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89
  • 全年订价: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黑胸大蠊体部和粪中变应原的交叉性及与哮喘的关系

    目的:探讨黑胸大蠊体部浸液(WBE)和粪浸液(FE)的变应原交叉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分别以WBE和FE作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ELISA进行比较.采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分析和确定变应原的组分,进而用ELISA和免疫印迹抑制试验观察WBE和FE的交叉性.结果:①哮喘组HBDT和sIgE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②SDS-PAGE显示,WBE至少有30条可分辨的蛋白条带,而FE有15条蛋白带,至少有8条(97.4kD、79.5kD、72kD、66kD、43kD、41kD、36 kD、24kD)与WBE处于相同的位置,免疫印迹试验显示,9例sIgE呈阳性的哮喘患者中88.9%(8/9)出现阳性条带,其中72kD、36kD较常见;③将WBE或FE预先与阳性血清作用后可抑制阳性血清的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的阳性反应.结论:黑胸大蠊的体部和粪便中具有相似的变应原性,与哮喘的发病有关;其主要变应原组分为72kD、36 kD.

    作者:许以平;张君;姚苏杭;朱丽君;王菁兰;曹玲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测定了75例SLE患者与25例健康人血清PRL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升高更明显;高泌乳素血症(HPRL)发生率为40%,伴HPRL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PRL正常者;血清PRL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滴度倒数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清PRL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相关,其检测可作为监测狼疮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血清PRL水平升高与肾脏损害相关,提示PRL可能在SLE肾损害中起作用.

    作者:吴毅梅;戴冽;郑东辉;韩智娟;曾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IL-6、IL-8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及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AMI患者入院当时、溶栓前及溶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6、IL-8进行检测,分析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所有AMI患者的IL-6、IL-8水平于入院时即已开始升高,溶栓治疗后继续升高,其中IL-6高峰期在溶栓后l2~24小时,IL-8在4~8小时;溶栓再通组升高更明显(P<0.05);伴有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的AMI患者较无并发症者增高明显(P<0.05).结论:观察细胞因子IL-6、IL-8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判定AMI病情及估价溶栓治疗效果.

    作者:王育珊;王奭骥;王广;陈星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1/Th2、Tc1/Tc2亚群漂移的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h/Tc、Th1/Th2、Th1/Th2细胞的平衡状态.方法: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以PE标记的抗CRTH2单抗和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儿Th/Tc、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与健康儿童相比,Th细胞百分率及Th/Tc比例明显下降(P<0.05),Tc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Th1及Th2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Tc1及Tc2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Th1/Th2及Tc1/Tc2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ITP患儿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细胞亚群漂移,Th1及Tc1细胞比例升高,呈明显Th1类细胞优势.

    作者:杨小猛;刘仿;陈群;赵丹;伍昌林;蔡康荣;肖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Th)细胞亚群1和亚群2(Th1/Th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4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36例)、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1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和23例对照(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ACS组培养液上清中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SA组、OMI组、CPS组和C组,OMI组、SA组、CPS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IL-4水平无显著性差异.ACS患者培养液上清中IFN-γ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AMI患者IFN-γ高表达持续时间更长.结论:ACS患者存在Th1/Th2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ACS的发病机制之一;AMI患者Th1/Th2功能失衡可能参与了AMI后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过程.

    作者:程翔;廖玉华;李彬;葛洪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白细胞介素21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及其体外促T细胞增殖作用

    目的:构建人细胞因子IL-21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分析rhIL-21体外促T细胞增殖作用.方法:以已构建的pMD-IL21为模板,PCR扩增成熟IL-21 cDNA的编码框序列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myc-B中.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脂质体转染入Hela细胞中并以G418加压筛选.有限稀释法、RT-PCR及Western blot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培养上清液经金属离子螯合层析分离纯化后,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MTT法测定其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共刺激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SDS-PAGE、Western blot显示Mr为18 000的带有myc重组人IL-21融合蛋白(rhIL-21);并成功地获得hIL21稳定表达细胞株.rhIL-21融合蛋白具有与抗CD3抗体共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IL-21细胞因子,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张胜权;陈兵;罗欣;徐从贞;鲁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α-Dystroglycan在胸腺T细胞的表达及其对胸腺发育的作用

