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成像(MRM)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动态增强(DCE)MR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个初诊为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磁共振征象,对病变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DCE-MRI征象中,形状不规则或分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环状强化、早期强化率>100%及廓清型曲线提示恶性病变征象;ROC曲线分析ADC佳诊断阈值为1.25×10-3 mm2/s,且具有高诊断效能(>0.900);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性分别为90.4%、91.4%、96.2%、80%及90.7%.结论:DCE-MRI与DWI联合应用对提高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飞;鲍克志;朱娟;杨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CABG术后患者行320排CT造影检查(CTA)资料,对所有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320排CT扫描结果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14例同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共计桥血管372支,CTA对372支桥血管通畅、病变情况可进行良好评估;14.2%(53/37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术后1年内动静脉桥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4.3% 、86.3%,随术后时间延长,动脉桥病变率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胸痛组与非胸痛组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4例患者CAG检查结果对比,320排CTA对桥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00%、100%、92.5%,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6.5%、92.6%、97.4%.结论:320排CT对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CABG术后随访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雪凤;刘崎;陆建平;蒋连勇;许兵;弓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ADC值对髓核蛋白多糖含量的定量评价价值.材料与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拟行手术者,术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并测量正中矢状面腰椎间盘的ADC值;术后测量髓核蛋白多糖含量.依据Minna tertti法将退变椎间盘进行分类,比较各类椎间盘髓核ADC值及蛋白多糖含量间的差异性,对各类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与退变椎间盘髓核的蛋白多糖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摘除15个髓核标本,其中Ⅱ类椎间盘髓核7例,Ⅲ类椎间盘髓核8例;Ⅱ类椎间盘髓核ADC值与蛋白多糖相关系数r为0.826,P<0.05.Ⅲ类椎间盘髓核ADC与蛋白多糖相关系数r值为0.210,P>0.05.结论:ADC值可间接反映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并可对早期椎间盘退变进行无创定量评价.
作者:邓绍强;杜勇;杨汉丰;陈建新;刘启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TCS)发作间期静息态下全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GTCS患者21例(GTCS组),以及21名与GTCS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GRE-EPI),获取被试者全脑静息态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进行静息态数据预处理,计算并对比GTCS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改变的脑区,观察fALFF改变的脑区与患者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NHS3)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TCS组较正常对照组fALFF减低的脑区为扣带回、额内侧回、右侧岛盖、左侧缘上回(t值为-4.63~-3.88,P值均<0.01),GTCS组较正常对照组fALFF升高的脑区为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右侧梭状回、颞下回(t值为5.21~6.04,P值均<0.01).GTCS患者的NHS3评分与左侧顶叶、顶下小叶、右侧枕颞内侧回、颞下回的fAIFF呈正相关(P<0.01),与额内侧回、额上回、左侧岛叶、颞上回的fALFF呈负相关(P<0.01).结论:GTCS发作间期扣带回、额内侧回、颞下回、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这些功能区的异常可能与GTCS患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有关,提示借助fALFF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解释GTCS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刘光耀;杨晓萍;张喆;蒋健;韩月东;马强华;柯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b值DWI的双指数函数分析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术前分级中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C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以Fuhrman核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高级别组,应用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参数F、Dfast和Dslow.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3个参数间的预测效能比较用受试者曲线分析.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级别组20例,高级别组12例.与低级别的CCRCC相比较,高级别组的F减低,但是Dfast、Dsiow.都增大,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U=18.0、20.0和15.5,P<0.05);3个参数预测高、低级别CCRCC的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CRCC多b值DWI的双指数函数分析可以术前预测CCRCC的低、高级别.
作者:俞胜男;邢伟;丁玖乐;陈杰;张艳文;孙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肝胆期肝脏信号强度与肝脏功能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对照组18例正常成人.所有受试者行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评分,并在注射钆塞酸二钠后行MR动态增强以及延迟5、10、15、20和25 min行MR肝胆期成像,测量各时间点肝脏、脾脏信号强度,分析对照组、Child-Pugh评分A级、B级病人之间在肝胆期各时间点上肝脏信号强度的绝对值、净增值、肝脏与脾脏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并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这些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经Child-Pugh评分,A级35例,B级18例,C级2例.对照组和Child-PughA级、B级之间肝胆期各时间点信号强度的绝对值有显著差异(P≤0.006),信号强度净增值以及肝脏与脾脏信号强度比值也有显著差异(均为P≤0.001).55例病人注射钆塞酸二钠后15、20和25 min肝脏信号强度绝对值无显著差异(F=0.121,P=0.886).肝胆期肝脏信号强度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正相关,而与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病人MR钆塞酸二钠增强肝胆期肝脏信号强度反映肝细胞功能,并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相关.延迟15 min的肝胆期MR图像已经可以反映肝细胞功能.
