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研究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8/R
  • 国内刊号:11-5398/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1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1990年在《国外医学》系列第一次质量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 中西医结合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柴桂五苓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围绝期和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减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目前西医多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由于该疗法禁忌症多,且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等副作用,而致许多患者不能接受.因此,我们采用纯中药柴桂五苓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平;郭杰;刘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神阙穴贴敷对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牵拉反射的疗效观察

    传统痔疮手术因在躯体神经控制区域手术,患者痛苦较大.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虽解决了术后排便痛的问题,但术中产生的牵拉反射却十分明显,患者表现为腹部坠胀疼痛、恶寒、恶心呕吐,时有血压及心率下降等[1].我院采用术前神阙穴贴敷热疗贴的方式预防和治疗PPH术中出现的牵拉反射30例,并与术前神阙穴贴敷安慰贴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岳超驰;闻永;杜位良;万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8例临床观察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减,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1].西医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代谢,对抗神经、精神及生殖道的症状,但长时间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本文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中药配合肝素治疗大面积烧伤早期高凝状态28例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多见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加重创面程度.异常的血液循环状态、血液高凝、微血栓形成终引起多脏器微循环障碍,而致生命危险[1-2].研究表明,大面积烧伤患者随烧伤深度和面积的增加,高凝状态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增加血流量、抗凝血、扩张血管作用.我们采用自拟中药复方配合肝素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学兴;王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影响胃肠激素中药的研究进展

    自1902年Bayliss和Startling发现人类胃肠激素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其在多领域、多学科的重要作用.中药对胃肠激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因将中药的优势与现代实验研究充分融合,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作者:唐明;吴天慧;唐晓晓;王尚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骨肉不相亲”谈骨质疏松症的形成

    本文通过中医学、现代医学对骨骼与肌肉的相关性研究,阐述《黄帝内经》中骨痿“骨肉不相亲”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芳;郑洪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诸病源候论》中“毒”的治则治法探讨

    本文通过对《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治法治则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出“毒”的治法治则有“消毒灭瘢”、“解毒药法”、导引法、汗法、下法、吐法及外治法,为后世治疗“毒”之相关病证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者:朱爱松;邓洋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欧洲赤松精油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运用

    本文根据《内经》的经络理论及熨法概念,探讨在外治法中,将腧穴配合欧洲赤松精油等各种精油的芳香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特性及效果.

    作者:阿贝乐;赵国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丹红合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红合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予等容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纳),丹红合剂5、2.5、1.25 g/kg组,阿司匹林0.025 g/kg组.各组均按1ml/kg容积灌胃,1次/d,连续给药8d.于末次给药1h后心脏取血,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花生四烯酸(AA)3种诱导剂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 丹红合剂5、2.5、1.25 g/kg组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分别为9.4%、5.1%、0.6%,对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34.5%、11.1%、5.6%;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1.4%、11.6%、2.3%.结论 丹红合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侯可强;何广云;王强庆;屈彩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紫丹饮含药血清在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中对内膜容受性的调节

