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HDL对HepG2细胞糖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肝糖原/肌糖原试剂盒测定HDL对糖原合成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实验探讨其机制.结果 HDL可以促进HepG2细胞对糖原的合成.此过程中发生了PI3K-AKT-GSK-3蛋白通路的磷酸化.结论 HDL促进HepG2细胞糖原的合成有胰岛素信号途径及其下游PI3K/AKT-GSK-3的参与.
作者:付虹;戎有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荷肝癌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背部皮下注射接种肝癌HepG2细胞的方法建立荷肝癌裸小鼠模型,并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d)的LP和2 mg/(kg·d)的顺铂进行干预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后,观察各组裸小鼠的一般生存状态及肿瘤生长状况,称取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观察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结果 经LP治疗14 d,荷肝癌裸小鼠饮食状况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瘤体减小,活动度和硬度降低,肿瘤组织呈现细胞皱缩、片状坏死等病理性改变,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瘤体质量显著减轻、抑瘤率显著升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和Bax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显著下调,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LP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番茄红素对荷肝癌裸小鼠移植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番茄红素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而促进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赵孟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3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案(EBAF、EBAC、EBAT)在Hp感染患者中的根除情况、症状缓解情况和成本-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门诊Hp感染患者13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Hp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同时,A组(EBAF)、B组(EBAC)、C组(EBAT)分别添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疗程为10 d;停药1个月后复查呼气试验.结果 A组的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高于B组、C组,且成本-效果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根除Hp治疗方案中,EBAF方案的根除率高,成本-效果佳,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作为一线方案用于临床根除Hp.
作者:沈晓慧;王占伟;宫艺;杜创;李岩;王孟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苯溴马隆与非布司他在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获益及安全性.方法 将85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尿酸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苯溴马隆组(A组,44例)和非布司他组(B组,41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A组给予苯溴马隆50 mg/d口服,B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d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 与苯溴马隆比较,非布司他能够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P<0.05),但终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B组痛风发作率较高,而A组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均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空腹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120分C肽水平得到改善(P<0.05),但非布司他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应用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血糖.苯溴马隆能改善餐后C肽水平.
作者:商雪莹;邓霖;宋雨凌;韩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2014-2016年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文献,并通过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提取分析文献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建立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的词篇矩阵,终导入SPSS 19.0中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7 505篇,共抽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6 580个,截取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共37个,后聚类分析为5类.结论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①1型糖尿病投药剂量以及血糖监测研究;②2型糖尿病药物疗法与新的特效药的治疗应用;③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治疗;④实验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⑤糖尿病眼部病变的药物疗法.
作者:曹晓芸;谢建辉;赵玉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新抗癫痫药物与传统抗癫痫药物对患者身体成分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癫痫患者112例.患者均服用新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或传统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至少6个月.单一用药治疗73例,其中,服用左乙拉西坦片14例、丙戊酸钠15例、卡马西平20例、苯妥英钠24例.其余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评估患者身体成分,包括体脂量、瘦干体质量(Lean dry mass,LDM),记录总体液量(Total body water,TBW)、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检测生化指标参数.结果 左乙拉西坦组患者LDM较丙戊酸钠组患者降低(P<0.05),而其他身体成分与丙戊酸钠组、卡马西平组、苯妥英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戊酸钠治疗组LDM及细胞外液较高;其余抗癫痫药物单一用药治疗组的身体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抗癫痫药物单一治疗及联合新型药治疗组患者的LDM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C、三酰甘油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癫痫药物对身体成分及脂代谢的影响作用可能影响其对癫痫患者(特别是身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患者)的治疗反应.由于样本量的限制,以上结论需进一步大样本及前瞻性研究.
作者:周小龙;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siRNA特异性沉默人胃癌BGC-823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后PKM2的表达情况,探索HIF-1α、HIF-2α对胃癌细胞内PKM2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HIF-1α、HIF-2α及Control siRNA后细胞内PKM2表达情况.结果 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BGC-823细胞中的HIF-1α、HIF-2α.转染HIF-1α、HIF-2α siRNA后,PKM2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siRNA抑制HIF-1α后,PKM2下调明显;转染Control siRNA后,PKM2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IF-1α和HIF-2α均参与调控PKM2的表达,其中HIF-1α起主要调控作用,HIF-1α、HIF-2α与PKM2共同促进肿瘤的Warburg效应.
