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症、进行性骨质破坏和关节功能丧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RA的发病率约达0.4%~1.0 %,全球为0.5%~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尽管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目前主要认为其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细胞凋亡以及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赵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分化将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方向和强度.深入研究和阐明T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为18~25核苷酸的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异性互补作用来降解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并在特定条件下上调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随着研究技术的更新与进步,miR对免疫系统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利用miR作用的靶点来调控免疫反应,为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miR调控T细胞分化的一些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miR在T细胞分化以及维持免疫系统平衡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钟国成;朱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肺炎链球菌能够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患者主要集中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据统计,每年大约有一百万的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1].抗生素是肺炎链球菌引起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但是,耐青霉素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这些疾病的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治疗费用也逐步攀升[2],而疫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作者:李莉莉;郑凡;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EGR-1基因转染对高糖环境中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及PDGF-B表达的影响,探讨EGR-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高糖环境中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瞬时转染EGR-1质粒,于培养12、24、48小时末,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EGR-1、TGF-β及PDGF-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Ⅳ型胶原浓度.结果:高糖环境中肾小球系膜细胞EGR-1、TGF-β及PDGF-B表达增强,细胞增殖明显,细胞上清液中Ⅳ型胶原浓度升高,EGR-1基因转染后上述变化较高糖组更加显著.结论:EGR-1可上调TGF-β及PDGF-B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外基质积聚,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刘洁;候明辉;刘莉;张耀;孟杰;郭雅卿;李鸿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3组,对照组加50 mg/L的ox-LDL培养12小时;实验组分为2组,分别加50 mg/L的ox-LDL和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培养12小时,于6小时和12小时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的浓度,用RT-PCR检测TSL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胞浆中TSLP表达.结果:ELISA和IF结果显示,实验组上清液和细胞浆内的TSL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长,TSLP降低得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表达TSLP,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作者:昌薇;何少林;林静;赵卉;李大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AdMax系统构建携带人抗凋亡基因livin 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livin α),并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制成DCs疫苗,为下一步用此疫苗抗肿瘤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IRES2-EGFP-livin α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人livin α基因cDNA序列,再将livin α基因cDNA亚克隆于穿梭质粒pDC316-EGFP-cmv,获得重组质粒pDC316-EGFP-cmv-livin α.将鉴定后的重组穿梭质粒pDC316-EGFP-cmv-livin α与腺病毒辅助质粒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rAd-livin α.用重组腺病毒rAd-livin α感染人DCs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livin 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表型变化.结果:在HEK293细胞内能观察到重组腺病毒rAd-livin α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Ad-livin α 经PCR鉴定特异性地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片段.rAd-livin α感染的DCs中可检测到livin α蛋白的表达,并且感染的DCs与未感染DCs比较,可明显提高了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P<0.05).结论:通过AdMax系统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rAd-livin α,使livin α蛋白有效表达于DCs中,并且重组腺病毒感染的DCs的成熟度得到提高.
作者:谢军平;李环羽;高亭;王石生;颜春松;况九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表达、纯化和鉴定法国梧桐花粉主要变应原基因Platanus acerifolia pollen allergen1(Pla a1).方法:首先根据文献查找并在GenBank获取法国梧桐花粉主要变应原基因序列Pla a1,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密码子优化;合成全基因;将Pla a1与载体pET-44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诱导并优化目的蛋白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外源表达蛋白;应用Western blot,利用法桐花粉过敏患者血清鉴定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ET44a-Pla a1阳性质粒;获得了法桐花粉主要变应原重组蛋白Pla a1;对该重组蛋白进行了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印记法表明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原性.结论:首次利用密码子优化的方法获得融合Strep Tag Ⅱ的法桐花粉过敏原重组蛋白Pla a1,为制备高纯度变应原、重组低致敏过敏原及变应原核酸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王贵佐;陶爱林;孙秀珍;李满祥;刘昀;邹泽红;吴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基于MALDI质谱的狂犬病病毒小鼠脑组织内质谱成像实验方法,寻找狂犬病病毒脑组织内定位标记物.方法: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组织上原位酶解及基质覆盖,利用MALDI质谱扫描成像,以及FlexImaging 2.1软件分析,对差异肽段进行二级质谱鉴定.结果:初步鉴定出了四段狂犬病病毒肽段,可作为组织内狂犬病病毒定位标志物.结论:为进一步提高狂犬病病毒组织内定位的精确度奠定了研究基础.
