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是否潜伏外源呼肠孤病毒(Reov)污染.方法制备PHKC涂片及单层细胞盖玻片进行HE及吖啶橙染色,供光镜观察;收集PHKC培养物,经冻融浓缩及超速离心,制备负染、IEM及超薄切片样品,供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在PHKC胞浆内发现具有Reov包涵体特征的核周嗜酸性包涵体,该包涵体经吖啶橙染色后呈苹果绿色.电镜下病毒仅在胞浆内复制,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粒子均呈圆球形,双层衣壳,无囊膜,平均直径65nm,核心平均直径38nm,常见空衣壳.病毒常散在或呈类晶格状,或聚集成堆位于胞浆内或包涵体内.也见少数病毒粒子位于胞浆空泡内.细胞间隙也见多少不等的病毒粒子.结论光镜细胞病理学与电镜超微结构结合观察,是检测哺乳动物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潜伏外源病毒污染的可靠和有效手段.
作者:赵亚力;孙衍庆;周捷;韩亮;赵晓青;惠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找出多批原代地鼠肾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高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利用HPLC排阻层析结合ELISA方法相对定量地分析高反应性和无反应性疫苗的残余细胞基质成分,并利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去除疫苗中细胞源性杂质.结果高反应性疫苗中地鼠肾细胞基质成分的残留量偏高;利用常压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可将残留的细胞基质成分几乎完全去除.结论本次过敏反应事件是由部分疫苗中地鼠肾细胞基质成分残留量偏高所致,用一步分子筛柱层析处理疫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
作者:徐程林;唐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寻找酸碱处理去除血液制品中热原的佳工艺.方法将高热原的制品通过调整其pH、离子强度、蛋白浓度等参数后,在不同的温度孵放不同的时间,监测其热原的变化.结果在pH10或pH4孵放一定时间后,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经pH10、37℃孵放的人血白蛋白(HAS)制品用鲎试法(TAL)和家兔法检测热原均合格,且其他相关指标也均达到现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结论酸碱处理是去除血液制品中热原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孟丽;杨汇川;龚曼琳;张玉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中量试制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三联活疫苗.方法应用麻疹沪191株、流行性腮腺炎S79株和风疹BRDⅡ株三种病毒疫苗,按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病毒滴定,检测是否存在干扰现象,并将混合疫苗放置不同温度观查其稳定性,并送国家检定部门进行全面质量检定.结果三种病毒混合后滴度不受干扰,5批MMR中量疫苗自检各项质量指标全部合格,.连续3批送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各项指标也均达合格标准.稳定性良好.结论可以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韩雅儒;周谦;朱立;沙风环;刘立新;杨桦;王淑珍;杜桂芝;李淑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HCV C区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工艺.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C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或Saphacryl S-200柱层析纯化抗原.结果两种纯化工艺的收率分别为58mg/L和95mg/L发酵液.SDS-PAGE显示纯度分别为98%和90%.ELISA检测纯化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两种纯化工艺简便,重组蛋白纯度高,可用于ELISA试验.
作者:朱为;刘桂珍;史晓明;宣维平;钟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用鸡卵黄制备抗轮状病毒(RV)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婴幼儿RV感染.方法制备RV抗原,通过不同途径免疫母鸡,几种纯化方法联合应用从鸡卵中提取特异性鸡卵黄抗体(IgY),进行理化学检定及动物效力实验.结果免疫母鸡均可产生特异性IgY,纯度可达91%以上,产量为44mg/蛋;可保护乳鼠免受RV攻击;IgY耐热、耐酸,室温保存半年、4℃两年效价不变.结论已成功地应用RV免疫母鸡制备出高效价特异性抗RV-IgY.
作者:郭立君;李春晖;赵锋;张雪梅;陈子扬;李贵才;郭凤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中国流行株B亚型HIV-1 Gag蛋白,制备重组Gag蛋白.方法将中国株B亚型HIV-1的Gag全基因序列,克隆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I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fastGag.经转座及平板筛选,提取重组穿梭质粒Bacmid.经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分析表达的目的蛋白.结果重组病毒在昆虫细胞Sf9中高效表达了中国株B亚型HIV-1 Gag蛋白,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可与HIV-1标准阳性血清及p24单克隆抗体发生较强的免疫反应.结论重组表达产物可用于艾滋病的免疫诊断和疫苗研究.
