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新喋呤浓度变化,探讨血清新喋呤与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连续住院测定的97例患者分为3个组:ACS组47例;SAP组30例;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测定血清新喋呤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的新喋呤浓度(10.89±2.93nmol/L)显著高于SAP组(8.20±1.52 nmol/L)和对照组(7.33±1.92nmol/L),P<0.0001;ACS亚组中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之间的新喋呤浓度有显著性差异(11.88±3.09比9.85±2.27nmol/L),P<0.05;ACD组的血清新喋呤浓度与活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r=0.444,P<0.001.结论血清新喋呤作为巨噬细胞活化的标记物,在ACD患者中显著增高,其浓度升高也许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的独立的预测因子.
作者:金哲秀;安丽萍;伍海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中NF-κB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做对照.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NF-κ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NF-κB水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F-κB可能参与了哮喘发作的病理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哮喘的活动度有关.
作者:郑楠;白晓玲;满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是使每分钟通气量(MV)和潮气量(TV)下降、呼吸做功增加、氧耗增加、使缺氧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使循环负荷增加、心肌缺血缺氧、诱发急性左心衰等,严重时危及生命.为此,本文对我科2003-08~2004-02间4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处理策略.
作者:钟强;李树生;邓普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C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在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CEEG和AEEG对ICU的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脑电信号和临床价值的异同.结果36例重症脑损伤患者CEEG和AEEG结果均提示异常脑电图,两种检测方法所记录的脑电图,在时限、频率、振幅变化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ICU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方面,运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可替代AEEG,并能实时反映脑功能状况,为预后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脑电生理信息.
作者:王娟;徐信发;刘励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人早期的氧动力学变化特点,探讨无创氧动力学监测在ICU危重病人早期氧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美国Novametric公司的经皮氧监测仪对ICU危重病人在入ICU后立即进行连续动态经皮氧(PtcO2)监测,并同时在入ICU后(0、1、2、3、4 h)抽取动脉血测paO2和监测SaO2,观察PtcO2/FiO2、PaO2/FiO2的变化趋势.结果 62例病人中,存活54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12.90%.存活组与死亡组的PtcO2/FiO2、PaO2/FiO2的变化为294.7±70.46、98.6±18.97和283.15±63.7、101.32±41.85(P<0.05).结论无创氧动力学监测在危重病人早期的氧复苏治疗中安全有效,动态监测对危重病人的早期氧复苏治疗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并且为迅速纠正氧代谢紊乱提供科学的依据.早期使用无创氧动力学监测和合理应用监测值指导临床治疗能明显降低早期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杨佳勇;卢君强;刘岩松;王义兴;于长久;洪全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氧气与空气在不同持续气道正压(CPAP)水平下对单肺通气氧合与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4例单肺通气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平均分成组Ⅰ(氧气组)和组Ⅱ(空气组),常规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行单肺通气20min后,组Ⅰ利用氧气向无通气侧肺给予5 cmH2O的CPAP,15 min后再给予10 cmH2O的CPAP;而组Ⅱ利用空气向无通气侧肺给予5 cmH2O的CPAP,15 min后再给予10 cmH2O的CPAP.分别记录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20min、5 cmH2O的CPAP15 min、10 cmH2O的CPAP15min、术毕恢复双肺通气15min所测得的动脉血pH、PaO2和PaCO2等数据,并计算Qs/Qt值.结果组Ⅰ:5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显著增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10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显著增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10 cmH2O CPAP 15 min比5 cmH2O CPAP 15 min:PaO2显著增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组Ⅱ:5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Qs/Qt无显著差异(P>0.05).10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显著降低(P<0.05),Qs/Qt显著增加(P<0.05).结论氧气提供CPAP可有效改善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状况,10 cmH2O CPAP比5 cmH2O CPAP对改善Qs/Qt、提高PaO2更有效.用空气提供CPAP不能使单肺通气产生的低氧状况得到改善.
