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设计合成[1,2,4]三氮唑并[1,5-a]嘧啶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代、取代、硫醚化和氨甲基化等反应合成7-苯基氨基-2-[3-(5-取代氨基甲基-呋喃-2-基-甲硫基)丙基]-5-甲基-[1,2,4]三氮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采用MTT法,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以Bel-7402和HT-1080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6显示出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赵祥麟;赵燕芳;徐德胜;黄丽荣;宫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与结论 分离得到8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哌嗪-2,5-二酮(1)、3-甲基哌嗪-2,5-二酮(2)、3-异丁基哌嗪-2,5-二酮(3)、3-异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4)、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S,8aS)-3-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细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姚遥;田黎;李娟;裴月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和修饰.方法 应用构象系统搜索程序确定23个2-取代酰氧甲基-3,5,6-三甲基吡嗪衍生物的可能活性构象,并以此活性构象为模板构建了这23个小分子化合物的三维结构,采用CoMFA及CoMSIA法对衍生物进行系统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结果与结论 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94,回归系数R2=0.994,SEE=0.023,F=376.924.CoMSI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57,回归系数R2=0.987,SEE=0.034,F=166.815.两种方法得到的构效关系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分析分子场等值面图在空间的分布,可以观察到叠合分子周围分子场特征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刘楠;刘新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山茶[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种子总皂苷碱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制备型反相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山茶种子总皂苷的碱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去酰基茶皂苷类化合物,即desacyl-assamsaponin A(1)、desacyl-assamsaponin D(2)、desacyl-assamsaponin E(3)、desacyl-assamsaponin F(4)、desacyl-theasaponin E(5).结论 对山茶种子总皂苷碱水解产物化学成分系统研究尚属首次,可为山茶皂苷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宁;李铣;冯志国;吉川雅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简便、经济的合成N-金刚烷-2-基-N'-(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乙烷-1,2-二胺(SQ109)的方法.方法 以香叶醇、2-金刚烷酮为原料通过两条路线合成SQ109.第一条路线香叶醇经Mitsunobu反应、胺解反应得到香叶胺;2-金刚烷酮经亚胺化、硼氢化钠还原、催化氢化脱苄基得2-金刚烷胺.香叶胺经氯乙酰化,与2-金刚烷胺对接,再经红铝还原得到SQ109.第二条路线香叶醇首先转化成香叶基氯(12);2-金刚烷酮与乙二胺经亚胺化、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中间产物11,11与香叶基氯12对接得到SQ109.结果与结论 路线1总收率38%,路线2总收率31%.两条合成路线均使用香叶醇与2-金刚烷酮代替了价格较高的香叶胺与2-金刚烷胺,从而降低了SQ109的合成成本.第二条路线,缩短了反应步骤,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孟庆义;陈义朗;姚其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合成N-甲酰-L-甲硫氨酰-L-亮氨酰-L-苯丙氨酸三肽(fMLP).方法 以L-亮氨酸、L-苯丙氨酸为原料,采用环酸酐法(NCA)合成二肽L-亮氨酰-L-苯丙氨酸;又以DCC、HOBT为偶联剂,与N-甲酰-L-甲硫氨酸进行偶联,在0.5 mol·L-1的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fMLP三肽.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三肽fMLP总收率为44.0%.其结构经IR、1H-NMR、MS确证.
作者:廖一静;杨康辉;王举涛;张瑞环;徐文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甘青青兰的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正三十三烷烃(3)、白桦酯醇(4)、3β,20a-二羟基乌苏烷-21(22)-烯-28-酸(5).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郑洪婷;张国刚;郑亚夫;金银萍;杜树山;邓志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Desv.)Spring]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酚性成分.结构分别鉴定为:阿魏酸棕榈酸-16-醇酯(1)、对羟基桂皮酸(2)、对羟基苯乙酮(3)、香草醛(4)、香草酸(5)、丁香酸(6)、对羟基苯甲酸(7).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郑俊霞;王乃利;陈海峰;姚新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作为感冒229E抗原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新化学结构.方法 运用分子对接方法在ACD化合物库中发现天然产物金丝桃苷是潜在的新型抑制剂,借助分子模拟的方法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5个金丝桃苷衍生物,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法测试这些化合物与该蛋白酶的结合能力.结果与结论 衍生物Ⅱ、Ⅲ、Ⅳ与蛋白酶的结合能力比原天然产物Ⅰ提高了3倍以上,它们的结合构象也明显不同于Ⅰ与SARS病毒3CL蛋白酶的结合构象.这些结合模式的差异为设计选择性更好的感冒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将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发现和设计感冒229E型病毒3CL蛋白酶新型选择性抑制剂的有效途径.
作者:贾琦;李剑;陈莉莉;刘晓峰;谭红胜;朱维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帕潘立酮(paliperidone)是2006年12月20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治疗精神分裂的新药.该药由强生公司的子公司杨森公司开发研制,商品名Invega,为口服控释片.帕潘立酮是自2003年以来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处方药[1].
作者:王世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替比夫定(telbivudine)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新药.该药由诺华公司开发研制,于2006年10月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Tyzeka,为口服片剂[1].
作者:刘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Veregen是由德国MediGene公司于2005年9月申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新药,FDA于2006年10月批准其作为局部外用处方药,用于具有免疫能力的18周岁以上的外生殖器和肛周疣(尖锐湿疣)患者.该药是FDA根据1962年药品修正案批准的第一个中草药制剂,预计于2007年底在美国上市.
作者:贾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磷酸西他列汀单水合物是2006年10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该药由Merck Sharp & Dohme Ltd.公司开发研制,商品名为Januvia,为口服片剂.
作者:郅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由德国Altana公司开发的一种重要的泼尼松龙的衍生物.2004年4月,本品获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上市.2006年11月,该药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Alvesco,是皮质类固醇类鼻部喷雾剂,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青少年季节性和长期性鼻炎.
作者:姚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拉帕替尼(lapatinb,GW572016)是2007年3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新药.该药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研制,商品名为Tykerb,为口服缓释片[1].
作者:刘斯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喜树碱具有抗肿瘤活性,但毒副作用和水溶性差限制了它的使用,有必要对其进行结构上的修饰.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游亮;张万年;张丽君;缪震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分别从芪类化合物抑制CYP酶活性、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抑制环氧合酶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活性、微管蛋白聚集抑制活性、抗氧化及自由基消除活性、对NO合成酶的影响、对雌激素作用等不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角度,对茋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立;王世辉;胡春;王金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以溴丙酮为原料经缩合、水解、环合反应得到4-甲基咪唑-2-酮,后者再与对甲硫基苯甲酸缩合制得目标产物依诺昔酮.其结构经质谱、1H-NMR等确证,总收率为34.14%.改进后的工艺简便,原料易得,易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舒宏;周建宁;王彦青;郭春;宋利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以3-奎宁酮和吩噻嗪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制得美喹他嗪的2]辛-3-基甲基)-吩噻嗪(4),4再经氯代、消除、Pd-C还原制得美喹他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确证,总收率为41.9%.该工艺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年根;杨昌云;刘新泳;任兆平;欧守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