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1062
  • 国内刊号:21-1381/R
  • 影响因子:1.20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 国家“双百”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年8期文献
  • 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1月26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26例中结肠恶性肿瘤13例(50%),小肠间质瘤4例(15.3%),小肠套叠2例(7.6%),腹股沟斜疝3例(11.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11.5%),肠系膜血管畸形1例(3.8%),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4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还由DSA证实.本组应用64排螺旋CT病变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7%(1例炎性病变定性不清).结论:64排螺旋CT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道芹;周茂义;赵兴圣;张东雯;岳奎涛;邵伟光;李丽新;刘静;杨春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不同体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超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卧位及站立位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超声参数的差异,确定彩超检查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佳检查体位.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试验组25例患者的39条患肢与正常组10例的12条健康下肢均采用卧位及站立位检查,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用Valsalva运动诱导返流,腘静脉用挤压法诱导返流;对比观察不同体位每一下肢的返流时间、总返流时间、返流峰值流速、总的返流峰值速度、每一肢体总的返流节段数、静脉管径等参数.结果:正常组无论卧位及站立位所有节段返流时间<0.5s,无返流.病例组站立位与卧位下肢静脉返流节段数的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卧位总返流时间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返流速度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正常组卧位及站立位GSV、CFV、SFV、POPV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超声检查两种体位均可采用,卧位检查医生操作更方便,而对于年老体弱、不能久站者,卧位检查则应为首选.

    作者:文晓蓉;匡安仁;罗燕;彭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64层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4例正常胰腺志愿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和渗透性(P值)等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E小于正常组,TTP、P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BF、BV、PE明显小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TTP、P大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第2、3、4期P值高于第1期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及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提示意义.胰腺癌组织和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对比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价值.

    作者:陆娜;郭启勇;任莹;毕纯龙;陈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兔椎体骨折愈合过程的X线、MRI表现与病理学变化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X线、MRI对兔椎体骨折及其愈合过程的评判价值.方法:选年龄、体重均相近的健康成年雌性青紫兰兔21只,手术制成椎体骨折后,分别在骨折后的24小时、72小时、1周、2周、4周、6周、8周观察其愈合的X线、MRI表现,并与其病理学改变对照分析.结果:随着骨折的修复,在平片上,骨折椎体内的低密度骨折线逐渐被带状致密影所代替,骨折椎体密度增高终恢复为等密度;在MRI上,逐渐由长T1、长T2信号恢复为等T1等T2信号.结论:平片可通过对兔骨折椎体密度的分析评判其愈合的程度;MRI的信号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兔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学改变.

    作者:张淑娴;郭新全;孙西河;邱玉金;王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声新技术对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的研究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应变成像(SI)、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方法:57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为27例正常者,B组为30例心衰患者.将B组患者根据LVEF值分为轻度(6例)、中度(18例)和重度(6例);根据心电图QRS波宽度分为窄QRS波组(22例)和宽QRS波组(8例).分别测量其左室心肌各节段组织速度收缩达峰时间(Tv)、应变率收缩达峰时间(Tsr)、应变收缩达峰时间(Ts)、小容积达峰时间(Tmv)和心动周期,并计算其SDI.应用RT-3DE测量LVEF.结果:TVI、SI、SRI及RT-3DE均可检测心衰患者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正常组和轻、中、重度心衰组相比较,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心肌的组织速度、应变、应变率及RT-3DE容积-时间曲线排列有序,而B组曲线却杂乱无章.宽QRS波组和窄QRS波组心衰患者的SDI无显著性差异.LVEF和SDI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同时发现,LVEF和SDI相关性方面,RT-3DE和TVI优于SRI和SI技术.结论:TVI、SI、SRI及RT-3DE均可无创、定量评价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但RT-3DE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玉峰;任卫东;吉日;周洁莹;晏华;陈昕;程艳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不同输入参考动脉对CT灌注图像参数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头CT灌注成像图像后处理中输入不同参考动脉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35例行头CT平扫及头CT灌注成像的患者,包括8例正常者,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区缺血患者,行常规头CT平扫后进行CT灌注成像,在图像后处理中,每例患者均进行3次图像后处理,3次后处理分别选择大脑前动脉、健侧(缺血患者)或左侧(正常组)大脑中动脉及患侧(缺血患者)或右侧(正常组)大脑中动脉作为输入动脉,3次均选择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分别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OI),记录3次生成的灌注图像各ROI的血流量值(CBF)、血容量值(CBV)及平均通过时间值(MTT),所得3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正常者中,3次后处理所获得的各参数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的患者中,3次后处理所获得CBF及MT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BV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进行头CT灌注成像的后处理,在正常者中可以选择脑内任意较大的动脉,而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中要尽量选择正常的大脑前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作者:刘静红;高思佳;石强;付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时机、方法和急诊止血的效果.方法:6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根据腹腔造影的表现选用出血动脉的栓塞或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S).分析行介入治疗的时机、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65例患者中,行动脉栓塞42例,TIPSS治疗19例,2例继续内科治疗,2例转外科治疗.随访1月,TIPSS治疗后再出血1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介入治疗后无死亡患者;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止血效果好,死亡率低,患者创伤小.

