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5-0108
  • 国内刊号:21-1313/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含氮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合成具有新结构骨架的含氮姜黄素类抗肿瘤化合物并考察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姜黄素和查耳酮为先导物,利用药效团和骨架迁越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碱基的姜黄素类似物.选取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且用Discovery Studio 2.0软件进行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预测.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MS(ESI)、1H-NMR确证.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所测的两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姜黄素.ADME预测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都可能在体内被很好地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姜黄素有较大提高.

    作者:黄淑芳;应华洲;胡永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苯并咪唑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合成及初步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测定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活性.方法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为基本原料,经开环、Hofmann重排、酰胺化或酯化、还原得到邻二氨基苯化合物,再与相应的苯甲醛及其衍生物环合得到目标分子;采用体外抑酶试验初步筛选目标分子的PARO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2个苯并眯唑类衍生物,其中17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MS谱确证;初步活性筛选表明,多数受试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PARP抑制活性,并且对4'位的修饰使抑制活性显著提高,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沈超;王慧源;柳军;赵娜;张陆勇;吴晓明;孙宏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磺酸加贝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改进甲磺酸加贝酯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己内酰胺(2)为原料,经水解、缩合两步反应制得中间体6-胍基己酸盐酸盐(4),4与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缩合后再经成盐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总收率为43.1%,含量≥99.2%(质量分数).该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稳定.

    作者:卢学磊;陈宝泉;麻静;李彩文;王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阿戈美拉汀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改进新型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7-甲氧基-1-萘基)乙腈为起始原料,经还原及乙酰化2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IR、MS谱确证.改进后的合成方法较原工艺路线环境友好,总收率由文献报道的78.4%提高到83.8%.

    作者:孟秀君;赵兴旺;刘丹;赵临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ADPR解离过程的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

    目的 研究cADPR从CD38活性口袋解离的过程中配体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接近真实条件的蛋白结构模型.方法 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cADPR从CD38活性口袋解离的过程.在cGDPR和CD38晶体复合物基础上进行修改,得到cADPR和CD38的复合物;再用动力学优化得到平衡稳定的cAD-PR和CD38复合物结构;后施加一个简谐势促使cAD]PR从活性口袋解离.对解离过程中所施加外力进行监测,计算对比拉伸过程和平衡过程中氨基酸残基的波动情况.结果与结论 得到了cADPR解离过程中的一系列蛋白构象.发现cADPR与Trp189、Glu146、Glu226以及Ser126、Arg127的作用是抑制cADPR离去的主要作用.在克服了这些作用之后,cADPR还要克服一些稍弱的水桥作用,终才能完全离开活性口袋.上述残基在拉伸过程中波动幅度较大.也证明了这些残基在解离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验结果加深了对CD38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为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信息.

    作者:司原琦;金宏威;刘振明;张亮仁;张礼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3,4-二氢喹啉-2(1H)-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精神分裂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3,4-二氢喹啉-2(1H)-酮类化合物,考察其对D2、5-HT2A、5-HT1A受体的亲和力,并对代表化合物进行体内抗精神分裂活性测试.方法 7-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二卤代烷进行O-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衍生物反应得到目标产物(Ⅰ1~Ⅰ11);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D2、5-HT2A、5-HT1A受体亲和力初步试验,并选择化合物Ⅰ7进行体内抗阿朴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模型实验.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11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其中化合物Ⅰ7体内外活性良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辜顺林;马志龙;李亚莉;俞蕾平;李建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riociguat的合成

    目的 合成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riociguat.方法 以2-氟溴苄为起始原料合成2-氟苄肼(2);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氰基丙酮酸乙酯的钠盐(3);2和3关环后再经过5步反应合成1-(2-氟苄基)-1H-吡唑并[3,4-b]吡啶-3-甲脒盐酸盐(9);以苯胺和丙二腈为起始原料合成苯偶氮丙二腈(10);9和10关环后再经过催化氢化、烷氧酰基化、甲基化得到目标化合物dociguat.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确认,总收率为7.64%.

    作者:李亮;李行舟;刘雅丹;郑志兵;李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芬太尼合成方法的优化改进

    目的 优化芬太尼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β-苯乙胺为起始原料,经过aza-Michael加成、Dieckmann酯缩合、还原胺化以及酰化4步反应合成芬太尼.其中aza-Michael加成反应以硼酸为催化剂、水为溶剂;Dieck-mann酯缩合反应以氢化钠为碱、甲苯为溶剂;还原胺化反应中,胺化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异丙醚为溶剂,还原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甲醇为溶剂.结果与结论 aza-Michael加成反应收率为92%,Dieckmann酯缩合反应收率为85%,还原胺化收率为66%,合成芬太尼的总收率为45%.该合成方法路线简短、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收率较高.

