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制备右旋佐匹克隆.方法 以2,3-吡嗪二酸酐和2-氨基-5-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环合、不对称还原、成酯和精制反应得到右旋佐匹克隆.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 H-NMR谱确证.新合成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产品光学纯度大于99.9%,化学纯度大于99.5%.
作者:沈大冬;姜金娣;张金霞;赖群萍;张永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洛索洛芬钠的合成新工艺.方法 以苯乙烯为原料,经氯化、格氏加成、酯化、氯甲基化、缩合、脱羧等7步反应制得洛索洛芬钠(2-[4-(2-氧代环戊基甲基)苯基]丙酸钠二水合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 H-NMR和ESI-MS谱确证,总收率为35.0%(以苯乙烯计).改进后的制备工艺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操作简便的特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徐新良;何昆仑;卢鑫;张兴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克服上市药物伊立替康酶转化率低、个体差异大以及由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而引发的毒副作用等不足,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新喜树碱前药.方法 以线性氨基酸为连接子,氨基酸N端通过氨基甲酸酯键与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10-OH相连,并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N-甲基哌嗪通过酰胺键与氨基酸分子C端相连,利用N-甲基哌嗪结构中氮原子的碱性与盐酸成盐以提高水溶性.以苄基保护的一系列氨基酸为起始原料,将其通过与三光气反应生成相应的异氰酸酯,再与SN38 10-OH通过氨基甲酸酯键相连,随后通过催化氢化反应脱去结构中的苄基保护基,游离出羧基,N-甲基哌嗪通过酰胺键与游离羧基相连,后成盐,得系列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价及稳定性测定.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 H-NMR及MS谱确证.目标化合物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细胞毒性均强于阳性对照药物伊立替康.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可在生理条件下充分释放出活性药物,且在酸性条件下可稳定存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较伊立替康明显降低,IC50值均在10 μmol·L-1以上,较伊立替康提高了100倍,极大地降低了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降低了毒副作用.本文还对此系列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作者:周沫;何新华;史卫国;仲伯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改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LY2874455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3,5-二氯吡啶、1-(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醛(16)和1-乙酰基-1H-吲唑-5-基乙酸酯为原料经Wittig反应、Heck加成、水解、缩合及脱保护基等步骤得到目标产物LY2874455.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经1 H-NMR和MS谱确证.改进后的合成路线中关键中间体(E)-1-(四氢-2H-吡喃-2-基)-3-(2-(1-(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乙基)-1H-吡唑-4-基)乙烯基)-1H-吲唑-5-醇的收率为45%(以16计).
作者:李冉;郭丽;屈博毅;刘大安;吴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设计并合成结构新颖的N-甲基-4-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索拉菲尼与B-Raf激酶的共结晶模型,在保留其药效团的基础上,设计了16个目标化合物,以吡啶甲酸为原料,经氯代、酯化、取代、还原、氨解及与取代的氨基甲酸苯酯反应制得9个目标化合物;经氯代、氨解、取代及与取代的氨基甲酸苯酯反应得到7个目标化合物;以索拉菲尼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株H460、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部分目标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活性优于或与索拉菲尼相当,其中化合物9b和12f的活性突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末端苯环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和取代位置对化合物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昱;秦铭泽;胡钢;王廷廷;聂敏花;吴迪;宫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蒽醌-多胺缀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结合能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1,4-二羟基蒽醌、1,8-二氯蒽醌等为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米托蒽醌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K562、HepG2、HT-29、HCT-116四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与DNA的结合实验.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 H-NMR、APCI-MS和元素分析确认.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T2~T4尤其是化合物T3对HepG2细胞和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物米托蒽醌.DNA结合实验表明化合物T3以嵌入方式作用于DNA,使鲱鱼精DNA-EB体系的荧光产生淬灭现象.
作者:甘莹;何利华;张亚宏;赵会君;罗朝阳;王建红;赵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方法 4-氨甲基苯甲酸酯化后与2,6-二氯吡嗪反应得到中间体,再经过Suzuki反应后与相应的取代苯硼酸偶联,在CDI的作用下与相应的苯胺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1 H-NMR谱确证.化合物4a、4b、4d、4i和4k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物MS-275相比,活性相当或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可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佳彬;万仁贵;叶清泉;赵砚瑾;李庶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氟比他班(florbetaben 18F)是由Piramal Imaging公司开发的一种放射性诊断试剂,于2014年2月24日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在欧洲上市,同年3月19日获得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Neuraceq.该药为注射剂.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或其他认知障碍疾病.氟比他班18F的中文化学名称:(E)-4-[-(4-{ 2-[2-(2-[18氟]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乙烯基]-N-甲基苯胺;英文化学名称:(E)4-[2-(4-{ 2-[2-(2-[18 F] fluoroethoxy) ethoxy] ethoxy} phenyl)vinyl]-N-methylbenzenamine;分子式:C21H26FNO3;分子量:358.437;CAS登记号:902143-01-5.
