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89
  • 全年订价: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1年5期文献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功能早有研究报道,但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玉红;周冬;舒琏;梁洪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淋巴液与血液IL-6、IL-10、IL-12、T细胞亚群变化及胸导管引流对其的影响

    诸多研究已表明哮喘与细胞因子(CK)失调、T细胞亚群失衡等有关。目前关于哮喘病人淋巴液中CK等研究,国内外尚少报道。我们自1996年3月至1998年5月对3l例哮喘病人胸导管引流(TDD)治疗不同时间淋巴液中IL-6、IL-10、IL-12以及T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学斌;刘凤;王福猛;齐春生;贾云义;王云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人线粒体DNA11778突变位点及其临床意义

    11778位点突变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疾病(Leber' 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的发生密切相关[1]。本文报道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该突变位点的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经安;童绎;陈君敏;陈贻凯;林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轻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腹腔液IL-6、EMAb的检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由EM引起不孕的发病率高达30%~40%。尤其目前对轻症EM不孕患者,是用外科还是内科治疗来提高生育力尚缺乏统一的认识,这其中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对EM不孕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为此本文探讨了轻症EM所致不孕患者的血清、腹腔液IL-6及EMAb水平,将有益于指导EM不孕的临床治疗。

    作者:任云青;刘荣臻;高静媛;陈向伟;马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mRNA在变应原诱导的鼻粘膜晚期反应标本的表达

    目的:测定IL-6和IL-8变应原诱导的鼻粘膜晚期反应标本中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变应原诱导的1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病人的鼻粘膜标本表达IL-6和IL-8mRNA阳性细胞数。结果:在10例标本中,2种细胞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和10/10。与对照相比,变应原诱导的鼻粘膜标本表达IL-6和IL-8mR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和P<0.01)。结论:IL-6和IL-8mRNA表达增加可作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晚期的标志。

    作者:吕俊华;宇丽;孙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激活抗白血病免疫的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1]。Ch-oudhury[2]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表明,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外周血获得的DCs含BCR/ABL融合基因,在rhlL-2存在下能刺激自体外周血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由于骨髓中含一定数量的T细胞,我们设想,在CML病人骨髓中加入自体DCs可以活化这些T细胞,产生抗白血病免疫反应。

    作者:陈君敏;魏秀妹;陈志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胚胎HLA-I b的表达与母胎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胎儿作为一种同种半异体抗原能够在母体内正常有规律地种植生长,这种发生在母胎界面的免疫逃逸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是免疫学家们深感兴趣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受体研究的深入,对母胎界面免疫逃逸问题的研究也有了全新的进展。

    作者:王琼;庄广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HLA-A*0201的cDNA克隆及在COS-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

    目的:克隆HLA-A*0201编码区的cDNA,并建立在COS-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技术从HLA-A*0201阳性的淋巴细胞中获得HLA-A的cDNA,将其定向克隆至载体pBluescriptⅡSK(+/-)中,经测序确证后,将该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OS-7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HLA-A*0201分子的瞬时表达。结果:获得的HLA-A*0201基因的cDNA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FACS检测结果显示,COS-7细胞上HLA-A*0201的表达率为53%。结论:成功克隆HLA-A*0201基因,并实现了在COS-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为研究HLA-A2限制性的肿瘤杀伤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尤强;葛海良;张笑人;王颖;周光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人ureb1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目的:构建人的ureb1(hureb1)原核高效表达重组质粒,以此表达的外源蛋白为抗原制备抗ureb1的抗体。方法:用XhoI/Not I从pGU-2质粒酶切得到hureb1的ORF与pGEX-4T-2的XhoI/NotI大片段连接,构建表达GST-hureb1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以粗制的GST-hurebl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大白兔和小鼠,制备抗hureb1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采用Westem Blot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构建了高效表达GST-hureb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质总量的33.45%。以大肠杆菌表达的GST-hureb1融合蛋白免疫动物制备了高滴度、高特异性的抗hureb1的抗体。结论:利用重组GST-hureb1融合蛋白免疫动物可获得高滴度的抗hureb1抗体。重组GST-hureb1融合蛋白和抗hureb1的抗体可用于hureb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作者:明文玉;银巍;林学颜;顾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M蛋白真核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M蛋白的单克隆真核表达细胞株。方法:利用磷酸钙法将前期所构建的质粒pRc/CMV-S2S导入小鼠骨髓瘤细胞SP2/O,用G418抗性筛选以获得单克隆细胞株,用点免疫、ELISA、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4株具有G418抗性的单克隆细胞株SP2/O-S2S,且在转染细胞株中检出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优化了该过程中的实验条件。结论: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M蛋白的单克隆真核表达细胞株。

