86.96%和95.24%,结论 ECLI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适合临床大样本筛查,对S/CO值低的标本应结合TPPA、WB及临床资料确诊.
作者:刘洋;梅迪;申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监测嵊州市人民医院近三年产气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对嵊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至2015年间收集的产气肠杆菌临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的产气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的痰液和尿液标本.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第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头孢唑啉几乎全耐药,对头孢呋辛耐药率约为55%;第四代的头孢吡肟能明显抑制产气肠杆菌生长,2013年到2015年对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8.18%、9.14%和10.74%;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 嵊州市人民医院院感科近年间通过对产气肠杆菌临床用药的合理监测,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微生物实验室的耐药结果,避免了抗生素滥用,使得其对抗生素耐药率未出现明显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仍具有很高的疗效,应继续通过药敏试验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吴文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治疗中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消化道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外其余处理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2例和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5.68%更佳(x2=3.95,P<0.05);同时两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S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2=0.09,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IB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较快并能持久缓解其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升高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SP水平,纠正血清脑肠肽水平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傅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 g/次,3次/d;谷氨酰胺颗粒口服,1.0 g/次,3次/d,两组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4例与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P>0.05).治疗8周后,两组ALT、AST和T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加速肝功能恢复,加速肠黏膜通透性的修复,保护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俞逊婕;翁明钢;梁赣锋;蒋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Oct-4在ⅢB期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Oct 4表达水平、部位同CD45RO+淋巴细胞浸润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的ⅢB期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36例癌旁组织标本及24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ct-4,比较各组组织中Oct-4水平以及分布状况.同时,分析其与CD45RO+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的关系.结果 (1) Oct-4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结肠癌旁组织中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肠组织中无表达.(2) Oct-4蛋白表达中、强阳性的结肠癌组织中CD45RO+细胞浸润密度低于Oct-4水平阴性、弱阳性表达的组织.细胞核中表达Oct 4蛋白的结肠癌组织中CD45RO+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高于核浆共表达的结肠癌组织.结论 Oct-4在ⅢB期结肠癌肿瘤细胞中表达,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且Oct 4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
作者:程开;杜井峰;张雪梅;卓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高糖饲料以及高脂高糖饲料同时给予益生菌干预,连续喂养6周,测量并分析三组小鼠的体重.留取小鼠粪便样本,应用PCR DGGE法分析菌群,应用酶反应比色法分析三组小鼠血脂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小鼠体重明显增加,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略有增加;肥胖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聚为两大类,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聚为一大类.肥胖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较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仍有差异.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及脂代谢异常,益生菌干预可以改善肥胖小鼠菌群失调以及脂代谢紊乱.
作者:孙兆男;张卫东;杨云竣;尹宇振;张烨;郭艳杰;袁杰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自噬相关蛋白LC3Av1和LC3B在大鼠实验性牙髓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30只8周龄SD大鼠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封人大肠埃希菌LPS(5μg/μL)棉球,玻璃离子封闭髓腔.分别于开髓后0、6、12、24和48 h处死大鼠,分离下颌骨.组织学处理后,HE染色观察牙髓组织炎症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LC3Av1和LC3B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正常牙髓组织中LC3Av1和LC3B少量表达.实验组中,LC3Av1在12、24和48 h时表达量较0、6h时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3B在6、12h时表达量较0、24和48 h时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表达分布均集中于成牙本质细胞及多细胞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结论 自噬相关蛋白LC3Av1和LC3B在牙髓组织中的表达随炎症发展增加,提示自噬作用可能与牙髓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丁印浩;王倩;牛卫东;解傲;白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从新疆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气单胞菌,并回接到小鼠体内,检测其对小鼠血糖、血脂等2型糖尿病相关中间表型的作用.方法 (1)收集新鲜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样本,用气单胞菌专属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微量生化反应管进行初步鉴定;提取所得菌株的DNA,使用气单胞菌属引物对此DNA进行特异性扩增,结合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2)将气单胞菌菌液回接小鼠,采用羰花青素染料(CM-Dil)标记法对菌定植力情况进行检测.(3)检测气单胞菌菌液对小鼠体重、随机血糖(GLU)、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作用,进行葡萄糖耐量(OGTT)、胰岛素耐量(ITT)试验.