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血压脑病兔动物模型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动态变化.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采用双肾单夹型改良法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作为对照,观察组(B组)肌肉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建立急性高血压动物模型.采用GE Signa HD 3.0T磁共振成像设备,在不同时间点行脑PWI扫描,动态对比观察前、中、后不同部位脑组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变化情况.结果:PWI检查显示脑后部血流灌注变化明显,前部、中部变化较小;病变区CBV、CBF先逐渐上升,在第9d达到高峰,晚于平均动脉压(MAP)在第6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基本正常水平;MTT的变化不明显.结论:高血压脑病发病过程中rCBF先增加后下降,其高峰晚于MAP高峰.
作者:高波;吕翠;刘奉立;于国华;巴茂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CT/MR成像中液-液平面征象对鉴别原发骨病变良恶性的意义.方法:6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骨病变中12例行CT检查,51例行CT与MR检查,3例行MR检查,均可见液-液平面,据液-液平面所占病灶整体比例,将其分为<1/3、1/3~<2/3、2/3~<100%和100%4组,由双盲法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良性骨病变58例,恶性骨病变8例.液-液平面比例<1/3时,恶性骨病变相对多见(3/8,37.5%),均为骨肉瘤.随着液-液平面比例的增加,良性病变多见,在液-液平面比例≥2/3时,良性病变所占比例为93.6%,多为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当液-液平面比例达100%时,均为良性骨病变.结论:液-液平面所占病变比例增加,良性骨病变多见.
作者:程晓光;苏永彬;徐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测量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左室心肌旋转指标,探讨2DSTI技术评价T2DM患者左室心肌旋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43例T2DM患者(无微血管病变组20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3例)和30例正常人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切面二维高帧频声像图,测量内膜下(Prot-endo)、外膜下(Prot-epi)、切面整体(Prot)及跨壁角度梯度峰值(Prot-mur).结果:①从正常对照组到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心尖水平Prot-endo、Prot-epi、Prot、二尖瓣水平Prot-epi递增(P<0.05),而心尖水平Prot-mur递减(P<0.05);②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二尖瓣水平Prot-endo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二尖瓣水平Prot-mur减低、二尖瓣水平Prot增高(P<0.05).结论:2DSTI技术能够准确测量T2DM患者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切面Prot-endo、Prot-epi、Prot及Prot-mur的变化,敏感评价T2DM患者心功能状态.
作者:谢天;李沿江;栾智勇;杨毓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初治肺癌常规化疗患者25例.化疗前1周内CT检查与化疗后90~10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RECIST标准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21d行两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缓解组15例,非缓解组10例.在25例患者中,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血容量(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1.0±20.4) mL/1 000 mL和(49.8±31.4) mL/1 000 mL,t值2.558,P值0.023;Patlak血容量(P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3.1±34.1) mL/1 000 mL和(45.2±19.0) mL/1 000 mL,t值3.325;P值0.005,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可见两种参数呈下降趋势.未缓解组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50.4±61.0) mL/1 000 mL和(120.5±15.7) mL/1 000 mL,t值-3.062,P值0.016;PBV参数值治疗前后分别为(38,0±9.3) mL/1 000 mL和(62.0±38.3) mL/1000mL;t值-2.471;P值0.036,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上升趋势.进行分组对照BV和PBV缓解率的X2检验后验证BV升高组和降低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V升高组与下降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V降低组缓解率高于PBV升高组.结论:化疗后早期病变大小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CT灌注参数在化疗后早期的变化,对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谢海涛;黎庶;初金刚;李雪;王强;郭恩中;李智勇;徐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对转移瘤患者原发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的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F-FDG PET-CT检查,待终随访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18F-FDG PET-CT对肿瘤原发灶总检出率为51.2%(84/164),特异性97.3%(71/73),敏感性92.3%(84/91),准确度94.5%(155/164),阴性预测值91.0%(71/78),阳性预测值97.7%( 84/86).PET-CT对转移性腺癌、转移性鳞癌、转移性未分化癌3组常见病理类型转移瘤的原发灶检出率分别为54.0% (47/87)、56.8%(21/37)、40.0% (12/30).经统计分析,3组转移瘤原发灶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在寻找不明原发灶肿瘤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冉;赵丽霞;田蓉;苏鸣岗;李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验超声心动图右心评估指南(指南)推荐的指标和标准是否适合国人.方法:回顾分析210例有心肺血管病因病史的异常组和105例健康对照组右心腔径及右室收缩功能超声资料,对比分析2组间均数差异,使用ROC曲线评价指标诊断价值.结果:2组间所有右心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指标诊断右心衰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结论:指南推荐的指标和标准具有指导价值,但应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右心衰.
