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NZB×NZW)F1双亲NZB,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及其表达的改变,明确Fcgr2b基因的突变性质、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高IgG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测定NZB,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突变性质;RT-PCR检测Fcgr2b基因表达的改变;ELISA法测定比较(NZB×NZW)F1,NZB和NZW小鼠及(NZB×NZW)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与W/W型组间血清总IgG水平.结果: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与正常鼠BALB/c相比存在2个部位碱基缺失,分别为13 bp及3 bp.NZW小鼠除有3个碱基置换外,与BALB/c鼠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同;NZB小鼠Fcgr2b基因mRNA的表达较正常鼠BALB/c降低;NZB小鼠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NZW小鼠(P<0.05),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00 1).结论: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碱基缺失,且该缺失突变可引起其表达的降低而导致高IgG血症.
作者:米小轶;宋敏;韩昱晨;姜奕;宋继谒;广濑幸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构建编码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片段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总RNA中扩增BPI蛋白N端片段cDNA编码区基因,DNA序列分析鉴定;将测序证实的BPI蛋白N端片段编码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TOPO中,再次测序鉴定;通过在大肠杆菌中以L-阿拉伯糖进行诱导表达,然后以SDS-PAGE、Western blot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重组蛋白经初步纯化处理后,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RT-PCR扩增出一个835 bp的DNA片段,DNA测序表明为所需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表明,BPI蛋白N端片段正确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AD/Thio-TOPO中,SDS-PAGE和Wester blot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BPI蛋白N端片段.对该蛋白进行初步活性测定显示其可与BPI单克隆抗体结合并具有杀灭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BPI蛋白N端片段编码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作者:周宇麒;张天托;胡波;李林;黄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1)受体细胞外的不同肽段主动免疫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对血压、心脏及血管的影响.方法:2月龄SHR,随机分成5组,以合成的AT1受体胞外3个多肽片段分别免疫,其余2组为氯沙坦灌胃组(10 mg/(kg·d),标记为SHR-L)和对照组(SHR-C).同龄Wistar大鼠免疫干预同SHR,对照组用免疫佐剂.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大鼠尾动脉血压计测量血压.试验结束检测心脏及左心室重量、肠系膜三级动脉中层及内径和组织病理变化、心肌超微病理变化.结果:SHR 2月龄血压开始升高,所有免疫组动物均产生针对特定短肽的抗体.ATR12181免疫组SHR收缩压于免疫后一个月降低,并持续至实验结束(145.42±8.46 mmHg,n=7),与SHR-C(197.00±7.70 mmHg,n=7,P<0.05)相比明显降低,与SHR-L(139.28±17.19 mmHg,n=7,P>0.0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ATR12185和ATR10014免疫组SHR收缩压无明显变化.与SHR-C相比,ATR12181免疫组心脏/体重比(4.66±0.50 mg/g vs 5.16±0.11 mg/g,P<0.05)和左心室/体重比(3.64±0.45 mg/g vs 4.19±0.07 mg/g,P<0.05)均显著降低;而ATR12181免疫组与SHR-L心脏/体重比(4.41±0.60 mg/g)及左心室/体重比(3.50±0.31 mg/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系膜三级动脉中膜厚度/管腔半径及中膜面积/管腔面积降低.Wistar大鼠各组免疫前后均产生相应抗体,收缩压无明显变化,心脏及血管未见病理变化.结论:用ATR12181主动免疫SHR,可降低SHR血压,减轻心脏重量,逆转心肌和动脉重塑;ATR12181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后未见心脏及血管病理变化.
作者:李留东;廖玉华;周子华;魏芬;王敏;王彬;魏宇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在已证明条件免疫反应(CIR)能够有效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大鼠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5组:CIR组,以樟脑气味为条件刺激,甲氨喋呤(MTX)+泼尼松(Pred)为非条件刺激,两者结合7次(7天)后可建立条件免疫反应,然后每日再现条件刺激,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每周结合1次,共4周;MTX+Pred组,MTX+Pred治疗4周;MTX+Pred减量组,MTX+Pred治疗7天内每天1次,7天后每周1次,共4周;单纯闻樟脑气味组,单纯闻樟脑气味4周;空白对照组,安慰剂治疗4周.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活化(表达CD71)及表达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nAChRα7)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AChRα7、ChAT、CD68(巨噬细胞标志)和TNFα在关节滑膜细胞的表达.结果:治疗1周后CIR组大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nAChRα7和ChAT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CIR组与MTX+Pred组大鼠,2周后外周血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表达CD71)明显减少(P<0.01),3周后大鼠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4周后滑膜组织表达CD68及TNFα明显降低(P<0.05);CIR组大鼠表达nAChRα7和ChAT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以樟脑气味为条件刺激,以MTX和Pred联合免疫抑制作用为非条件刺激,通过强化训练建立的条件免疫抑制反应,可以通过上调免疫细胞上nAChRα7的表达,激活免疫系统的固有胆碱能系统,来抑制免疫细胞的异常过度增生,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终实现对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金荣;王宏伟;刘胜洪;王芳;李秀云;施虹;施静;黄光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T细胞活化和耐受的免疫调节中,B7-CD28家族成员介导的T淋巴细胞共刺激信号传导途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在启动、增强和维持T细胞应答中提供了关键的正性信号,而且还可提供重要的负性信号来限制、终止或削弱T细胞的免疫应答.
