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性医院治安消防环境的开放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对治安消防管理提出很高要求。文章结合“治安消防违规计分”管理方式,在医院治安消防管理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为加强医院治安消防管理提供新思路,通过理念转变与关口前移为消除隐患与平安医院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徐成林;杨传架;陈童;周磊;吴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出院病历质量现状,分析缺陷成因,探讨管理对策,为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12月出院病历共96842份,分层随机抽取15086份进行质控,对质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甲级病案率为96.7%,病历质量总体处于优良水平。存在问题的病历占44.75%,手术科室缺陷率高于非手术科室。缺陷10212项,缺陷项前三位分别为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缺陷、首次病程记录缺陷、入院记录缺陷。结论落实病历质控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是强化病历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内涵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病历缺陷分析、讲评,强化主干医疗制度的落实,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抓手。
作者:陈烨;王筱慧;于蕾;刘启;高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分配作为现代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院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大医院也纷纷转变分配机制。文章结合新医改要求,具体介绍某专科医院通过对临床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考核进行绩效工资分配的经验,并结合多年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思考。
作者:何晓娟;谭江平;常华;周国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医院发表医学论文情况,客观评价医院科研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为寻求竞争和发展先机提供支持。方法从本院医学图书馆调取5年间医务人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论文数量、质量及学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全院共发表医学论文949篇,其中SCI论文52篇(5.48%);31~40岁本科学历的中级职称人员发表医学论文总数大;发表SCI论文的主力人群是41~50岁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人员;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年均被引频次呈下降趋势;医院核心作者群初步形成;学科人均论文贡献率偏低;SCI论文年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结论医院保持一定的科研创新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未来发展潜力大,但应正视存在问题,注重管理实效,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作者:马丽静;戴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全流程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5年350名临床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方法,包括管理目标确定,实习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全流程管理措施。结果考勤合格率、教学效果满意率逐年提高。结论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全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效果和院校、学生满意度。
作者:蔡永琴;李彦;王佳玲;燕增奎;付杰;张一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优化战场救治技术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部队实际需求,对战场救治技术教学进行系统的现况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战救教学视频库进行更新和拓展,并提出增强战救技术普及的责任意识、明确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推出多元化战救微课程等。
作者:王成;张瑞午;于莉茉;赵松;刘文亮;刘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传染病伤病员检验和检查的业务需求,分析野战传染病医疗所检验和检查的工作流程和特点,设计并研制“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医技作业系统”,包括检验管理和检查管理两个功能模块,共7个软件模块和2类硬件设备,在实兵演练中进行应用,提高野战传染病医疗所演练训练中伤病员检验和检查工作的效率。
作者:张义;刘志鹏;冯逸飞;王婷;张鹭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适应未来战场伤员搜救作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救护效率,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伤员搜救系统。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完成以战场伤员感知信息引导下多种搜救作业模式的有效应用,作业过程清晰可视,实现由战场粗略感知寻找伤员向快速精确定位救护伤员的历史性转变。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作业效能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保障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作者:周宏宇;龚红伟;马万兵;常乐;张革军;连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野战医疗救治机构演练导调控制系统是一个支持野战医疗救治机构进行指挥训练活动的模拟信息系统,介绍运行环境、开发过程与流程功能,以及存在的不足。
作者:彭海文;贺祥;黄荣春;李策;扈长茂;王九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改善传统静脉输液的监控管理方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静脉输液更科学,更安全。方法使用输液终端监控报警器和无线网络,通过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实施,改变原有的静脉输液的工作流程。结果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结论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实施提升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石磊;栾振涛;耿子平;何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整体管理的作用。方法医院手术麻醉科建立了一套具有手术护理专业特色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该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手术职能排班系统、麻醉信息系统、无菌物品管理及追溯系统这3个子系统,不但能实现手术申请、控制权限、术前访视、护理信息的录入,还能有效管理无菌物品。结果利用该系统可迅速查找无菌器械,方便临时调配,并可追溯供应室发放的每包无菌物品相关的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变得简单易行。结论应用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提高器械使用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莉;任丽;程勤;周娅颖;胡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后肺炎的正确编码方法及统计方法,提高统计的准确性,使医院质量考核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方法应用SQL Server 2000收集2012—2014年住院患者相关信息,利用R语言工具,分别通过诊断名称和编码进行搜索,统计每年手术后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通过诊断名称和编码搜索结果相差较大,编码搜索的手术后肺炎发生率高。深入比较分析,发现存在某些诊断如炎性结节、炎性假瘤等误编码为肺炎的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论手术后肺炎的统计中应注意一些特殊诊断的编码问题,以免发生误判而导致指标不准确。
