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的方法制备家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分为三组,每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毫克组、1.0毫克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速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蛋白表达,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变慢,微血管数量减少,VEGF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感染细胞胞浆内,其出现时间与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平行;一定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减少角膜内VEGF表达.
作者:徐旭;霍平;聂庆珠;尹树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青光眼患者的视机能损害除高眼压外,血管因素学说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青光眼治疗中,改善其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轩;崔立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达30~70%[1、2].作者采甩翼状胬肉切除术辅以β射线一次性照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学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后节残存晶体碎片的病例的治疗作用,对39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后节残存晶体碎片的病例,玻璃体切割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巧玲;Andrew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与血糖关系,以防治术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法:应用日立715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186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并加以比较.结果:正常组63%术后血糖升高,平均为1.88mmol/1;糖耐量异常组56%术后血糖升高,平均为1.56mmol/1;糖尿病组73%术后血糖升高,平均为4.16mmol/1.结论:白内障患者64%术后血糖应激性升高,均值为2.22mmol/L,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群体对手术的应激性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手术的刺激及术后激素的应用可诱发无症状糖尿病转化为临床糖尿病.手术前后血糖的测定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作者:林静君;周忠夏;李虹霓;黄奕霞;谢培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研究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眼外肌的组织病理改变,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研究41例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手术病例(4例)术中观察眼外肌的形态学并取内、外直肌和上斜肌标本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41例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1~25岁;双眼发病10例,单眼发病31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表现,伴有内斜视11例,外斜视9例,上斜视1例,12例还有内转位时的眼球迅速上转或下转的垂直运动异常.光镜观察显示眼外肌中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组织,未见到正常的横纹肌结构,残留的肌纤维变性、坏死,并见肥大细胞浸润;电镜下见胶原纤维粗细不均,部分肿胀、变性,残留的肌细胞肌膜和肌质溶解,肌浆网扩张呈空泡状.结论:眼外肌的变性、胶原纤维化和肌细胞变性、坏死、自溶是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中可能有免疫机制存在.
作者:邓大明;李永平;麦光焕;林建贤;杨少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虹膜睫状体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变化的分析,探讨一氧化氮在青光眼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方法: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眼压30分钟组;高眼压60分钟组;高眼压90分钟组;前房加压灌主制成高眼压模型.利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虹膜中NO2-/NO3-的含量从而间接反映虹膜组织中NO的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睫状体内内皮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的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正常及缺血大鼠睫状体内皮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主要位于大鼠睫状体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急性高眼压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大鼠虹膜NO的含量逐渐下降(P<0.01)),ecNOS阳性细胞数也逐渐减少(P(0.005)),阳性物质表达减弱.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急性高眼压下房水引流过程,与青光眼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归东梅;聂庆珠;高殿文;李迅;郭玉坤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大杯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之间视乳头结构参数之间的差异.方法:用Heidelberg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HRT)对正常人(22例44眼)、大杯(17例34眼)和POAG患者(19例37眼)进行视乳头断层扫描,获得视乳头平均地形图图像和视乳头结构诸参数.结果:三组各参数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大杯与POAG之间的视盘面积、正常人与大杯之间的盘沿面积、盘沿容积及RNFL截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视乳头结构参数均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RT能在活体对视乳头结构进行分析;正常人、大杯者和POAG之间视乳头结构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刘杏;凌运兰;郑小平;周文炳;梁凌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前瞻性设计、研究软镜配戴对泪液和泪膜的影响,以及软镜本身的脱水变化,探讨软镜配戴与干眼发生的关系.方法:80名眼前表面健康自愿者参加该研究,检测项目有:①四种不同含水量和厚度软镜配戴的脱水变化;②软镜对泪膜形态的改变;③泪膜状况对软镜配戴后的脱水状况的影响结果:①软镜配戴后均发生镜片脱水现象,脱水过程主要发生在第5~10分钟,镜片原含水量高,则脱水明显,镜片薄,脱水量亦高;②配戴软镜后,泪膜的类脂层趋向于变薄,而泪膜的稳定性与类脂层的厚度有关;[3]软镜的脱水量基本与软镜前的一层镜前泪膜状况无关.结论:软镜配戴改变了泪液和泪膜的生理平衡,其变化与软镜厚度、含水量和眼前表面的泪膜结构有关.
