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76X
  • 国内刊号:21-1326/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89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Pж(AJ) 文摘杂志(俄),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SA 科学文摘(英),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年01期文献
  • 2014-2016年大连地区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及其病原菌耐药性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送检血液标本中分离得到的28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ESBL确认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特征及其病原菌耐药性变迁.结果 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急诊科(24.91%)和ICU为高(23.88%).3年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均在20.00%左右.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共135株,占46.71%,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菌株(P<0.0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敏感菌株(P<0.01),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6.10%、66.10%、71.19%.结论 我院2014-2016年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急诊科和ICU为高.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尚有一定敏感性.

    作者:郑思涵;徐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IBS-D患者肠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FD重叠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曲美布汀片10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2次/d,餐后约30 min温水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粪便中这5种菌的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 =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6例(13.33%)和8例(17.78%),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4,P>0.05).结论 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FD重叠IBS-D患者疗效较肯定,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其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

    作者:王玲玲;吴金明;黄美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反应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反应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根治性结直肠癌术,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禁食、传统肠道准备,术后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并予以等氮量等热量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5d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3次/d,温水口服,替代术前肠道抗生素的使用,术后24 h继续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至术后1周,剂量和方法同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数量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入院时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术后1周,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多,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同时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其上升幅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x2=4.20,P<0.05).结论 围手术期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不仅能纠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失调,提高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重建肠道菌群平衡,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小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治疗.方法 将98例MP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进行治疗,2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54.00%,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22.92%,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7.40%),对照组6例(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MPFD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华华;傅文君;章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 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228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 (>2.52)组和低NLR(≤2.52)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 术前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在性别、肿瘤形态、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分化程度,肠周淋巴转移,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低NLR组,高NLR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LR升高提示肿瘤分化差、转移早且与患者肿瘤复发以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NLR>2.52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作者:费丽娜;王一杉;高天翼;梅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HBsAg和HBsAb共存血清学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中血清学指标、HBV-DNA和肝酶等指标与自然病程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HBV-DNA和ALT、GGT检测结果,并对其感染的自然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该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共520例,占全部HBV感染者的2.80%,占总送检标本数的0.42%.可分期的184例双阳性患者中,免疫耐受期47例(25.54%),免疫清除期17例(9.24%),低复制期108例(58.70%),再活动期12例(6.52%),HBsAg、HBsAg/HBsAb比值、HBV-DNA、ALT和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复制期患者HBsAg/HBsAb比值均低于其他患者(P<0.05).不同分期患者HBsAb、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b水平均较低.284例资料完整HBsAg和HBsAb共存病例中HBV-DNA阳性136例,占47.89%.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295,P<0.05),HBsAb浓度与HBV-DNA载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04,P>0.05).结论 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并不少见,与性别无关,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低复制期患者为多.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中HBsAb多以低浓度形式存在,且浓度与自然病程无关.HBsAb的出现并非代表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停止,在诊断及治疗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时仍需结合HBV-DNA载量来判断感染状态.

    作者:陈瀑;林群;邹麟;罗鹏;王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78例儿童腹型A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组胺药、双嘧达莫、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患儿均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血清LPS,PCT和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9,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腹型AP患儿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皮疹的消退,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PS、PCT和TNF-α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刘丹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的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00例(116耳)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16耳中有97耳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6%.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4% (55/103),革兰阴性菌占41.7% (43/103),真菌占4.9%(5/10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较高,对利福平和莫西沙星敏感性较高,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性均较高,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完全敏感.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均敏感,而对酮康唑和氟康唑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这4种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治疗时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谢晓兴;熊高云;沈强;戈言平;郭丽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肠镜导入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观察经肠镜导入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症状的影响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BS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IBS罗马Ⅳ诊断标准并同意进入本研究.患者肠镜检查完成时于右半结肠单次喷洒33.6 mg/mL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生理盐水混悬液100 mL,第0、2和4周进行粪便Bristol分型、腹痛视觉评分(VAS)、结肠症状评分和IBS严重程度调查表评分(IBS-SSS);第0、4周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定.结果 入选患者中共有5例IBS便秘型(IBS-C)、13例IBS腹泻型(IBS-D)患者完成研究,年龄分别为(49.4±10.0)岁和(36.1±8.9)岁,男女比例分别为1∶0.66和3.3∶1,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IBS-C组患者症状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该组患者提前终止.IBS-D组患者综合疗效指数0.692,与第0周相比,第2和4周患者的粪便Bristol分型、腹痛VAS评分、症状总积分和IBS-S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第4周腹痛时间减少(P<0.05);黏液便、HAD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肠镜单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喷洒可安全有效地改善IBS-D患者的肠道症状,但对IBS-C患者无效.

    作者:魏晶晶;刘鹭鹏;杨志勇;罗求;潘玉凤;庄则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纳米银体外对三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纳米银广谱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纳米银的杀菌作用,利用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检测及透射电镜探讨纳米银抑菌的作用机制.结果 ≥0.05 μg/mL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5 μg/mL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作用60、30、15和5 min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菌体形态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 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具有高效、迅速及广谱的杀菌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纳米银的多靶位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王燕;秦社宣;邵永珍;刘明开;周少华;郑丛龙;俞红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益生特性

    目的 观察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的14种菌株的生长特点及产酸能力,筛选出具有较强耐胆盐能力,并能在人工胃肠液中存活的菌株.方法 对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进行生长曲线、pH、耐胆盐能力和耐人工胃肠液检测.结果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良好的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马乳酒样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希氏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胃液能力;乳酸乳球菌、哈尔滨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肠液能力.结论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有望成为益生菌制剂的备用菌株.