作者:王宏伟;金宁一;龚伟;张应玖;许崇波;秦云龙;金洪涛;邵一鸣;殷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标定第一批人凝血因子Ⅸ浓制剂国家标准品.方法用WHO 96/854批人凝血因子Ⅸ国际标准品标定我国人凝血因子Ⅸ国家标准品,再用此标准品作对照检测国内生产的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并分别将标准品置4℃、37℃和45℃保存6个月考查其稳定性.结果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品要求,9.3IU/支;检测14批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FIX效价,其中11批达到瓶签标示效价的50%以上;标准品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地制定第一批人凝血因子Ⅸ浓制剂国家标准品.
作者:沈琦;云志宏;刘大英;曹勤立;王丹君;王坚;李胜彩;朱维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儿机体免疫状态,比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与免疫调节疗法对MG的疗效.方法对83例MG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缓解后,采用单项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用ELISA法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24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并对上述患儿中的68例采用免疫调节疗法,25例采用IVIg疗法.结果初发和复发的MG患儿IgG、AchRab、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缓解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VIg治疗组和免疫调节治组疗缓解率均为92%,复发率IVIg组为8%,免疫调节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gG、AchRab、SIL-2R随MG的病情而变化,可作为预测MG病情的依据;IVIg疗法在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免疫调节疗法.
作者:邢杰;姜桂英;张思瑾;关爱华;关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SV-tk基因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人、鼠瘤细胞对其敏感性及瘤细胞表面的αv整合素对腺病毒载体转染的影响.方法用同源重组法构建AdCMV tk基因;蚀斑形成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扩增、滴定;X-gal染色法观察腺病毒转染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AdCMVtk/GCV的杀伤作用.结果 AdCMVt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AdCMVtk的剂量呈正相关;对人类的Hela、GRC、Hep-2瘤细胞达100%转染所需的腺病毒感染复数量(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较鼠Lewis、BTT739瘤细胞的MOI量低;在相同MOI病毒量时,有αv整合素的瘤细胞转染率高于无αv整合素的瘤细胞.结论 AdCMVtk/GCV具有较明显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且有种属差异,对人瘤细胞作用大于鼠瘤细胞,瘤细胞表面的αv整合素有利于腺病毒的转染.
作者:李凡;陈立;黄红兰;易世红;魏强;赵春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口服双歧杆菌、酪酸梭菌活菌制剂(肠康平)调整肠道菌群的药效作用.方法利用氨苄青霉素引起SPF-BALB/c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作为模型,口服肠康平与同类单价制剂,比较其药效作用.结果肠康平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具有治疗作用,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肠康平制剂缓解SPF-BALB/c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腹泻的时间较单价制剂略快.结论肠康平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腹泻的有效制剂.
作者:田万红;董思国;袁佩娜;傅思武;吕存女;邹开勇;祁欣;孟筱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中国昆明小鼠标准化生物学指标.方法在昆明小鼠繁殖群中随机抽取120窝小鼠,测定0~252日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28、56、112日龄小鼠血常规数据、血液生化值以及生理学、解剖学等参数.结果昆明小鼠252日龄平均体重为48.81±7.3110g,112日平均体全长为雄201.50±6.5970mm,雌204.15±5.7700mm,30日初配产仔率为94%,平均胎产仔数为11.9±1.9687只,平均离乳成活率为88.60±7.8350%,平均胎间距为33.14±4.1490日,整体粗脂肪含量为21.03±7.0709%.结论查清了长春地区昆明小鼠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性,为中国昆明小鼠标准化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刘殿峰;刘淑霞;刘秀霞;杨淑萍;马丹;高洪喜;刘占军;王仁辉;薄文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α对MS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采用ETISA夹心法检测22例M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0浓度,结合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0浓度明显增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IFN-α2a可提高MS患者体内IL-10水平,对MS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松岩;王晓梅;隋宝珍;迟春萍;王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国流行株HIV-1Gag与IFN-α2b共表达重组核酸疫苗质粒的免疫效果.方法以核酸疫苗质粒pIRES1neo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核酸疫苗质粒pIRESI-Gag、pIRES1-Gag-IFN,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Dot ELISA检测Gag/hIL-2/hIL-6基因的表达产物.另将此重组核酸疫苗质粒免疫BALB/c小鼠,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作用检测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BHK细胞后可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小鼠后可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特异性CTL反应,当和IFN-α2b共表达时免疫效果更加显著.结论与Gag蛋白共表达的IFN-α2b能够进一步提高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水平,构建的重组质粒为HIV-1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实验基础.
