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5-0108
  • 国内刊号:21-1313/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9年4期文献
  • 抗白血病药他米巴罗汀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改进抗白血病药他米巴罗汀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2,5-二甲基-2,5-己二醇为起始原料,经傅克反应、水解、酰化、水解4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他米巴罗汀.结果 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ESI-MS谱及元素分析确证,总收率为38.8%,该合成路线反应步骤短,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肖健;罗兰;何舒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蓬子菜的化学成分

    目的 对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Fugn L.)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东莨菪素(1)、阿魏酸(2)、对羟基苯丙酸(3)、香豆酸三十二烷酯(4)、正三十二烷醇(5)、β-谷甾醇(6)和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1~5为从本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作者:邵建华;张玉伟;王金辉;李铣;赵春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粉葛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豆科葛属植物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依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9个异黄酮和2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4',7-二甲基鸢尾黄素(1)、鸢尾甲黄素A(2)、尼泊尔鸢尾异黄酮(3)、染料木素(4)、irilin D(5)、7-甲基鸢尾黄素(6)、鸢尾黄素(7)、鸢尾苷(8)、葛花苷(9)、木犀草素(10)、芹菜素(11).结论 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7~11为首次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常欣;袁园;谢媛媛;胡久丽;袁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β-榄香烯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目的 合成β-榄香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β-榄香烯经氯代、胺化制备目标化合物.以SRB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L-60、HeLa、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与结论 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和1H-NMR确证.初步药理结果 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明显强于β-榄香烯.

    作者:徐莉英;王宪明;于志瀛;董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肉桂酰天冬氨酸类氨肽酶N抑制剂的合成和初步活性研究

    目的 以氨肽酶N(APN/CD13)为药物作用靶点,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的肉桂酰天冬氨酸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抑制活性评价.方法 以肉桂酸和L-天冬氨酸甲酯为基本原料经缩合、水解、酸化、环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环状酸酐,再经氨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肉桂酰天冬氨酸类衍生物;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化合物对氨肽酶N的抑制活性.结果 与结论 合成了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肉桂酰天冬氨酸类衍生物,其结构经过1H-NMR、MS谱确证.其中化合物6d、6g、6k、61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氨肽酶N活性(IC50=12~28 μmol·L-1),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刘英姿;杨康辉;徐文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米力农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研究强心药物米力农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4-甲基毗啶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缩合及环化3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米力农.结果 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谱数据确证.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原料和试剂价廉易得,总收率为52.9%,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双伟;杨建国;金庆平;刘丹;赵临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型免疫抑制剂2-氨基-2-[2-(4-正辛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盐酸盐(FTY720)的合成

    目的 合成新型免疫抑制剂2-氨基-2-[2-(4-正辛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盐酸盐(FTY720).方法 以氯化苄和溴代正庚烷为起始原料,经Wurtz偶联、氯乙酰化、缩合、羰基还原、酯基还原、去乙酰化和成盐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FRY720,总收率为22.5%.结果 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中间体的1H-NMR谱和熔点与文献值相符.该合成路线成本低廉,步骤较短,操作简单.

    作者:陈耀;王晓奎;胡春;李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磷酸奥司米韦的合成研究

    目的 研究磷酸奥司米韦的合成方法 .方法 以莽草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缩酮保护、甲磺酰化、缩酮交换、还原,闭环反应得关键中间体(3R,4S,5S)-4,5-环氧基-3-(1-乙基丙氧基)-1-环己烯甲酸乙酯(2);化合物2在氯化镁催化下和叔丁胺反应,经甲磺酰化、闭环得氮丙啶中间体,再经开环、乙酰化、脱叔丁基、脱烯丙基、成磷酸盐共13步反应得抗病毒药磷酸奥司米韦.结果 与结论 合成的磷酸奥司米韦经1H-NMR和MS谱确证结构,总收率为29.5%.

