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1月开始,我院以护理部为中枢,各科护士长为骨干,全体护理人员自我监控为基础,纵向监控和横向监控相协调,院内监控与院外监督相配合,形成系统的、严密的护理质量监控网络,从而使全院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孙显秀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护理管理是促使护理人员提供良好护理品质的工作过程.Gillies认为一位卓越的护理管理者能具备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能力,对人力、财力、物力、时间能作经济有效的利用,必能达到高效率及收到大效果[1].当人们在谈到高效能人士的7种习惯(Seven habits)时,时间管理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时间管理也应是护理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赵玉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前,医院卫生间便池冲洗开关多采用水箱式和手动阀门式,照明采用手动开关.照明和冲水均需人为开关,使用起来既不方便又不卫生,也不利于节水节电,更重要的是进入医院卫生间的人员大多数是病人、陪人及医院工作人员,通过手触动卫生间的开关,这样致使致病菌通过此途径接触传播,导致交叉感染,在这种特殊的人群、特殊的场合、特殊的要求下,启发我们研制了红外传感自动冲水和照明组合延时控制器.
作者:马荣华;范传玲;李昆;张凤荣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细管持续引流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恶性胸水新采用的方法,它引流彻底,治疗效果好,病人痛苦少.但每次注药需反复脱管再衔接,操作繁琐易污染,为此,我科通过临床反复应用与研究,在细管与引流袋之间安装一个三通,既方便治疗,又减少了污染机会,对细管引流术进行了弥补和完善.2000年7月~2002年2月,通过对43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英;张秀俊;杨玉萍;吴晓云;刘庆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
作者:刘燕平;吕小芳;程晓鸣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在股静脉穿刺时把股动脉搏动作为股静脉穿刺时的定位标志,判断股静脉的穿刺位置,常规情况下可顺利穿刺成功,但遇到肥胖儿、严重腹泻所致脱水的患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不良患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者,则不能很快找到股静脉穿刺部位,造成股静脉穿刺失败,使临床处置病人时延误了诊断、治疗及抢救时间.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们把引产的死胎进行尸体解剖,探讨股静脉穿刺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一针见血率,为诊断、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者:郑玉琴;严爱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者并不能安全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口服药)[1,2].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所对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475例患者进行了过敏试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裕珍;陆莹;樊俭;陈瑛;姚美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2002年1~8月,我科在对8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手术中选择性地采用了音乐疗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芳;陈晓红;刘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空气消毒是净化室内空气、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医院内进行空气消毒所采用的空气消毒器有多种,特点各异,其消毒效果及保洁时限有所不同.为了认识这些问题,服务于临床实际,我们就不同消毒器的空气消毒进行了实验检测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倩霜;史冬梅;张荣香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是在对问题发展变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寻找佳解决办法,即求异/创新思维(thinking out of the box,TOB)[1].护士的辩证思考有助于产生正确的判断,从而显著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某些创新想法也易被患者、医生理解接受.
作者:贾愚;臧渝梨;娄凤兰;冯美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原发性肝癌危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肝癌自发破裂出血.1996年1月~2002年8月,我院开展了单纯经肝动脉插管栓塞(TAE)及TAE后择期部分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病人38例,有效止血率100%[1].现将TAE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海燕;陆介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常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中晚期重型肝炎死亡率达80%以上[1],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是模拟肝脏解毒功能,在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基础上,结合白蛋白透析的一种新型人工肝.国外报道[2],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衰竭,能有效清除各种毒素,提高生存率.2001年7月~2002年10月,我科应用MARS人工肝结合综合基础疗法治疗18例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生存率44.8%.现将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芳;赵卫峰;甘建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1992年7月~2002年7月,我院对经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颅脑损伤共318例,就其临床特点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改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缪建平;王巍;潘红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为了降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尿路感染,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确定易感高危因素,再进行2年的目标性监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彭根英;赵明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VC-RI)率为2%~4%.与导管相关的医院菌血症发生率为2%~12%[1].2000年8月~2002年8月我科行中心静脉置管89例,现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佘红梅;李小华;李小玉;陈昌珍;陈露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近年来,国内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应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张会芝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技术是新近发展的静脉输液方法.PICC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广泛使用.现将PICC在小儿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唐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比例只有40%~50%.普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不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1].现将影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原因综述如下.