作者:舍玲;唐勇;曲颜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microRNA(miRNA,miR)-125b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夹闭,其他各组夹闭主动脉弓14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IPC组于再灌注5 min后给予5循环缺血后适应.再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提取脊髓组织,分别检测脊髓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和总含水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测定脊髓组织中miR-125b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数量(Apoptotic quantitiy,AQ).结果 术后24 h,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脊髓W/D、TWC、AQ升高,脊髓组织中miR-125b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IPC组脊髓W/D、TWC、AQ降低,脊髓组织中miR-125b表达上调(P<0.05).HE染色显示,Sham组脊髓前角结构完好,可见大量胞核完整的运动神经元,IR组脊髓前角内大量空泡形成,神经元结构缺失,胞质呈嗜酸性,而IPC组脊髓前角存在部分结构正常的神经元.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上调脊髓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减少脊髓组织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大鼠SCIRI损伤.
作者:李晓倩;陈凤收;张再莉;马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T2加权成像观察多发性硬化大脑深部灰质核团(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病变的特点,对MRI T2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颅内深部灰质核团改变与临床指标(病程,有无行走障碍,有无视神经受累,脑脊液寡克隆带是否为阳性)的相关性.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颅内深部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方法 依据Mc Donald 2010诊断标准,收集多发性硬化患者17例为实验组,选取17例同性别、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行核磁共振,应用测量T2相对信号值的方法,对两组颅内深部灰质核团(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MRI T2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组间是否有差异,同时搜集病程,有无行走障碍,有无视神经受累,脑脊液寡克隆带结果等临床指标,评价颅内深部灰质核团改变与临床指标是否有相关性.对比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颅内深部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S组各灰质核团的T2信号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丘脑(P=0.001),尾状核(P=0.047),壳核(P=0.041),苍白球(P=0.009).行走受限与各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具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丘脑0.566(P=0.018),尾状核0.51(P=0.037),苍白球0.538(P=0.026),壳核0.481(P=0.051>0.05).其余临床指标与T2信号相关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颅内深部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灰质核团相比于正常组,T2信号值普遍偏低,提示灰质核团铁质沉积.行走障碍与各个灰质核团的T2低信号有显著相关性,而病程、脑脊液寡克隆带和视神经受累等临床指标均与T2低信号无关.激素治疗对灰质核团铁沉积无即时影响.
作者:卢金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在多发性硬化伴发的抑郁及异常感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有抑郁和典型感觉障碍的多发性硬化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免疫干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盐酸文拉法新缓释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VAS)、扩展残疾状态(E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VAS、EDSS、HAMA、HAMD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u=2.36,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可有效改善多发性硬化伴抑郁及感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
作者:高畅;傅小玲;楚勤英;李建华;舒刚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轻中度痤疮患者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数量、皮疹形态、皮疹类型及皮脂分泌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4、8、12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玲娜;雷啟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水调散辅助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非手术治疗的120例小儿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水调散外敷辅助治疗.通过入院后3 d血常规结果、5 d后复查彩超、7 d后右下腹压痛情况等指标,对两组患者阑尾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3 d血常规恢复正常、5 d后复查彩超结果恢复正常、7 d后右下腹压痛指征消失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水调散辅助治疗小儿阑尾炎,能控制炎症进展,有利于炎症消退,可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王欢;汤蕙霞;李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使用英夫力西(IFX)治疗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0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52例,克罗恩病(CD)52例,使用英夫力西治疗前后测定肠道菌群数量.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测定三组C反应蛋白、血沉两项数据结果,分析其与肠道细菌组成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UC组酵母菌(1.09±0.17)、肠球菌(5.01±0.36)和消化球菌(3.99±0.23)的数量显著下降,乳酸杆菌(7.95±0.69)的数量显著上升(P<0.01);CD组酵母菌(1.06±0.19)、肠球菌(4.91±0.37)和消化球菌(3.90±0.19)的数量显著下降,乳酸杆菌(8.07±0.76)的数量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UC组CRP(10.33±4.64)、ESR(9.10±4.11)水平降低(P<0.01);CD组CRP(7.31±4.68)、ESR(9.27±3.13)水平降低(P<0.01).结论 使用英夫力西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后,酵母菌、肠球菌和消化球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恢复到正常水平,炎症指标CRP和ESR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梅晨雪;王恩铭扬;孙妍;林连捷;谭悦;王东旭;郑长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在比伐芦定预防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试验组75例.两组患者静脉应用比伐芦定均按标准执行,其中试验组围术期额外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院内出血事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院外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末TIMI≤2级0例,而对照组为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97.4% vs.80.0%,P<0.05)、术后服药情况(96.27%±4.63% vs.73.24%±3.75%,P<0.05)、生活方式改善情况(95.15%±4.12% vs.70.19%±3.67%,P<0.05)、门诊随访情况(93.64%±4.55% vs.75.36%±5.26%,P<0.05)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无BARC定义2级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常规给予比伐芦定预防无复流的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及院外依从性情况.