作者:胡敏;江成璠;王素霞;孙晓霞;张晓轩;张胜;冯芳芳;吴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利用CT研究壮族成人颅面骨的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对100名广西壮族与100名当地汉族成人行头颅CT扫描,三维CT重建后测量,获得颅面骨相关数据,相互比较.结果:100名壮族成人颅面骨男女间有性别差异;与当地100名汉族人相比,壮族人具有颧骨宽大、突出特征,而其他特征不明显.结论:广西壮族人颅面骨CT测量Tz1-Tz1',Tz2-Tz2',∠Tz1-Go-Me显著大于广西汉族正常成人,能够准确反映广西壮族人颧骨突出的形态学特征并区别于当地汉族人.
作者:邵家松;邱维加;岳毅刚;周海;花鸣春;张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与18F-FDG PET/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15个结节作回顾性研究,均已行超声弹性成像及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UE与18F-FDG PET/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UE与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06%,93.05%,72.4%和 96.55%,66.28%,73.91%.UE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高于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O.05).结论:UE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优于18F-FDG PET/CT.
作者:安秀艳;丛淑珍;钱隽;郭玉萍;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CT资料,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肿瘤均为单发病灶,6例发生于胃体部,2例发生于胃窦,2例发生于胃底,肿块大小不一,但以<3 cm为主,其内密度均匀,呈等或稍低密度,1例密度略不均匀,均未见明确囊变、坏死区,2例可见溃疡面形成,增强扫描静脉期呈中度强化,4例行延迟期扫描,强化程度未见下降.结论: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但具体诊断仍需结合病理表现.
作者:李建胜;汪丹凤;刘恺;张雪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_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据诊断需要0~3 d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结合对PTBAC的诊断价值.结果:全组26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切诊断肺癌9例,恶性不除外13例,肺感染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34.6%,误诊率较高;其中15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结合HRCT确切诊断肺癌13例,1例初次诊断感染性病变者后经结合HRCT图像诊断为肺癌,1例18F-FDG PET/CT显像及HRCT均疑为肺炎者,经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后综合评判考虑肺癌,后病理证实;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PTBAC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HRCT表现复杂多样,PET/CT结合HRCT在PTBAC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彭辽河;丁久荣;胡晓燕;邱大胜;李杰;周静;朱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病例男,33岁.因体检发现左叶甲状腺结节3年,近期复查结节增大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无明显颈部不适,触诊甲状腺区无明显结节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肿瘤全套均在正常范围.2010年2月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大小正常,包膜光滑,左叶甲状腺见6.5 cm弧形强光斑,后方伴声影,超声诊断:左叶甲状腺钙化灶.2011年3月甲状腺超声诊断:左叶甲状腺钙化灶6.6 cm.
作者:李星云;马彩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病例 女,26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胀满,饭后加重半月就诊.疼痛发作时伴恶心、干呕、泛酸水.时有腰痛、小腹酸痛.查体:上、下唇及口腔内颊黏膜和双手食指可见多发、直径约数毫米大小的黑褐色色素斑.剑突下及右下腹压痛.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王永莲;王连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病例女,32岁.妊娠23周,发现宫颈癌l d,患者要求放弃胎儿.经病理会诊示宫颈鳞癌.磁共振检查:MRI扫描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0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SE序列矢状位T1WI,FSE矢状位T2WI,STIR Long TE序列,轴位FSE T2WI序列,增强病例采用钆双葡胺(Gd-DTPA),剂量为20 mL(0.1 mmol/kg),矢状位和轴位T1WI.
作者:李豪刚;冯丰坔;刘海辉;李兴荣;曾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病例女,49岁,因健康查体行经阴道彩超,声像图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不均,近内膜处肌层内可见囊状及扭曲管状无回声,另宫腔内见节育环影.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增宽的动脉及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局部血流混叠呈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呈双相、带搏动性混合频谱.超声诊断:子宫动静脉瘘可能.
