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的新医改大环境下,取消以药补医,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成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必备举措”.然而,在全国的县级公立医院真正迈开零差率销售第一步后,相应的配套政策却迟迟未得到落实.这就导致部分县级公立医院,在万难之中自谋生路,药房托管再一次回潮.名噪一时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禄丰县,其当地人民医院也正是在新医改要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背景下,融合以往曾试点药房托管的改革经验与思路,试水了新一轮的药房托管.在禄丰县人民医院(下称“人民医院”)院长熊文云看来,这种医院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模式,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百姓得到实惠.
作者:李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历时半年甚至一年多的酝酿与布局后,药房托管的利好效应似乎正在不断释放.8月份,国药一致药业中报就明确表示,经过其分销事业部多种业务模式创新如DTC(院外销售)、药房托管等,其公司国产品收入占比达到了49%,直销业态占比达到了72%.而在6月份,康美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华更在某券商策略会上明确表示,上半年其公司的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将同比增长30%.这一销售业绩的飙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公司的药房托管策略.
作者:汪兆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也是管理体制、价格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形式.而以药房托管的契约形式,将医院药房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医药企业进行有偿的经营和管理,是当下医药圈内热的投资话题,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为此《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特邀请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行业中心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畅谈对药房托管的个人观点.
作者:李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廖新波:缘何反对?垄断!众所周知,药房托管有影响的当属2006年的南京托管模式,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仅一年之后的2007年,他又去视察发觉不行.一个高层领导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判断呢?事实上,初的南京模式是出于一种由上至下的被迫状态,这是由于当时要打击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回扣,通过托管让利给百姓.于是找到一家公司,把药房所有药的购销统管起来,利益分成.
作者:李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受益于新一轮医改政策的刺激,曾经湮没一时的药房托管模式已在多地卷土重来,其风头正健.春江水暖鸭先知.早在2012年,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其实就已暗流涌动,在悄悄酝酿着新一轮的药房托管,秉持着独特的契机,上海市东方医院由此成为了这轮变革的潜行者.此后,上海地区越来越多的大型三甲医院分院也纷纷加入到这一改革的行列中来,一时间蔚为大观.
作者:汪兆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继5月初取消低价药高零售限价之后,发改委对药品价格放开又有新动作.7月23日,国家发改委拟放开部分药品价格的征求意见稿曝光.根据该意见稿,发改委有意放开非处方药、非医保目录等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此次拟放开药品价格的具体范围包括医保目录外中国物质专利药品、医保目录外血液制品、零售药店出售的医保目录非处方药品、医保目录中药品通用名下不报销的药品剂型、国家统一收购的计生药具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5类品种.也就是说,零售药店的非处方药(医保内、医保外所有品种)、医保外的专利药、血液制品拟全部放开价格.
作者:刘文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今年高考结束及考生填报志愿分数的陆续出炉,关于是否同意孩子学医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的热点.学医到底是让人走向辉煌的光明大道,还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学医”的陷阱?城里的人想出去日前,国内的医疗专业网站“丁香园”展开了一项关于“医务人员是否愿意子女继续从医”的调查结果显示,58%的受访者会“力阻自己或亲友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仅3%的受访者会“建议自己或亲友的子女学医”.
作者:李芳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北京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尘埃落定,北京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思路也随之浮出水面.北京医改将有哪些新思路?新组建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又将如何进行职责划分?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及北京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北京市的卫生事业将延续大北京、全行业的战略思路,着重在规划调控、医疗资源疏解、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发力,改革也将进一步向深水区迈进.
作者:闫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公立医院改革事关医改全局的成败.2010年国家选择了17个试点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2014年进一步选取1000个试点县(市)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事关公立医院改革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上,仍需要把准方向、明确思路.
作者:单大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日前,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政府对“感动温州人物”——医生徐志坚提起的行政复议作出决定,撤销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决定书,并责令其重新作出工伤认定.该事件可追溯于2013年8月,因为连续三天抢救患者而突发脑溢血倒在岗位上的徐志坚,在今年3月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后却得到“不予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决定书,让众多医务工作者为之齿冷心寒.