作者:唐百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4年4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Recordati Rare公司开发的口服重金属铅螯合剂二巯基丁二酸(succimer)在美国上市[1],该药为胶囊剂,商品名为Chemet.Succimer的中文化学名称: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英文名称:meso-2,3-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分子式:C4H6O452;分子量:182.2;CAS登记号:304-55-2.
作者:马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阿普斯特(apremilast)由美国Celgene生物技术公司开发,2014年3月21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成人活跃型银屑病性关节炎(PsA)的治疗[1],商品名为Otezla.Celgene公司已于同年9月再次向FDA提交申请,以扩大Otezla的适用人群.阿普斯特的中文名称:(S)-2-[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基]-4-乙酰基氨基异吲哚啉-1,3-二酮;英文化学名称:(+)-N-[2-[1(S)-(3-ethoxy-4-methoxyphenyl)-2-(methylsulfonyl)ethyl]-1,3-dioxo-2,3-dihydro-1H-isoindol-4-yl] acetamide;分子式:C22H24N2O7S;分子量:460.50;CAS登记号:608141-41-9.
作者:陈建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4年3月19日FDA批准由Paladin公司开发的米替福新(miltefosine)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Impavido.该药为胶囊剂,用于治疗12岁以上患者的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利什曼病[1].米替福新的中文化学名称:2-[十六烷氧基(羟基)磷酰氧基]-N,N,N-三甲基乙铵内盐;英文化学名称:2-[hexadecyloxy(hydroxy) phosphoryloxy]-N,N,N-trimethylethanaminium hydroxide inner salt;分子式:C21H46NO4P;分子量:407.57;CAS登记号:58066-85-6.
作者:徐从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色瑞替尼(ceritinib)由Novartis Pharms公司研究与开发,于2014年4月29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ZykadiaTM,该药为胶囊剂.用于对crizotinib(克唑替尼)治疗后已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晚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ALK+)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推荐剂量为每天750 mg[1].色瑞替尼的中文化学名称:5-氯-N2-(2-异丙氧基-5-甲基-4-(哌啶-4-基)苯基)-N4-(2-(异丙基磺酰基)苯基)嘧啶-2,4-二胺;英文化学名称:5-chloro-N4-[2-[(1-methylethyl)sulfonyl] phenyl]-N产-[5-methyl-2-(1-methylethoxy)-4-(4-piperidinyl) phenyl]-2,4-pyrimidinediamine;分子式:C28 H36ClN5O3S;分子量:558.14;CAS登记号:1032900-25-6[2].
作者:葛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非受体型蛋白激酶—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免疫细胞信号的转导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作为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小分子Syk抑制剂的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对这些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及作用特点等方面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玲玲;王义永;蒋华良;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一种阻止肿瘤细胞嘧啶类核苷酸形成的抗代谢药物,其抗肿瘤作用疗效确切并一直作为治疗胃癌、直肠癌、乳腺癌等的首选药物.但5-氟尿嘧啶的半衰期短、选择性较差、骨髓抑制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多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疗效高、毒副作用低的氟尿嘧啶类衍生物,特别是其1位和3位氮原子上取代的氟尿嘧啶衍生物的研究.本文对5-FU的代谢过程以及目前国内外N1,N3氟尿嘧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论,以期为5-FU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参考.
作者:廖年生;徐文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那可丁(noscapine,narcotine,1)的化学名为[S-(R*,S*)]-6,7-二甲氧基-3-(5,6,7,8-四氢)-[4-甲氧基-6-甲基-1,3-二氧戊环[4,5-g]异喹啉-5]-1(3H)-异苯并呋喃酮,是由Parisian Derosen在1804年从罂粟属植物鸦片中提取得到的,作为镇咳药已有一百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本品系末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意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那可丁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镇痛、镇静作用,无欣快感,无成瘾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非常广泛[1].综合文献报道的路线,基本的合成途径是先各自合成重要的中间体,然后两个中间体再进行偶联制得.其中关键中间体4(2→3→4)、5(2→3→5)、6(2→3→6)、9(2→7→8→9;2→10→11→9)的合成均是以2,3-二甲氧基苯乙酸(2)为原料.具体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作者:张祯;冯岩;宋帅;赵冬梅;程卯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