作者:尹丽霞;陈宝敏;袁启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病种限价基础上自然分娩佳住院床日。方法按照北京市自然分娩单病种结算人均次1900元做为标准,将选取236例数据资料按床日进行排序、分组,用CHI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住院4日为明显的住院费用超标节点。结论自然分娩以住院3~4天为宜。
作者:董盛霞;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以优青经费管理模式为切入点,重点从经费管理方面对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利用医院优青经费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4年优青经费使用基本信息,并运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同时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数据分析。结果对报销科目与类型进行比较,局级与院级、校级与院级优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金额与类型进行比较,局级与院级优青有显著性差异(P<0.05)。金额、报销科目与实际报销科目进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论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和修订经费管理制度;建立优青全过程经费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化管理,实现全过程管理;摸索优青报销特点,在政策范围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设置报销科目与比例。
作者:陈琪;李艾;顾伟敏;李寅驰;林靖生;费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单病种成本核算是一种寻求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医院利用有限的资金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更好地指导医疗经费的分配,是医院财务和卫生主管部门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进步,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成本控制的需求。在这种全面需求的情况下,应当采用这种前瞻性的病种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有利于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促进卫生事业经费分配制度改革,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作者:栗洪霖;贺祖栋;马卓;陈娇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我军及国外经历的几次战争的减员情况、伤类、伤部进行分析,分析战伤减员对我军未来战争中卫勤工作的影响,并为卫勤准备工作提供相应对策。
作者:丁陶;薛晨;栗美娜;刘旭;吕奕鹏;张鹭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解决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快速搜寻伤员,采用PDA嵌入式高分辨率影像地图;研究设计瓦片金字塔模型、哈希链表管理等技术方法,有效克服图像显示中的大跨度重采样、逐行裁剪数据和重复读取数据等技术瓶颈;实现在处理器、内存、总线等性能低,且无显卡的PDA上大数据量影像地图的灵活显示与应用,经实际使用检验显示能满足战地搜寻伤员的目的。
作者:龚红伟;周郑芳;赵建军;邓雪清;周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回顾分析“4·25”尼泊尔地震发生后,由成都军区总医院为主体抽组的医疗防疫救援队援尼抗震情况研判工作过程,并从医院既往应急救援实践、发挥机关参谋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备勤工作效率等三个方面,总结应急救援情况研判工作。
作者:李运明;谭映军;李刚;马兴;吴凡;许贲;赵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突发事件具有冲突程度不一、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官兵救治需求不定且时效要求高,加之事件现场施救条件恶劣和参与救治力量多元,对医疗后送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医疗后送救治阶梯是有效救治官兵生命,减少死亡率、伤残率,做好医疗后送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总结以色列等国和我军医疗救治阶梯设置的经验,结合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设置的现状,对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进行研究。
作者:胡建;沈昫;霍旭君;南克勉;王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3年186例入住ICU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采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案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腹胀、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和目标喂养量的达标率。结果试验组腹胀的发生率为26.88%,对照组腹胀的发生率为55.91%( 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呕吐的发生率为9.68%,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为21.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腹泻的发生率为8.60%,对照组腹泻的发生率为10.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达到目标喂养量,试验组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为88.17%,对照组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为8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使其早日达到目标喂养量,对于提高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静;邵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进行基线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目标,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调动特诊部护士工作积极性,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明显变少,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
作者:汪张娟;孙金海;王胜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网络信息支持对骨科疾病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骨科住院的120例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网络支持组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信息支持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对照组延用常规的出院教育。后续护理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服药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网络支持组患者3个月复查时,疼痛强度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得分为(5.39±1.58)分高于对照组(4.37±1.26)分,差异显著(P<0.05);康复依从性得分为(51.06±1.53)分高于对照组(32.68±1.8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网络信息支持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呼芳;孙江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居家综合护理对急性脑出血后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出院的118例急性脑出血继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一年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吞咽障碍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恢复,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9.7%,高于对照组的33.9%(P<0.05);两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1.5%,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P<0.05);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0例,发生率16.9%,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率为5.1%。结论居家综合护理对于急性脑出血继发吞咽障碍的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急性脑出血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减少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祁鑫华;姬小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健康小屋作为一种系统、全面的健康自测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部队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社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相当于营区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在部队中进行健康小屋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完善部队卫生服务。