    作者:迪娜热尔·迪力达西;刘璐;加勒哈斯别克·塞力克;吴禹澈;王艳明;新华·那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干预IHFA小鼠及对其成年后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利用婴儿菌群人源化小鼠(IHFA小鼠)观察阿莫西林对其干预后及成年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新生Balb/c无菌小鼠接种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获得IHFA小鼠.7~21日龄灌胃给予100mg/kg阿莫西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小鼠在21日龄及53日龄的肠道菌群.结果 21日龄的阿莫西林处理组IHFA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在停药后饲养至53日龄的成年小鼠,阿莫西林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仍然存在细微差异.结论 哺乳期治疗剂量阿莫西林处理不仅严重干扰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同时导致其成年后肠道菌群不能完全恢复.

    作者:袁静;李文霞;魏泓;曾本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四磨汤口服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黏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脾虚便秘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便秘模型组和脾虚便秘治疗组.通过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d,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d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脾虚便秘治疗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灌胃,治疗5d,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无菌水灌胃.结果 脾虚便秘治疗组小鼠的空肠肠黏膜厚度明显小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在回肠隐窝深度和肠黏膜厚度上增加极显著(P<0.01),脾虚便秘治疗组小鼠与正常组相比能显著增加回肠绒毛的高度、隐窝深度和肠黏膜厚度(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在盲肠绒毛高度上增加显著(P<0.05),脾虚便秘治疗组小鼠与正常组相比能明显增加盲肠的绒毛高度及其肠黏膜厚度(P<0.01或P<0.05).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能保护肠黏膜,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作者:惠华英;李丹丹;张雪;谭周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城市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 培养法分离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质谱法鉴定所属种,K-B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从14个公共场所分离葡萄球菌219株,其中184株经鉴定分别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7.6%)和13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70株,92.4%),常见CoNS有表皮葡萄球菌(63株)、腐生葡萄球菌(29株)、人葡萄球菌(19株)、溶血葡萄球菌(16株).分离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77.7%(143/184)和64.7% (119/184);仅20株(20/184,10.9%)对受试抗生素全部敏感.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甲氧西林敏感菌(MSSA),40.0% (68/170) CoNS为耐甲氧西林菌株(MRCoNS),60.0%(102/170) CoNS为甲氧西林敏感株(MSCoNS),未见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城市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存在种的多样性,以CoNS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耐药现象普遍.

    作者:曾工博;周燕;王温琪;楼永良;杜季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白山地区不同采集土样方式筛菌效率比较

    目的 对随机采样和田字格定点采样两种取样方式筛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利用随机采样和定点采样两种不同方式,采集了长白山地区的土样,取来自不同植物根际的土样,制成菌悬液后煮沸,涂布无氮平板以分离固氮芽胞杆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菌落16S rDNA PCR,从中筛选鉴别巨大芽胞杆菌.结果 定点采集土样分离出无晶体芽胞菌和有晶体芽胞菌分别是261株和76株,随机采集土样分离出无晶体芽胞菌和有晶体芽胞菌分别是279株和94株.经16S rDNA法鉴定分离巨大芽胞杆菌共19株.结论 随机采样的取土方式与定点采样的取土方式差异度小,两种采集土样的方式在筛菌效率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作者:吴浠闻;李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对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阴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对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阴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妇女予以甲硝唑片0.2 g/次,3次/d,口服,连用1周.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结束后再加用乳酸菌活菌胶囊0.25 g/次,1次/d,阴道放置,连用1周.治疗结束后2周复诊,比较两组妇女的临床疗效、阴道乳酸菌检出率及产H2O2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妇女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4.52,P<0.05);观察组妇女阴道乳酸菌检出菌落≥1/2面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51,P<0.01);观察组妇女产H2O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12,P<0.01).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升高阴道乳酸菌数量及活性,纠正阴道菌群紊乱.

    作者:周仙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二式)术后早期人工阴道微生态分析

    目的 了解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人工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1例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的患者,在术后2~3周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0例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早期人工阴道已经有微生物生长,但普遍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微生态失衡的发生率为100%.结论 (1)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早期已经建立阴道微生态系统.(2)腹膜阴道成型术后人工阴道的微生态失衡发生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女性相比有更高的微生态失衡比例;(3)评价术后人工阴道微生态状况对建立人工阴道的微生态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秦成路;石瑾秋;张可;王惠子;潘宏信;罗光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对产后抑郁症干预的研究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予维生素D800 IU/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5g/次,2次/d口服,4周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里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1,25 (OH)2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1,25 (OH)2D3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降、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干预产后抑郁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丽娟;邵娟;吕小玲;傅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DNA聚合酶对PacBio SMRT测序结果影响的评价

    目的 评估不同DNA聚合酶是否会对以16S rRNA全长为测序靶点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方法 用美国太平洋公司的三代测序仪(PacBio 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technology)对3份分别采用KAPA HiFiTM HotStartDNA聚合酶和PCRBIO HotStart DNA聚合酶扩增的军犬粪便样品进行精确至“种”水平的测序分析.结果 经配对Mann-WhitneyU检验显示,不同DNA聚合酶扩增的同一样品在门、属和种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某些相对含量较少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上,其扩增效率存在差异.经基于非加权UniFrac距离的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和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DNA聚合酶扩增的同一样品其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A HiFiTM HotStart DNA聚合酶和PCRBIO HotStart DNA聚合酶虽对模板DNA扩增存在一定的偏好性,但该偏好性不影响PaeBio SMRT测序结果.

    作者:王彦杰;徐海燕;侯强川;马慧敏;张和平;孙志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