作者:金腊梅;吴建伟;瞿献莉;高红;张艳;卢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锝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99mTc-O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评价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择核医学科门诊因甲状腺疾病就诊以眼部不适为主诉(流泪、畏光、眼痛、视力改变、眼睑挛缩、突眼等)的患者19例,共38只眼睛,以EUGOGO推荐的诊断标准将就诊患者共38只眼睛分为TAO组(30只)、非TAO组(8只).其中TAO组按疾病活动度分为活动组(24只)、非活动组(6只);按严重度分为轻度组(11只)、中~重度组(19只).另招募健康志愿者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10只).对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行头部99mTc-OCT SPECT显像,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受检者眼部高放射性计数与枕部头皮低放射性计数比值(T/B)作为每只眼睛的99mTc-OCT摄取值,并行ROC曲线法分析.结果:非TAO组与健康对照组T/B有显著性差异(t=2.76,P=0.014);TAO组与健康对照组T/B有极显著性差异(t=5.86,P<0.001)TAO)组和非TAO组T/B亦有极显著性差异(t=2.78,P=0.009),且TAO活动组和非活动组T/B有显著性差异(t=2.59,P=0.015).ROC法曲线下面积TAO组和非TAO组为0.821、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为0.854,获得适界点的T/B比值分别为1.637及1.674;以此为界值,确诊TAO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87.5%、准确率84.2%;鉴别TAO活动期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83.3%、准确率86.7%.结论:99mTc-OCT SPECT显像结合半定量分析能较准确地确诊TAO及鉴别TAO活动期,有益于指导TAO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田金玲;陈飞;韩云峰;董庆建;赵明;陈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兔肝VX2肿瘤后不同时期残余瘤的超声表现,探讨残余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超声引导下控制RFA术肿瘤消融半径,建立兔VX2残癌模型.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0h、1周、2周、4周行超声观察后切取标本,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残癌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及变化.结果:①超声显示术后1周、2周时,消融灶变小、血流信号减少;术后4周消融灶略增大,血流信号复现.②RFA术后0h、1周、2周残癌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4周残癌组织中VEGF和MVD表达较术前及前3组增加(P<0.05).结论:短期内(2周)能破坏肿瘤血管并抑制残癌组织血管形成从而达到减瘤疗效,但长期缺氧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残余瘤复发.
作者:王健琳;刘颖;范秋阳;马艳艳;张璟琸;邱天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实质弹性变化.方法:选取107例不同临床分期CK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VTQ技术测量双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进行比较,分析CKD患者肾实质组织弹性变化与临床分期、血肌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CKD 2期、3期、4期、5期患者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明显低于1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肾病4期、5期患者肾实质SWV与1期、2期、3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4期与5期之间,2期与3期之间,1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肾实质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96,0.339,0.139);CKD患者肾实质SWV值与临床分期、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96,-0.458;P均<0.001).结论:VTQ能够量化反映肾实质组织弹性硬度变化,有望成为无创性定量评估CKD肾实质功能损害的新指标.
作者:胡巧;王小燕;康利克;唐盛;肖艳菊;杜阳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患者120个乳腺肿块术前ABVS影像学资料,并与其X线钼靶成像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所有肿块均有术后病理结果.结果:ABVS与X线钼靶对乳腺肿块总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5%(114/120)、80%(96/120),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中两者检出分别为98.3%(58/59)、83.1%(49/59)(P<0.05);良性肿块中两者检出分别为91.8%(56/61)、77.0%(47/61) (P<0.05).对小病灶两者检出率分别为91.8%(67/73)、79.5%(58/73)(P<0.05);两者对小病灶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1.4% (32/35)、80%(28/35)(P<0.05).ABVS冠状面“汇聚征”在恶性和良性肿块中出现率分别为89.7%(52/58)、3.6%(2/56) (P<0.01);小病灶恶性和良性肿块的“汇聚征”的出现率分别为91.4%(32/35)、5.3%(2/38) (P<0.01).结论:ABVS系统提供乳腺肿块全方位的影像学评估信息,较X线钼靶检查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及准确性,其“汇聚征”可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特征性指标.
