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5-2216
  • 国内刊号:21-1332/R
  • 影响因子:1.97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72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年12期文献
  • 孕激素刺激试验和性激素水平测定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意义

    目的探讨孕激素刺激试验和性激素测定对于筛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意义.方法对106名绝经后无症状妇女进行E2、P、FSH、LH、T的测定,并行孕激素刺激试验.对孕激素刺激试验阳性或阴性者均给予分段诊刮术,以确定子宫内膜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同时对3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E2、P、FSH、LH、T的测定.结果 11例妇女PCT为阳性,其中9例为异常子宫内膜.PCT用于检测子宫内膜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7.9%、81.8%、97.9%.子宫内膜癌组及PCT阳性组妇女的E2水平高于PCT阴性组.结论 PCT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容易耐受的绝经后无症状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方法.

    作者:王言奎;张盛苗;徐冰;戴淑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子宫腺肌病的病人,每月月经干净3~5天时,在子宫病灶局部及周围注射MTX 50mg,连续6个月.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阴式B超检查、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 MTX治疗后3个月比较B超测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Hb、WBC、Pt、ALT、BUN、FSH、LH、E2、T、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仅PRL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 MTX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作者:洪颖;胡娅莉;周重宛;胡志沁;吕翔;周祀乔;黄志勇;张葵;茹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12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因不孕而接受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28例,按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来进行统计,分析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随诊106例,随访率为82.81%.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总妊娠率为50.00%(53/106),其中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电灼术后妊娠率为60.00%(42/70),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妊娠率为30.56%(11/3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占88.68%(47/53).结论电视腹腔镜手术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可及时诊断引起不孕的病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如果患者术后一年半以上仍不怀孕,应采取其它辅助生育措施.

    作者:刘栋擎;姚书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EGFR mRNA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肌瘤、肌瘤假包膜和非瘤部位子宫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作者:朱楠;张淑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后陷凹结节201例手术分析

    本文对1999年1月至12月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科住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后陷凹结节(包括直肠、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子宫后壁下段)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20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手术的必要性、彻底性及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纪灵芝;黎培毅;黎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脱垂手术失败及复发13例原因探讨

    我院从1991年至2000年共收治因子宫脱垂手术失败或复发需再次手术的病例共1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卢丹;崔桂芬;张亚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卵巢早衰治疗策略探讨

    目的评价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 HRT)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患者的疗效,探讨卵巢早衰可能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例卵巢早衰患者,行HRT共3~6个周期,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盆腔超声相、血清生殖激素变化及停药后卵泡发育情况,并对个别患者行促排卵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9例患者经HRT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服药前比较,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下降(P<0.05).双侧卵巢及子宫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0.01).停药后1例自然妊娠,1例自发排卵,1例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有排卵.服药期间无肝功能损伤及其它副反应.结论性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3~6个周期,可使临床症状缓解,血清FSH、LH明显下降,利于促排卵治疗成功.

    作者:王玉真;陈新娜;李美芝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17例的并发症和处理

    现就我院近6年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17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作者:郑丽璇;徐彩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宫腔镜在168例宫腔粘连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就168例宫腔粘连的相关问题及宫腔镜在诊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汪爱兵;薛国勇;王淼;丁小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癌39例p16蛋白细胞周期素D1 DNA倍体及S期细胞比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其细胞发病率逐年上升引人注目,随着人们对肿瘤增殖动力学和周期调控的认识不断提高,p16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被认为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而DNA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子宫内膜癌p16蛋白、cyclin D1、DNA倍体和S期细胞比率(SPF)四项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密切相关的指标,目的在于为临床监测病情、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秋实;其木格;李继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前的应用

    我院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将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宫腔镜检查术前软化扩张宫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虹;李虹;赵琳;涂持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保留双侧附件的子宫次全切与全切术后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本文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的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作者:高波;袁香梅;王淑兰;石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妇女痴呆症的防治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神经性退化病变,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为常见,其次为血管性老年痴呆症(常发生在脑血管意外后,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此外尚有因外伤或过敏性休克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萎缩.

