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肾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其中肾细胞癌57例,依据WHO病理分类包括透明细胞癌38例、乳头状癌10例、嫌色细胞癌8例、梭形细胞癌1例.比较平扫、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各型肾癌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结果:3种.肾癌在平扫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P值分别为0.01、0.01和0.03),而后二者在增强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匀强化常见于嫌色细胞癌,不均匀强化常见于透明细胞癌.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有应用价值,同时在肾癌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在术前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张社年;周俊林;何宁;毛俊杰;白亮彩;赵建洪;李晓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基底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增强程度和方式,并与同期收集的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CT增强特征进行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肿瘤CT平扫和增强的CT值定量测量结果.结果:基底细胞瘤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可见比较明显的囊变区;增强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混合瘤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腺淋巴瘤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腺淋巴瘤、混合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腮腺基底细胞瘤CT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的持续性强化,伴有显著的囊变;与混合瘤和腺淋巴瘤两种常见良性肿瘤有显著差别.
作者:董越;葛莹;伍建林;李莉;张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外蜂窝组织炎的CT表现及其分布的相关解剖病理学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8年10月经临床连续性治疗的126例合并胰外蜂窝组织炎AP病例,分析胰外蜂窝组织炎CT表现,并分析蜂窝组织炎的分布与解剖病理学的关系.结果:蜂窝组织炎CT表现为密度比腹水稍高的软组织密度块,CT值约5~30HU,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增强扫描边缘部分轻度强化.126例AP共259处蜂窝组织灶,分布以小网膜囊(93次),左肾旁前间隙(69次),右、左侧结肠旁沟(26次和21次)常见,其次右肾旁前间隙12次,盆腔11次,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左肝上间隙各5次,左肝下间隙4次,右肝上间隙、左肠系膜窦、胸腔各2次,右肠系膜窦、心包各1次,多发67例.结论:AP胰外蜂窝组织炎的CT表现具特征性,其分布与腹腔解剖有一定关系,但由于蜂窝组织炎的侵袭性和流动性,解剖上不相通的部位也可受侵犯.
作者:姚沛旭;许建生;陈曙;钟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特征,为子宫颈癌的多期增强扫描时相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5例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4例子宫颈肌瘤和10例女性志愿者作对照组,均行盆腔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选取感兴趣区绘制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在增强16s、32s、48s、64s、128s信号参数强化率(E)[(增强后的信号强度值-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值)×100%/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值],用student-t检验统计分析各时间段强化率的差异,同时将,TIC分为4种类型.结果:子宫颈癌在增强早期(0~32s)明显强化,与正常子宫颈肌层、子宫颈肌瘤的强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在增强扫描中、晚期(32~128s)子宫颈癌增强强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5例子宫颈癌中,22例TIC呈Ⅰ型,3例呈Ⅱ型.对照组TIC主要呈Ⅲ、Ⅳ型曲线.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应子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应着重观察子宫颈癌增强早期(0~32s)时间段内宫颈癌的信号变化及强化率,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
作者:张弦;严志汉;虞志康;白光辉;毛传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行99Tcm-MIBI与99TcmO4ˉ联合显像对HPT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HPT患者36例,对照组10例为甲状腺疾病患者.99Tcm-MIBI注射后15min行早期相甲状旁腺显像,2h后行延迟显像.相隔24h后加做99TcmO4ˉ甲状腺显像,对两种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视觉相减及图像判断.结果:36例HPT患者99Tcm-MIBI/99TcmO4ˉ联合显像在甲旁腺部位或其邻近部位出现局限性核素明显增浓的阳性结果34例,假阴性结果2例,阳性率为94.44%;36例甲旁亢患者单行99Tcm-MIBI显像检出阳性结果12例,假阴性结果4例,可疑阳性结果20例,阳性率88.89%(其中55.56%为可疑阳性).10例对照组单行99Tcm-MIBI显像出现假阳性结果3例,可疑假阳性结果1例,加做99TcmO4ˉ显像后,对照组无假阳性结果.结论:99Tcm-MIBI/99TcmO4ˉ联合显像可提高HPT病变诊断的阳性率,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对单行99Tcm-MIBI显像出现可疑阳性结果者,联合显像有利于结果的准确判断,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与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芬茹;许建林;周建平;施秉银;邓惠兴;段小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GIST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3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11例,结肠1例,胃肠外4例.病理分型:良性1例,潜在恶性7例,恶性12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25%(5/20),腹部触及肿块30%(6/20),腹痛65%(13/20),排便异常15%(3/20).主要影像学表现是外生性为主的肿块,肿块易出现坏死、液化,增强扫描有中等以上强化.肿块边界可以清楚或不清楚,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易发生肝内转移或腹腔种植.