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89
  • 全年订价: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年6期文献
  • PHA-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毒活性

    目的:探讨PHA-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毒活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PHA先刺激单个核细胞24小时,然后按培养CIK细胞的传统方法继续培养至第15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和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体系中CD3+、CD8+、CD3+CD8+、CD3+CD56+细胞较多,PHA-CIK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PHA-CIK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作者:秦福丽;张绍林;张秋堂;席雨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进展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ip)是近年来从一些高等担子菌(蘑菇类)子实体中提取的与植物凝集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功能相似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自1989年Kino等[1]从赤灵芝子实体中分离提取出第一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LZ-8)以来,目前已分别从赤灵芝,松杉灵芝,金针菇和草菇中的子实体中提取出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2-4],它们的氨基酸组分别具有60%~70%的同源性,并且具有相似的免疫生物学活性.根据这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克隆了这几种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并将编码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获得了重组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2].本文介绍了这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免疫调节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林景卫;孙非;张韧;张春玉;刘立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pG-ODN活化人NK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D型CpG-ODN对人免疫细胞的活化效应.方法:CpG-ODN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培养液IFN-α及IFN-γ的含量;RT-PCR检测PBMC中TLR9的表达水平;MTT法观察活化的NK对K562的杀伤作用.结果:CpG-ODN有效诱导PBMC分泌IFN-α和IFN-γ,增强活化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且能显著上调TLR9 mRNA的表达.结论:在TLR9的介导下,CpG-ODN能有效激活NK细胞,参与机体免疫调节.

    作者:李宁;范学工;陈立章;陈朝晖;刘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重组多表位抗原诱发的小鼠免疫应答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重组多表位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融合蛋白P/BPT进行免疫原性分析,以期为HBV预防/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WR450-1/BPT,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蛋白P/BPT,免疫BALB/c小鼠,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该融合蛋白诱导小鼠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应答,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P/BPT抗体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特异性mRNA,MIT法测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P/BPT蛋白免疫后,效靶比为100:1时,可有效诱发特异性CTL应答(P<0.05);ELISA方法测出小鼠血清抗-P/BPTIgG明显升高(P<0.05);P/BPT蛋白免疫后,可显著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P<0.05);CD4+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的增殖和分泌水平亦有明显升高.结论:该融合蛋白可有效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制乙肝预防治疗性疫苗奠定了初步基础.

    作者:骆利敏;李明;夏虎;董文其;黄建生;陈百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保护作用与免疫后胃炎

    目的:研究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将表达不同Hp抗原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分别免疫小鼠,免疫4周后以Hp攻击;在攻击前及攻击后5周分批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Hp定植密度及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1)和NS(Normal salin,NS)对照组相比各免疫组的Hp定植密度显著下降.(2)和NS组相比攻击前后各免疫组血清IgG2a和胃黏膜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升高.(3)和NS组相比攻击后免疫组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出以Th1反应为主并伴随免疫后胃炎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作者:陈洁;陈旻湖;廖文俊;于君;梁伟强;陈为;胡品津;沈祖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株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制备鼠抗人CD28分子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其对T细胞活化、增殖及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天然高表达CD28分子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和小鼠淋巴瘤细胞转人CD28基因细胞株CD28-T分别作为免疫原和检测细胞株,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单抗的研制;以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亚类;腹水诱生法和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制备和纯化;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单抗对不同细胞膜表面CD28分子的识别;采用竞争抑制法分析单抗识别的抗原位点;利用3H-TdR掺入法分析单抗对PBTC的刺激效应和免疫荧光法分析PBTC活化前后的表型变化.结果:成功获得5株鼠抗人CD28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D5、2F5、3B6、3F8和8G8,其中2D5为IgG2a亚类,其余均为IgG1亚类;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5株单抗均能良好识别CD28-T、U266、XG1和Jurka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竞争抑制试验表明,2D5和8G8能完全阻断标准抗人CD28单抗与U266膜CD28分子的结合,其余3株为部分阻断;3H-TdR掺入法实验结果表明,单抗8G8联合激发型CD3单抗能明显促进PBTC的增殖,刺激指数为7.4,活化细胞CD4、CD25、ICOS、41BB及OX40分子的表达上调.结论:5株单抗均为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中文;陶然;陆艳红;石云杰;於葛华;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运用蛋白质芯片技术鉴定干扰素的亚型

    目的:采用自制的6株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在本实验室建立的金基底蛋白质芯片平台上对IFN-α1b、IFN-α2a、IFN-α2b、IFN-β及IFN-γ进行鉴定.方法:金基底蛋白质芯片用已知亚型的IFN半成品包被,封闭后与自制的6株干扰素单抗反应,再与Cy3-羊抗鼠IgG反应,反应后GenePix4100A芯片扫描仪扫描读数,将结果与ELISA法、Western blot法比较.同样方法检测IFN成品.结果:金基底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该平台鉴定干扰素的亚型具有特异性,与ELISA法、Westem blot法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结论:运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蛋白质芯片平台可以对干扰素的亚型进行鉴定,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重复性强等优点.

    作者:张萍;刘晓燕;徐振山;宋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yclin E与Rb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研究表明,R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1].Cyclin E通过改变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来调节Rb的生物学活性,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侵袭性及预后相关[2,3].本研究分析了6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cyclin E与Rb蛋白的表达,探讨了cyclin E和Rb与B-NHL发病的关系.

