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1062
  • 国内刊号:21-1381/R
  • 影响因子:1.20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 国家“双百”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7期文献
  • 肝脏炎性假瘤的动态增强CT及MR扫描(附17例分析)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MR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其影像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动脉期呈轻微强化(4例)或无强化(7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常有一定程度强化,常见强化形式为边缘环状强化(7例)或中心点状强化(3例)或偏心状强化(1例).MR平扫T1WI显示病灶为低信号、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团注Gd-DTPA后,病灶的强化形式与CT动态增强表现相似.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反映了其病理学特征,CT、MR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岘;刘波;谭四平;吴珊珊;魏光师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性肝癌(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增强造影检查并观察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病变的造影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造影结果诊断34例HCC中34例均经病理或AFP证实,33例具有造影剂的快进快出及动脉相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增强的特点.超声造影在HCC中的快进快出即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和实质相快速消退的特点并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97%)和特异性(99%).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异常回声的筛选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项明慧;吴瑛;刘丽梅;贺传红;周霞;王丹阳;李歆;臧桐;刘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的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胰胆管造影(Turbo SE MRCP)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胆道梗阻患者进行了MRCP检查后,又进行了ERCP检查,对其影像所见进行了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MRCP和ERCP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MRCP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5%,ERCP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4%.结论:MRCP和ERCP对梗阻性黄疸都有准确的定位诊断价值,ERCP的定性诊断价值高于MRCP,而MRCP对一些恶性梗阻的定量诊断有价值.

    作者:周俊林;古丽给娜;何宁;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16层螺旋CT对肺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CT)在肺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患者共84例,将术前16-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16-SCT分期和术后病理符合率为:Ⅰ期95.2%,Ⅱ期85.7%,ⅢA期88.1%,ⅢB期89.3%,Ⅳ期100%.16-SCT诊断T期肺癌的符合率为93.7%,诊断N期肺癌的符合率为93.2%.结论:16-SCT对肺癌术前分期即临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T的符合率高于N,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国臣;张惠英;郑毛根;张树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多层螺旋CT的SSD、MPR表现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在多层螺旋CT的支气管肺表面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方法: 8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均用多层螺旋CT(4i)进行薄层扫描.测量囊肿的大小和CT值,并将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支气管和肺SSD和MPR.结果:8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中单发7例,多发1例;右肺6例,左肺2例;含气囊肿3例,含液囊肿2例,含气液混合囊肿3例.囊肿大12.4cm×10.1cm×9.2cm,小1cm×1cm×1cm;CT值低-1008Hu,高80.5Hu.3例含气囊肿用支气管和肺SSD能很好显示;2例含液囊肿用MPR法能良好地显示;3例含气液混合囊肿用支气管和肺SSD和MPR两种方法都能很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支气管和肺SSD、MPR等后处理技术是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很实用的检查方法.

    作者:谭光喜;余成新;张晓磷;李丽亚;陈小林;鲁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微栓子信号的临床研究

    目的: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MES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193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并对粥样斑块进行超声分型,进而应用TCD对存在狭窄的颈动脉远端MCA进行MES监测.结果:73.1%的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6.4%(51/193),其中48例共监测出MES(+)患者13例(27.1%),无回声/低回声斑块的病人比等回声/强回声损害的病人更易发现MES(P<0.01).而且MES(+)病人存在较重的动脉狭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无回声/低回声斑块和MES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临床关联性,提示MES可能是中风危险性增高的标志.

    作者:宫健;彭思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卵巢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肿瘤的MRI特征.材料和方法:搜集1995~2∞2年10例经超声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临床MRI资料,分析MRI所见,评价MRI对诊断卵巢病变的意义.结果:卵巢良性肿瘤5例,其中卵巢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2例.卵巢恶性肿瘤5例,其中卵巢卵黄囊瘤2例,卵巢恶性畸胎瘤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卵巢病变较好的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其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方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的显示,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玉珍;刘明;周晶;张忠阳;范国平;李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结核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脑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单纯脑膜受累者18例,脑实质受累者9例,脑膜及脑实质同时受累者13例.脑膜受累的CT表现为基底池(47.5%,19/40)、侧裂池(37.5%,15/40)、四叠体池(40%,16/40)、环池(32.5%,13/40)正常结构消失,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特征性CT表现为增强扫描时鞍上池、侧裂池、四叠体池、环池呈斑片状、结节状或均匀性、广泛性强化.脑实质受累的CT表现为脑结核瘤(27.5%,11/40)、脑脓肿(25%,10/40)、脑粟粒结节(2.5%,1/40).结论:CT检查能为脑结核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变类型、病理学形态提供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刘昌杰;徐睿;王楠竹;王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16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39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者31例,PTCA术后8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6层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以管腔直径减小>50%为标准,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析1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及对病变性质的显示情况.结果:16层CT对冠状动脉的总体显示率为94.8%(333/351).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94.7%,符合率为86.0%.16层CT显示钙化及非钙化斑块混合存在致血管狭窄21处,高估3处;中间密度斑块致狭窄8处,高估3处;软斑块3处,无显著狭窄.16层CT能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1例再狭窄,1例闭塞,余通畅,其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致.另外,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瘤1例,室壁瘤1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全面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侯阳;杨萍珠;郭启勇;岳勇;范光明;张伟;柳兢;孙英贤;张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磁共振成像对斜坡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斜坡转移瘤的MRI表现,评价MRI对斜坡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oshiba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斜坡转移瘤患者行颅脑或颈椎T1WI,T2WI和增强扫描.结果:斜坡转移瘤MRI发现斜坡骨质信号异常,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病变范围表现为局限于斜坡、斜坡和颅底受累,合并脑转移、颈椎转移等多种形式.原发肿瘤分别为肺癌6例,鼻咽癌4例,乳癌2例.结论:MRI能够对斜坡转移瘤大小、形态、侵犯范围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杨艳梅;王永生;武柏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EC 7例,额骨2例,顶骨3例,枕骨2例,均行CT平扫,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5例SEC以向颅外膨胀生长为主,病灶大约66mm×53mm,其中3例呈混杂密度,杂有斑片状脂肪影;2例呈囊性密度,密度均匀;病灶累及颅板三层,2例骨质缺损呈火山口状,边缘增生硬化.2例病灶局限于板障内,膨胀生长,边缘清晰锐利,内外板受压变薄.结论:囊性膨胀生长及火山口样骨质缺损对SE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诊断困难时仍需组织学检查.