    作者:斯光晏;王学建;周石;李兴;宋杰;蒋天鹏;张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99Tcm-HL91显像评估放疗疗效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99Tcm-HL91显像评估肝癌放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放疗组小鼠采用6MeV电子线,单次剂量15Gy进行放疗,对照组小鼠不进行放疗.两组小鼠均于放疗前、放疗后3天及放疗后5天经鼠尾静脉注射37MBq(0.1ml)99Tcm-HL91,4小时后SPECT采集小鼠前位平面图像,计算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当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长径(A)和大垂直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后一次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模型小鼠,取肿瘤称重并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计算肿瘤切片坏死面积百分比(PNA).结果:肿瘤99Tcm-HL91显像良好,肿瘤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计数比.放疗组小鼠放疗后T/NT、Rv3、Rv5、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T/NT与Rv5及PNA均不相关(P>0.05).放疗3天时T/NT增加量与Rv5成正相关,与PNA成负相关.放疗3天时T/NT摄取增加组的Rv5大于摄取减少组,PNA低于摄取减少组(P<0.05).结论:放疗后99Tcm-HL91乏氧显像可用于监测放疗效果.

    作者:杜雪梅;张延军;陶莉;鞠再双;张欣;邓晓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MSCTVE)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及方法:24例研究对象进行多层CT扫描(其中2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2例鼻咽腔正常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纤维内镜对照检查.2名影像医师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漫游,仿真内镜所见与纤维内镜结果用四分法和六分法进行对照评估.结果:MSCTVE能够很好的显示鼻咽腔解剖和鼻咽癌所致鼻咽腔异常(P<0.01),然而不能对黏膜结构病理变化或异常的成因变化做出正确分析(P<0.05),MSCTVE和纤维内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MSCTVE是一种能够很好的显示解剖或病变的表面细节的新影像技术.尽管MSCTVE存在着不能分析黏膜结构病理变化或异常的成因,同时也不能进行组织活检诊断,但是MSCTVE作为一种无创的技术在鼻咽癌诊断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德利;张在人;刘白鹭;张金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肝脏血流灌注对MR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肝脏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对肝右后叶、右前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禁食水8小时和进食标准餐后1小时(可有效增加门脉及肝血窦的灌注量)后分别采集一次,比较进食前后的肝脏右后叶、右前叶ADC值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b值采用0,250,500,750s/mm2.结果:当b=750s/mm2时,无论肝右后叶、右前叶,进食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9,P=0.178;t=1.943,P=0.072),当b=250s/mm2时,进食前后的肝右后叶、右前叶ADC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9,P=0.002;t=5.178,P<0.001),当b=500s/mm2时,在进食前后肝右后叶ADC值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1.519,P=0.151),而右前叶ADC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28).结论:选择禁食条件、测量肝右后叶并采用较大b值(b≥500s/mm2)可能成为一种避免血流灌注对肝ADC值测量影响的有效方法,为肝脏扩散成像提供稳定、优化的ADC值测量方案.

    作者:石喻;郭启勇;王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声对主动脉瓣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AV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明确AVC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方法对214例AVC患者及182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无AVC对照者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VC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VC组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③AV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39%对18.13%,P=0.000);④AVC组颈动脉狭窄程度≥20%、≥40%、≥60%及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20%、≥40%、≥6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AVC组无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50%对42.86%,P=0.000);⑤AVC组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I(P<0.01)和RI(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VC是颈动脉狭窄≥40%惟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04).结论:AV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AV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其程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有AVC的患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作者:初洪钢;苏丽华;郭瑞强;孙彬;姜霞;孙有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99mTc直接法标记Octreotide及其在甲状腺突眼患者的临床初步应用研究

    目的: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直接标记Octreotide;评价甲状腺突眼患者临床受体影像.方法:标记是通过对半胱氨酸桥还原后提供的巯基与99mTc螯合后完成的.新华Ⅰ号纸层析测定标记率,通过Sep pak C18柱层析、半胱氨酸置换实验、血清蛋白结合实验及体外稳定性实验对99mTc-OCT的放射化学性质进行评价,对甲状腺突眼患者进行SPECT与同机CT融合显像.结果:99mTc-OCT标记率为(95.8±0.55)%,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放射化学性质,活动期甲状腺突眼患者融合图像清晰,病灶放射性浓聚明显.结论:99mTc直接法标记OCT方法简便,标记率高(>95%),体内外稳定性好;99mTc-Octreotide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

    作者:赵荣;汪静;邓敬兰;王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预后的评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211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1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8例,检出率为2.17%.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5例,伴前降支和回旋支单开口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圆锥动脉单开口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右窦3例;回旋支起源于右窦1例.前降支和回旋支单开口4例;共有8例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对侧窦,其中有3例该段有50%左右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安全和有效的确诊方法,并可对预后做出评估.