    作者:朱楣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绝经后卵巢可扪及综合征

    绝经后妇女可扪及与生育年龄妇女相同的正常大小卵巢时,称为绝经后卵巢可扪及综合征(postmenopausal palpable ovary syndrome,PMPOS).该综合征系1971年Barber首先提出并命名,又名更年期可触及卵巢综合征.

    作者:曹缵孙;张峻霄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期生殖器脱垂的防治

    一般来说,60岁后妇女各器官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平均寿命的延长,现代医学认为老年期的年龄为65岁以上[1].

    作者:汤春生;李长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妇女生殖道恶性肿瘤特点

    癌是老年病人的主要死亡和致病原因,超过50%的癌症新病例发生于70岁或以上的年龄.老年人癌死亡率增加17%,而65岁或以下者癌死亡率降低23%[1].由于老年人寿命延长、癌发病率增加和诊断正确性提高,使医生面临很多老年人癌症问题.

    作者:顾美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妇科急症诊治

    老年妇女为年龄超过65岁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妇女心理和生理均可发生很大变化,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态与功能逐步出现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退,多种疾病并存,且痛觉、触觉阈值下降,造成妇科急症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困难,首次就诊多以内、外科疾病收治,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造成误诊[1].本文就老年妇科急症的病因及诊治概述如下.

    作者:李亚里;张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其患病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影响其身心及健康,近年来非手术治疗越发受到关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肖颖丽;白秀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上皮型钙粘蛋白与妇科肿瘤的关系

    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calcium-dependent cell molecule),为一类分布于上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它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E-cad还具有肿瘤转移抑制功能,本文就对近年来E-cad 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作了一个概括.

    作者:方秀丽;狄文;林其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妇女麻醉危险度评估与围手术期监护

    与年龄有关的多脏器及系统生理状态的改变,使老年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死亡率升高.麻醉前详尽而正确地评估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是老年妇女麻醉成败安危的关键.

    作者:李树人;杨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绝经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及激素替代的合理应用

    绝经对女性后半生生命质量的影响是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在古代文献中仅提到绝经后生育功能的停止,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医学文献才提及绝经期症状和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少引起的疾病.

    作者:林金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大阴唇及全身神经纤维瘤病1例

    患者22岁,住院号57630,因发现左大阴唇肿物6年于2001年5月24日入院.患者6年前发现左大阴唇肿物卵黄大,之后逐渐长大,无红肿及疼痛,无破溃,无月经改变.

    作者:林蓓;金桂娟;秦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应用肛瘘挂线疗法治愈复发性阴道瘘1例

    患者28岁,2年前因分娩困难而行会阴侧切,术后感染,愈合不良,形成阴道瘘.1年半前行阴道瘘切除术,术后再次复发,一直未愈,半年前发生性功能障碍.

    作者:王威;姜文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2例

    例1.患者47岁,住院号93508.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伴腰腹痛2年,于2002年7月30日入院.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右肾积水,行全腹三维CT扫描、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摄影检查,示右侧输尿管L4、L5水平段狭窄,右肾积水,肾皮质明显变薄,肾盂扩张,失去正常形态.

    作者:王德宏;付波;陆明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双侧输卵管同时妊娠1例

    患者31岁,住院号79888,因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9天,下腹痛9天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01年9月10日,尿妊娠试验阳性.

    作者:王敬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输卵管妊娠伴同侧输卵管癌1例

    患者32岁,住院号11528.因停经44天,突发下腹坠痛,持续半天,加重1小时,于1997年8月29日收住院.

    作者:卢文;任良燕;赵国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妇女内分泌变化

    人进入老年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其中内分泌的变化是明显而重要的.对老年妇女而言,导致其內分泌变化的重要事件是绝经.

    作者:徐苓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大网膜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

    患者39岁,住院号2005115,孕1产1.因下腹持续性疼痛2天,伴畏寒发热10小时于2002年1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急性病容,表情痛苦,下腹部膨隆,腹肌紧张明显,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肝脾触诊不满意.

    作者:钱建萍;王伟珍;高文庆;陈会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