作者:孙鸿宇;许苹;王传力;帅力;周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拉练与野外驻训是军校学员常规训练科目,常导致伤病发生,文章开展相关调查分析,提升卫勤保障效能。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统计训练过程中常见伤病发生率极其构成比,并收集药品消耗数量及其相应比例,依此分析伤病发生原因。结果拉练参与学员一共599名,受伤学员270人,经分析后发现男女学员之间发病有差异,拉练前期训练与未训练的学员之间发病也有差异;收集拉练发生伤病共计689例次,其中易发伤病前五位为足底水疱、感冒、脚部红肿、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发放药品793份;前五位消耗药品为碘伏、麝香解痛膏、创可贴、碘氯叮、云南白药。结论医疗保障应结合伤病发生概率提供针对性医疗保障,其对于科学合理筹措卫生资源,减少非战斗减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袁磊;张子睿;曹鹏;杜茂林;顾洪;金志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建立军人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对建立军人电子健康档案重要意义,组织实施健康档案建设及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的论述,为军队推广军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借鉴。
作者:向桢;赵宇;李鹏社;安运锋;向月应;陈立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2015年11月,国家在经济面临供给侧弊端突显的形势下,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想。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引入中国医疗改革,即医疗供给侧改革应从扩大医疗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出发,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低效,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级公立医院适应供给侧改革思路引领下的中国医改,加速康复外科已应用近20年的临床实施效果与社会效益,证明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中解决三医联动低效所发挥的作用,并成为中国三级公立医院适应未来医改切实可行的抓手。
作者:李卡;冯金华;胡艳杰;刘雨薇;张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创建科务公开督查模式,以便能客观、公正地评价科室科务公开执行情况、了解科室科务公开工作进展。方法在2013年、2014年科务公开督查工作基础上,创新构建科务公开督查新模式,并以此模式为指导开展2015年科务公开督查工作,测量科室科务公开度。结果2015年全院科室科务公开度得分为94.53分。其中执行公开维度得分为39.14分,公开效果维度得分为55.40分,其中内容知晓度得分为45.62分,公开及时度得分为9.78分。结论新型督查评价模式是原有督查工作的延续和升华,不仅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也能大大提升科室开展科务公开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暴露管理中的问题。
作者:陈龑;吴丹;谢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发展的主要模式,为综合医院儿科发展线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来儿科进行治疗的20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此期间对儿科采用全新的建设发展模式,并选取2014年1—12月的200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比新模式应用前后儿科患者满意度、每日就诊量和成本差异。结果采取新的发展模式后,研究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原来的87.95%上升到94.75%,同时日平均就诊量从原来的179例增加到230例,P<0.05;实施后总收入得到提高,实施后年总收入为2406.89万元高于实施前的2320.64万元,同时也降低了总成本/总收入,由原来的95.04%变为91.80%,护理成本从原来的12.56元/次降为11.39元/次,主要是通过降低药品、耗材成本来降低医疗成本,P均小于0.05。结论应用新模式能有效促进儿科的发展,完善各项服务的同时突出儿科的特色,增加日就诊量,在加快科室建设发展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药材耗材的成本来降低总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加该科室的收入,该建设模式值得在综合医院儿科使用。
作者:高深甚;陶永琳;高阳;顾震瑶;蒋丽娟;袁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辅诊科室医务人员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现状并予以提高。方法随机抽取平顶山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辅诊科室医务人员400名,利用暴力恐怖袭击行为量表评价辅诊科室医务人员相关应对行为。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现场演示等手段干预1年后,重复上述评价,比较干预前后个人应对行为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辅诊科室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的个人准备行为得分分别为14.17±3.78和29.34±7.69,信息寻求得分分别为4.17±1.33和7.11±2.05,规避行为得分分别为6.21±1.58和11.37±3.16,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19,22.63和27.38,P值均<0.01。干预前后年龄、性别、职称、人员类别对上述得分均无显著性影响(P值均>0.05)。结论辅诊科室医务人员暴力恐怖袭击个人应对行为得分均不理想,干预后应对行为得分显著提高,推广辅诊科室医务人员暴力恐怖袭击个人应对行为的培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阮伟丽;黑晓东;袁跃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或是一种认知方式,国内外各种对完美主义的研究表明,人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完美主义的影响,完美主义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睡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完美主义与睡眠质量之间有关联。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中文 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工具,以天津市三所医学高等院校的95名医学研究生为被试者,探讨医学研究生完美主义和睡眠质量的关系。得出结论:医学研究生的完美主义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根据医学研究生的完美主义倾向,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王津雨;陈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综合评价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为医院加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质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TOPSIS法和RSR法评价医院2015年27个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结果医疗质量较好的科室是妇产科、显微骨三科二组,较差的科室是血液病科和肿瘤一科。结论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作者:绳慧峰;刘晴;谢秋娟;许苹;陈春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