作者:毛一香;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细胞免疫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膜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结合则是免疫细胞激活并产生抗肿瘤效应的基础.1985年Rubin等[2]首次报道IL-2R不仅表达在细胞膜上,在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液中也可被检测到,后者被称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sIL-2R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病情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sIL-2R的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本文就sIL-2R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刘红艳;周春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HPV16E7质粒免疫小鼠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将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小鼠免疫pcDNA3.1-HPV16E7,对照组Ⅰ小鼠免疫pcDNA3.1,对照组Ⅱ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每周免疫一次,共免疫三次.末次免疫后一周,眼眶取血后处死小鼠.体外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亚群比率和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pcDNA3.1-HPV16E7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及脾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清中的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cDNA3.1-HPV16E7重组质粒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李艳佳;齐凤英;左连富;孙欣;郭建文;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合成肽免疫液免疫小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DCM组),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脾淋巴细胞中Th细胞亚群分布,ELISA法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L-2、IL-6、TNF-α的表达及其抗ANT自身抗体的产生.以不含肽的免疫液免疫小鼠为对照组.结果:DCM组小鼠Th1及Th2细胞亚群较对照组均有增多,以Th2更为显著,且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IL-4、IL-6和TNF-α表达明显增高,而IFN-γ和IL-2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抗ANT自身抗体均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ANT合成肽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时Th细胞均被激活,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该病发病机理中起着优势作用.
作者:袁璟;廖玉华;汪朝晖;刘仲平;董继华;王金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和分泌的急性时相蛋白,是Ca2+依赖性凝集素中胶凝素成员之一,可与甘露糖残基结合,参与细胞表面识别,广泛存在于人的肝脏和血液中,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MBL基因多态性影响MBL水平,MBl的功能及基因结构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近年来倍受关注[1,2].以往的群体研究已发现MBL存在3种结构基因的变异型D,B,C.其突变位点均位于外显子1,分别为52(CGT→TGT),54(GGC→GAC)及57(GGA→GAA)位密码子,并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影响了亚单位的空间结构和寡聚体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功能的蛋白.这样的蛋白大约95%被降解,所以具有变异型MBL的个体,其血清MBL水平低下,导致调理功能缺陷[3,4].本研究采用已建立MBL EXON Ⅰ 52位密码子突变检测的方法,即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5],用该方法测定健康汉族人MBL基因EXON Ⅰ 5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为深入探索MBL基因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制和MBL分子的结构-功能关系及MBL在临床中的治疗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赵铁军;贾天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联合免疫小鼠的Th1/Th2型免疫应答效应.方法: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IgG亚类IgG2a/IgG1的比值;生物活性法检测脾细胞诱生上清中的IFN-γ和IL-2含量;ABC-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10及IL-12含量.结果:加CpG ODN组与单独注射rHBsAg组相比:抗-HBs IgG亚类IgG2a/IgG1比值明显高;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CpG ODN能够明显增强rHBsAg免疫小鼠Th1型抗体亚类IgG2a的产生,并且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石艳春;杨贵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TGF-β1对人TGF-β1基因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GF-β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端-1 328~+812 bp和+227~+812 bp的片段,以此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而不含启动子的pCAT-enhancer质粒构建成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至大鼠星状细胞株nFSC中,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β1进行干涉,测定并比较细胞的CAT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对大鼠的肝脏星状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实验用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2.5 ng/ml TGF-β1可以使转染phTGF0.585、phTGF1.120、phTGF1.423、phTGF1.680、phTGF2.140质粒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CAT活性分别增加2~5倍.结论:TGF-β1在大鼠nFSC细胞中对TGF-β1启动子活性具有自身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GF-β1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包广宇;高春芳;仲人前;孔宪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液体和凝胶两相介质的作用,分析该试验不需洗涤步骤的原因.方法:将甲基兰溶液加入微柱凝胶管的上部宽腔中,观察其扩散至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的时间.将甲基兰溶液加入传统Coombs试验的试管腔反应液中,观察其在反应液中扩散的时间.结果:MG-Coombs试剂卡反应腔中加入的甲基兰长时间不扩散到凝胶中,能够保持两相状况长达6小时,远远长于常规的红细胞血清血型学的抗原抗体反应所需时间.甲基兰溶液完全扩散到凝胶中,两相混合需30小时.传统的试管Coombs试验加入人血清、红细胞和抗球蛋白试剂,再加入甲基兰溶液后即刻全部呈兰色.结论:证明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不需洗涤而简化了程序,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试剂卡中的反应液存在两相状况,即抗球蛋白试剂存在于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红细胞,被检人血清位于微柱凝胶管上部宽腔中.原因之二是凝胶介质不仅仅是分离凝集红细胞和散在的红细胞的介质,还是促进抗球蛋白与IgG致敏红细胞反应的介质.两个原因之关键是其反应液中存在两相状况.