作者:徐静;杨松涛;万家余;张守峰;许娜;李楠;许琴;刘文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链球菌菌体制剂OK-432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体外扩增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48小时后MTT法检测DC增殖情况,FCM检测DC表型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后将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分别与NK细胞以1:1、1:5、1:10、1:20、1:40比例混合继续培养.0、2、4、6天时计算NK细胞扩增倍数;FCM检测NK细胞PFP、GraB、CD107a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NK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OK-432(5 μg/ml)使DC增殖达到佳(30%),且能显著增强DC表型表达(P<0.05).1:5(OK-DC)组NK细胞扩增倍数达大(P<0.05);1:5(OK-DC)组能显著促进NK释放穿孔素(Pore-forming protein,PFP)、颗粒酶(Granzyme B,GraB)、CD107a(P<0.05);1:5(OK-DC)组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67.12±5.36)%达到大(P<0.05).结论:OK-432(终浓度5 μg/ml)能促进DC增殖,并促进DC成熟;OK-DC与NK细胞共培养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NK细胞杀伤HepG2细胞功能,可能与增加NK扩增倍数和PFP、GraB、CD107a的表达有关.
作者:于丽梅;陈剑群;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陈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IF-1α、MT、Slug和E-cadher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术前未使用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的69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69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71.01%、42.03%、43.48%和50.72%.HIF-1α、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对于TNM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MT的表达对于TNM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IF-1α与M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MT与Slug呈显著正相关(r=0.379,P<0.01),Slug与E-cadherin呈显著负相关(r=-0.422,P<0.01).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HIF-1α、MT、Slug和E-cadherin 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程度更高的MDA-MB-231细胞中HIF-1α、MT、Slug表达较高,而E-cadherin表达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IF-1α、MT、Slug和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监测乳腺癌发展的指标.
作者:龙方懿;印国兵;刘智敏;杨俊艳;贾朝莉;刘小花;董超然;王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紫苏宁和矢车菊素 3,5-二葡糖苷对免疫效应细胞增殖格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Amberlite XAD-7型大孔吸附树脂过柱和HPLC从紫苏中提取紫苏宁和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以紫苏宁、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以及PHA、人参皂苷Rh2等分别刺激人外周单个核细胞;以抗淋巴细胞表型荧光抗体染色,FACS检测细胞增殖格局.结果:从82.30 g紫苏叶中提取得到0.33 g紫苏宁和0.35 g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100 μg/ml)刺激淋巴细胞(4天)后CD8+T和NK细胞增殖百分率为38.51±2.34(%)和8.24±0.5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紫苏宁和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同时刺激后,CD8+T增殖百分率为33.33±2.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期(7天)低剂量(1.0 μg/ml)对CD4+T和CD8+T细胞的刺激效果优于短期(4天)刺激.PHA刺激诱导后CD8+T、NK和NK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8.99±1.95(%),15.86±1.17(%)和 4.12±0.2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人参皂苷Rh2刺激诱导后NKT细胞的百分率为6.79±0.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苏宁和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具有诱导CD4+T、CD8+T和NK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呈现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余晓曦;孟凌华;余奇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3,细胞因子TNF-α及IL-10的表达,并与正常妊娠作对照.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OCS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及IL-10的表达.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SOCS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0表达降低(P<0.01),TNF-α表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正常妊娠相比,反复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SOCS3蛋白及IL-10表达降低,TNF-α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h1/Th2失衡,SOCS3蛋白可能通过与细胞因子的相互调控作用影响Th1/Th2平衡导致流产发生.
