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1062
  • 国内刊号:21-1381/R
  • 影响因子:1.20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 国家“双百”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磁共振成像SENSE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SENSE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NSE技术对腹部及心脏成像序列在不同增速因子下对73例患者实施MRI扫描,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SENSE技术可应用于大多数腹部及心脏成像序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尤其对屏气扫描及实时成像更有意义.通过缩短TSE及TFE序列的回波链长度,减少运动及敏感性伪影.结论:SENSE技术为MRI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MRI速度的技术方法.

    作者:赵海涛;孙立军;陆军;宦怡;张劲松;魏梦琦;葛雅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部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与胃镜及X线对照研究

    目的:将116例经腹部胃超声检查的患者与内镜及X线检查进行对照,以探讨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16例患者中,男77例,女39例,平均年龄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使用ACUSON X128型超声仪,患者检查前饮水600~1000ml,对胃进行扫查.结果:胃癌30例,超声显示病变28例,漏诊的2例均为早期癌.胃淋巴瘤4例,超声显示病变4例.胃粘膜下肿瘤23例,超声显示病变20例.胃炎23例,超声6例显示胃壁弥漫性增厚,7例局部胃壁增厚,10例正常.胃溃疡18例,10例超声显示局部胃壁增厚,其中2例显示溃疡.胃息肉4例,超声显示病变3例.X线及内镜诊断胃外压性改变14例,6例超声显示有肝左叶囊肿、血管瘤、左叶增大,胆囊增大,脾大,8例正常.结论:超声对胃壁弥漫浸润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对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有助于与胃外压性改变的鉴别,对胃溃疡及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限度.

    作者:王爱英;段丽萍;林三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99Tcm-HL91与99Tcm-MIBI在S180恶性纤维肉瘤小鼠模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和肿瘤阳性显像剂99Tcm-MIBI诊断S180恶性纤维肉瘤的可能性.方法:11只S180恶性纤维肉瘤小鼠模型经尾静脉注射99Tcm-HL91后,取其中5只,分别于注射后1/6、1、2、4和6小时行全身平面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不同时相的肿瘤/健侧肌肉、头部、胸部、腹部的放射性比值.另6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注射后1小时和6小时处死,取血、肌肉、肿瘤,称重并测量放射性,计算单位重量的肿瘤/血(T/B)、肿瘤/肌肉(T/NT)放射性比值.再取5只S180小鼠经尾静脉注射99Tcm-MIBI,于注射后1/6小时和2小时行全身平面显像,用ROI技术计算肿瘤/健侧肌肉放射性比值.结果:99Tcm-HL91显像组1~6小时肿瘤部位均显示清晰,肿瘤/健侧肌肉的放射性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6小时时与1小时相比差异显著(P<0.01).肿瘤与头部、胸部也有较高的对比度.99Tcm-HL91解剖组1小时时T/NT、T/B分别为1.501±0.467和1.256±0.308,6小时时T/NT、T/B分别为6.377±1.296和3.633+1.140,两组差异均显著.99Tcm-MIBI显像组的肿瘤部位显示不清晰,1/6小时和2小时的肿瘤/健侧肌肉的放射性比值无差异(P>0.05).99Tcm-MIBI显像2小时时的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与同期99Tcm-HL91显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99Tcm-HL91可用于软组织恶性肿瘤乏氧显像诊断,比99Tcm-MIBI具有更高的显像灵敏度.

    作者:关美玉;时宁;孙继泽;王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癌的CT诊断及分期与病理对照的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与影像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肾癌的CT征象,将其术前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CT影像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准确率分别为:Ⅰ期87.5%,Ⅱ期85%,Ⅲa期50%,Ⅲb期83.3%,Ⅲc期87.5%,Ⅳa期75%,Ⅳb期100%.结论:螺旋CT为肾癌术前诊断与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邱岩;段阳;罗娅红;李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32例,MRI检查20例,CT和MRI均检查13例.结果:早期骶骨肿瘤X线平片不易诊断,CT、MRI可清楚显示骶骨肿瘤破坏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何立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9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结果: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5.5%,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2.9%.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一定限度.