    作者:林琳;王者江;毛东东;许佑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马蓝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 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马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靛玉红(1)、色胺酮(2)、1H-吲哚.3-羧酸(3)、4(3H)-喹唑酮(4)、2-氨基苯甲酸(5);两个黄酮类化合物: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7);两个单萜类成分:(-)-loliolide(8)、(+)-isololiolide(9).结论 化合物5、7、8、9为首次从马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在马蓝属中分离得到的单萜类成分.

    作者:刘远;欧阳富;于海洋;李玲;王乃利;姚新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目的 寻找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具有新化学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 寻找新型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设计并合成了10个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通过Erlenmeyer-Plochl反应及缩合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6-芳甲基-3-芳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采用Ellman方法 进行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了10个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结果 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8个目标化合物在10 μmol·L-1浓度水平抑制活性均超过了50%.结论 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是潜在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一类具有新骨架结构的AChE抑制剂.

    作者:刘斯婕;杨柳;刘晓光;金辄;温志昌;林煌权;胡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硫酸头孢匹罗工艺改进

    目的 对硫酸头孢匹罗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方法 以7-氨基头孢烷酸为起始原料,以六甲基二硅胺烷作为硅烷基化试剂,采用新的除杂技术,经三位取代反应、七位酰化反应和一步成盐,终得到硫酸头孢匹罗.结果 与结论 目标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谱数据确证.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总收率提高了10%,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管海英;郑玉林;陈玉双;胡旭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布索坦(febuxostat)

    2009年2月13日美国FDA批准武田制药北美公司(Takeda Pharmaceuticals North America)的非布索坦(fe-buxostat)上市用于治疗尿酸过高症(痛风) [1],其商品名为Uloric.该药为片剂,有两种剂型,分别是40 nag和80 mg,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但是本品不推荐用于无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在此之前,2008年5月5日,Ipsen公司的非布索坦也获得了欧盟的上市许可,商品名为Adenuric [2].

    作者:伍小云;胡艾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lerixafor(Mozobil)

    Genzyme公司研制的plerixafor是一种提升造血干细胞数量的药物,商品名Mozobil.美国FDA于2008年12月18日批准该药物的注射剂上市,用于接受干细胞骨髓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成年肿瘤患者.

    作者:高源;赵临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钆磷维塞三钠(gadofosveset trisodium)

    钆磷维塞三钠(gadofosveset trisodium)是拜尔-先灵公司(Bayer Schenng Pharma)转让给EPIX制药公司(EPIX Pharms.Inc)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商品名Vasovist.该药为注射剂,于2008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侦测狭窄或阻塞的动脉血管.

    作者:杨千姣;赵临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Degarelix(Firmagon)

    Degarelix是由Ferring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药物,该药于2008年12月24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Firmagon.这是7年来FDA首次批准治疗前列腺癌的新药上市.Degarelix通过抑制睾丸激素来延缓前列腺癌病程发展,属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抑制剂类药物.

    作者:张同波;董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氟取代在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的新进展

    对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合理的修饰是增强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和类药性的有效方法 ,氟原子的引入能够赋予有机分子独特而有利的生理化学性质,从而改变其药理学性质.该文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氟取代的天然产物及其药用价值.

    作者:祝令建;缪震元;张万年;雷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于细胞凋亡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细胞凋亡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是发现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策略.该机制中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有死亡受体、Bcl-2家族、IAP家族、MDM2蛋白等,该文对近年来以这些蛋白和受体为靶标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小根;顾为;林汉森;聂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型CD4抑制剂J2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

    以1-氯-2,4-二硝基苯为原料,经与甲胺反应,再氢化还原,在DCC存在条件下与3-吲哚丙烯酸缩合得到CD4抑制剂J2,总收率39.4%;通过混合淋巴细胞试验、细胞黏附试验和小鼠肾移植试验评价其免疫抑制活性,结果 显示J2能够阻断MHC-Ⅱ与CD4分子的结合,是一个具有较强活性的免疫抑制剂.

    作者:何新华;谢云德;肖鹤;张涵;王晓奎;李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