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内有无催乳素(PRL)这一重要免疫调节激素的基因表达,以探讨此自身免疫反应发生部位能否产生PRL样物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GD甲状腺组织和非自身免疫甲状腺病标本(为对照组)内以及从GD甲状腺内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和原代培养的相应甲状腺滤泡细胞 (TFC)中PRL mRNA的表达.结果:GD甲状腺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和浸润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到表达PRL mRNA的阳性细胞,但TFC均为阴性.而在对照组甲状腺内无PRL mRNA表达.从GD 甲状腺内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中(9.8±3.3)%的细胞表达PRL mRNA,但原代培养的相应TFC均为阴性.结论:GD甲状腺组织内有PRL mRNA表达,提示此局部能够产生PRL样物质,后者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影响GD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静;滕卫平;蓝妮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IL-1、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和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BV-DNA或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1、TGF-β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作者:李东复;太京华;潘留兰;孟宪明;金珍婧;宋春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众所周知,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家族参与各种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控.1994年Smith等人发现TNF家族所有成员,除α-淋巴毒素外,都是II型膜蛋白.它们的生物学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细胞间接触,由膜结合形式的配体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或者通过加工和排出可溶性配体,配体再和其受体结合的.另外,该家族的其他成员诸如CD27L,C D30L,OX40L,FasL和4-IBBL都有胞浆调控区,它们与受体结合后能进行信号传递[1 -5]
作者:周琳;仲人前;孔宪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近年来免疫识别等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为克服或逆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 T)的主要伴发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和移植物抗宿病(GVHD)提供了新思路:如过继输注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重建移植病人的特异性免疫功能;Allo-HSCT后行供体淋巴细胞输入(DLI) 延长病人的缓解期,以及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等.因此,本文就近几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过继免疫疗法的某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玉英;奚永志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异基因大鼠联体共生诱导心脏移植耐受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将DA和LEW的脾细胞(2×108)分别经舌静脉注射给对方,2 d后均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第3天实施联体手术,联体1 w后分开,在DA→LEW之间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通过胸腺和脾脏内嵌合体检测、MLR、体内细胞转移、IL-2逆转实验,探讨耐受机理.结果: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嵌合体检测显示耐受的形成和嵌合体的存在成相关性,MLR和体内细胞转移实验证明,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受抑制表现为供体特异性,并且受体存在抑制细胞;IL-2逆转实验表明该耐受与克隆失活( anergy)有关.结论:通过联体共生诱导大鼠耐受、延长心脏移植存活,移植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
作者:张庆殷;郝洁;刘家望;谢蜀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跨膜型TGFα和分泌型TGFα促增殖作用的异同.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二型TGFα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促增殖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HaCaT细胞IL-6mRNA的水平.结果:二型TGFα均可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和PCNA的表达以及提高人角质细胞HaCaT IL-6mRNA的水平,但S-TGFα比TM-TGFα的作用强(P<0.01).结论:二型TGFα促细胞增殖、产生IL-6的效应基本相似,仅呈量的差异性,提示TM-TGFα可能在体内起维持和更新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作用,而S-TGFα则可能在组织损伤、炎症反应中发挥更强的效应.
作者:江侃;李卓娅;姜晓丹;冯玮;熊平;徐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侵袭蛋白表达阴性(FSM-2117)和阳性(FS-5416)的两株双价痢疾菌苗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 ,GALT)中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ASC)的变化,以探讨免疫途径及侵袭蛋白表达与否对痢疾菌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 FSM-2117或FS-5416 4×107CFU分别经滴鼻、灌胃及肠内注射3种途径免疫小鼠,间隔 2 w, 第3次免疫后7 d活杀分离脾、小肠PP及MLN淋巴细胞,采用BA-ELISASPOT法检测其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氏LPSIgA和IgG分泌细胞.结果:滴鼻途径及小肠内免疫都能够诱生脾细胞特异性IgA-ASC、IgG-ASC显著升高(P<0.01);仅滴鼻免疫组Ipa+株较Ipa-株升高显著(P<0.0 1).滴鼻和小肠内免疫同时诱生肠GALT中派伊尔小结(Payer's patch,PP)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淋巴细胞ASC显著升高(P<0.05, P<0.01 ),但株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同等剂量的灌胃免疫未能诱发脾细胞及GALT特异性ASC升高.结论: 鼻粘膜和小肠内免疫可以有效地诱导脾脏和GAL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且显著降低免疫原用量 (本实验滴鼻剂量为常规灌胃的1/20),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研究中发现侵袭蛋白表达在鼻粘膜部位能够加强脾细胞特异性抗体生成,但在胃肠粘膜却无此作用,原因尚不清楚.
