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miR-203对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4(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4,CPEB4)基因的靶向作用及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PEB4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03与CPEB4基因的靶向配对关系,并应用Dual-Luciferase(R)报告系统鉴定;将miR-203 mimics及siRNA转染U87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miR-203和CPEB4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PEB4蛋白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光镜下可见U87细胞均匀分布,但细胞形态多样性明显,胞质内有CPEB4蛋白高表达,呈棕褐色;miR-203与CPEB4基因靶向配对良好,miR-203能够抑制CPEB4 mRNA水平.过表达miR-203能够降低CPEB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结论 miR-203通过负性调控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中CPEB4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立艳;董旭仕;陈雪;宁显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BRIT1 (BRCT-repeat inhibitorof hTER expression)基因对鼻咽癌HNE-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份鼻咽癌组织及30份鼻咽正常组织中BRIT1蛋白的表达;利用质粒pcDNA3.1(-)/BRIT1及pcDNA3.1转染HNE-1细胞,TUNEL法、Hoechst33342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BRIT1蛋白及caspase-3、active 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BRIT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BRI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鼻咽正常组织(P<0.05);转染质粒pcDNA3.1(-)/BRIT1的HNE-1细胞中,BRIT1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过表达BRIT1明显促进HNE-1细胞的凋亡,并导致抗凋亡蛋白caspase-3、bcl-2表达下调(P<0.05),促凋亡蛋白active caspase-3、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 BRIT1基因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HNE-1凋亡的发生.
作者:雷霞;吴晓彬;雷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99-987P-F41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进行纯化.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ETEC基因组DNA中扩增出K99、987P、F41部分基因片段,将3段目的基因融合亚克隆至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K99-987P-F41,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30a(+)-K99-987P-F41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0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63.8%,纯度为81.2%,浓度为8.953 mg/ml,可同时被天然和重组抗原多抗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 ETEC重组质粒pET30a(+)-K99-987P-F41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可获得融合蛋白.
作者:王欣;王琦;郎秀艳;张洋龙;倪宏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冷应激对大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分泌及其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常温饲养组和急性冷应激6、12、24 h组,每组10只.试验大鼠经冷刺激后,收集大鼠血液,分离血清和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试验组大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浓度,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冷应激各组大鼠血清中CORT浓度均显著高于常温饲养组(P<0.01);急性冷应激各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温饲养组(P<0.05或<0.01).结论 急性冷应激可促使试验大鼠血清CORT浓度持续升高,该过程伴随着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表达水平的持续降低.
作者:郭景茹;袁建彬;范文静;计红;刘艳芝;马莉;孔凡志;杨焕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重组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HP)表达的HBsAg(HP-HBsAg)P24亚基间二硫键桥联程度等生化性状.方法 采用蔗糖垫层离心法检测HBsAg的浮力密度,SDS-PAGE分析HBsAg P24亚基间结合程度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HBsAg VLP在硫氰酸盐处理前后百分含量的变化.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vesiae,SC)表达的HBsAg(SC-HBsAg)作为对照.结果 HP-HBsAg的浮力密度为(1.085±0.014) g/ml,与SC-HBsAg的浮力密度[(1.090±0.009) g/ml]接近.SDS-PAGE分析表明,未经硫氰酸盐处理时,HP-HBsAg不能进入分离胶,而SC-HBsAg能进入分离胶;经硫氰酸盐处理后,HP-HBsAg和SC-HBsAg均不能进入分离胶.HPLC分析表明,流动相中含SDS时,HP-HBsAg VLP的百分含量在经硫氰酸盐处理前后变化不明显,SC-HBsAg VLP的百分含量在经硫氰酸盐处理后较处理前升高;在经硫氰酸盐处理前后,HP-HBsAgVLP的百分含量均高于SC-HBsAg.结论 HP-HBsAg的浮力密度与SC-HBsAg相近,HP-HBsAg P24亚基间二硫键桥联程度较高,结合紧密,不需要经硫氰酸盐处理.