作者:秦云龙;金宁一;罗坤;王莉馨;王宏伟;张永生;邵一鸣;殷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是否具有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与正常小鼠骨髓来源的DC有无差异.方法于体外用mGM-CSF和mIL-4分别从正常小鼠和荷C26肿瘤的小鼠骨髓细胞诱导产生DC,观察它们刺激同种T细胞、同基因T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由二者免疫所诱导产生的CTL的杀伤活性.结果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DC与正常小鼠骨髓来源的DC在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刺激同基因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诱导产生CTL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DC与正常鼠骨髓来源的DC具有相似的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提示可以从荷瘤机体的DC前体诱导产生有抗瘤能力的DC,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唐华;银平章;孔令非;罗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获得含有中和抗体相关的3型腺病毒模拟表位短肽的噬菌体克隆,并观察其对该病毒感染Hela细胞的保护效应,为设计新疫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3型腺病毒中和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十五肽库,经三轮筛选后,随机挑取了22个噬菌体克隆,分别加入3型腺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Hela细胞的病变程度.并选择一个有明显保护作用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测序.结果 8/22个克隆噬菌体短肽对3型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一个有明显保护作用的噬菌体短肽的序列为:leu-Val-Gly-Ile-Trp-His-Arg-Leu-Pro-Gly-Ala-His-Arg-Gly-Ala,即LVGIWHRLPGAHRGA.结论噬菌体短肽可以模拟中和抗体相关的腺病毒表位,对3型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路秀英;鲍永利;杨贵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外观结晶粗糙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改善疫苗冻干质量.方法从制品入柜时的不同板层温度、制冷速度、冻结过程等,分析其对制品外观结晶性状的影响.结果冻干机制冷系统的性能好坏、冻结过程的改变和制品入柜时冻干机板层温度的变化,是决定制品是否产生粗结晶的主要因素.结论冻干机板层温度从常温降至-40℃以下的时间控制在2h左右,制品在冻结过程中,尽量避免在-20℃左右的区域停留,制品入柜时,板层温度控制在5~15℃范围,能使制品冻干后的物理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黄邦德;段静清;姚亚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大规模制备S/D病毒灭活处理凝血因子Ⅷ制剂,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方法采用24h内新鲜冷冻血浆,以乙醇沉淀作为中纯凝血因子Ⅷ制备原料,经甘氨酸沉淀和氢氧化铝凝胶吸附,S/D灭活病毒,盐析沉淀经超滤、除菌过滤、分装、冷冻干燥,制成冻干人中纯凝血因子Ⅷ制剂.结果制品中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50IU/ml,纯度>5IU/mg蛋白,每升新鲜血浆平均收获中纯凝血因子FⅧ200IU以上,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凝血因子Ⅷ制剂的规模化生产.
作者:何广发;袁进;牟蕾;张庆平;杨琳;张凌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获得高表达的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工程菌.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中,扩增出KGF cDNA基因,并插入pUC18-T载体,构建成了重组人KGF基因,经DNA测序证实与文献报道一致.将KGF基因定向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11b内,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结果获得的重组子经IPTG诱导,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0处表达重组蛋白,约占菌体蛋白的10%.结论建立了制备重组人KGF表达系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KGF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作者:游力;赵跃然;高春义;张建;田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用转瓶悬浮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ABO血型抗原单抗的工艺.方法在无CO2条件下,应用转瓶培养分泌抗人A和B血型抗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结果在适当的pH、转速和起始密度的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密度和单抗效价均超过静态培养水平.结论该工艺投资少,操作简便,运行稳定,适于规模化生产.
作者:朱建春;李勇;王玉华;周健;杨明;李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SV40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方法以SV40-776标准株DNA为模板,以针对SV40 3种抗原设计的3对引物进行各自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再以恒河猴全血DNA为模板,同样用以上3对引物进行各自PCR扩增,再以同样步骤克隆、测序.后以筛选得到的SV40PCR检测引物对147份猴血DNA进行检测.结果 3对引物中只有ST和RR引物可有效地从猴血中进行SV40基因片段扩增.用该引物对147份猴全血DNA检测结果表明,在猴群中SV40病毒的感染率较高.结论应用该方法检测SV40感染灵敏、简便、快速.