作者:吕帆;瞿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水凝胶单体折叠式人工晶体(Hydroview I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3.2~3.8mm 巩膜隧道切口植入Hydroview IOL 68眼(50例),分析术中状况及术后视力、散光、晶体的中心偏位及主要的术后并发症.随访6~12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为65眼(95.6%),佳矫正视力≥1.0者为54眼(79.4%).手术前后平均散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前0.68士0.70D,术后0.71土0.70D(P>0.05).59眼(86.8%)晶体无偏位(<0.25mm).无明显与晶体相关并发症.结论:新型Hydroview IOL植入方便,伸展快,术后视力好,中心稳定性良好,适合无缝线小切口植入.
作者:郭晓萍;高岩;陈彤;刘向利;李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ASIK术后严重角膜上皮内生所致角膜瓣融解缺损的治疗方法.病例和方法:LASIK术后经本院确诊为角膜上皮内生合并角膜瓣融解的12例13眼,根据角膜瓣厚度及角膜瓣融解的程度,9眼接受翻开角膜瓣清除层间上皮的治疗,3眼行异体角膜磨镶术,1眼去除角膜瓣.结果:翻开角膜瓣清除角膜上皮的9眼中,2眼复发,但再次治疗后正常愈合.异体角膜磨镶术组的3眼角膜瓣均正常愈合.去除角膜瓣的1眼角膜上皮正常,但出现2级角膜雾状混浊.所有患眼术后均获得0.3~1.0的裸眼视力,而矫正视力较LASIK术前下降0~4行.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合并角膜瓣融解是一较严重并发症,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治疗方案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力.
作者:王铮;杨斌;陈家祺;禤俭环;李春满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寻找眼表重建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32只严重化学伤患眼施眼表重建术(板层角膜移植、角膜移植羊膜移植术),按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6眼;治疗组于术后一周局部应用0.5mg/ml的FK-506及20μg/ml的rhEGF滴眼液,对照组应用1%CsA及Solcoseryl Eye Gel,观察两组移植组织的排斥反应及上皮细胞愈合质量.结果:在随访期内,治疗组的组织排斥反应时间、发生率、预后及上皮愈合质量四个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FK-506及rhEGF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眼表重建术的成功率.
作者:林跃生;陈家祺;刘永民;王敏华;周世友;谢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倍频视野计(FDT)在青光眼的视野诊断上能否达到Humphrey视野计(HFA Ⅱ)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45只受检眼(51例青光眼、39例可疑青光眼和55例正常对照)进行FDT筛查、FDT全阈值与HFA Ⅱ视野的对比研究,通过对FDT的MD、PSD在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与正常人之间的方差分析,以及FDT的MD、PSD与Humphrey的MD、CPSD之间的相关分析,了解FDT与HFA Ⅱ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方差分析提示FDT的MD、PSD在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DT的MD、PSD与Humphrey的MD、CPSD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P<0.01)和0.61(P<0.01).结论:FDT在青光眼视野诊断上基本达到了HFA Ⅱ的水平.
作者:王兰;刘磊;林丁;徐亮;廖斌;Mills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取符合条件的老年性白内障44例(44眼),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7岁.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e,GSH-PX)用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VitC用微量荧光法测定,VitE用比色法测定.结果:SOD活性在血、房水、晶体核中的活性后二者低于血中,但无统计学差异(F-检验,P>0.05);GSH-PX、VitC、VitE在血-房水和血-晶体核中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1);MDA在血-房水、房水-晶体核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房水和晶体核中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及抗氧化物减少和抗氧化酶之间和抗氧化物之间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制约关系受到部分破坏所致.