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其定位、良恶性的判断、随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周仲佑;谭志;王吕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1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与对照组97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回声及发生部位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以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反应斑块的大小、位置及回声,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莎仁高娃;姜颖;楼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0℃冰水刺激诱导下人类大脑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信号变化.材料与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在15s内将15ml的冷水注入受试者右侧外耳道.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M 99,对与前庭性眩晕相关的皮质激活区和失活区进行了个体分析及组分析处理.结果:多个皮质及皮质下脑区出现激活及失活.其中激活区包括:辅助运动区、中央旁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后脑岛、左侧颢中回/颞上回复合体及左侧舌状回(BA19区).失活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及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及右侧颞中回/颞上回复合体.结论:本实验结果证实人类大脑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皮质反应网络参与前庭信号处理过程的学说.
作者:王志;陈敏;龚霞;黄魏宁;徐亮;周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术前颢骨HRCT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患者术前HRCT对判断听骨链病变的价值.方法:48例50耳颞骨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已行中耳乳突手术,对其术前HRCT诊断与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听骨链病变术前HR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探讨HRCT对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HRCT对病变听骨链的诊断准确率与术中对照符合率较高,砧骨的Kappa值达0.8286,超过0.75,显示HRCT对砧骨病变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非常好.锤骨、镫骨上部结构、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Kappa值均超过0.40,显示HRCT对上述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不同重建方法,术前HRcT能对听骨链病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有助于术者在术前对手术的径路和方式的选择,并能对手术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正理;张官萍;陆钊群;唐浩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TN分期的CT表现与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CT扫描,分析66例经病理确诊的胸段食管癌组织p53蛋白表达与TN分期的CT表现间的关系.结果:经CT分期.T1期3例,T2期10例,T3期41例,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21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52%(34/66).T4期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3、T1-2期(X2分别为3.412、3.381、P值均<0.05).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17/21)和37.78%(17/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86,P=0.001).T1-2、T3、T4期p53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23.08%(3/13)、46.34%(19/41)、66.67%(8/12),p53蛋白表达强度随着CT的T分期升高而有增强的趋势(rs=0.270,P=0.028).淋巴结短径≤2cm与短径>2cm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62%(11/13)、75.00%(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结论:食管癌中较高的p53蛋白表达与CT术前TN分期相关,p53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着CTT分期升高有增强的趋势,淋巴结大小与p53蛋白无关.
作者:许建生;黄伟鹏;陈洁容;姚沛旭;陈卫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例男,54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伴尿频、尿痛,无肉眼血尿,无发热,未行任何治疗.2年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近1周加重,伴血尿.否认既往结核病史.人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睾丸、附睾末触及结节.肛诊:前列腺Ⅰ度,表面不光滑,质硬,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液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03Ng/ml;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片:未见异常.尿路IVP+KUB双肾及肾盂未见异常.
作者:王丽娟;袁曙光;郝金钢;郭立;刘灿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主要发生于肾脏间叶组织的肿瘤,腹膜后也可发生,但极少见[1],本文现报道2例腹膜后肾外AML,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
作者:柴学;卢光明;张龙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例男,56岁.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成形黑便,当时未予注意,近期再解黑便,无呕血,感觉上腹部隐痛不适,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腹部外形正常,腹壁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直肠指检正常.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25%(正常参考值50%~700%),淋巴细胞计数0.741×109/L(正常参考值1.2x109/L~3.4×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0.78%(正常20%~40%),消化系肿瘤指标正常.