作者:李敏;蒋贤辉;马晓棠;涂美琳;王灵燕;徐子宁;张竹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是一种严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PA/IVS中合并冠状动脉异常比较常见,尤其是右室依赖性冠状循环[1].现就1例病例报道如下.病例 孕妇,年龄34岁,孕36周,初产妇,曾多年不孕,人工试管助孕成功.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①两侧心腔不对称,右室横径明显小于左室;三尖瓣环径小,瓣叶活动幅度小,开口径明显小.②主动脉起源于左室,内径及血流正常.
作者:仉晓红;孙东生;王海燕;宫玉玲;刘传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病例 女,26岁,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液痰,伴持续性右侧胸痛,无放射痛.查体和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肝、胆、胰、脾、双肾及腹膜后均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右肺巨大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18.3 cm×10.2 cm,其上中部见片状肺组织透亮影,肿块大部分边缘较清晰(图1).CT平扫:可见右肺内上后外胸壁下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右肺组织被包绕挤压,肿块边缘局部肺组织透亮度增加;局部软组织影向斜裂内延伸,边界较清(图2);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软组织肿块中度不均匀强化,大部分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周边骨质未见破坏征象,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3);静脉期扫描可见肿块持续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支气管镜示气管通畅,左右支气管黏膜光整,未见新生物.
作者:李齐勇;梁社富;林国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病例 男,45岁,以左腘窝内无痛性肿块来诊,查体见左腘窝软组织局部膨隆,触压有韧性.无既往病史,曾行X线平片检查膝关节骨质结构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见左腘窝肌层内见一大小约为8.5 cm×2.4 cm×3.9 cm扁圆形囊实性包块,边界尚清晰,与关节腔相连通,中央部分为囊性,范围约7.4 cm×1.7 cm,透声较差,外围部分为实性较均质回声(图1),CDFI显示实性部分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左腘窝肌层内囊实性占位(不除外滑膜囊肿).术中见于腓肠肌内侧头见一囊实性肿块,与膝关节腔相通,术后病理证实为腱鞘巨细胞瘤,术中瘤体部分破裂,内容物为颗粒状物,术后5月原部位肿瘤复发.
作者:谢新刚;杨堃;黄福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病例 男,16月,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时打鼾,加重1月.间接喉镜见口鼻咽后壁光滑肿物,口咽腔明显狭窄.DR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图1),考虑腺样体肥大.CT示鼻咽及口咽后壁颈椎前以脂肪密度为主团块,其内散在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2).MR示病变以短T1长T2信号为主,抑脂序列呈低信号,病变内多发索条状低信号.
作者:邢晓菲;丁长伟;王书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病例 女,58岁.胸前区不适、乏力、气短,喜右侧卧位24年,加重7~8年,发作时胸痛、呕吐、头痛,不能平卧.体格检查: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喷射性杂音3/6级.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母亲疑有风心病史,父亲、妹妹、儿子、女儿均无心脏病史.心电图检查结果:双房增大;左室肥大伴劳损;V4-V6导联T波倒置.冠脉造影结果: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走行分布正常,未见明显狭窄,间隔支可见心肌桥.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妇科彩超均未见异常.
作者:杨影;冯海艳;高东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儿先心病镶嵌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经TEE监测、引导下行镶嵌治疗术的所有先心病病例,15例外科开胸暴露心脏,TEE监测下,在跳动的心脏表面选择穿刺点,使动脉止血鞘通过缺口,然后释放堵塞装置,TEE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后,释放封堵器,其中7例兼在体外循环下同时对心脏其他畸形进行矫治.结果:15例均堵塞成功,术中即刻超声检查3例VSD封堵器周围见少量残余分流,1例膜周部,2例肌部,出院3月后复查超声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TEE可以准确地显示室缺的大小、数目、部位及其边缘结构,术中可指导穿刺点的定位及封堵器的安置,即刻判定封堵疗效,可以辅助外科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优化治疗效果.