    目的 观察紫丹饮含药血清在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中对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探讨紫丹饮是否通过调节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 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分别来自孕4.5 d、12.5 d小鼠子宫,通过原代培养分离两种子宫内膜细胞及UNK细胞,将两种内膜细胞1∶1混合并加入一定浓度的UNK培养上清培养.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其上,并设立胎牛血清、空白血清、阿斯匹林血清为对照,用Realtime-PCR法检测紫丹饮对小鼠子宫内膜细胞LIF及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子宫免疫微环境中,子宫内膜细胞LIF、VEGF基因表达显著升高[10%紫丹饮含药血清组、10%阿司匹林含药血清组与10%空白血清组LIF表达分别为(2.10±0.20)、(1.98±0.14)、(0.90±0.05),VEGF表达分别为(3.17±0.31)、(2.52±0.09)、(0.92±0.06),P<0.05].结论 中药紫丹饮在子宫UNK细胞的旁分泌作用下通过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陈倩;金哲;鲁秋丹;曹颖;李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人肝癌SMMC-7221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无菌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MT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的影响,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浓度分别为3.34、2.38、1.43和0.48 mg/ml;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测肝癌细胞凋亡率,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浓度分别为0.86、1.72和3.43 mg/ml.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浓度3.34、2.38、1.43、0.48 mg/ml作用于SMMC-7721 24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1.03%、53.67%、49.83%、0.03%;作用48 h后,上述浓度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7.14%、65.35%、62.25%、0.05%,作用72 h后,分别为74.16%、68.77%、66.04%、26.02%.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浓度0.86、1.72和3.43 mg/ml作用于SMMC-7721 24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6±0.35)%、(15.16±1.15)%、(13.17±0.40)%;作用48 h后,上述浓度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57±0.44)%、(28.07±0.76)%、(29.81±8.10)%,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05±0.09)%(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雷娜;张博;裴迎霞;祁鑫;王金华;张芸;刘瑞;李杰;林洪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蒜多糖对酒精致人胚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大蒜多糖对健康人胚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L02细胞,以酒精为氧化剂损伤L02细胞,制成氧化损伤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蒜多糖(10、20、40、80 mg/L),观察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RT-qPCR法检测大蒜多糖对人肝细胞中HO-1 mRNA的影响,以Western bloting分析HO-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大蒜多糖均可减少酒精对L02的氧化损伤.肝细胞经100 mmol/L酒精暴露8h后,20、40、80 mg/L大蒜多糖的SOD分别为(3.65±0.42) NU/mg、(4.11±0.16) NU/mg、(4.61±0.23) NU/mg; GSH-Px分另为(75.96±8.96) mg/mg、(81.83±5.70) mg/mg;(89.32±6.35) mg/mg; MDA分别为(1.05±0.16) nmol/mg、(0.99±0.12) nmol/mg、(0.78±0.11) nmol/mg,各项分别与酒精损伤组[ SOD (2.35±0.28) NU/mg、GSH-Px (54.41±8.17) mg/mg、MDA(1.58±0.23) nmol/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红素氧化酶-1(HO-1) mRNA、蛋白表达呈浓度效应依赖性.结论 大蒜多糖对L0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大蒜多糖可能通过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保护被酒精氧化损伤的肝细胞,呈剂量效应关系.且可通过促进HO-1 mRNA的表达,共同保护肝细胞.

    作者:单士刚;包永芬;沈定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选穴原则对寻常性痤疮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不同选穴原则针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不同疗效.方法 将51例寻常性痤疮受试者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局部选穴组、远端选穴组和局部兼远端选穴组,并设10例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针刺前后血清花生四烯酸(AA)、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局部选穴组、远端选穴组、局部兼远端组血清AA[分别为(20.56±5.28) μg/L、(18.86±5.70) μg/L、(14.62±3.06)μg/L],SHBG[分别为(333.31±87.96)nmol/L、(332.02±87.82)nmol/L、(273.02±61.74) nmol/L]检测水平均接近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仅局部兼远端组(5.62±1.98) n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下降水平局部兼远端选穴组优于局部选穴组(P<0.01).结论 针刺可有效改善寻常性痤疮的炎症因子和相关雄激素水平,不同选穴原则的针刺对部分指标的改善有较大差异性.

    作者:喻晓;孙亦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黄芪、生地黄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生地黄配合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疗效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对黄芪、生地黄治疗;对照组应用强的松、环磷酰胺为主治疗,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完成治疗27例、脱失9例,对照组完成治疗34例、脱失2例.至观察终点,治疗组强的松用量( 15.41±7.65) mg/d低于对照组( 17.25±8.83) mg/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治疗组激素撤减量总量为(50.12±12.53) mg,略高于对照组(48.96±13.71) mg,两组激素撤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因病情反复需加量使用激素者(15.92%)明显低于对照组(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P<0.05).两组不良反应柯兴氏征、感染、胃肠道出血、心血管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42,0.98,0.01,0.03,P均>0.05),但失眠、潮热及虚汗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4,5.9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LEDAI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血补体3、血免疫球蛋白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1.04,1.18,0.26,1.61,P均>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1.06±0.12) g/L低于对照组(1.42±0.54) g/L (t=3.78,P< 0.05).结论 药对黄芪、生地黄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疗效增益不明显,但可减少激素的部分副作用,有利于激素的平稳撤减.

    作者:李明;马晶晶;赵雪丽;朱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中老年人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健身气功六字诀(简称六字诀)习练者练功前后脑电功率谱的分析,评估习练六字诀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六字诀习练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神经生理信息工作站”分别记录两组受试者练功前和练功6个月后的脑电信息,并导入“智能脑功能分析系统”对脑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①频率域变化比较:习练组练功6个月后α1(0.3959±0.2332)μv2呈增加趋势,α2频段(0.1531±0.11609)μv2明显增加;δ、θ频段[分别为(0.0951±0.0604)μv2和(0.2515±0.1165) μv2],以及β1、β2[分别为(0.0934±0.0483)μv2、(0.0111±0.0068)μv2]呈明显减少趋势.健康对照组的δ、θ、α1、α2、β1和β2变化不明显.②空间域变化比较:从各导联(δ+θ+β)/α比值变化看,习练组6个月后在右前额区(2.0711±1.6765)、左额区(1.8586±1.6321)、左中央区(1.7756±1.3104),与练功前比较有明显变化;右额区(1.9610±1.4332)、左项区(1.5587±1.2798)、右顶区(1.6108±1.2521)、左枕区(1.1383±0.9343)、右枕区(1.2555±1.0694)、左中颞区(1.8961±1.5900)、右中颞区(2.0190±1.6374)有轻度的变化.健康对照组练功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健身气功六字诀可改善受试者大脑功能状态.