作者:侯春丽;黄贺;赵牧;孙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K样T细胞及NK细胞数量变化对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症(ITP)发病的影响,观察槐杞黄口服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儿童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于我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70例ITP患儿及门诊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儿童资料,均在未接受任何治疗时采集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样T细胞数值并进行分析比较.将70例ITP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在常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槐杞黄口服,对照组则仅为激素方法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情况,定期于清晨空腹采血,记录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样T细胞的表达率.结果 ITP儿童外周血中NK细胞(6.2%±1.37%)、NK样T细胞的数量(0.98%±0.41%)较健康儿童(15.92%±3.84 %,3.56%±0.78 %)明显下降,总B细胞数量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 %,平均住院治疗时间缩短;治疗后,ITP患儿外周血NK细胞、NK样T细胞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范围及NK细胞和NK样T细胞数量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细胞及NK样T细胞数量下降可能与儿童ITP发病相关,槐杞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ITP,可能通过改善免疫功能紊乱,提升NK细胞、NK样T细胞数量,加快血小板计数的恢复,进而缩短疗程.
作者:马文典;张坤;王弘;李雪;郝良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抵抗的发生率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81例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的结果将患者分组.ADP诱导的PAI(ADP-PAI)<30%为氯吡格雷抵抗(CR);AA诱导的PAI(AA-PAI)<50%为阿司匹林抵抗(AR).对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常规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381例ACS患者均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其中72例(18.9%)为CR,30例(7.9%)为AR.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和FBG与ADP-PAI呈显著负相关(r2=20.3%,P<0.05);糖尿病病程和hs-CRP与AA-PAI密切相关(r2=21.8%,P<0.05).研究人群中,13例(3.4%)为双重抵抗(DR),76例(19.95%)是CR或AR的单一抵抗(SR).糖尿病病程、FBG及HbA1c在DR组显著高于SR及反应正常组(P<0.05).对年龄及性别的研究显示,ADP-PAI在老年人及非老年人中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P>0.05);而老年女性的AA-PAI显著低于非老年女性(P<0.01).老年女性较同龄男性ADP-PAI更低(P<0.05);而年轻女性AA-PAI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PCI术后的ACS患者,FBG及HDL升高是CR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病程长及高hs-CRP水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AR.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更易发生2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抵抗,这种患者相当危险.老年女性CR风险高于同龄男性,而年轻男性及老年女性发生AR的风险偏高.了解抗血小板治疗抵抗高危因素,对于高危患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改变治疗方案可能是预防PCI术后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闫芳;彭扬;吕静;何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脑卒中后丘脑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应用普瑞巴林胶囊(150 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2片/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的NRS评分、HAMD评分,并记录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NRS评分和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普瑞巴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后丘脑的疼痛及抑郁程度.
