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全国10个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村居民的门诊医疗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的家庭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分析被调查县农村民民的2周患病、2周患病就医、未就诊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居民的门诊医疗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在干预前后发生了变化,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不同收入组之间有差异.影响农村居民2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和是否患有慢性病等.
作者:张琳;任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山西省两县90年代合作医疗兴衰原因分析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一时性的政策鼓励和行政手段不利于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与其他保障制度一样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方方面面的条件支持:政府有关部门间政策的协调是建立合作医疗的保证;所定政策具体、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是合作医疗长期大范围在农村运行的基础;增加现有补偿水平和受益面是发展合作医疗的动力;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是维护合作医疗的关键.而现阶段,在上述条件短期内无法改善的情况下,选择一种过渡方式以缓和类似农村地区医疗保障需求的巨大压力是当务之急.
作者:刘克军;范文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药物不合理使用不但耗费了有限的药物资源,而且可能造成药源性损害,危害人体健康.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对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等问题;滥用激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滥用注射可能会引起血源性感染,导致病人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作者:姚岚;金建强;崔斌;陈迎春;卢祖洵;罗五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本报告对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背景、弊端、影响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钟东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一、合理增长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Continue Development)首先是在能源环境经济系统提出的,主要针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及其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而转型时期医疗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目标的程度.因此,考核医疗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关注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合理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效益,大限度地实现医疗产业的社会目标.要实现医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需要技术进步,寻找以内生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医疗服务内生经济增长模式.在充分考虑到环境外在影响的前提下,其核心是医疗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与微观医院的经营管理战略的共同作用.
作者:张鹭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从1998年开始试行分级成本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结合职工的岗位、责任、能力、技术、经济指标和工作量,将效益工资核算到个人;(2)建立层级岗位责任制,以岗位定编制,以岗位定分配系数;(3)打破平均主义,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4)坚持保证经济效益、不加重病人负担的原则.以普外科为例(如图1).
作者:杨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一)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1.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已经列支,当提取修购基金时又重列支出,有悖于会计核算的真实性.2.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已提取修购基金,资产净值也随之减少.医院的修购基金与企业的累计折旧在提取上性质相同,但在资产负债表上,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可以反映资产的净值,而修购基金余额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单位的资产总额仍按固定资产的原值反映,虚增了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由此计算出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会影响决策者的正确判断.
作者:王东梅;苏广玲;王淑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医院成本核算十多年的探索中,深感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1.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关系成本核算只是简单地把医疗服务成本中的14项或药品经营成本中的16项内容全部或部分记入科室成本,与科室的收入相配比计算出科室的收支结余,以此作为科室计提奖金的依据.而成本控制是变事后核算为事前、事中控制,使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杜绝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使医院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郭畅达;李贵增;苏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隶属所服务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权利有诸多困难.因此,要建立以会计监督为中心的行业权力约束制度,就必须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和改革会计人员的地位和身份,实行会计委派制无疑是这项改革的理想选择.目前,一些地方在卫生机构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作者:刘秀华;董玲;于家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评价药品降价政策对药品用量和药品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上海市47家医院的购进药品作为代表药品,把与降价有关的品种的用量单位折算成DDDs(限定日剂量).把与降价品种剂型相同的未降价药品作为其参比品种,并把片剂与胶囊、颗粒剂与干混悬剂、混悬剂、干糖浆也作为参比剂型,分别计算各个降价品种和参比品种降价前后的用量费用.结果:降价品种和参比品种的总用量与总费用在降价后都有所下降.结论:本次药品降价政策对控制药品用量和药品费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崖冰;胡善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一个制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依靠公司内、外部科技与医学的发展,还非常依赖新药开发的投资和利润.近些年来,世界一些著名的制药公司已非常积极地在评估产品的成本效益方面引入或委托专家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这些工作大多应用到那些已投产的药品上,而且可能会更多地应用于产品申请营销许可证以前的阶段.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以下问题仍知之甚少:制药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经济学研究来制定产品研发计划;药物经济学如何应用于药品研发过程中;已成立药物经济学研究部门的公司在药物经济学领域的资源投入如何;药物经济学研究在公司内的组织结构层次等.