    作者:何婉媛;毛枫;徐斌;黄备建;季正标;王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2DU及CDH两种超声检查法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2DU诊断为视网膜脱离的83只息眼进行CDFI检查,并与临床检眼镜诊断对照.结果:CDFI诊断符合率97%,明显高于2DU(8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网脱上分支血流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作者:周立明;周青;郝力丹;郭瑞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监测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及手术失败原因探讨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监测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的价值,并探讨手术失败原因.方法:79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食管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EE、TT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73例ASD、6例VSD封堵成功.6例ASD封堵失败,其中1例封堵器脱落,游离于右心腔内;2例术中心导管戳破左房耳致急性心包填塞;2例因ASD太大缺乏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而终止手术;1例为筛孔状ASD.1例ASD术后随访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TTE和TEE)能够正确估测房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利于术前的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放置和并发症发生.超声检查详尽了解缺损大小和边缘情况在该手术方法中必不可少.

    作者:程蕾蕾;潘翠珍;舒先红;潘文明;施月芳;刘诗珍;韩蓓蓓;周达新;葛均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癌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检测肝癌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3D-CPA检测37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s,HCC)肿瘤血供及血管分布情况,计测肿瘤血管指数(Vascularity Index,Ⅵ),术后肿瘤组织切片行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个肝癌病灶Ⅵ为0.2647±0.1249条/cm3,免疫组化计测MVD为(63.31±29.93)/400倍视野,两者比较呈高度线性正相关(r=0.874,P<0.001).结论:3D-CPA能客观评价肝癌血供,较准确地定量其血管,为临床定性诊断、估测预后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作者:曾燕荣;赵玉珍;王顺祥;翟栋材;房勤茂;杨漪;孙心平;薛逊;李景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25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5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血PRL均>40ng/ml.采用德国Siemens Impact 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时,用对比剂Gd-DT-PA(马根维显),其剂量为0.1mmol/kg,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常规平扫25例中有1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60%,而动态增强扫描后22例可见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逐一明显强化,微腺瘤则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图像特征,占88%.平扫垂体一侧饱满或T1、T2未见异常信号者并不干扰此特征的出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征象,在冠状位上对垂体微腺瘤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陈晶;王廷昱;梁其洲;陈奋;廖海燕;苏文蕊;王长龙;常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后凹占位性病变对小脑扁桃体位置影响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颅后凹占位性病变对小脑扁桃体位置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利用129例经临床、影像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后凹占位和525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研究颅后凹不同部位和不同面积的占位性病变与小脑扁桃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小脑扁桃体下缘至枕大孔前后唇连线的平均距离为0.6+1.8mm,颅后凹占位组的平均距离为-4.2+3.8mm,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X2=13.82,P<0.001).四脑室、小脑及桥小脑角区占位对小脑扁桃体的位置有显著影响(P<0.001),且占位面积与小脑扁桃体的位置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位于松果体区和脑干的占位对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影响较小(P>0.10).结论:颅后凹占位与小脑扁桃体的位置有相当的依存性,利用占位面积可以预测小脑扁桃体疝的发生.

    作者:柏根基;张金坤;王德杭;李江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 HispeedCT/i扫描机,对38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平扫、增强扫描后,再延迟扫描(层厚3~5mm,螺距1.5,重建率60%~66.6%),并利用GE AW3.1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影像.结果:CTVC准确度为94.4%,特异度为99.9%,敏感度为96%.CTVC对病变形态的显示与纤维膀胱镜(FC)和标本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C是一种新的非侵袭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淑靖;刘胜;马国军;李忠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跟骨形态发育X线研究

    目的:探讨跟骨的形成及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材料和方法:观察30例出生前胎儿、2006例生后至正常成人右足正、侧位X线照片,其中男1042例,女964例,每岁一个年龄组,每组30~98例.结果:跟骨原发骨化均出现在胚胎期23周,出生后已具有正常跟骨的雏形.7岁时,各骨性关节面,继发骨骺和骨性突起相继出现.男14岁、女12岁以后,跟骨的生长基本停止.暂时性发育性跟骨刺,跟骨多骨化中心,跟结节不规则和继发骨骺碎裂、硬化等发育时期的变异只出现在某个年龄段.而跟骨骨髓窦,跟距骨桥和致密骨岛则持续到成人.结论:认识跟骨的生长发育特征有助于某些疾病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马钦华;陈琦;姬东霞;芦爱萍;王建国;郭琪;陈志刚;杨广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扫描在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对42例爆裂骨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单纯性稳定型骨折14例,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28例,共计55个椎体.结论:CT扫描能准确、多方位显示骨折的信息,特别是利用SCT的多方位重建技术,对诊断、判定脊柱失稳,推测脊髓神经损伤情况、精确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湘军;王景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及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均行CT扫描,其中7例同时行MRI扫描.结果:16例中有9例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7例表现为类圆形,CT扫描肿瘤呈混杂密度、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均无钙化及水肿.MRI表现肿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定性及岩骨、颅底骨的异常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在对骨结构的观察方面CT优于MRI.