作者:李文生;牟奇芸;李含玉;曾令柏;王家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展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增进手术的结果.方法:10例患者(16眼)于RK手术后行LASIK纠正残留的近视和远视.LASI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3.14±3.04D(-6/675D~±6D),佳纠正视力为20/20者有9眼,20/25者有6眼,20/30者有1眼.裸跟视力只有2眼好于20/4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7.53个月(1个月~17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了一次增进手术,术后后一次随访的平均屈光度为+0.16士0.68D(-1.00D~+1.75D),所有病例无视力下降.裸眼视力为20/20者有9眼,20/25者有6眼,20/30者有1眼.有一例患者双眼在术中发生以前的RK切口裂开.结论:LASIK对于RK术后残留的近视和远视是非常有效的,更长期的随访有待继续评价.
作者:李永;陈荫燊;李维达;张叔铭;曾雁;唐柏泉;曹群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笔者跟踪观察了连续三年以上在本院门诊就诊的426只远视眼的屈光度变化动态,统计分析了性别、年龄、初始屈光度三个因素对屈光度减少快慢的影响,并与由光盘查得的国内有关文献的结论相比较,提出一些可供同行参考的薪观点.
作者:黄小菊;刘素芳;欧顺云;邓卓燊;曾百乐;罗泮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994~1997年我们对视网膜静脉阻塞8例9眼采取氩激光早期治疗,定期复查荧光照影,酌情补充光凝,随访这些病人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魏湛云;刘业滋;冯建宇;付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因近视配戴博士伦角膜接触镜,于1997年5月10日左眼视力下降,在外院就医,左眼视力0.2,诊断为左眼病毒性角膜炎,并确认左眼的角膜接触镜已脱落,予无环鸟苷及素高捷疗眼膏治疗.
作者:马传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Groenblad-Strandberg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双眼Bruch膜及全身弹力纤维组织广泛变性性病变,合并黄斑病变时严重影响视力.
作者:孟旭霞;王云霄;陈巧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von Hippel-Lindau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瘤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斑痣性错构瘤的一种,临床以视网膜血管瘤合并小脑血管瘤为特征,故又称小脑视网膜血管瘤病[1],本文报告1例.
作者:王宏伟;张广舒;汪振宇;巴秀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鞘肿瘤.眼部好发部位为睫状体和脉络膜.本瘤极为少见[1].自1980~1998年共遇2例,均发生于睫状体部,且有很多相似之处.
作者:杨荣霞;马吉献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多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伴发葡萄膜炎临床上并不多见.我们近在临床上遇到一家系姐弟妹三人同患本病,且有明显遗传倾向,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杏;李灿;谢楚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老年黄斑变性(SMD)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穆凤平;张雅丽;单志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 男 33岁 双眼视力均为0.1,矫正视力1.0(-5.5DS),于1999年7月15日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1个月,双眼裸眼视力1.0.
作者:张斌;韩瑶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侵犯三叉神经第一支时,引起眼睑带状疱疹,并可波及角膜致角膜上皮和实质损害,治疗后常遗留角膜云翳等影响视力.
作者:杨万有;唐凌;刘洪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卵黄样黄斑变性(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VMD)是遗传性黄斑变性中的一种表现.
作者:黄光军;陈青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全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又称广泛性纤维化综合征,临床上极少见,国内仅有3例报告,本文报告1例.
作者:黄瑞华;周行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沮小管断裂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眼病之一.如不及时对泪小管断裂进行修复,将导致受伤眼常年流泪.
作者:宫月秋;那青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眼化学烧伤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按文献的统计,它在外伤中的发生率为15.5%[1],碱性烧伤比酸性烧伤较为常见[2],因此对它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徐锦堂;刘春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碱烧伤是临床上复杂而难以治愈的眼病之一.碱烧伤会对眼表面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可导致角、结膜上皮的坏死、脱落,角膜持续性上皮缺损、多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角膜血管翳性混浊及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治疗难症之一.
作者:许军;徐艳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眼表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眼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对其发展历史、操作步骤、结果判定、临床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系统综述.
作者:李建平;黄发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