    作者:葛体池;许崇永;王志强;赵雅萍;贺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右侧先天性胸骨旁大网膜疝1例

    病例女,47岁,右季肋部渐进性胀痛不适,气短4月余.无发热症状,否认胸腹部外伤史.查体:右下肺部叩诊呈浊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余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高仕福;郭德军;蔡德荣;王虎;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3例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vitreous,PHPV)系胚胎期原始玻璃体未消失继续增生所致,它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玻璃体先天发育异常[1].笔者搜集3例有较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PHPV,分析如下.病例例1,男,1岁,因右眼白瞳就诊,眼科检查示瞳孔区黄白色反光,晶体囊膜后见白色纤维膜性增殖物,眼底窥不清,患儿足月顺产,无吸氧史.超声示晶体后及玻璃体前部见锥形高回声光团,底部与睫状体及晶体相连,尖端向后连接视乳头,内探及血供,同侧眼轴15mm,较对侧小,玻璃体内见密集细小光点回声,诊断为PHPV伴玻璃体内出血(图1).

    作者:赵雅萍;许崇永;黄福光;程建敏;虞志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耳胚胎性横纹肌肉瘤CT误诊1例

    横纹肌肉瘤是软组织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4种类型.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小儿,恶性程度比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高,预后极差,极易复发.它多生长在头颈部的眼眶周围,外耳道、鼻腔、齿龈、舌和上颌窦等处.儿童也可见于泌尿生殖器官如阴道、膀胱、前列腺以及精囊等.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中耳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报告如下.

    作者:杜莉;刘艳如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声学定量技术对动脉导管未闭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声学定量技术(AQ)利用超声背向散射原理,自动识别和实时跟踪心内膜-血液界面,显示心脏容积-时间曲线及其微分曲线.一次可获得连续心动周期的多个心功能参数.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1-2].

    作者:董鲁燕;王岩梅;张梅;卜培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血流显像对68例正常人椎动脉各段检测

    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VA)颈段(VA1)、椎骨段(VA2)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但对VA颅内段(VA4)人们一直使用一维的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查即经颅多普勒检查(TCD)为多;而对VA枕段(VA3)的研究较少涉及.自2003年7月以来,我们对68例正常人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不同频率探头及经颅多普勒血流显像(TCDFI)联合应用分别检测VA各段,总结如下.

    作者:张华;马家莲;赵巧玲;魏炜;任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的检测

    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主要指门静脉狭窄(PVS)和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此外还有门静脉破裂、门静脉动脉瘘等罕见并发症.由于门静脉血管直径较大,吻合技术不复杂,成人肝移植术后PVS发生率很低,PVT的发生率更低,但是后果较为严重,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及受者死亡,同时,独特的解剖结构更增加了门静脉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并发症的价值进行讨论.

    作者:黎萍;郑启超;黄道中;梁南南;张青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肾移植受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

    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一种常见的机遇性感染,以往报道多见于艾滋病(AIDS).现今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日益推广,大量尿毒症患者得以治疗并长期生存,但由于肾移植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从而使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因而机遇性感染的发病率大大增高,PCP是其中一种严重的机遇性感染.笔者就我院3年来收治的21例肾移植合并PCP患者影像学表现做以探讨,以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作者:姜亿一;袁湘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脏水分子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一种,是分子水平的磁共振成像,DWI通过对超过一个细胞范围距离的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的研究更准确可靠,而且能及时地提供关于机体组织微观空间组成变化的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交换的功能状况,从而为某些疾病的早期和更为精确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解决了仅能反映病变大体形态和病理解剖变化的传统影像学长期以来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系列的途径.该技术已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使用[1-3].尤其是在脑缺血性疾病的超早期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的重要作用[4-6].近些年来,该技术在全身其它脏器的研究及应用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该技术在肝脏方面的临床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毅;雷军强;王文辉;郭顺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读片窗及答案

    病例 男,49岁,头痛20余天,突然站立不稳.体检:未发现阳性体怔.CT:左侧基底节区可见类圆厚壁囊状病灶,中心可见厚分隔.大小约5.7cm×3.7cm,内部密度较低,略呈水样密度,CT值28~30Hu..囊壁CT值52Hu.周围环绕大片装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邻近脑实质受压移位明显.侧脑室闭塞,中线左偏(图1).

    作者:马羽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RSM-DSA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本文将实时平滑蒙片DSA法(Real-time Smoothed Mask法,简称RSM-DSA)应用于下肢动脉造影中,旨在探讨RSM-DSA减影方式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15例临床疑有下肢硬化型动脉狭窄症,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

    作者:韩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诊疗新技术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华放射学会2005年第八届全国腹部影像学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