作者:王岳;曹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汽车行业,丰田管理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被业界奉为圭臬,其以高效率而著称;在医疗行业,美国弗吉尼亚梅森医疗中心(下称“梅森医疗中心”)创建的弗吉尼亚梅森生产系统(Virginia Mason Production System,VMPS)重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并告诉世人:采用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人人都能享有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
作者:张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夏季通常是国美、大中、苏宁疯狂打响价格战以抢夺客户的时段.然而,如此竞争,反而使得消费者无所适从,并对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顾虑重重.价格战从来不是长久之计.其实,谁都会光顾的店铺,终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店铺.挑选顾客,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意味着更加明确企业的理念和经营方针,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一百年前,当英国人科龄创办协和医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of Peking)时,他一定不会想到这所医院将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协和的成长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协和的历史,亦是一幅20世纪上半叶西医东渐的长轴画卷.
作者:吴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新医院评审与以往全然不同,非常认真、踏实,反馈的情况实事求是.”“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评价,而是一次深入现场的管理教学过程,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机遇,是一种由身到心、到内心、到思想的洗礼,是一段立足品质的改进旅程.”“此次年度评价对湘雅医院是一次全方位‘把脉’,将促进我院综合管理迈上新台阶.医院将以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为线索,以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标准为指引,以医院管理基本工具为工作原则,建立更为细致、更加到位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作者:王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013年8月上海市三级医院复评审,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成为首家接受新评审标准检查的单位.我认为,医院管理者应重新认识评审的意义,让评审成为医疗质量提升的新助力.新的医院评审理念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医院视角转变为从患者视角看管理,重在患者安全;二是从专业技术评审转变为管理评审,重在科学管理;三是从演绎法转变为归纳法(以前是横断面检查,现在采用追踪检查),评价手段更加科学;四是从对结果的评审转变为对过程的评审,重在流程和细节.
作者:徐丛剑;邢远翔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放眼医院各科室,除ICU、急诊科外,惊心动魄的当属妇产科.先不说时下一位产妇就医多人陪同,几代人期盼平安,就说一旦发生死亡事故,连国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的指标都受牵连.因此,确保孕产妇的医疗安全,是妇产医院管理者的头等大事.今年是马年,妇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院长们都很焦虑,因此压力骤然增大.一是受马年吉利、羊年不祥的属相之说,孕产妇明显增加;二是继去年11月我国正式放开“单独二胎”以来,许多母亲纷纷加入了生育大军,甚至四十多岁的妇女也跃跃欲试,这种政策的调整让床位本不充裕的妇产医院有些措手不及.
作者:邢远翔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促进我国健康产业良性发展王陇德:关于健康产业,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无明确的定义.2007年,联合国国际标准委员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将健康产业归为经济体系的分支,是指从事为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姑息治疗等服务的过程中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但是,我认为健康产业应是指生产或提供以促进、维护健康为目的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行业.
作者:丁月;张颂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市纺织第一医院)的前身为水月医院,由日商于1933年创建.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接管,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医院、上海市纺织第一医院,并承担了纺织系统职工及家属的医疗保健等服务.由于纺织业的急转直下,医院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经济负担加重.1999年初,医院划归普陀区卫生行政部门管辖,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并保留医院原名,即上海市纺织第一医院(下称“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属地化管理.
作者:李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位于京津公路西侧的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其貌不扬,老式建筑的墙面已经有些掉漆,简陋的医院环境让人恍惚回到10年前的医院.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设施陈旧的二级医院,业务收入实现了亿的突破.在今年5月之前,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大的一级医院:职工600余人,开放床位320张,主要诊治基层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从90年代的乡镇卫生院一步步蜕变为如今的二级综合医院并非易事,几代院长在逆境中寻找发展之机,将劣势小化,优势大化.
作者:曾耀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帮带下级医疗机构、成为医教研均有建树的区域医疗中心、将更多的区域内患者留在当地就医……这是地区龙头医院在本轮医改中面临的共同发展目标.湖北省随州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地级市,作为该地区大的医疗机构,随州市中心医院将医疗质量和安全视为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以此作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和打造百姓放心就医医院的一大根本.随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张振建在不断引入和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时,便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医疗质量文化建设,还将医院承担教学作务视作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抓手.
作者:刘巍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