    作者:付俊珂;任丽君;向玉联;樊启平;田兴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异核苷及其单磷酸酯的合成和抗病毒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异核苷类似物及其双异丙基单磷酸酯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传统加热法和微波辅助法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异核苷类似物及其双异丙基单磷酸酯,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优化了微波反应条件,并考察了化合物细胞水平的抗HIV和抗HSV活性.结果 在合成异核苷类似物及其双异丙基单磷酸酯化合物中,与传统加热法比较,微波辅助法在反应的选择性、转化率和收率上都有所提高.细胞水平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一些异核苷双异丙基单磷酸酯较其相应异核苷的抗HSV-2及HIV活性有较大程度提高.结论 微波辅助法可应用于异核苷类似物及其双异丙基单磷酸酯的合成;细胞内激酶催化的核苷单磷酸化是其三磷酸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由于单磷酸酯化合物跨越了这一过程,抗病毒活性较相应核苷类似物有所提高.

    作者:张烁;曹眸;关注;王卓;曹颖莉;郭颖;杨振军;张礼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海南大风子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inanensis(Merr.)]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大风子中分离得到了6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汉黄芩素(1)、甘草素(2)、sapinofuranone B(3)、(+)-yangabin(4)、对羟基苯甲酸(5)和β-谷甾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辉;左文健;梅文莉;钟惠民;戴好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达比加群酯甲磺酸盐

    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开发的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胶囊(dabigatran etexilate mesylate.商品名为Pradaxa)于2008年4月首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2010年10月19日又获得FDA批准.用于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1].达比加群酯是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上市的全新口服直接抗凝血药物.

    作者:张孟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盐酸羟考酮

    盐酸羟考酮(oxycodone hydrochloride)口服溶液剂是由美国Lehigh Valley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强效阿片类半合成镇痛药物,于2010年10月20日通过美国FDA的新药审批,用于缓解人体持续的中度到重度疼痛[1].

    作者:张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头孢洛林酯

    头孢洛林酯(ceftarofine fosamil)由日本武田制药(Takeda Pharmaceutical)公司开发,美国Forest Laboratories(Cerexa)公司获得市场授权,于2010年10月29日经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商品名为Teflaro, 是头孢洛林的前药(即N-磷酰化头孢洛林),属于第五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该药用于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肠炎(CABP)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AB-SSSI),包括甲氧西林耐受性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MR-SA)感染.

    作者:高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抗凋亡因子Bcl-2/Bcl-XL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Bcl-2蛋白家族是细胞凋亡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Bcl-2、Bcl-XL蛋白的过度表达是肿瘤发生及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其抑制剂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该文在简要介绍Bcl-2蛋白家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迄今已报道的抗凋亡因子Bcl-2、Bcl-XL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按其结构类型(主要包括BH3类、苯并吡喃类、三联苯及对苯二甲酰胺类、酰胺磺酰胺类、抗霉素类、棉酚类、三酚类、喹唑啉-2(1H)-硫酮类、三吡咯环类及8-氧-8H-苊并[1,2-b]吡咯-9-腈等)进行综述,阐述各类抑制剂的发现、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及活性研究.

    作者:王汝冰;周珊珊;周文;李绍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 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取、1H-NMR、12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名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王帆;刘小莉;张喜全;顾红梅;王孝妹;李娇毅;李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灯盏乙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

    目的 对灯盏乙素葡萄糖醛酸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葡萄糖醛酸羧基酯类衍生物,并测定这些衍生物的体外抗凝血活性.方法 通过将灯盏乙素葡萄糖醛酸羧基先成盐后酯化的方法合成6个灯盏乙素酯类衍生物,其中灯盏乙素乙酯及苄酯为已知化合物,其余4个为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抗凝血活性采用家兔的贫血小板血浆(PPP)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的测定(FIB),以80%ErOH作溶剂,以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6个灯盏乙素酯类衍生物Ⅱа~Ⅱf.药理实验表明,该类衍生物的抗凝血活性没有灯盏乙素强,灯盏乙素羧酸基改造后对凝血活性影响不大.

    作者:王振江;李念光;冯锋;唐于平;徐佳;段金廒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