作者:虞睿;雷海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推进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规范医疗机构的购药行为,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维护社会利益和药品采购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意见>.在此精神下,卫生部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上述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明确了近几年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即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活动,提高药品采购透明度,遏制药品流通领域不正之风,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同时形成良性的药品市场竞争环境.
作者:王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就青海省民和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改革中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以及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指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贫困农村,政府与市场在卫生服务领域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政府可以在公共卫生以及准公共卫生领域,在保证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维护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上承坦起更大的责任;市场与竞争有利于提高药品供给的技术效率以及药品质量.
作者:马进;张振忠;吴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院为实现总体发展目标,通过对内部经营要素、经营环境实行科学管理,来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低成本经营是医院竞争战略思想的体现,是保持医院运营机制与医院环境相适应的佳状态的经营管理模式.
作者:罗小南;尹旭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更新观念和创新能力是实现快速发展成功与否的内在决定因素.创新是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而创新的能力来源于丰厚的基础.
作者:袁庆福;金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一项产业政策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相应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这在我国医疗产业也不例外.
作者:徐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中小医院利用计算机全面管理还没有完全普及,一些医院只是利用计算机收款,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应用和管理.笔者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门诊部、住院部和海林市第二医院(皆为综合性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进行了考察,分析体会如下:
作者:孙志明;孙娜;周静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信息化根本的宗旨在于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医院为了适应管理创新的需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探索信息化与医院管理的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医院管理需要的医院信息系统(HIS).
作者:张士层;赵水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我院正在试行全院微机网络化管理.药库管理子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库的微机管理水平正不断向网络化程度高、程序运行稳定的方向发展.笔者就微机联网在药库系统应用中的问题谈谈个人观点.
作者:张春雨;江立;胡宝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杨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某城市现有一专科医院业务量严重不足,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新的一家同类专科医院大楼又在其附近拔地而起.新建的这一专科医院是否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其资金提供部门在资金投放上是否征求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如果均照此办理,必将导致卫生服务市场的无序竞争,看病贵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终受苦的还是广大群众.
作者:高惠琦;金艳;张天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从1994年开始,国家在镇江市和九江市进行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1996年又在全国57个城市扩大试点,并提出在全国城镇基本建立起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同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经过几年的运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有效地遏制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势头.(2)从根本上打破了职工医疗费用完全由国家、用人单位包揽的格局.(3)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双方制约机制.(4)增强了职工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作者:蔡久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外来劳务工的大量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据辜胜阻等人的估算,1997年,全国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流动人口数量在1亿人~1.2亿人之间,甚至可能达到1.4亿人左右,并以约10%的年递增率增长.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已经明显形成了流动人口向东(南)部沿海集中的态势,尤其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东,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州地区,以北京、天津和辽南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是吸引周边地区及至较远区域流动人口的主要场所[1].外来劳务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滋生了破坏稳定的因素.外来劳务工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问题,早已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学术界也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外来劳务工的一些养老保险问题,已开始被一些地方政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但对外来劳务工的医疗保险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许小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在<2001年艾滋病状况>中指出,2001年全世界共有500万人感染艾滋病(以下简称AIDS)病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4 000万AIDS病毒携带者,其中270万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亚洲的情况不容乐观,2001年新发现的AIDS病毒感染者人数第一次超过100万,共有43.5万人死于这种疾病,目前,亚洲已有700多万人感染AIDS.
作者:李亚青;王梅;刘克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上接第5期)三、价格扭曲的成因价格扭曲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卫生服务系统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问题之一.形成价格扭曲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二是对价格政策的认识不统一;三是定价和调价方法不得当.
作者:葛人炜;卞鹰;孙强;孟庆跃;郑振玉;贾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一、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社会福利事业,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维持运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逐步成为医疗机构补偿的重要来源.
作者:许克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