作者:马锐;苏锦锋;杨旭琴;许宁;孙玉杰;张德有;李津;杨云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成品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无菌检查的外观、有效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1批成品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以3个月为1个时间节点,连续进行5次无菌检查,每次试验采用3个不同厂家的生物制品.结果 使用该批培养基进行5个时间节点的无菌检查结果均合格,且外观良好.结论 该成品培养基用于无菌检查具有良好的外观、有效性和稳定性,完全可取代自行配制的培养基进行无菌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人为误差.
作者:李喆;张影;徐颖华;薄淑英;张瑾;杨英超;辛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载体PUC57-ES构建GV365-ES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HIV-1ELISA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经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慢病毒载体GV365-ES构建正确;转染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3 000;病毒滴度为2.1×108TU/ml.结论 已成功构建E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为后期该病毒载体治疗实体瘤的观察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敏;王敏;李先平;谢益欣;李碰玲;张婷婷;宋欢;董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快速评价DNA疫苗载体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为DNA疫苗载体的应用和改造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构建含有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及HIV-1CN54Gag基因DNA,且携带不同转录调控元件(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HPRE/WPRE的疫苗载体(pDRVI1.0Luc 、pDRVI1.0HLuc、pDRVI1.0WLuc、pDRVI1.0Gag、pDRVI1.0HGag和pDRVI1.0WGag),均经后肢胫骨前肌注射BALB/c小鼠,20 μg/只.pDRVI-1.0Luc、pDRVI1.0HLuc和pDRVI 1.0WLuc组仅免疫1次,于免疫后第1、7、14天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小鼠体内荧光表达强度;pDRVI1.0Gag、pDRVI 1.0HGag和pDRVI1.0WGag组分别于第0、2、4周进行免疫,于末次免疫后第2周进行体液(ELISA法)及细胞免疫检测(ELISPOT法).结果 pDRVI1.0Luc、pDRVI1.0HLuc、pDRVI1.0WLuc组小鼠于免疫后第1及7天,体内荧光均局限分布于注射部位,未出现扩散转移的现象,且pDRVI1.0HLuc质粒发光强度强(P<0.05),免疫第14天各组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荧光素酶表达;pDRVI1.0HGag组小鼠血清中抗Gag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和Gag蛋白特异的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数均明显高于pDRVI1.0Gag和pDRVI1.0WGag组(P<0.05).结论 活体成像技术可用于快速评价DNA疫苗载体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为DNA疫苗载体改造及免疫策略的优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作者:孙静;施建东;侯爵;乌美妮;郝彦玲;胡凝珠;李彦涵;李建芳;王海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 根据测量过程,分析评估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和扩展不确定度U.结果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测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和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21和42 μg/ml(k=2).结论 磷标准溶液的配制稀释是影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可从此处着手改善方法.
作者:李茂光;李亚南;张河战;梁丽;唐静;赵丹;陈苏京;毛琦琦;叶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G Ⅱ.4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用于重组G Ⅱ.4 NoV病毒样颗粒疫苗研制中抗原含量检测.方法 使用纯化的G Ⅱ.4 NoV病毒样颗粒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和豚鼠,制备抗血清.以豚鼠抗G Ⅱ.4病毒样颗粒多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兔抗G Ⅱ.4病毒样颗粒多抗作为检测抗体,建立G Ⅱ.4 No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特异性进行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G Ⅱ.4病毒样颗粒制备过程中间品的抗原含量.结果 GⅡ.4病毒样颗粒内部参考品在15.6~ 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回收率在90.9% ~ 110.2%之间,板内和板间精密度试验的CV值均不超过15%;包被微孔板37℃放置6d,稳定性试验的CV值均小于15%;与G Ⅱ.4NoV病毒样颗粒之外的抗原均无交叉反应;可用于定量检测重组NoV抗原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结论 建立了G Ⅱ.4 No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特异性、适用性均良好,为NoV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质控方法.