    目的:研究α-DG在胸腺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胸腺T细胞发育的作用.方法:摘取15日龄胚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器官培养.FACS检查不同发育时期胸腺T细胞上α-DG的表达水平;于胸腺小叶上滴加α-DG抗体、对照抗体或培养液.FACS分析胸腺T细胞表面CD4、CD8等的表达.结果:15~19天胸腺CD4-CD8-、CD4+CD8+、CD4-CD8+、CD4+CD8-等细胞上均有不同水平的α-DG表达;α-DG抗体的干扰使胸腺T细胞发育明显受阻,表现为:双阴性细胞比例极显著的增高从对照组的26.53%到干扰组的71.60%、双阳性细胞和CD8单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从39.81%、20.66%分别下降到7.50%、6.85%、CD4单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同时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随胸腺发育时间的延长和α-DG抗体的持续存在,上述现象明显加剧.结论:α-DG广泛表达在胸腺细胞上,并参与胸腺T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作者:张瑞华;张进平;何叶成;苏丽萍;熊思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干扰RNA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体外转录法合成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对人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条siRNA(siRNA-1、siRNA-2、siRNA-3),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淋巴细胞.于转染后24、48、72小时收集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D28 mR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28表达的变化.结果:体外合成的3条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淋巴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转染后48小时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iRNA-1、siRNA-2和siRNA-3组的CD28表达抑制率分别为22.10%±1.63%、73.50%±1.02%和42.90%±0.89%,以siRNA-2的CD28抑制作用强.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siRNA-1、siRNA-2、siRNA-3转染后淋巴细胞的CD28 mRNA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siRNA-2组的抑制作用明显(74.10%±1.65%).结论:siRNA可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siRNA在移植免疫耐受及防治GVHD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者:张颖;徐开林;潘秀英;鹿群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ELISpot: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Ⅰ抗体的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Ⅰ类抗体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方法:以鼠B细胞系HB95为模型,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HLA-Ⅰ类抗体的参数,包括HLA抗原的来源、包被抗体适宜浓度的选择、B细胞适宜孵化时间,同时以经EBV转化的敏感NTP患者B细胞系为干扰因素,检验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来源,当抗原浓度为0.25mg/ml时,相同细胞密度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均高于其它三种抗原浓度(0.125、0.5和1.0 mg/ml,P<0.05);当包被抗体浓度为1.8 mg/ml、稀释度为1:125时,相同孵育时间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高于其它稀释浓度(1:250、1:500和1:1 000,P<0.05);且在抗体稀释度相同情况下,B细胞孵育时间为24小时所获得的斑点清晰、背景着色浅、容易被分析仪器识别.此外,当同时加入经EBV转化的人B细胞时,所获得的斑点频数与单纯加鼠B细胞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且浓度为0.25 mg/ml、包被抗体浓度为1.8 mg/ml且稀释度为1:125、B细胞孵育时间为24小时时,该ELISpot方法能特异地、敏感地、可信地检测人HLA-Ⅰ类抗体.

    作者:廖爱华;VERA Rebmann;HANS Grosse-Wilde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北豆根提取物对小鼠和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北豆根提取物的免疫学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比较北豆根水提物、醇提物和多糖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水提取、醇提取及水回流等方法对北豆根进行成分分离.采用MTT法、中性红法检测了北豆根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小鼠巨噬细胞代谢和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北豆根多糖成分(RMP)具有丝裂原样作用,可刺激小鼠脾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增殖,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北豆根水提物(RMW)和醇提物(RME)对小鼠脾细胞、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代谢及吞噬功能也有抑制作用.结论:不同的北豆根成分对免疫细胞有不同的作用,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免疫细胞的增殖、代谢和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北豆根多糖成分对淋巴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该活性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肿瘤.

    作者:梁文杰;刘东青;单保恩;张静;李巧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在妊娠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特征