    作者:何芳;秦山;赵连三;刘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脾内途经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Kupfier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目的: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KC)在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抗原提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为模型,以脾内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FILC-GM)与低剂量IL-2、5-Fu腹腔注射作为基因治疗与化学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方案。结果:荷瘤小鼠治疗后2 w,整个肝小叶KC数目均扩增;KC对99mTc-亚锡植酸钠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与KC抗原提呈功能和活化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共刺激分子CD40虽在对照组KC中有基础性表达,但在基因治疗联合化学免疫治疗组中,其表达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此外,联合治疗后KC体外能有效诱导同种T细胞增殖反应,细胞因子IL-12和IL-12的分泌水平亦升高,并且这些反应能被抗CD40L抗体所封闭。结论: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能有效提高KC的抗原提呈功能,CD40/CD40L分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共刺激作用。

    作者:李士玉;徐昌青;李雷;闫明先;弭静;曹雪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创伤性休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表面LFA-1、ICAM-1表达的研究

    自1981年发现CD11a/CD18,1986年发现不同于LFA-1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ICAM-1,亦名CD54,是LFA-1的一种可诱导的细胞表面配基)以来。人们对LFA-1、ICAM-1的了解日益增多,并发现它们在细胞粘附中作用特别活跃。而有关创伤性休克时白细胞表面LFA-1、ICAM-1表达情况少见报道,故我们设计此实验以探讨创伤性休克时白细胞表面IFA-1、ICAM-1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妍春;赵克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热应激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分子表达

    目的:探讨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凋亡与细胞表达Fas、Fas-L及HSP70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热应激后再培养的胸腺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及Fas、Fas-L和HSP70表达阳性率。结果: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的凋亡率和Fas及Fas-L表达阳性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Fas/Fas-L的表达与凋亡明显相关。体外热应激后,HSP70表达明显增高,在6 h达到高峰,此后缓慢下降。结论:HPS70是热应激胸腺细胞损伤的标志,Fas与Fas-L是介导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

    作者:蒋定文;郭明秋;陈立茵;李楚芳;卢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GGC54GAC MBL突变体的构建

    目的:在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中引入GGC54GAC点突变。方法:设计上下游引物和诱变引物,以汉族人野生型MBL cDNA为模板,采用megaprimer-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和测序分析。结果:以上游引物和诱变引物进行第一轮PCR,获得一约180bp的DNA片段,以此片段和下游引物行第二轮PCR扩增,得到一长约780bp的产物;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发现第54位密码中的BanI酶切位点已被破坏,与计算机酶切图谱分析结果一致;序列分析表明,除第54位密码变为GAC外,余与野生型MBL cDNA完全相同。结论:构建成功了GGC54GACMBL突变体,为深入探索MBL基因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制提供了分子病理模型。

    作者:陈政良;卢晓;张丽芸;韩强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小鼠B7-1基因导入EL-4淋巴瘤细胞中,研究EL-4/B7-1在同系C57BL/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转B7-1基因诱导了CD80的高表达,EL-4/B7-1细胞在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EL-4/B7-1细胞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射线灭活的EL-4/B7-1瘤苗作用减弱.结论:B7-I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清嫒;李殿俊;王志华;张春艳;曹雪涛;叶胜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个新的MAGE-1表位为肝癌细胞表面HLA-B7分子递呈

    目的:肿瘤抗原的存在是机体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机体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故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肝癌细胞抗原肽,为肝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于肝癌细胞系HHCC(HLA-A2,A29,B7,B51),应用细胞膜酸洗技术使抗原肽从细胞膜表面脱落,经过凝胶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层析得到不同组份多肽,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获得抗原肽的一级结构,通过氨基酸锚定位点分析,预测其HLA配体类型;互联网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同源性序列;人工合成抗原肽,HLA同型树突状细胞递呈合成抗原肽刺激特异性CTL反应,51Cr杀伤实验检测CTL对肿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果:经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层析后可以获得10多个组份,其中一个组份经过液质联用鉴定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序列为EPVTKAEML,是黑色素瘤抗原-1,MAGE-1(121-129)表位,由HLA-B7分子递呈,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其可以诱导出较强的CTL反应。结论:液质联用技术是寻找抗原肽的有效方法,MAGE-1抗原肽EPVTKAEML对于HLA-B7阳性及MAGE-1阳性的肝癌患者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郭爱林;隋延仿;叶菁;曲萍;张晓楠;张立红;张敏;卢兴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病人抗HER2/neu阳性血清的筛选

    HER2/neu是一种原癌原因,编码的p185跨膜糖蛋白具有受体酪氨酸激海性.HER2/neu基因的扩增和/或p185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见于20%~40的乳腺癌病人[1].抗HER2/neu胞外区的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用于临床乳腺癌的治疗[2,3].本文旨在探索乳腺癌病人体内对HER2/neu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分析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邵红霞;秦慧莲;谢琪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