作者:俞波;严济泳;陈苏江;刘庆华;赵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两年来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CT平扫时均表现为低密度病灶,伴肝叶萎缩或局部肝脏轮廓凹陷的有8例,局部外围胆管扩张的有11例,实验室检查CA-199升高的有12例,延迟(8~10 min)扫描病灶均有进一步强化.所有病例均无乙肝病史、无弥漫性肝硬化或门静脉癌栓形成.结论:因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基础与其他肝内肿瘤有着质的区别,CT表现也较为特殊,所以MSCT的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揭育添;吴莹;赵小华;郝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2000-2012年5例ALCAPA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冠脉造影和手术治疗结果对比.结果: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占60%),误诊1例(占20%),漏诊1例(占20%),超声心动图确诊的3例与冠脉造影及手术治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能重复检查,其无创、简便,是理想的术前诊断手段,但也容易误诊或漏诊,依据超声的诊断要点和提高自身警惕性综合评估有助于ALCAPA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岩;孙玉珍;翟慧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分析其可能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如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人院时神经症状相对较轻,GCS评分9~15分,无或仅有轻度神经损害阳性体征,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部分患者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可以快速自然消散,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相对较为确切的机制为积血在颅内脑外扩大再分布及脑脊液的溶解稀释作用.
作者:王连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青少年翼状韧带的磁共振信号及形态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韧带损伤影像学特征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32例青少年志愿者翼状韧带进行高分辨质子加权序列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扫描方向选择冠状位、矢状位、横轴位及斜冠位,观察其形态、厚度、走行及信号特点.结果:高分辨PDWI能够清晰显示翼状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特点,斜冠位能够有效显示翼状韧带的全貌,翼状韧带连于枕骨髁的下内侧缘和齿状突的后外侧缘之间,宽度(3.1±0.4) mm,长约(10±1.2) mm,其中23例呈“V”形结构,9例呈“一”形结构,两侧基本对称者26例,不对称者6例,21例呈均匀稍低信号影,11例出现局限性线条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结论:3.0T高分辨PDWI是一种评价翼状韧带影像特征的有效方法;局部高信号并非韧带损伤的绝对指征,正常青少年韧带结构中也存在部分高信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作者:陈建强;韩贵宾;韩向君;郭子义;王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小儿睾丸附件扭转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睾丸附件扭转手术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82例患儿经手术证实睾丸附件扭转,归纳超声表现为睾丸上极与附睾头部附近可见类圆形结节,呈不均质强回声43例,等低回声者39例,伴不同程度附睾肿大80例(98%),阴囊壁增厚74例(90%),鞘膜积液56例(68%),精索增粗52例(63%),睾丸肿大21例(26%),诊断符合率为93%(76/82).结论:睾丸附件扭转声像图有较明显的特异性改变,高频探头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准确性高,能够快速明确诊断以利于临床治疗.
作者:裴勖斌;岳瑾琢;葛文安;张展;刘百灵;杨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卵巢癌30例(双侧18例,单侧12例)、内膜癌16例、宫颈癌14例术后出现的96个盆腔淋巴囊肿,囊肿大小≤5.0 cm、无任何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正常(A)组60例,囊肿大小>5.0 cm、有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感染(B)组36例,两组均进行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结果:经7天~3月随访观察,盆腔淋巴囊肿治愈率A组达100%,B组达86.1%,有显著差异(P<0.05).硬化剂治疗前A组无不良反应,B组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微创优势及满意疗效,将成为临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何秀丽;兰竹;孔德娜;王阳;李伟娟;李芳芳;周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CT征象,总结其CT诊断要点,提高CT对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时提供更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32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病例的多排螺旋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均曾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由两位富有经验的影像学副主任医师对CT影像进行分析及总结,意见相左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增厚、肠壁密度及增强异常、肠壁积气、肠管积气积液扩张、嵌顿或扭转的肠曲、小肠积粪征、结肠脾曲截断征、肠系膜血管管径及密度异常改变、漩涡样排列并绞窄的肠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内充盈缺损、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积气、肠系膜水肿及积液、气腹、腹水等.结论:多排螺旋CT能快速、准确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并能探明病变范围、病情程度及病因等.
作者:李水连;郭永飞;余水全;肖格林;刘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行PET/CT检查图像资料,总结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转移特点的认识.结果:4例术后病例,其中1例发生肺部多发转移,大直径1.0 cm,SUV大值为1.1;1例发生脑部单发、双肺多发、颈6棘突转移,SUV大值5.3;1例右股骨上段原位复发,SUV大值5.0,双肺多发转移,SUV大值2.2;1例发生双肺多发转移,SUV大值2.8,大直径5.4 cm.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很容易通过血行转移到肺、骨骼和脑,预后极差,PET/CT全身显像不仅对判断原手术区有无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远处转移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20世纪80年代,二维超声一直是筛查和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主要方法[1],其临床诊断价值毋庸置疑.随着胎儿超声检查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从静态三维超声成像发展到动态三维成像技术,为产前胎儿超声诊断CHD开辟了新的领域,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方向.现就四维超声在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CTD)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光耀;于岚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