    目的:分析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特征.方法:以♀CBA/J×♂DBA/2为自然流产模型,将自然流产模型CBA/J孕鼠于孕4天(着床期)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mAb或大鼠同型IgG.于孕9天,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两组孕鼠的脾脏T细胞,将T细胞进行碳氧氢化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体外荧光标记,再分别过继转输至孕4天的CBA/J×DBA/2孕鼠.在宿主孕鼠孕第9天,处死小鼠取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DBA/2父系抗原刺激下过继转输的T细胞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及协同刺激分子CD28和CTLA-4的表达.结果:与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非耐受T细胞相比,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IL-10的表达显著增加,IL2和IFN-γ的表达则显著下降(P<0.05),IL-4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显著下降,而CTLA-4的表达却显著增加(P<0.05).结论: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Th2型细胞因子和表面CTLA-4表达上调,而Th1型细胞因子和表面GD28的表达则下降.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通过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优势和协同刺激信号降调节,在母-胎免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金莉萍;李大金;王明雁;朱影;袁敏敏;孟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人卵巢的表达与卵泡发育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取排卵前期人卵巢组织和来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取卵日卵泡液、人卵巢黄素化壁层颗粒细胞(hMGLCs)、人卵巢黄素化卵丘颗粒细胞(hCGLCs)、未受精卵母细胞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BDNF在人卵巢组织中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BDNF在人卵泡液,hMGLCs和hCGLCs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人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hMGLCs,hCGLCs和未受精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rkB在hMGLCs和hCGLCs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人卵泡液中存在BDNF,BDNF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及窦状卵泡的卵丘颗粒细胞.TrkB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窦状细胞的卵丘颗粒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壁层颗粒细胞表达量高于卵丘颗粒细胞.结论:在人卵巢BDNF及其受体TrkB可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颗粒细胞功能的完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

    作者:付娟;陈士岭;邢福祺;张广亮;孔令红;朱亮;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海土族、撒拉族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探讨

    目的:检测青海土族和撒拉族健康个体HLA-DQA1和-DQBl.等位基因频率,了解和分析这两个民族的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方法:用PCR-SSO方法检测132名土族和80名撒拉族健康个体的HLA-DQA1和-DQB1的基因多态性,并将所得结果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土族和撒拉族在HLA-DQA1和-DQBl高频率等位基因分布上有共同点,也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两种民族HLA-DQA1*0102和*0501以及DQB1*0201、*0301、*0402和*0602基因分布频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土族和撒拉族与北方诸民族的等位基因频率接近,而与其他南方诸民族的差异相对较大.

    作者:耿排力;吴洪福;朱海宏;贺菊香;赵久达;王刚;刘彦平;张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猪-猕猴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目的:探讨猪-猕猴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XR)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湖北白猪-云南猕猴的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应用中华眼镜蛇毒因子(Y-CVF)完全清除受者体内补体,并应用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和甲泼尼龙(M.P)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检测血清C3、C4、抗猪内皮细胞天然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移植物中C3、C3b-9、IgG、IgM、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巨噬细胞(CD68)、NK细胞(CD57)、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10、13和13天,血清C3和补体总活性均下降为0,抗猪内皮细胞天然抗体水平在移植后则有一个更为明显的下降,在移植心失功前2~4天开始天然抗体稍有回升,但较术前正常时仍明显偏低.移植心有程度不等的C3、C4、C5b-9、IgG及IgM沉积,大量的单核细胞(50%),少量的NK细胞(8%~10%)、CD4+T细胞(15%)和CD8+T细胞(25%).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出现ICAM-1的表达上调,移植物间质中出现TNF-α的表达增加.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猪-猕猴DXR排斥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栋;曹荣华;郭晖;陈刚;王西墨;沈世乾;孙乾云;王虹;陈丽君;吴瑛;朱建国;王婉瑜;熊郁良;陈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猪IL-2真核表达质粒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猪白细胞介素2真核表达质粒(pcDNA-IL-2)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pcDNA-IL-2与PRRSV 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共同免疫BALB/c小鼠,以空载质粒pcDNA为阴性对照,PBS为空白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pcDNA-IL-2与pcDNAPRRSV-ORF5共同免疫小鼠后外周血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CD4+、CD8+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7天显著超过对照组,共同组与单独pcDNA-PRRSV-ORF5组有显著差异(P<O.01).结论:pcDNA-PRRSV-ORF5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其机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猪pcDNA-IL-2能够显著增强pcDNA-PRRSV-ORF5诱导小鼠细胞免疫的能力.

    作者:陈希文;程安春;汪铭书;希尼尼根;豆文波;张平英;李雪梅;王刚;刘伍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杂志创刊20周年随笔三、四

    这是2004年岁末,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大盘点.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徐杰主任对此更高一筹,不仅盘点了2004年的大事,而且整理出20周年的大事记(见2004年第12期).其内容很具体很真实,没有夹杂任何个人情绪或感情色彩,只是希望提供给关心杂志的编辑、作者、读者以及中国免疫学会的领导们一些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素材.从中不难看出她们经营的艰难,但也表现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一切从零开始,走自己的道路,坚韧执着的精神.她们的辛劳也得到相应的回报,呈现在杂志封面上的两种奖励印章及未见于封面的多种奖励,是她们辛勤劳动的果实.

    作者:杨贵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