作者:王玚;何丹丹;李雪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住断指病人256例,再植成功248例,成功率96.8%,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费冬儿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入世后,大量国外新技术和护理人才的涌进,高科技护理越来越深入,疗养护理要求趋向高层次、多方位,这些向疗养院传统护理提出了挑战.因此,探讨人世后疗养院护士角色的转变的对策,对我们今后搞好疗养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秀清;仲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随着THR技术的不断完善,股骨颈骨折尤其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外早在50~60年代就开始关注病人知识缺乏问题,国内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有调查表明股骨颈骨折患者缺乏有关该疾病的知识[1].同时大量研究也表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促进功能恢复.为此,提高THR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对THR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郭莉;肖顺贞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院对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2 a的社区康复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桂莲;吴英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床边心电监护可以对患儿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的监测,以准确地评估患儿当时的生理状态.由于小儿对自身症状的自述能力较差,所以,心电监护对重症患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电监护的内容、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邹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2002年3~12月,通过对我院住院拟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46例患儿进行呼吸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探讨呼吸训练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文军;冯苹;叶文琴;朱建英;孙德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急性脑血管病起病突然,致残率极高,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不仅要着重发病时的治疗,也应重视它的预防,二者不能偏废.为了给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将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文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妊娠期被毒蛇咬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我院自1977年以来共收治妊娠期毒蛇咬伤病人12例.由于妊娠期蛇伤患者身体情况特殊,护理上有别于普通人毒蛇咬伤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贺祖秀 刊期: 2003年第18期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在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并发症或伴发病时,需应用胰岛素[1].但部分患者对注射胰岛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常拒绝接受或出现消极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继红;李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手术中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为使他们能顺利通过手术复明,对68例心电图正常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的观察,以了解手术刺激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从而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拔牙是一个手术过程,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为预防血栓形成,保护术后瓣膜功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维持凝血酶原时间(PT)是正常的1.5~2.0倍,因此,这类病人拔牙存在出血不止的危险.1998年8月~2002年7月,本组12例此类病人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均顺利完成拔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凤婵;肖柳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存活率及其存活质量逐渐提高.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NICU对VLBW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廉德花;张秀萍;张显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医学护理的发展,对静脉输液的研究和输液工具的改进日新月异,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以其独有的设计(正压装置),以保护患者、保护环境以及保护医务人员的优势,普遍应用于临床.因我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血脂高、血液粘稠度大,在留置针保留过程中常常发生堵管现象,因此,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科使用可来福接头,发现堵管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芸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是一种难治性的中枢神经感染,若未及时诊治,其预后凶险.目前国内外首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困扰其临床应用[1,2].我院对1993~2000年收治的如例隐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AMB联合氟康唑及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探讨护理上早期预防的措施.
作者:张群;席淑华;阮亚芬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而大多数化疗药在静脉输注过程中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导致静脉炎甚至局部坏死.以往对静脉的保护多采用33%的硫酸镁冷敷,但它用于预防诺维苯(长春瑞滨,简称NVB)对静脉的损伤效果不尽如人意.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注射用红霉素是由乳糖酸红霉素制成的静脉注射用制剂.由于乳糖酸红霉素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少见,因此临床应用较广.但在使用配制红霉素时还存在一些问题,2001年2月~2002年12月我们就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2个科室,注射用红霉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新春;柳丽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有明显直接关系,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时有L-Asp不良反应的报道[1],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2],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1994年1月~2001年12月我科应用L-Asp治疗160例儿童ALL发生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护理体会.