作者:万鑫;霍玉奇;凌同;孟胜利;王泽鋆;申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磷脂化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PC-SOD)中蛋白和胆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计算PC-SOD的修饰率.方法 采用凯氏定氮法,即通过测定供试品的总氮含量及经钨酸沉淀去除蛋白质的供试品滤液中的非蛋白氮含量,计算PC-SOD蛋白氮含量,并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应用磷脂C检测试剂盒,经碱水解显色法检测PC-SOD的胆碱含量,并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通过PC-SOD中的蛋白氮和胆碱含量计算其修饰率.同时采用该方法对3批PC-SOD供试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凯氏定氮法的回收率为95%~ 105%,RSD为0.59%;碱水解显色法的回收率为95%~105%,RSD为1.65%.3批PC-SOD供试样品的修饰率分别为4.46、4.33和4.2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可用于PC-SOD修饰率的检测.
作者:付志浩;李永红;韩春梅;李响;陶磊;郭莹;饶春明;王军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一种14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酸沉淀法纯化工艺,以替代传统的苯酚抽提法.方法 对建立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酸沉淀法中的氯化钙终浓度(0、50、100、200、400 mmol/L)、pH值(3.5、4.0、4.5、5.0及5.7)及反应时间(0、1、2、4、6、8h及过夜)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方法纯化3批14型肺炎粗制多糖,制备精制多糖,并进行理化指标、抗原性检测及核磁分析,同时与苯酚抽提纯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酸沉淀法的佳工艺为:氯化钙终浓度50 ~ 100 mmol/L,pH值3.5~4.0,作用时间为过夜.采用该方法制备的3批14型肺炎精制多糖的蛋白和核酸杂质含量均较低,总磷、总氮、氨基己糖含量、多糖分子质量均符合企业注册标准,抗原活性和核磁共振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其多糖结构无异常.结论 酸沉淀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及不需使用有毒有害试剂等优点,可用于纯化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作者:李小波;张锐;谢媛媛;程尊平;陈娟;江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一类区别于传统线性RNA的新型形式,是特殊的内源性RNA分子,并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circRNA首次在RNA病毒中被发现.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人、鼠、线虫、植物、古生菌生物体内发现存在大量circRNA.在真核生物体中,大部分circRNA是由外显子构成,富集在胞浆中,并具有牢固的环状结构,大量存在于真核转录组中,具有良好的物种保守性以及组织特异性,不易被核酸酶裂解.研究发现,circRNA可作为一类新型的竞争性内源RNA分子(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节物,发挥RNA海绵功能,竞争性抑制microRNA(miRNA)的表达,阻断miRNA对其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目前发现,circRNA在肿瘤、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其作为新型临床诊断标记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circ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翔;任秀智;刘军龙;鲁艳芹;韩金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环境温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周围的应激原,低温会诱导机体进入冷应激状态.miRNA是一类拥有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参与人类细胞的多种基本生命活动.多基因遗传学证据表明,miRNA在介导冷应激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对miRNA研究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证明,多种miRNA与冷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冷应激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文晋;甄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北京株(VZV84-7)水痘病毒在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measles-mumps-rubella-varicella,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中的稳定性.方法 将4批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成品分别置37℃保存4周、2~8及-15 ~-20℃保存24个月,采用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试验检测不同时间点疫苗中水痘病毒滴度.将水痘病毒原液于-80℃反复冻融1、2、3次后,分别与麻疹、腮腺炎、风疹各单价疫苗原液按一定比例配制成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进行冻干,采用PFU试验分别测定冻干前、冻干后基础水痘病毒滴度及冻干后于37 ℃热稳定1周的水痘病毒滴度.结果 4批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成品于37℃保存4周后,水痘病毒滴度下降范围为0.5~0.7 lgPFU/ml;于2~8℃保存24个月,水痘病毒滴定高达4.6 lgPFU/ml,低为4.4 lgPFU/ml;于-15 ~-20℃放置24个月,水痘病毒滴度基本保持不变,均达合格标准(不低于3.6 lgPFU/ml).水痘病毒原液经1、2、3次冻融后制备的MMRV,通过37℃热稳定1周,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为4.9~4.6、4.6~4.4、4.5~4.3 lgPFU/ml,均达到合格标准(不低于3.6 lgPFU/ml).结论 北京株(VZV84-7)水痘病毒在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中稳定性良好.