作者:郭长春;李涵葳;李少君;刁文波;任永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 mg/kg稀释后10 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5~1.5 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0 mg,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tid,静脉平均用药3~9(5.9±3.2)d.结果第1天平均静脉用量1 153±183(900~1500)mg,心律失常控制率18.7%,第2天31.3%,72 h全部控制.7 d后200~600 mg/d维持.30 d时1例停服胺碘酮17 d的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病人,病情稳定后改用胺碘酮100~200 mg口服,随访3~12(7.7±3.1)个月无复发.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作者:高传玉;马业新;朱中玉;沈玉祥;李牧蔚;张静;张嘉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血管超声在急性缺血性脑率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经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了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其中21例同时进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结果 21例患者42条血管同时进行CVUS和SCTA检查(CVUS/CTA),发现颈总动脉狭窄10/14条,斑块30/18条;颈内动脉狭窄12/10条,斑块10/8条.24例患者48组血管同时进行TCD和SCTA检查,共发现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17条.结论对于颈部和近端颅内血管狭窄的评价,超声检查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超声检查对远端颅内血管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TCD和S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系统的血管情况.
作者:刘莹;张本恕;段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118例行经鼻气管导管并机械通气(MV)的患者分为A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B组(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插管后每小时行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定时经胃管注入0.5%美兰20mL,观察咽及(或)胃-气囊上-下呼吸道返流和误吸情况.同步收集咽拭子、气囊上分泌物、呼吸道痰液及胃液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A组误吸率及1周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5,而1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5.第一周以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球菌居多,两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无差异.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囊上分泌物吸引可有效控制和延缓误吸发生并能有效防控早期非发酵菌所致VAP的发生.
作者:张振平;赵改凤;张春民;马传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食道癌晚期常出现食道纵隔瘘,表现为高热、不断排出浓性分泌物、恶液质,死亡率很高.带膜食道支架为其感染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对肿瘤并无治疗作用.为此我们将食道支架与放疗结合起来治疗食道癌并发纵隔瘘,探讨是否能提高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威;李大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难复性心脏复苏(CPR)是指在对心跳骤停病人实施CPR时较常见的经胸外心脏按压后出现的无脉性电活动与无脉性心动过速、反复出现室颤或心脏停跳,往往导致复苏失败[1].现报道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难复性CPR 3例如下.
作者:王彦松;曲仁海;董英伟;姚宏娟;玉璐;康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内分泌性质的蛋白质,它与下丘脑等部位特异受体结合,通过降低食物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参与体内能量平衡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许多心血管疾病有关[1,2].但目前对于肥胖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对其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在肥胖的UAP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费瑜;宋春莉;刘铁成;安喆;刘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阑尾炎是引起急性右下腹痛的常见疾病之一.一般来说,急性阑尾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可以明确诊断,不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但约有1/3的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另有一些其他病变酷似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完成诊断.
作者:纪凤颖;单伟东;王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存在于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1,2].各种原因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受损时,NSE就释放到脑脊液(CSF)中,CSF中NSE即明显增高,升高的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1,2].NSE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已引起广大学者关注,但有关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CSF中NSE的变化报道较少,以往大多数学者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NSE变化[3],而用放免方法测定CSF中NSE甚少.我们对98例因CNS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CSF,用放免方法测定NSE,以探讨其相关性,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王葳;于淑杰;李俊梅;沈乃霞;李真真;王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99-08郑州市发生一批大红虾食物中毒,郑州市中心医院发现首批10例病人,所在辖区中原区卫生防疫站进行采样并对5个家庭16人进行调查,郑州市中心医院对诊治的27例中毒病人进行报道.追踪4 a未再发生类似中毒事件.现对32例大红虾食物中毒进行临床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胡威;田卫平;胡全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上重症药疹主要包括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TEN)型药疹,剥脱性皮炎(ED)型和重症多型红斑(SJS).我院皮肤科自2000-05~2004-12共收治重症药疹24例,经全力抢救无一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毅刚;吕玲;陈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患者一般情况和肝功能较差,发病急骤,治疗棘手,预后较差.现将我院外科1990~2004年收治肝癌破裂出血患者36例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闫朝岐;范鹰;张滨;王立平;郑秋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12~2004-12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23 6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 23682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5例,死亡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3‰,死亡率为0.13‰.