作者:吕兴钰;李霞;蔡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 IL-2在抗CD45RB 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对Treg/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与IL-2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流式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分别给予抗CD45RB抗体及IL-2等治疗,术后1、3、5、7、9天取受体鼠脾细胞,动态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术后第9天取移植皮肤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CD4+T 细胞在IL-2联合抗CD45RB抗体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Treg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下降;IL-2联合抗CD45RB抗体治疗后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论:IL-2可以明显增强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使Treg细胞上调,下调Th17细胞,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
作者:郭伟坚;简优强;张国超;邓春艳;齐晖;李富荣;周汉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效应T细胞(CD8+HLA-DR+T细胞)损伤骨髓造血的影响,探讨TNF-β在SAA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15例SAA患者骨髓CD8+HLA-DR+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阴性分选去除15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T细胞后作为靶细胞,两者混合培养,于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NF-β(终浓度分别为0、15、25、50ng/ml)为实验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孵育72小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以Annexin V检测靶细胞凋亡状况,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IL-10、IFN-γ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49.85±20.33)%、(51.65 ±20.34)%、(55.94 ±20.19)%、(57.72 ±19.45)%,TNF-β终浓度为50 ng/ml组及25 ng/ml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15 ng/ml组细胞凋亡比例(P<0.05),但空白组与15 ng/ml组,25 ng/ml组与50 ng/ml组细胞凋亡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培养上清IL-10浓度分别为(217.99±29.47)ng/ml、(216.47±29.00)ng/ml、(212.15±13.19)ng/ml、(218.01±28.61)ng/m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β终浓度50 ng/ml 组培养上清IFN-γ水平[(593.50±48.18)ng/m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44.85±69.77)ng/ml],15 ng/ml组[(567.38±74.51)ng/ml]、25 ng/ml组[(544.05±79.69)ng/ml](P<0.05).结论:TNF-β能增强SAA患者效应T细胞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高水平的TNF-β可能还促进SAA患者CD8+HLA-DR+T细胞分泌IFN-γ,两者具有协同细胞毒作用.
作者:刘晓;付蓉;王珺;王化泉;刘春燕;阮二宝;瞿文;梁勇;王国锦;王晓明;刘鸿;吴玉红;宋嘉;邢莉民;关晶;李丽娟;邵宗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Poly I:C刺激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单核细胞分泌Ⅰ型干扰素的能力.方法:分别以50 μg/ml和100 μg/ml的Poly I:C刺激pSS和健康个体的单核细胞,于刺激后第6和第12小时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内IFN-α和IFN-β水平.分别用pSS患者和健康个体的血清培养来自二者的单核细胞,并用50 μg/ml的Poly I:C刺激12小时后 ELISA法检测培养基内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Poly I:C能够诱导pSS患者和健康个体的单核细胞呈时间和计量依赖性地释放IFN-α和IFN-β,pSS患者释放IFN-α和IFN-β的能力强于健康个体.pSS血清可以增强Poly I:C诱导单核细胞释放IFN-α和IFN-β的能力.结论:pSS患者单核细胞Poly I:C刺激下分泌Ⅰ型干扰素能力增强,而患者血清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反应性.天然免疫应答异常可能在pS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懿;胡志德;谷明莉;黄元兰;薛苗;郭方宇;邓安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 (STAT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 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彼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5、VEGF和EGFR在68例NSCLC及26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 STAT5、VEGF及EGF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正常组织(P<0.05);(2) STAT5的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3)VEGF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P>0.05);(4)EGFR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TAT5、VEGF和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两两比较(秩和检验方法)均呈正相关.结论:STAT5、VEGF、EGFR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STAT5信号通路可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
作者:许学亮;邵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母亲过敏性哮喘病史对新生儿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62例胎儿脐带血[40例健康母亲(对照组),22例母亲有过敏性哮喘病史(哮喘组)],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每例样品均分别给予以下4种刺激:类脂A(LpA)-Toll样受体4的配体,肽多糖(Ppg)-Toll样受体2的配体,植物血凝素(PHA),屋尘螨提取物.培养3天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Luminex流式荧光仪检测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浓度;体外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效应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调节性T细胞对效应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功能.结果:在Ppg诱导的免疫反应中,与对照组相比,过敏组脐带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CD4+CD25+Foxp3+ T细胞)减少;相关细胞因子IL-10分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PHA诱导的免疫反应中,与对照组相比,调节性T细胞对效应细胞增值的抑制功能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效应细胞分泌IL-13的抑制功能也趋向于降低.结论:母亲有过敏性哮喘病史的新生儿脐带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存在缺陷,可能与其易患过敏性疾病有关.
作者:刘晶;张捷;徐伟;许溟宇;任锦;闫冰迪;李成玉;马忠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汉族人群IL-27p28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在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11例健康对照者的IL-27p28启动子区g.-964A/G,外显子区g.2905T/G、g.4730T/C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比分析出两组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所检测三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7p28基因启动子区和外显子区单核苷酸多态g.-964A/G和g.2905T/G、g.4730T/C均未发现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易感性有显著相关.
作者:陈爽;林静;崔善;张庆镐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