作者:于立芹;杨云凯;刘晓琳;陈晓梅;张安宁;史晓丽;李磊;张建军;李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布氏菌活疫苗滴鼻免疫小鼠后黏膜、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107个/只)、高剂量组(3×108个/只)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均于小鼠清醒状态下进行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剂量为10μl/只(5μl/鼻孔).免疫30 d后,分离血清,制备脾脏淋巴细胞及肺泡灌洗液.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肺泡灌洗液中IgG、IgA抗体效价及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水平;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分类.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经皮下和滴鼻两种途径攻击免疫小鼠,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菌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及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IgG、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在Br-PPD抗原和灭活菌体抗原刺激下,分泌IFNγ的脾脏淋巴细胞数、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及脾淋巴细胞中CD4+ IFNγ+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布氏菌活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力.结论 布氏菌活疫苗经滴鼻免疫小鼠后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
作者:张凌男;魏东;陈成;李恪梅;王国治;董巧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所致抑郁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模型组(MG)、丙戊酸钠给药对照组(VCG)和丙戊酸钠给药模型组(VMG),每组15只.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MS的方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建模周期为28 d.VCG和VMG组灌胃给予丙戊酸钠300 mg/(kg·d),CG和MG组灌胃等体积的0.5% CMC-Na溶液.采用旷场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试剂盒测定大鼠大脑皮层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血清皮质酮(concertmaster,CORT)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CRF)基冈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G组相比,MG组大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水平得分明显下降(P<0.01),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大脑皮层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血清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CR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及<0.05);丙戊酸钠能够明显阻遏上述变化.结论 丙戊酸钠能够明显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行为,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失衡,下调HPA轴功能.
作者:费慧芝;胡小娅;邱红梅;刘丹;周岐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新发现的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免疫原性,并筛选其体外特异性结合的糖基配体.方法 多肽合成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利用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检测其二级结构.分别用牛蛙凝集素、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lectin,WGA)、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常规与血清效价,分析牛蛙凝集素的免疫原性.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筛选30多种与牛蛙凝集素特异性结合的糖基配体.结果 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为聚脯氨酸2型(PPⅡ)螺旋结构.OVA包被浓度为0.25 μg/ml时,小鼠平均血清效价为1∶200;WGA包被浓度为0.008 μg/ml时,小鼠平均血清效价为1∶1 600,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包被浓度为80 μg/ml时,小鼠血清平均效价为1∶25.当30种单糖以浓度5 mmol/L固定于芯片,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以浓度0.4 mg/ml通过固定于芯片的糖表面时,主要与半乳糖基和含有半乳糖基的多糖作用.结论 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免疫原性较低,为S-型凝集素,体外可与带有半乳糖基的多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药物靶向载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瑞利;朱琳;金天明;王选;魏冰;马吉飞;申杰;胡烨;刘梦月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长春市2007 ~ 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质量及其流行性特征.方法 对来自长春市2007年1月~ 2014年12月的AEFI监测系统的个案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长春市AEFI报告病例数累计9 841例,6和7月份发生构成比高于其他月份,分别为1 002例(10.57%)和960例(10.13%),病例主要集中在0和1岁,分别为4 879例(51.46%)和2 542例(26.81%),异常反应发生率前3位的一类疫苗分别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全细胞)(10.28/10万)、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3.12/10万)、麻疹减毒活疫苗(2.19/10万),二类疫苗分别为水痘减毒活疫苗(2.93/10万)、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2.42/10万)、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94/10万).结论 长春市AEFI的监测敏感性逐年升高,婴幼儿发生比重大,且AEFI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AEFI工作督导,确保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
作者:陶育晖;张兴国;闫莉;于建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邢台市2013 ~ 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为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邢台市2013 ~ 2014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 2014年,邢台市报告AEFI分别为894和939例,县级覆盖率100%,48 h及时报告率和调查率均为100%.在报告的AEFI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2岁儿童占绝大多数.报告的AEFI以一般反应较多,并以一类疫苗为主,较多的为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等.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较高.结论 我市疫苗安全性总体良好,但仍需提高AEFI监测质量,尤其是异常反应的监测能力.