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喉、气管、支气管痉挛68例(2.87‰)、大出血37例(1.56‰)、心律失常24例(1.01‰),其他依次为继发性肺部感染16例(0.67‰)、气道梗阻8例(0.34‰)、食管-气管瘘5例(0.21‰)、气胸4例(0.17‰)、肿瘤气管内种植转移4例(0.17‰),结核播散、气管穿孔和死亡各3例(0.13‰).结论随着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趋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操作技术是减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作者:金发光;钱桂生;傅恩清;刘同刚;吴国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 4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系细菌、真菌和(或)病毒的混合性感染.临床上以弛张高热和弥漫性间质浸润为特点.治疗上采用有效的呼吸支持;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肺间质水肿,拮抗全身炎症反应;积极进行营养支持;联合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综合治疗;强有力脏器功能支持.结果G-菌占85.4%,对G-菌敏感菌株数达50%以上的抗生素依次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丁、头孢吡肟,在70%以上仅有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47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5例,死亡17例.结论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早期诊治、注重自身抵抗力的提高、强有力的脏器功能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大乔;张红金;陈德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不同的口腔清洁剂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94例有创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口泰、呋喃西林每天2次清洁口咽部,清洗前做口腔、痰细菌半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后隔日检查一次,观察各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出现肺炎的时间.结果口泰组、呋喃西林组的总VAP发生率(61.29%、45.45%)均低于对照组(80%,P<0.05),口泰组、呋喃西林组早期VAP的发生率(35.48%、36.36%)也低于对照组(70%,P<0.05),但口泰组与呋喃西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痰培养细菌和口咽部分泌物细菌符合率高达98.91%.结论使用口泰和呋喃西林清洗口咽部,对早期VAP的发生有预防作用,两者效果相仿.
作者:徐颖鹤;吴晓梁;方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老年MODS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老年MODS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NF-α、IL-1β、IL-6升高的峰值较IL-10早,死亡组血清IL-10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的异常释放参与了老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不同时机以纠正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今后的救治方向.
作者:蔡国龙;方强;虞意华;严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十二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50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的复发率依次为11.8%(4/34)和28.2%(124/439).结论 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作者:王美堂;霍正禄;周彬;曹晖;衣月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0R=3.942,P=0.001)、肝功能分级(0R=1.028,P=0.003)、门脉高压性胃病(0R=3.862,P=0.002)有显著性关系.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门脉高压性胃病.
作者:段文斌;闫永平;王波;王伯良;周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一氧化氮(NO)及乳酸(LA)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CEC、LA、NO浓度的动态变化,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EC、LA、NO明显高于对照组,CEC数量与NO值、LA值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NO和LA均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的病理生化演变过程.
作者:李春盛;顾伟;贾志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代血浆与血制品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依据单纯输入706代血浆、单纯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二者兼输,将临床诊断为CLS的48例患者分3组,监测治疗前后CVP与MAP的变化.结果总体分析,4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CVP与MAP的变化有显著性.分组比较,706代血浆输入组的CVP变化与非706代血浆输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组中任何两组间的MAP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706代血浆对CLS患者的血容量恢复效果优于FFP.
作者:田卓民;金涛;何慧英;刘学花;李大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危重病患者血糖水平为18.34±6.73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n=30)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n=30)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7 mmol/L.观察两组患者静滴胰岛素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入住ICU天数、出现死亡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等反映病情疗效的参数.结果治疗组中静滴胰岛素天数(10.0±2.8)d、使用抗生素天数(14.5±3.4)d、入住ICU天数(11.0±4.6)d、出现死亡天数(7.5±2.8)d、院内感染发生率(13.3%)、死亡率(16.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危重病患者即使无糖尿病,当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瑞云;戴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现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如何降低由IRI所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促进其恢复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众多实验研究表明,中药能较好地抗IRI,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丹参尤为受到广泛关注,对IRI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拟就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梦妮;董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病情往往较重,死亡率很高.1967年,Ashbaugh和Petty首次描述了ARDS特征,此后人们为探索其发病机制作出了不懈努力,但至今仍未找到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本文将综述近年来ARDS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展.
作者:许平波;林福清;黄静霞;朱科明;邓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22岁,因车祸伤于2003-05-20入院.当时右额顶颞部着地,出现人事不省,约30 min后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呈深昏迷,GCS 3分,R 0,P 105次/min,BP 140/95mmHg.