作者:胡永红;李勇;刘庆海;王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SS模型.方法:用差速离心法纯化Lewis大鼠颌下腺的p5抗原,免疫Lewis大鼠,分别于免疫后的第14、21和28天取颌下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颌下腺相关功能指标(饮水量、颌下腺指数).结果:免疫后14天时的发病率为66.67%(4/6),组织学评分为1.83±0.75;21天时的发病率为83.33%(5/6),组织学评分为2.83±0.98;28天时的发病率为83.33%(5/6),组织学评分为2.33±0.82.模型动物饮水量及颌下腺指数改变与病理改变相一致.结论:差速离心法纯化的p5抗原可成功诱发模型,14~21天出现比较典型的颌下腺SS病变和器官功能相应的改变,28天后病变有一定的自愈倾向.
作者:贾波;张丽;王旭丹;王健;孙宇扬;葛东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构建2种突变人CD59(HM CD59)重组质粒,建立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在CD59易于糖基化的位点K41-H44将H44基因位置变更或增加K的数目,构建2种不同的CD59突变基因,各设计两条互补突变引物和两条常规引物,以已构建CD59 cDNA为模板,3重PCR定点诱变扩增突变基因,EcoRⅠ酶切重组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ALTER-MAX,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和pcDNA3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进行表达.结果:通过PCR定点诱变成功获得目的CD59突变基因,序列测定及酶切鉴定均证实成功构建了pALTER-MAX-突变CD59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突变基因长度约500 bp.阳离子脂质体(Lipfectamine-2000)将重组载体质粒和pcDNA3共转染导入真核受体细胞(CHO),G418筛选出了稳定细胞克隆.结论:以突变CD59基因和pALTER-MAX质粒为基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真核细胞并获得膜表面突变CD59分子的高效表达.
作者:高美华;王秋波;任书荣;张艳丽;王静;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肌瘤患者4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测定术前、术后2、24、48小时Th1、Th2细胞数量及血清IL-18、IL-10水平.结果:两组术后2小时均出现Th1/Th2细胞平衡向Th2反应转换,Th1细胞、Th1/Th2比值、IL-18下降(腹腔镜组:P<0.05,P<0.01,P<0.05;开腹组:P<0.01,P<0.01,P<0.01),而Th2细胞、抗炎因子IL-10上升(腹腔镜组:P<0.01,P<0.01;开腹组:P<0.01,P<0.01).但腹腔镜组术后24小时各项指标即恢复,而开腹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术后2小时类似,并持续至术后48小时.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Th1/Th2细胞平衡影响小,恢复快,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张广亮;文维群;邢福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L-1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进展期SARS患者血清IL-1β含量为0.29±0.20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L-1β含量为0.76±0.37 ng/ml,显著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L-1β含量变化多样.结论:SARS患者存在免疫反应异常,血清IL-1β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叶一秀;王巍;颜光涛;姚昊;李洪敏;孙立群;郭晓青;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欧阳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HIV/AIDS患者NK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5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XCR4的表达.结果:未治疗典型HIV/AIDS患者NK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HIV长期不进展者NK细胞CCR5受体低于未治疗的典型HIV/AIDS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AART治疗组NK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显著低于未治疗典型HIV/AIDS患者(P<0.01).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NK细胞上表达的变化与疾病的不同阶段密切相连,对NK趋化因子受体的检测有助于艾滋病疾病进程的研究.
作者:姜拥军;尚红;张子宁;刁莹莹;刘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对gp120引起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gp120mAb对gp120抑制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的影响.结果:gp120对高频电刺激(HFS,100 Hz,1 000 ms×2,串间隔20秒,共2次)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而对其基础EPSP没有影响.用浓度为200 pmol/L的gp120灌流脑片,可引起LTP的维持发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50 ng/ml)所拮抗.结论:gp120mAb可能是通过拮抗gp120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诱发和维持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 associated dementia,HAD)的形成.
作者:董军;江振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和ELISA,分别对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对照组进行全血标本肺炎衣原体DNA和血清中抗肺炎衣原体IgG检测.结果: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为43.40%,对照组阳性率为7.32%.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为64.78%,对照组阳性率为31.71%.两组肺炎衣原体DNA和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蒋文玲;孙芸芸;罗宪玲;陈纪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第三届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简称FIMSA)学术大会于2005年4月18日至22日在世界花园城市杭州召开.这是亚洲大洋洲免疫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国免疫学界至今组织的大规模的国际性学术大会,有来自全球各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代表参加本届FIMSA学术大会.大会邀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免疫学家,其中包括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辛格那格尔和杜尔蒂.这次会议是在FIMSA指导下,由中国免疫学会和浙江省科技厅联合主办,浙江省免疫学会和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浙江省对此次大会的召开十分重视和支持.浙江省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对大会在浙江召开表示欢迎和祝贺.会议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多家公司和厂商的鼎立相助.
作者:徐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