作者:林芳萍;赵涌琪;蒋晓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布洛芬颗粒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其生物利用度,以评价其与布洛芬混悬液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3例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口服布洛芬颗粒(受试制剂)与布洛芬混悬液(参比制剂)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的药物浓度.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7.438 6±5.304 0)、(18.557 7±4.641 7) mg/L,AUC0-24分别为(59.000 3±13.935 3)、(58.506 4±16.720 2) mg/(h·L),AUC0-∞分别为(59.718 0±14.020 0)、(59.227 8±16.815 8) mg/(h·L),Tmax分别为(1.478 3±0.922 9)、(1.021 7±0.822 0) h.结论 空腹口服布洛芬颗粒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董晓茜;吴怡;张世良;杨瑞;唐思;夏素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姜黄素-赖氨酸共晶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共60份不同含量的b型结晶,采用溶剂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游离态姜黄素含量,并收集NIR图,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校正模型.结果 采用原始图谱及Noriss平滑处理后的校正模型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3.456,相关系数为0.988,优于其他优化方式.结论 基于PLS的NIR模型可用于药物共晶的含量分析.
作者:伍旭明;迟宗良;蔡宝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氯沙坦LC-MS/MS测定方法,计算氯沙坦人体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两制剂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完成试验的23例受试者空腹口服受试或参比制剂氯沙坦钾片100 mg后,用甲醇一步沉淀血浆蛋白,并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沙坦浓度.用DAS 3.2.3软件计算氯沙坦人体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两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 服用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氯沙坦的Cmax分别为(697.3±301.7)和(674.1±350.5) ng/mL,AUC0-12 h分别为(994±240)和(1 005±287)ng·h/mL,tmax分别为(1.23±0.38)和(1.37±0.75) h,t1/2分别为(2.04±0.28)和(2.00±0.40)h,生物利用度为102.4%±21.1%.结论 建立的分析测试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黄明;张全英;宗顺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中奥美拉唑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磷酸(体积比为55∶45∶0.3∶0.12),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为302 nm,有关物质测定的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奥美拉唑经强制破坏主峰与杂质可得到良好的分离,浓度在0.133~3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2%,n=9).3批样品及对照药品的含量分别为97.5%、97.6%、97.5%、92.3%,单一大杂质分别为0.06%、0.06%、0.05%、0.15%,总杂质分别为0.11%、0.11%、0.11%、0.45%.结论 本法可用于测定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田晓峰;王国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概念得到统一,包括冠心病(CHD)、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新近各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共同提出了管理胆固醇防治ASCVD的核心理念.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认同.本文综述了近年血脂领域在遗传学、循证医学及药物研发中的重要进展,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管理胆固醇的策略.他汀类药物仍是管理胆固醇的基石,但非他汀类药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降脂治疗是未来全面管理胆固醇、降低ASCVD风险的重要手段.
作者:侯禹辰;张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时,就会产生肠道炎症性疾病、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中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淋巴因子平衡、免疫球蛋白及肠道菌群平衡来调节免疫功能,本文就中药对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进行综述.
作者:张旭力;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catB)是溶酶体中研究为广泛的蛋白酶之一.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及继发炎性反应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catB参与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及炎症的级联反应.catB抑制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促进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突触重组和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来提高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但目前catB及其抑制剂与脑出血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就catB及其抑制剂与脑出血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国;林帅;薛维爽;田力;滕伟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对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静脉给药,联合替加环素鞘内、脑室内给药,患者颅内感染终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给药方案,辅助使用替加环素鞘内及脑室内给药,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对于治疗方案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仙;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 调查本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药品说明书,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对涉及MAOIs的重点记录,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有11种常用药品属于MAOIs,近40种药品与MAOIs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上述药品应尽可能避免与MAOIs合用,或合用时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杨赛成;洪伟勇;夏修远;王金明;王石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颠茄合剂致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颠茄合剂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57-2016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颠茄合剂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和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颠茄合剂致不良反应以小儿超剂量较多;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为严重;颠茄合剂相关文献大幅增加而不良反应文献减少.结论 使用颠茄合剂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王莉;马聪;雷嘉豪;张妍;马俊强;赵婷;马佩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参加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对带教师资教学工作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地区17家培训基地的143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52±0.65)分(满分为5分),带教师资、培训活动及支撑条件3大类、10个项目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门带教师资的满意度评分以及不同培训基地的满意度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培训基地应提高学员培训待遇,保证培训待遇同等,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质量的监督和反馈,以促进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唐静;王淑洁;沈江华;曾艳;王育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