    作者:朱贵勤;景传博;王柏春;韩庆森;柳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4例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例,以带毛弹簧栓、可脱球囊或电解可脱弹簧栓(Gu曲elmi Detachable Coil,GDC)经动脉或静脉途径栓塞瘘口.6例采用带毛弹簧栓,共54个,其中1例同时经眼静脉穿刺逆行栓塞海绵窦.7例采用球囊栓塞,1例因为瘘口小无法放置弹簧栓和球囊而采用GDC栓塞.结果:本组中13例CCF瘘口完全堵塞,其中4例同时堵塞颈内动脉,患者症状消失.1例已有6年病史的CCF颈内动脉参与大脑供血无法栓塞,经栓塞与海绵窦相通的颈外动脉后,又经眼静脉栓塞海绵窦致瘘口明显缩小.结论:经动脉内以球囊、弹簧栓或GDC栓塞是治疗CCF的有效方法,其中以球囊栓塞操作安全简便为首选材料.引流静脉粗大者逆行栓塞可以起补充作用.

    作者:章士正;郑伟良;裘敏剑;黄文鑫;章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骨显像在骨外恶性淋巴瘤的应用

    目的:评价骨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外恶性淋巴瘤50例,何杰金病(HD)6例,非何杰金病(NHL)44例行骨显像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经骨显像并结合临床及普通X线或CT、MRI确诊为累及骨病变者12例,占24%.HD和NHL累及骨发生率分别为16.7%(1/6)和25%(11/44).除2例为全身弥漫性累及外,局灶性累及10例,2个病灶者3例,多发病灶者(≥3个病灶)7例;总病灶数48个,平均每例4.8个病灶.结论:本组资料提示,骨显像能为恶性淋巴瘤(特别是NHL)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可作为其分期的手段.

    作者:李伟;屈婉莹;王玉华;张建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合并肝脓疡1例

    病例男,70岁,右上腹痛3月余,加重4天.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超声检查:胆囊大小约73cm×3.0cm.

    作者:杨益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子宫腹腔内移位1例

    病例女,50岁,3小时前突然左中下腹持续性剧痛.伴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无阴道流血、肛门坠痛.月经正常,经量一般.妊娠3次,正常产2胎,剖腹产1胎.10年前刮宫1次.带环15年.发现中下腹部包块10余年,但未做检查.

    作者:张景财;刘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肩峰下滑囊软骨瘤病1例

    病例女,59岁,因左肩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年入院.3年前左肩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以外展、上举受限为主,近半年来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加重.

    作者:张明华;何立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椎旁肌肉内非霍奇金淋巴瘤侵入椎管1例

    病例男,35岁.1个月前活动后自感腰部疼痛并向左臀部放射,伴腰部活动受限.20天前左下肢疼痛明显并感活动受限及左小腿麻木感,间伴有发热,高时39.8℃.

    作者:徐金法;狄玉进;许俊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结节性硬化合并多脏器错构瘤1例

    结节性硬化(Bournevlle disease)是一种少见疾病,合并多脏器错构瘤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

    作者:张洪峰;孟庆锐;于海龙;周秀丽;孙长理;姜泰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精索静脉曲张的钼靶X线诊断

    精索静脉曲张钼靶X线诊断的报道少见,本文报道7例经钼靶X线检出的精索静脉曲张,以提高男性病影像学诊断水平.

    作者:黄皎霰;何以权;吴晓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肝内注射高温蒸馏水对肝坏死的实验研究

    超声引导局部热溶剂注射治疗肝癌是近几年开展的一种新方法,主要有热盐水注射法及高温蒸馏水注射法.这些疗法虽在临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基础研究报道较少,尤其在高温蒸馏水致肝组织坏死的早期形态学改变方面.为进一步探讨超声引导肝内注射高温蒸馏水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为肝癌高温蒸馏水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先期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方平;苏健坤;张铁山;于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多源性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

    原发多源性骨肉瘤(Primary Multicentric OsteorgenicSarcona)是原发恶性肿瘤中极为罕见的.现将我们收集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原发多源性骨肉瘤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萍;刘东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读片窗及答案

    作者:邱岩;段阳;罗娅红;李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消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