作者:杨建峰;赵振华;王伯胤;冯国灿;王伟;王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原始神经外胚瘤是一种未分化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有中枢型和外周型,发生于外周的神经外胚瘤较少见,2008年我院收冶2例发生于胸腔的巨大神经外胚瘤,现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19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无发热、心慌、气短等.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和肋骨无压痛,右下肺扣诊呈浊音,听诊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罗音和胸膜摩擦音.胸部平片见右侧胸廓饱满,右上胸腔内见巨大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规则,密度欠均匀,右侧胸腔见外高内低的弧形影,膈影、肋膈角被掩盖.
作者:王晓琪;陶冉;马培东;张彦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例男,14个月.因左侧颅面部偏侧肥大14个月就诊.过期产20天,其母怀孕7个月时曾被狗咬伤,未行特殊处理.生后发现患儿左侧颅面部和臀部较右侧肥大,此后颅面部和臀部进行性肥大,智力发育较同龄人基本正常.两个兄长均身体健康.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肖芳;黄穗乔;胡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鼻咽血管纤维瘤,好发于男性青年.发病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性激素失调有关.肿瘤多呈侵袭性生长,易导致鼻咽部阻塞症状和出血.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手术切除[1],但因其生长部位及组织学的特殊性,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及瘤体残留,导致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明显增高.我科近年来对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鹏飞;吕维平;郭祖才;何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糖尿病性舞蹈症临床非常少见,本文报道6例经临床证实的糖尿病性舞蹈症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蒋高民;赵绘萍;曲保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老年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低,但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脑内血肿.老年人无脑内出血的颅骨骨折(老年单纯颅骨骨折)未见文献报道.本组报道27例,旨在探讨其创伤机制及临床、CT特点.1 方法收集老年单纯颅骨骨折27例,男15例(55.5%)、女12例(44.4%),年龄60~83岁,平均(65.0±3.5)岁.受伤到就医的时间为5h~90d,平均39d.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1例(48.7%),高度坠落伤7例(25.9%),撞击伤9例(33.3%).
作者:彭李青;王银国;曾鸿;王峰;刘棱锋;陈金品;林桂雄;王雪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m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好发于亚洲中年女性,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上容易与肺部其他良性病变相混淆.组织学上,PSH可以分为4种类型:血管瘤型、乳头型、硬化型和实体型.本文回顾性对照分析了7例PSH患者的影像学(胸部X线片和CT)和病理表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杨蕊梦;赖胜圣;冯婕;许乙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血氧水平依赖对比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cortex,M1)术前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BOLD-fMRI对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M1区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有助于了解脑肿瘤手术前后功能区的情况[1].本文通过手运动BOLD-fMRI,观察1组不同性质和级别的脑瘤患者手术前后M1区激活情况的变化,评价fMRI对脑瘤手术计划制定和疗效评估的价值.
作者:李文贵;张云亭;高万军;张敬;李威;张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先天性心脏病足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合并复杂的心血管异常.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性、无放射损害、操作简便和具有可重复性的优点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基本和首选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在一些瓣膜疾患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中已替代了术前的心导管检查[1].多层螺旋CT,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问世,其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使得先心病心血管异常的无创检查进入了新的阶段.笔者通过对比研究,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井松;沈海林;丁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膜瘤为较局限的脑外肿瘤,常附着于大脑凸面矢状窦,蝶骨嵴、嗅沟以及鞍结节的硬脑膜,把发生在颅骨的硬膜外脑膜瘤定义为原发性颅骨内脑膜瘤(PIM[1].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IM,分析其CT与MRI表现,旨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碧云;黄海青;陈自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冠心病(CAD)为常见病,冠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代谢发生变化,心功能受损.随着冠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部分受损心肌功能在术后能恢复,从而认识到存在可逆性心肌损伤,提出了存活心肌的概念.对于CAD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区域内,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再血管化术后局部心肌功能恢复或改善;而无存活心肌(坏死、瘢痕)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再血管化术后功能不能恢复,有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因此,治疗前正确鉴别心肌梗死区活性与非活性的区段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再通术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存活心肌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作者:黄江河;梁绍奖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