作者:郑小芬;王菊香;周成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发现,大多数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尤其是粉剂药物在配制时浪费更甚,配完药液后被吸过的空瓶静置3~5 min后,观察残余量为0.2~0.5 ml,平均(0.25±0.05)ml(50例),甚至更多.按照这种浪费推算,病人每用6~8支先锋霉素V(或其他的药)就有1支药物被浪费,严重损害和影响了病人的利益.
作者:周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近年来,结合我院具体情况,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病人满意度逐年上升,病床使用率达到90%以上,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谭振花;魏玲本;高更春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现就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1 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1.1 病人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同传统医疗现状的差异.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使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更高.病人希望自主选择医生护士;希望了解、参与医护过程;希望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健康问题,而不能完全由医生护士说了算.若医护人员忽略了本该属于病人享有的权利,则会对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作者:刘美英;刘小川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特殊场所,其侵入性操作的并发症是难以预料和避免的.我们通过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有效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童仁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1 同行评价的概念与特点同行评价(Peer Review)是由同事对同事的工作行为与工作业绩所进行的评价.由于同事具有类似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拥有相同工作条件,熟知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因此,他所做出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而且注重整个工作过程[1].
作者:冯先琼;曾继红;何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分娩为妇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事件,由于分娩过程存在许多不测和不适,很多待产妇对分娩产生焦虑,而焦虑可使产程延长致新生儿窒息等.为缩短产妇第2产程,我们对180例产妇进行了对比观察,其结果如下.
作者:孙爱芝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及家庭的健康,调查和分析居家创伤的高危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防范,提高居家护理的认识,推动居家护理的发展,现将61例居家创伤高危因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服务作保证,就会失去病人、失去医疗市场.病人是服务的接受者,他们有权利评价服务质量,而且这种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为了查找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护理质量,近年来,我院通过住院病人问卷调查,让病人参与评价护理质量,对护理服务起到了导向和促进作用.
作者:张绍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人群中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患者的增多,作为这些疾病的聚集地--医院,其医务工作者受感染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作者:谢红珍;聂军;潘绍山;梅桂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院对2000级护理大专生在<眼科护理学>中的部分理论内容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袁爱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大专护理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的基本起点.如何探索出一条区别于中专、不同于本科、适合于大专护理教学的特色之路,几年来我们在努力探索.现把教学研究及实施情况做以介绍.
作者:王社芬;邢菁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时配以其他先进的辅助设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学科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在较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把书本上的知识尽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目的,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和进行尝试的课题[1,2].
作者:康玲艳;张玉洁;岳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胸科、一些肝胆手术及肾脏手术常常摆成侧卧位,翻身后患侧上臂需固定于麻醉护架上.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巾或包布包裹上臂用夹子固定于麻醉架上.由于包布过于厚重,夹子往往固定不紧.用治疗巾固定则因为包裹太窄或太短手留在外面,在手腕处长时间处于悬空状态,好比上止血带一样,手就会因为末梢循环障碍而变色或上肢神经损伤.因此,我们使用袖套固定法,效果不错,介绍如下.
作者:张芮;栾瑞红;胡青娜;武秀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们用手背浅静脉逆行输液法解决了一些病人因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情况恶化而致穿刺困难的痛苦,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冯桂秀;曾丹;刘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临床输液时护士须不断巡视病房,观察液体滴注情况,当液体滴完后应及时更换或拔针,如更换不及时需重新排气,不但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病人因害怕空气输入而产生紧张心理.为了减少上述弊端,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输液报警器.
作者:于向英;王永珍;孙孝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由脐环突出的疝称为脐疝,是由于婴儿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的疤痕组织薄弱,啼哭、排便引起腹压增高[1].小儿脐疝表现为腹腔肠管向脐环突出,比正常的婴儿脐部高1.5~2.0 cm,在脐部形成半球状.婴儿满2岁后,脐突出的肿物仍未还纳,脐环>1.5 cm,则手术治疗[2].为减少婴儿的痛苦,我科采用棉球裹着胶粒,利用胶粒突出环形高度的特点,进行将婴儿脐疝还纳,已于2000年1月应用于门诊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姮芬;谭碧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