    作者:程纯;张冬梅;沈爱国;何松;严美娟;邵晓轶;刘海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患者抗体库构建中抗体基因的扩增

    目的:探讨如何扩增出种类更多、产量更丰的免疫球蛋白基因,从而增加抗体库的多样性,为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其总RNA,逆转录为cDNA,通过改变PCR反应条件扩增出全部κ、λ轻链及大部分重链Fd段;改变PCR反应条件扩增未成功的重链片段改用半套式PCR进行扩增.结果:不仅所有引物都扩增出产物,而且其产量也较高.结论:这表明改变PCR反应条件与半套式PCR联合应用可扩增出种类更多、产量更丰的免疫球蛋白基因,从而增加抗体库的多样性,为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奠定基础.

    作者:赵风进;黄健;林天歆;黄海;许可慰;江春;韩金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清心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不同分期Th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不同分期Th细胞分化的变化以及清心胶囊对这一环节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VMC急性期和恢复期BALB/c小鼠模型,给予清心较囊治疗后,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经清心胶囊治疗后,VMC小鼠心肌病变均明显减轻;VMC小鼠血清中IL-2、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IL-10或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心胶囊能够通过抑制Th1应答,促进Th2应答从而恢复Th1/Th2细胞平衡.

    作者:刘强;程志清;叶武;姚航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普乐可复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sIL-2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普乐可复(FK506)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sIL-2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普乐可复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水平变化,并监测患者24小时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普乐可复治疗前血清IL-2、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2、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与正常组比较,除IL-2外,余各项指标均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IL-2、sIL-2R的异常,普乐可复对其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从而调节T细胞活性,有效降低24小时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血脂,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

    作者:苗里宁;张亚男;刘声茂;崔英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TNF-α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6例健康人血清中的IGF-1和TNF-α进行测定.结果:(1)DM组血清IGF-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TNF-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2)BDR组的IGF-1、TNF-α的含量高于NDR组(P<0.05).(3)PDR组的IGF-1、TNF-α的含量高于NDR组(P<0.01).(4)DR的严重程度与IGF-1、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的过度表达及IGF-1的降低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血中IGF-1和TNF-α水平升高,IGF-1和TNF-α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吴波;韩萍;冯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LIF对人胎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N2培养基培养人神经干细胞(hNSC).实验分添加LIF(LIF+)组和无LIF(LIF-)组,接种12天后计数细胞集落(球)的形成率.传代培养观察120天,定期进行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速率曲线.取第6代细胞球进行分化诱导,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并计算各细胞类型间的比例.结果:两组集落形成百分比分别为:LIF+为0.50%~0.91%;LIF-为0.49%~0.94%.两组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各例胎脑来源的NSC扩增速率的相差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LIF对NSC扩增有重要作用,刺激细胞扩增了约4000~8 400倍,无分化发生;LIF-组仅为43~97倍,培养两个月后可观察到分化现象.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到:LIF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细胞接种传代约50~60天以后.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进行分化细胞类型鉴定,计数神经元和星形胶细胞数,并计算其中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LIF+培养为12%~83%,明显高于LIF-组的8%~23%(P<0.005),来源于海马的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要高于来源于纹状体的NSC.结论:LIF能阻抑人胎脑NSC的分化,促进其体外长期增殖,其效应主要表现在接种传代培养的50~60天以后.LIF还影响NSC的分化,可显著提高分化细胞中神经元的百分比,海马源性hNSC对LIF更为敏感.

    作者:尹国才;栾佐;闫凤青;屈素青;郭万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鼠MD-1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影响小鼠MD-1表达的因素以及MD-1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C57BL/6-BALB/c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以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CsA、FK506、MMF和SRL,以及特异性MD-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s)为干预手段,于术后第11天留取标本检测脾细胞MD-1表达水平和增殖反应强度、血清IL-2和IL-10水平以及皮肤移植物组织学改变,并记录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CsA、MMF和AS-ODNs处理能减少脾脏MD-1表达阳性细胞数、降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下调血清IL-2水平和上调IL-10水平,并显著延长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FKS06与CsA和MMF处理结果的差异在于其对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SRL处理仅能减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和延长皮肤移植物MST,对MD-1表达及IL-2与IL-10分泌无明显影响.MD-1表达水平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和血清IL-2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和IL-10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CsA、FK506、MMF和AS-ODNs处理均能有效抑制小鼠MD-1的表达.免疫抑制剂干预MD-1表达的作用与血清IL-2水平下调有关.MD-1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IL-2、IL-10水平,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鑫;陈忠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祖籍湖北汉族鼻咽癌患者与HLA抗原相关的研究

    目的:探讨25例鼻咽癌患者和50例正常祖籍湖北汉族居民HLA-A,HLA-B位点抗原分型.方法:采用美国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和免疫磁珠法分离TB淋巴细胞.结果:鼻咽癌患者组的HLA-A1,HLA-B63抗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9 8和0.002 8).结论:HLA-A1可能是湖北或华中地区鼻咽癌患者相关的一种区域性抗原,而HLA-B63可能是一个新的鼻咽癌相关的抗原.

    作者:姜汉英;李婧;胡国清;刘东;杜光;方淑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