结果 (1)所得到的菌株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确定为气单胞菌;(2)从小鼠粪便中分离培养后的细菌能检测到荧光标记;(3)与正常饮食组小鼠相比,气单胞菌稀释液、原液、浓缩液组小鼠体重均升高;气单胞菌原液组小鼠GLU升高.小鼠FBG、TC和TG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单胞菌菌液组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增加;气单胞菌原液、浓缩液组小鼠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 (1)从新疆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得到气单胞菌;(2)从糖尿病患者粪便中分离的气单胞菌可定植于小鼠体内,并使小鼠的体重增加,GLU升高,给予气单胞菌稀释液、菌原液、菌浓缩液后第8周,小鼠出现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作者:陈明月;王烨;王蟾月;杨浩;李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离和鉴定黑腹果蝇肠道共生微生物,并研究其促进果蝇身体发育的功能.方法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分离厌氧细菌;运用定植实验证明其为果蝇肠道共生菌;用悉菌实验来检测细菌对果蝇发育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从野外捕获的果蝇体内分离到蜂房哈夫尼菌(Ha fnia alvei),而且证实它能够在果蝇肠道内有效地定植并且能在培养基中稳定持续地存在,说明蜂房哈夫尼菌是果蝇肠道共生菌.此外,蜂房哈夫尼菌能显著地缩短无菌果蝇的发育周期及提高生长速率.结论 证明了蜂房哈夫尼菌是果蝇肠道的共生菌,并且其可以有效地促进果蝇的生长发育.
作者:胡文;刘威;常方悦;徐皓哲;王璐;王杰;李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多家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07株CRAB.应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法检测7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OXA-23、OXA-24、OXA-51、OXA-58、IMP-1、IMP-4和VIM-2.结果 107株CRAB对除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外的其他所有常见的抗生素均为耐药.碳青霉烯酶基因OXA-51、OXA-23的检出率分别为100.o% (107/107)和87.9% (94/107).其他OXA-24、OXA-58、IMP-1、IMP-4和VIM-2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福州地区临床分离的CRAB耐药现象严重;表达OXA-23基因是CR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施腾飞;陈惠瑜;刘银环;高丽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2013-2015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 yticus)毒力基因的携带和耐药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可疑菌株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生物梅里埃,法国)进行鉴定,用PCR方法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0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或trh+的致病菌株占95.0%(114株),tdh-且trh-的非致病株占5.0%(6株).所有120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3SS1基因,T3SS2α基因主要存在于tdh+/trh的菌株中,T3SS2p存在于trh+的菌株中,2株tdh-的菌株首次检出T3SS2a基因.本研究中大流行菌株占64.2%(77株),非大流行菌株占35.8%(43株).多达65.8%的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90.0%以上的副溶血弧菌对其他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杭州地区腹泻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多为大流行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但耐药率有所上升,要加强监测并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谭焕腾;陈晓;蒋俊丽;王若南;孙长贵;陈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稳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和T细胞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以改变肠道免疫系统的状态.本研究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彭慧平;唐艳;董为为;邓英;李明;袁杰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寻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物组成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减少疾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妇科门诊45岁以下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育龄期患者16例,以同期18例45岁以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人上阴道壁1/3处的分泌物,进行常规临床分析和革兰染色,并以21种常见的阴道细菌的特异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分析并比较这些细菌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健康人阴道内的组成及变化.结果 在18例健康人中,其中1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无明显优势菌群或者优势菌不为检测的21种常见阴道微生物,2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在1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阴道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14例以厌氧菌如普雷沃属(Prevotella)、纤毛菌(Le ptotrichia)和斯尼思菌(Sneathia)为优势菌.经Metastats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crispatus、Leptotrichia amnionii、Eggerthella sp.和Peptostreptococcus sp.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A主成分析结果亦显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常见21种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别.结论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增加,普雷沃属、纤毛菌及斯尼思菌的明显增高可能滴虫性阴道炎的炎症发生有关,此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及减少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丽红;张宁;江滟;程昊;张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化学发光分析法对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 293例孕前和孕早期妇女TORCH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感染的阳性率,为本地区育龄期妇女保健提供参考依据,加强TORCH对孕产妇影响的认识,并指导做好预防工作.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2 293例孕前期及孕早期妇女进行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HSV)、风疹(RV)、弓形虫(TOX)的IgG以及IgM进行检测.结果 IgG抗体检测结果:TOX阳性率为1.25%,CMV阳性率为95.04%,RV阳性率为84.78%,HSV阳性率为94.31%.IgM抗体检测结果:TOX阳性率为1.39%,CMV阳性率为1.48%,RV阳性率为2.28%,HSV阳性率为10.50%.结论 大连地区孕前期及孕早期妇女TORCH的阳性率偏高,TORCH的感染影响人口的质量,与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关系,要积极做好检测和预防,及早的干预和治疗.