作者:刘海珍;郁春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疾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以及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高频超声检查的123例男性乳腺疾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23例男性乳腺疾病中超声诊断男性乳腺发育103例,实质性肿块16例,4例超声检查阴性;16例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手术8例,术后病理证实:男性乳腺癌2例,乳腺脂肪瘤2例,囊性增生1例,纤维增生3例,67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后随访证实.结论:根据男性乳腺疾病不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乳腺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内部血流信号的差异等特点,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笋燕;黄凯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VSD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粗筛符合封堵条件,气管插管全麻后,插入食道超声探头,开胸前行TEE检查进一步明确VSD类型、形态、大小、残缘距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瓣根距离及周边组织情况、过隔彩带方向,有无瓣膜反流,指导选择类型和大小合适的封堵器.术中监测VSD封堵全过程,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即刻及半年随访封堵器是否稳固,是否有移位、分离、断裂,有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65例VSD患者中,58例封堵顺利,其中1例肌部VSD封堵术后少量残余分流,3例嵴下型VSD封堵术前主动脉瓣无反流,术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1例封堵术前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消失;5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室间隔修补术,其中4例因缺口小或与周边组织粘连严重,多次尝试导丝难进左室,1例在封堵过程中造成二尖瓣穿孔;2例放弃封堵,直接行体外循环VSD修补术,其中1例TTE粗筛发现1个VSD缺口,封堵前TEE发现2个VSD缺口,两者相距3 mm,1例封堵前TEE发现存在主动脉瓣脱垂.结论:TEE对行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病例的选择、术中监测、术后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春晓;周爱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产前声像图表现特征,并分析影响其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产前超声检查、产后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病例94例,分析其产前、产后出血情况,产前超声表现,按照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前出血等不同,分组比较其产前超声检出率及临床预后.结果: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主要有:胎盘增厚,胎盘内囊性结构(血窦形成),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胎盘及周边血流丰富.合并前壁胎盘或中央型前置胎盘组胎盘植入检出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合并产前出血或中央型前置胎盘组产后出血及围产期全子宫切除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植入超声表现多样,产前诊断漏诊率较高,胎盘位于前壁或中央型前置胎盘时有助于超声诊断.患者的产前出血情况联合超声诊断的胎盘前置类型可预测临床预后.
作者:陆桂月;任芸芸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胡桃夹现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拟诊“胡桃夹现象”的患者52例,采用空腹平卧位和脊柱后伸位20 min,分别用高频超声和常规超声测量左肾静脉近肾端内径,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段内径,统计分析高频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左肾静脉的显示率.结果:52例患者,高频超声显示左肾静脉理想者50例(96.15%),显示不理想者2例(3.85%);常规超声显示左肾静脉理想者40例(76.92%),显示不理想者12例(23.08%),比较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对左肾静脉的显示率:X2=8.2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显示左肾静脉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且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侯立业;吴妙娟;张英根;胡卫萍;林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测量颈项透明层(NT)值及中孕期测量颈后皮肤皱褶(NF)值对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3 963名单胎孕妇分别于孕早期(11~14周)测量NT值,在孕中期(16~22周)测量NF值,并对孕妇随诊观察.结果:3 963名孕妇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39胎,13胎表现为孕早期NT增厚(33.3%),12胎表现为NF增厚(30.8%),其中NT及NF均增厚5胎.超声检查共发现44胎NT增厚病例及55胎NF增厚病例,其中包括14胎NT及NF均增厚病例.NT增厚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29.5%,NF增厚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21.8%,NT及NF均增厚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35.7%.结论:NT及NF是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两个独立、有效的软指标,NT及NF均增厚的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作者:赵丹;蔡爱露;解丽梅;王冰;廖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经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51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治疗组98例用PVA进行栓塞,其中27例用PVA+弹簧圈联合栓塞;对照组53例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6月以上.结果:15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组即时止血98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即时止血52例,1例止血失败,有效率为98.1%(52/5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术后1月内咯血复发7例,复发率为7.1%(7/98);对照组术后1月内咯血复发11例,复发率为20.7%( 11/5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6月咯血复发8例,复发率为8.2%(8/98);对照组术后1~6月内咯血复发6例,复发率为11.3%(6/5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用PVA、弹簧圈做栓塞材料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作为经内科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江泽;黄原义;魏嵬;廖欣彬;刘四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脊膜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6例脊髓脊膜结核中,9例脊髓结核瘤,包括单纯性髓内结核瘤6例和粟粒性结核瘤3例;3例脊膜结核,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脊髓炎,1例合并硬膜外脓肿,另1例合并结核性硬膜下脓肿;4例脊髓脊膜结核.MRI平扫表现为脊髓增粗,局限或广泛、单发或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脊髓结核瘤表现为结节状、环形强化.脊膜结核表现为脊膜增厚、条带状强化.结核性硬膜下脓肿表现为椎管内脊髓后方扁豆状肿物,不规则强化.结论:MRI及其增强扫描,能准确、早期显示脊髓脊膜结核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戴辉;彭岚;张体江;赵太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RI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残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36只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的乳腺行MRI检查,分析临床及MRI表现,包括有无PAHG残留,残留PAHG的MRI在各个序列上的信号特点、位置、形态、大小及周围情况等.结果:MRI可清晰显示PAHG残留,表现为游离分布于皮下、腺体内、乳后间隙、腋下、胸大肌内及胸肌后间隙等处的不规则团块或结节影,呈长T1长T2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显著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周围包膜呈线样强化.T2WI脂肪抑制序列结合三维重建,显示PAHG残留效果好.结论:MRI可清晰显示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残留的分布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杜牧;曹满瑞;赵弘;朱志军;张方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婴幼儿阻塞性黄疸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因复杂,其鉴别诊断仍然是一个难点.引起婴儿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是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和先天性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两者的早期诊治与预后密切相关[1].由于两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重叠性较多易产生误诊和误治,影像学对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尤为突出.
作者:王立丹;黄穗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