作者:任丽虹;林凌;白巍;孙明;马波;李琦涵;侯宗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疫苗是人类治疗和预防疾病有效的手段.理想的疫苗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一次接种即获得长效免疫保护;(二)在较高温度下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三)接种价廉,大多数人能够接受[1].传统的疫苗一般需多次反复接种,经历时间长,疫苗需低温储存,使其辍种率较高;储运和医护开支高,占疫苗接种的总费用的80%~90%[2].发展中国家因无良好储运设施和医护配备,且儿童人口多,大部分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农村,或以流动的方式生活,再加上本身的因素,造成辍种率更高.单剂型疫苗即一次接种即获长效免疫的疫苗若研究成功,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任建敏;王缚鲲;邹全明;彭承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麻疹病毒在细胞复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受自身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制备-株病变发展较猛、滴度较高的毒种有一定难度.故以往在麻疹疫苗生产中,经常迂到疫苗滴度偏低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麻疹疫苗的生产.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我们找到了能制备出优良麻疹疫苗毒种的好方法,简称改良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使用麻疹疫苗保护制保存病毒;而传统方法的特点是使用小牛血清作为保护剂.用改良法明显优于用传统法制备的麻疹毒种.在5次小量的麻疹疫苗生产中,改良法毒种出现病变快、猛、收获时间比传统法提前1~2天,病毒滴度比较稳定,均达到5.25Log/CCID50/ml以上;而传统法则有2/5病毒滴度在中低水平.通过麻疹疫苗大生产的考验证实,在相同条件下,用改良法毒种生产的麻疹疫苗合格率为100%,高滴度率为85.9%;而用传统法毒种生产的麻疹疫苗合格率只有59.8%,高滴度率仅49.6%.由于改良法毒种能生产出高滴度的麻疹疫苗,将疫苗适量稀释,增加疫苗产量就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做了增加每瓶液量的试验.将1瓶疫苗量由6000ml增至12000ml,即1瓶相当过去的2瓶.3次实验共计12瓶,在倍量后的24瓶中,除1瓶滴度为4.88LogCCID50/ml外,其余均≥5.0Log/CCID50/ml.之间,实验组3批疫苗放置37℃1~4周,病毒滴度在4.13~3.79Log/CCID50/ml之间,平均3.9Log/CCID50/ml;对照组在3.75~3.75之间,平均3.9Log/CCID50/ml,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由于改良法毒种能显著地提高麻疹疫苗合格率和高滴度率,这为增加麻疹疫苗产量、降低疫苗成本、提高疫苗质量创造了条件.改良法比传统法有如此多的优越性是否与改良法毒种在制备过程中,去掉了细胞中或牛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物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子柱;王长太;刘秀欣;范淑兰;付永琪;沙风环;王淑珍;罗延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无偿献血者,男,22岁,分别采用长春博德公司生产的抗-A、抗-B和上海血液中心生产的抗-AB、抗-H、抗-A1进行检测,ABO正反定型不符,正定为O型,反定为A型.经进一步鉴定为Am亚型.现报告如下.1.ABO正反定型被检RBC与抗-A、抗-B、抗-AB、抗-A1置室温、4℃、37℃15分钟均无凝集现象发生.被检血清与Bc反应呈强凝集,而与Ac和Oc均不凝集.表明有抗-B,而无抗-A.
作者:刘芳兰;王振卿;李翠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家族是能够紧密结合肝素,并在核酸序列上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组蛋白,在各种不同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形态发生、组织修复、血管发生、肿瘤生长和浸润等.FGF家族目前共有19个成员,其中FGF18是FGF家族新发现的的一个.1998年,Mickey等人先用全长的小鼠FGF--18作为探针筛选人心脏λTripEx cDNA文库,获得了几个阳性的克隆,这几个噬菌体克隆的cDNA的插入片段插入到pTripEx质粒载体中,然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一种新的FGF因子,遂命名为FGF18.人FGF-18cDNA序列的结果被收入在Genbank中,编号为AFO75292.人FGF-18 cDNA序列全长621个核苷酸,N端的前2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有2个糖基化位点,有2个半胱氨酸(不包括信号肽部分),迄今为止还不知这2个半胱氨酸是否参与二硫键的形成.将人FGF-18氨基酸序列与人FGF-17、人FGF-8、小鼠FGF-18进行比较发现,人FGF18与小鼠FGF18的氨甘酸序列有99%相同;与人FGF-8有60%相同;与人FGF-17有58%相同;在某种程度上,人FGF18与其他FGF家庭的成员也有一定的同源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