作者:张文;卜静雅;王爽;赵心宇;孙悦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进行三种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及药敏分析.方法 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6例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同时用培养鉴定法、DNA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及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SAT)法三种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培养鉴定法作为对照组,对比RT-PCR及SAT方法对解脲脲原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培养鉴定法、RT-PCR、SAT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7 %、35.5%、43.6%,培养鉴定法与SAT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RT-PCR,具有显著差异(x2=4.35,P=0.0362);培养鉴定法与SAT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 =2.89,P=0.0982),有较好的一致性(K=0.890,P<0.05);药敏结果显示,解脲脲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为97.6%.结论 对男性疑似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建议选择不同检测方法诊断以保证阳性检出率,可以更好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
作者:彭鹏;杨爱平;王彩梅;王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梯度法测定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小抑菌浓度)、MBC(小杀菌浓度);体外构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模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形态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其活性变化.结果 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MIC为6.25 mg/mL,MBC为25 m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变稀疏,细菌链变短,生物膜活性也随丹皮酚浓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结论 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及其活性均具抑制作用.
作者:娄兵新;许颖;魏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及辅助型T细胞(Th)细胞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方法 以35例糜烂型(糜烂组)及29例网纹型OLP(网纹组)患者为对象,选取同期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NF-γ(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IL-17、IL-23(Th17型细胞因子)含量;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qRT-PCR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OLP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F=3.211和3.565,P<0.05)及CD4+/CD8+降低(F=3.430,P<0.05),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F=3.370,P<0.05)及外周血中TNF-α、INF-γ、IL-4、IL-10、IL-17、IL-23含量增高(F=0.923、0.820、1.043、1.132、0.745和0.802,P<0.05).与网纹组相比,糜烂组CD8+T细胞亚群比例较低(t=2.450,P<0.05);IL-4、IL-10蛋白(t=22.780和25.112,P<0.05)及mRNA较低(t=3.781和6.710,P<0.05),IL-17、IL-23蛋白(t=15.765和19.307,P<0.05)及mRNA较高(t=4.022和8.569,P<0.0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及Th细胞因子异常,其中CD8+及Th17型细胞与糜烂型OLP发病有关,Th2型细胞与网纹型OLP发病有关.
作者:毛其芬;上官醉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多媒体方式,近年出现许多的新型传播互动媒介,包括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问卷星、互动APP、表决器等.RBL、CBL、PBL、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教学模式也逐渐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媒介迅速地被新生代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更优.新教学模式在理论课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而实验课是否同样能够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媒介,则是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已完成了部分病原生物学实验的虚拟实验软件及病原显微图片二维码数据库,并采用问卷星进行随堂小测验和教学评价.新的教学媒介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也对教师提出更多要求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建设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
作者:张灼阳;赵蔚;肖家祁;杨杨;杨鹤萍;袁臻东;郭晓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大连高新区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找出其流行规律,为降低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15年大连高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499例,年发病率390.37/10万,同比上升了19.35%.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梅毒、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占发病总数的88.38 %.结论 2015年大连高新区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应针对高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作者:刘明禹;陈丽华;宋满红;杨世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