作者:徐辉;高杰英;彭虹;舒翠莉;邢丽;石辛甫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动物模型,研究口服可溶性鸡II型胶原(CCII)诱导免疫耐受对大鼠复发性RA的预防作用.方法:以CCII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RA大鼠模型.在大鼠致炎前和反复造病后, 口服CCII,观察其对RA复发的预防作用.并以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的抗CCII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在Wistar大鼠成功地诱发了RA,发病率为90%.大鼠在致炎前口服CCII可明显延迟RA的发病时间并降低RA的发病率,且大鼠RA的临床症状也明显减轻.而耐受大鼠由CCII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明显受到抑制.ELISA检测结果显示:口服可溶性CC II对大鼠体内抗CCII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口服CCII可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从而对大鼠RA的发生有着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韩晓枫;马宝骊;王利;张继英;柏峻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构建羊种布氏杆菌基因组DNA表达文库,并研究其免疫效果.方法:将羊布氏杆菌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消化后,克隆入pSV-β-Gal质粒,构建含羊布氏杆菌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表达文库,用构建的表达文库经股四头肌免疫小鼠.结果:从文库中筛选了26个含羊种布氏杆菌基因组DNA片段的细菌克隆 ;免疫小鼠,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羊种布氏菌凝集抗体,并使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增高.结论:构建的羊布氏杆菌基因组DNA表达文库可以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此工作为制备有效的布氏杆菌及其它胞内寄生菌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姜波;杨煜;于永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为了制备高纯度、高活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方法:化学诱导重组表达载体pT7.7hIL-6进行蛋白表达,菌体经超声破碎分离包涵体,并对包涵体进行洗涤、变性和复性处理,用DEAE-Sepharose CL-6B弱阴离子交换柱一步纯化复性的重组人IL-6 .采用3H-TdR法测定rhIL-6的活性.结果: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纯度达95%,比活性为3.0×108 U/mg. 结论: 本实验设计的纯化工艺简便易行,所得产品纯度高、产率高.
作者:段秀梅;谭岩;许淑芬;杨广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Ku80基因分子克隆在人肺癌细胞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重组的正义、反义Ku80基因表达质粒,导入人肺癌细胞后,用Northern-blotting法和Western-b lo tting法证明Ku80正义、反义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1)正义或反义Ku80克隆阳性的LCA细胞在mRNA水平均有正义或反义Ku80的表达印迹.(2)仅在正义Ku80克隆阳性的LCA细胞有正义Ku80蛋白表达印迹;而反义Ku80克隆阳性的LC A细胞无Ku80蛋白表达印迹.结论:正义或反义Ku80基因的分子克隆可在人肺癌细胞的mRNA得到表达 ,正义Ku80克隆阳性的LCA细胞有正义Ku80蛋白表达,反义Ku80基因可封闭肿瘤细胞的正义K u80蛋白的表达.此结论为将Ku基因作为肿瘤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捷;张秀娟;杨贵贞;大森繁成;口裕一;栗山乔之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T淋巴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天花粉蛋白对PBMC在植物血凝素-M(PHA-M)刺激下分泌IL-2、IL-6水平的影响;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天花粉蛋白对T淋巴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影响.结果:天花粉蛋白促进正常人PBMC在PHA-M刺激下分泌IL-2和IL-6;增大T淋巴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电流强度 .结论: 天花粉蛋白可通过增大T淋巴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强度及促进PBMC分泌IL-2 和IL-6,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周广宇;汪丽;毕黎琦;李洪军;何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癌发生和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析临床乳癌标本及腋窝清扫淋巴结组织GST-π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织、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HE阴性淋巴结中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77%,43%;GST-π mRNA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 88%,71%,39%.结论: 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GST-π表达增高,是一典型癌前病变标志酶;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GST-π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好,且在耐药反应性上淋巴结灵敏性强于乳癌组织;GST-π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主要发生在RNA和(或)转录前水平 .
作者:李继梅;付红梅;陆桂君;唐睿珠;王秦秦;郝萍;李春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地直接表达目的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猪卵透明带-1(pZP1)cDNA中扩增pZP4目的基因片段 ,通过在其5′端和3′端引入的双酶切位点将该完整的目的cDNA定向插入pBV221表达质粒P RPL启动因子下游的多克隆区.结果:此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宿主工程菌后经热诱导培养,可在SDS-P AGE凝胶上得到特异性的高表达蛋白条带,而且它在Western blot鉴定实验中能被鼠抗pZP 4的单克隆抗体17D3和兔抗pZP IgGs识别.结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了可被17D3单克隆抗体及ZP多克隆抗体识别的ZP4.
作者:孙晓溪;徐万祥;邱德义;熊艳;李大金;谢毅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