    作者:马国军;于淑靖;李忠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腘窝腱鞘巨细胞瘤1例

    病例女,68岁,2年前发现左腘窝一质韧肿物,无明显疼痛,肿物逐渐增大.体检扪及左侧腘窝处肿物,肿物外侧界为半膜半腱肌边缘,内侧界为腘窝中线,肿物质韧、活动度小.

    作者:戴景儒;戴世鹏;桂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颈椎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

    病例女,47岁,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疼痛,以为颈肩部劳损,自行服药及休息后症状缓解,未作系统诊治.10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双上肢麻木,夜间疼痛明显,服止痛药不能缓解就诊.X线示:颈椎曲度变直,C5椎体呈溶骨性破坏,其内密度不均,C4~5、C5~6椎间隙变窄(图1).

    作者:王敏;王建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前胸壁软骨肉瘤1例

    病例女,50岁,5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乳上方肿物,约4.5cm×6.5cm×6.0cm大小,偶有疼痛,以夜间较明显,5个月来肿物迅速增大.查体:右乳深部可及一直径约7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位置固定不活动.B超示:右乳后方肋软骨前靠近胸壁处可见约5.2cm×4.7cm大小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似有包膜.CDFI未见明确血流信号.

    作者:彭志刚;李晓娜;赵振江;马晓晖;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胎盘植入介入治疗1例报道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既往以切除子宫为主,对年轻的产妇易造成心理或生理的创伤.本文报道1例在引产后对胎盘植入施行介入治疗的病例并复习文献,就其发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金武男;杨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1例

    病例 男,68岁.因右颈部肿物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颈部肿块,无红肿热痛,时常出现右上肢麻木并疼痛.查体:右锁骨上窝处触及3cm×2cm大小肿物,质中,界清,按压时有压痛,并向右上肢放射,有明显放电感.超声所见:右锁骨上窝锁骨下动脉的上方探及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大小为30mm×20mm,边界清楚光整,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CDFI示团块内可见斑点状血流信号(图1).双侧颈动脉旁未探及异常回声.

    作者:林海淑;姜峰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乳腺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病例 女,53岁,发现左乳肿块8年入院.查体:右乳上方触及一1.5cm×1.0cm的肿块,质硬,境界欠清,活动差,无触痛.入院诊断:右乳癌.X线钼靶摄片示:双乳未见明确肿块影,右乳外上象限见点状良性钙化灶,右腋下见直径1~3 cm的淋巴结.

    作者:柳莉莎;冷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

    外伤性肋骨骨折非常常见,尤其在司法鉴定中及时、准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X线检查(拍片、胸透)是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在少数情况下,X线检查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多层螺旋CT的问世以及三维重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

    作者:赵绘萍;蒋高民;徐士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病和死亡原因,其病死率高达40%~50%[1].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常见,CMV肺炎进展快,病程短,严重影响移植肾受者的存活率,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的经验治疗非常重要,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不高,影像学诊断是主要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认识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周科峰;张雪斌;张古田;陈康;程乐;殷光珠;戴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是在组织多普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左心室心肌纤维主要有心内膜下的纵行纤维和心外膜下的环行纤维两种,占心肌纤维70%的纵行纤维的舒缩运动在正常心脏功能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旨在应用SR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长轴方向局部心肌舒缩功能进行评价.

    作者:陈爱;张生光;汪荣金;俞静;黄云健;李伟伟;廖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绒毛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胎盘良性肿瘤.发生率约0.5%~1%.>5cm的绒毛膜血管瘤发生率很低,约1∶8000到1∶50000[1].

    作者:任芸芸;李笑天;常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整合素受体示踪剂进行肿瘤靶向显像进展

    实体瘤瘤组织由瘤细胞和间质构成,后者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肿瘤内的血管生成的过程是通过新生血管生成来完成.

    作者:唐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癫痫的MRI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组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发作时有或无意识丧失,伴或不伴精神、神经、认知、社会学等诸方面功能障碍,人群患病率约为2%[1].神经影像学检查对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分辨率MRI是癫痫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癫痫发作的病因,对区分症状性、隐源性及先天性癫痫有重要价值.笔者对MRI新技术在癫痫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崔斌;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读片窗及答案

    病例 男,50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气短,逐渐加重.无胸痛、咳嗽、咯血.查体:体温36.5℃,脉搏:89次/min,血压:105/75mmHg.实验室检查:WBC 5.6×109/L,RBC 4.8×1012 /L,HGB 135g/L,AFP 5.57IU/ml,CEA 4.13ng/ml.

    作者:毕纯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