作者:林春铭;许明尧;杨云龙;李昌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颈总动脉破裂如得不到准确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我科于2003-11-03成功救治1例颈总动脉损伤致呼吸心跳停止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闫波;王根全;周文广;刘毅;王浩;李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优维显注射液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凌;陈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于2004-02-07来我所就诊.自述近日左侧牙痛,昨日加剧.整夜疼痛,不能卧床,夜间痛剧,不能指出患牙,疼痛呈阵发性,伴左侧头疼、眼疼.
作者:谭红梅;谭红莲;马玉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渗培养液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影响及AQP4在高渗性脱水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2 d的Wistar大鼠的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分别予不同程度的高渗培养液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高渗液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PT-PCR、免疫细胞化学、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对高渗液的反应及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高渗组各时相点吸光度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特征性的细胞脱水形态学变化,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作用12 h后明显,而且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485,Ps<0.01).结论在高渗状态下,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强,AQP4表达上调在高渗性脱水的早期(<12 h)可能起到重要的代偿作用.
作者:李燕华;孙善全;王铁建;李吕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组(B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地塞米松处理组(C组).分别于模型完成的1、2、3、6、12 h时间点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水平,取肺、脾做光镜检查.结果大鼠遭受创伤失血性休克打击后,血浆TNF-α水平持续增高,6 h达高峰;IL-1β、IL-10持续增高;光镜下肺损伤,脾小体萎缩、坏死,败血脾.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血浆TNF-α、IL-1β、IL-10的表达水平,减轻脾、肺组织损伤,脾小体持续增生.结论早期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的同时,抑制IL-10的高水平表达,显示了较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作者:李世蒙;霍正禄;杨维权;曹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缬沙坦对大鼠急性缺血坏死后的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对心肌缺血坏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Val组(缺血加缬沙坦组)、MI组(心肌缺血组)和C组(对照组).14 d后将三组动物处死,心肌组织经HE染色作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的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心肌组织HE染色:Val组和MI组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al组与MI组比较,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坏死后心肌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从而减轻了心室的重构.
作者:杜广胜;邱强;马业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早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使RNA的表达,Ⅰ型胶原(Collagen-Ⅰ)以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生成,探讨胰腺星形细胞在胰腺炎早期纤维化启动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阻断胰腺导管同时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1·d-1)的方法诱导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施行开腹手术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0、72、120h处死大鼠,取完整胰腺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型胶原和α-SMA的表达,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胰腺组织胰腺星形细胞染色偶尔阳性,实质无明显改变,胶原染色阴性,TGF-β1mRNA无表达.模型72 h组胰腺炎症改变,Collagen-Ⅰ、α-SMA检测表现胰腺间质以及腺泡周围的黄染,涉及广泛,深浅不一,较正常组变化明显;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强.模型120h组,光镜检查炎症表现更甚,间质组织增生.Collagen-Ⅰ、α-SMA表现也呈进行性进展,TGF-β1mRNA表达比较72h模型组略有降低.结论研究表明,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出现TGF-β1的激活,并刺激胰腺星形细胞(α-SMA阳性细胞)激活、增生,并使Collagen-Ⅰ逐渐生成沉积,提示胰腺的纤维化进程的启动,且随时间延长胰腺星形细胞激活逐渐增多,相关纤维化组分沉积增加.
作者:张智高;任成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水母蜇伤是海洋作业、滨海旅游业以及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的一大危险因素,水母伤人事件呈上升趋势.本文介绍了我国大陆沿海常见伤人水母的种类、分布以及水母蜇伤的临床症状、诊断、急救、治疗与预防等内容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张黎明;万德源;樊军文;孙结;蔡建明;贺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我国唯一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能在接到命令后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数小时内赶往世界各地灾区救援.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二百余名医疗救护、搜索营救和地震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任务是协助灾区进行紧急医疗救援、疫病防治、搜救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作者:李向晖;郑静晨;刘爱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诊科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出医院综合水平和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生死.如何建立健全急诊科是急诊医学同道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1~3].我们调查了深圳市宝安区11家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建设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现状,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