    作者:凃人顺;郑信团;孙淑菊;王宪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出血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与中风闭、脱证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的表达与中风闭、脱证的关系.方法 2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辨证分为3组:阴闭组、阳闭组、脱证组,另选6例非正常死亡者3h内获取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肿边缘区IGF-1的表达,研究IGF-1的表达与中医闭、脱证的关系.结果 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GF-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阳闭、阴闭、脱证三组之间血肿周围组织IGF-1表达[分别为(0.696±0.111)、(1.151±0.185)、(1.697±0.10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后脑组织中IGF-1表达量的高低可反映病情轻重.

    作者:高丽丽;吴成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对寸口脉结节状管体的认识

    研究背景:寸口脉的结节状管体,有不同的静止形态和动态变化的规律.结节状管体,分为单结节型和多结节型.多结节型又有间隔型、连续型之分.单结节型主要分为,膨、条、粒、泡四型.在外力作用下,结节状管体局部出现波动、凹凸、粗细、连断、分裂、软硬等规律性变化.不同结节状管体及其指感变化,可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罗愚;张广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59例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病,常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而致慢性腰痛,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门诊应用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5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伟民;郝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急性脊髓炎12例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临床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膀胱直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笔者自2007年以来,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脊髓炎12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董必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穴位按摩缓解中晚期肝癌疼痛120例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肝区疼痛是晚期肝癌的主要表现,也是患者痛苦的症状之一.癌性疼痛是治疗上的一个难题,使用止痛药物的同时配合使用一些干预技术,如音乐疗法、转移或分散注意力、心理支持、针灸、按摩、冷疗、热疗、皮肤刺激等物理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2007年以来,我们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在应用镇痛药物的同时配合太冲、丘墟穴按摩,以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作义;原晓红;邵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归丸治疗男子不育症一则

    张洪义教授为全国中医临床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香港亚洲中医院副院长兼专家组组长.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先后在国内外高等学府任教.在治疗男子不育症中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就其临床一则病例,作简要介绍.

    作者:朱明兴;张洪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穴位拔罐加贴敷治疗小儿咳嗽120例

    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居多,西医治疗本病一般采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方法,对于易配合患儿上述治疗尚可,但对于拒绝打针输液患儿,尤以咳嗽伴喘息者,不易获效,笔者从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运用穴位贴敷加中药穴位拔罐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段秉兰;田彩霞;牛丽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灸医籍选》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针灸医籍选》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以指导临床与科研为主要目的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设置以来,对完善针灸学的学术体系,培养高素质针灸专业人才,发展针灸学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来,随着针灸学的不断发展,《针灸医籍选》在针灸临床、科研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开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1].《针灸医籍选》课程依托于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在多年的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有几点思考与体会与同道共享.

    作者:马巧琳;高希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面向中医临床医生的文献信息需求调研

    为了实现基于中医临床文献提供临床诊疗研究需求的检索服务,本文对中医医生进行了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文献信息检索需求的调查问卷,希望能根据医生的实际需求确定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和服务方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多媒体教育资源系统建设初探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有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全国名老中医经验视频资料,为满足广大读者及研究的需求,以抢救馆藏名老中医经验胶片资源、扩大继续教育项目为目的,遵循“基于中医、着眼临床、尊重经典”的原则,利用院内的科研局域网等基础设施,结合多媒体技术,拟设计并建成“中医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

    作者:孙海舒;郭敏华;符永驰;张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国内外健康档案研究境况

    本文对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介绍了国内外EHR建设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国外EHR建设特点的介绍,为我国EHR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同时针对我国EHR的建设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张修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东汉至五代中药“五味”理论在本草学中的发展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中药五味理论大多源自中医药学的教科书,对于原滋原味的中药五味理论的起源以及其发展形成的过程缺乏了解,从而不能正确地对其产生认识和评价.本文概述了东汉至五代这一历史时期的中药药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作者: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生化片中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含量的RP-HPLC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生化片中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 采用Luna-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10∶9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在0.056~1.12 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小于2.0%.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陆莲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及安全性探讨

    中药注射剂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起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阐明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提出了建议.

    作者:庆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