作者:王焕新;刘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风腮疫苗后,流腮成分疫苗的基础免疫效果和麻疹、风疹成分疫苗的复种效果.方法 采集36名北京市顺义区18 ~ 24月龄儿童麻风腮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腮IgG抗体.结果 36名监测对象麻风腮疫苗中流腮成分免疫前抗体阳性率为2.78%,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7.22%.麻疹、风疹成分复种前抗体阳性率均为97.22%,抗体活性量值分别为(1 192.31±426.36)和(186.30±92.02) IU/ml;复种后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活性量值分别为(1 416.83±224.64)和(283.52±90.83) IU/ml,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麻风腮疫苗的复种具有重要意义,流腮基础免疫成功率为100%,麻疹、风疹成分复种能提高麻疹、风疹的抗体水平,有效保护儿童免受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侵袭.
作者:王凤双;彭枭然;肖雷;刘远;王洪杰;李彬;邵宝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趋势分析法评价我国用于血液筛查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同批国家参考品进行批批检定的国内3个厂家HCV抗体诊断试剂(编码A、B、C,分别为53、55和64个连续批次)作为研究对象,对3种试剂检测第5套HCV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中的弱阳性参考品(P9、P27)和低检出限L3(界值参考品)的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将中检院和企业C自检的37℃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剂A的趋势分析发现,L3样品出现了第4~ 14批检测数据在均值同侧的情况,被界定为偏离数据,第4~ 14批与15批以后的检测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剂B趋势分析发现,P27样品出现了第26 ~ 34批检测数据在均值同侧的情况,被界定为偏离数据,第26 ~ 34批与35批以后的检测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C的趋势分析发现,L3样品出现了第42~50、57~64批检测数据在均值同侧的情况,被界定为偏离数据,第57 ~ 64批与56批之前的检测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检院与企业C自检P9、P27和L3样品37℃加速稳定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趋势分析可反映HCV抗体诊断试剂质量变化,该方法可用于试剂质量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谷金莲;于洋;梁争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A群链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质控参考品,并进行初步检测.方法 从国家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库存标准菌株中筛选出10株A群链球菌和10株非A群链球菌进行菌落形态、菌型、生物学特性及16srRNA鉴定;并确定菌液浓度测定方法.结果 选择了10株不同来源的A群链球菌作为阳性参考菌株,10株同属不同群或寄生部位与A群链球菌相同的其他种属菌株作为阴性参考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所选参比菌株与相应的模式株相似度均在99%以上.平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显微计数法,不同人员分别对32份菌液进行显微计数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结论 建立了A群链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质控参考菌株,并确立了显微计数法作为确定参考菌液浓度的方法,为今后相关参考品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作者:石继春;杜慧竟;李康;徐潇;李江姣;王春娥;陈翠萍;梁丽;叶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小DNA病毒,有极强的嗜上皮细胞属性,可引发皮肤及黏膜病变.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持续感染16、18等高危型HPV可导致宫颈浸润癌[1].研究证明,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特定亚型的HPV感染,并可减少70%左右的宫颈癌发生[2].HPV疫苗在美国上市已近10年,国产疫苗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本文调查了宫颈癌筛查女性对于HPV疫苗的认知及给下一代接种疫苗的意愿(以下简称接种意愿),旨在为日后预防接种工作在本地区的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刘学伟;赵学英;陈雪;刘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