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动物咬伤创口暴露后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关键措施.虽然人们都知道被犬(动物)咬伤后要注射狂犬疫苗,但对于伤口的处理特别是创面较大的伤口处理、外用消毒剂的选用及采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商榷之处.2005年1月~12月,我们共接诊了4 590人次动物咬伤病例,现结合动物咬伤门诊碰到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孙裕增;王立明;袁玉伦;徐里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社会发展,外来人员在城市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外来人员已达5百多万,居全国第2.由于外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大、生活和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他们的健康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外来人员传染病防制研究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年前提出的定项指标课题,它是为了解决外来人员传染病管理上的薄弱环节.2年来,我区开展的外来人员传染病综合防治效果比较,以及乙型、戊型肝炎血清学监测是其中内容之一.为了解外来人员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我们于2006年3~5月在综合防制试点街道开展乙型、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外来人员乙型、戊型肝炎流行情况,为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红芳;袁家麟;庄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创伤弧菌又称致伤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1].20世纪60年代,已发现它可引起人类危重的创伤感染及败血症,但临床报道甚少.2002~2005年宁波市传染病医院从4例肝硬化失代偿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创伤弧菌,报道如下.
作者:吴立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多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于菌株的变异和滥用抗生素,自1976年美国发现2例耐青霉素治疗的淋球菌病例以来,淋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其治疗.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染色体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等原因,淋球菌逐渐产生了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为了解上海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耐药现状,我们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995年和2005年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静霓;王继江;吕锡宏;居丽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院内感染越来越被重视,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为了解我院ICU院内感染状况,2004年10月~2005年9月,我们对入住ICU 491例病人进行院内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安毅;邵启蕙;林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ROC曲线评价B型尿钠肽(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103例患者和44例正常人BNP结果用Execl软件作累积频数分布表,然后以灵敏度为纵坐标,以1-特异性为横坐标,建立ROC曲线评价系统,确定佳诊断分界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通过心力衰竭患者ROC曲线分析证实,BNP取cutoff值为100 pg/ml时,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75%, BNP取cutoff值为120 pg/ml时,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1.82%,ROC曲线下面积AUC的95%可信区间为0.933±0.027. [结论] BNP是一个评价心脏功能的良好指标,可以帮助临床筛选无症状心功能不全,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作者:郝玲妹;焦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住院分娩是一种对母婴双方都安全的分娩方式,较高的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直接因素.因此,要加强产科建设,创造住院分娩条件,尤其要扩大外来流动人口的住院分娩率.住院分娩出生监测在提高妇幼保健、开展出生缺陷监测、人口统计、制定卫生政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青浦区2005年住院分娩出生监测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沈红;宋牣玮;方利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妊娠时母体血液生化发生各种适应性改变,除血容量、内分泌物质与激素等变化外,同时伴有铜、铁、锌、钙、镁等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1].而微量元素的改变对母体新陈代谢调节和血液生化作用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发育[2].为了解母体血清各元素含量的变化与胎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49名健康顺产孕妇与151名健康未孕妇女的血清中铜、铁、锌、钙、镁5种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对149名孕妇所产婴儿的身高、体重进行精确记录,以探讨其相关性.
作者:应英;于村;俞莎;汤鋆;沈向红;张念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长效管理作为一项管理理念和工作要求,常见于各类报道和领导讲话中.但就某项具体工作来说,什么样的管理属于长效管理,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是长效管理机制,它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积极探索.笔者通过对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和实施的认识,提高基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使职业卫生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职业卫生需求相适应.
作者:刘玉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越来越多,乡镇企业各自建起了职工食堂,方便了工人,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推广实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探索职工食堂中影响餐饮业卫生质量的各种危险因素,加强卫生监督管理,规范乡镇企业职工食堂的经营行为,提高餐饮业卫生水平,2006年4~6月,我们对某地企业职工食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评价.
作者:陈书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能降低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AS)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且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稳定血管内皮、抗凝血等作用.他汀类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于健康人群中,将会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周虹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疗服务的提供遵循市场法则,而占医疗服务市场85%的公立医院价格收费又采取计划控制,政府投入减少,使公立医院陷入尴尬境地;部分民营医院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效益大化,导致违规现象不断出现,无证行医屡禁不止.
作者:黄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1世纪的公共卫生定位和20世纪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公共卫生已不仅与国民的健康有关,还与国土安全等许多问题有关,这是公共卫生发展的新方向,随之而来的是适应这种新趋势的公共卫生专业体系的变化.除此以外,公共卫生还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变化都要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组成必须是有层次性的,分为决策、管理和操作3种不同层次,由不同层次的人才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要求公共卫生人才知识的综合性,即具备临床、预防、社会学等知识;要求公共卫生人才技能是复合型的,既是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又是管理人才.鉴于现代公共卫生人才需具备如此高的要求,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人才建设任务是相当艰巨而繁重的.针对当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状况,本课题以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丁瑾瑜;李敏;罗春燕;何智纯;郁泉珍;罗薇薇;吴维群;冷培恩;陈文;张勘;刘雄鹰;张胜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汞作为一种常用工业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但汞具有不同于一般金属材料的特性,如蒸汽压比较低,在常温条件下即能蒸发,同时汞蒸汽吸入又是造成汞中毒常见的中毒途径.人吸入汞蒸汽浓度在1~3mg/m3数小时后就会发生急性中毒,发生化学性肺炎;在0.1mg/m3以上时,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甚至震颤的中毒症状.汞进入体内后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液排泄.因此,对尿液中的汞含量进行检测,是评价职业性汞暴露重要的生物学评价方法,如职业病诊断标准规定尿液中汞安全限值为0.010mg/L.
作者:董玉香;张慧敏;茅建人;沈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挥发性有机物质是指在正常状态下(20℃,760mmHg),蒸汽压大于0.1 mmHg以上的有机物质[1].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不但种类繁多,还普遍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和独特的气味,如芳香烃、脂肪烃、酯类、卤代烃等.虽然挥发性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水质污染、水处理工艺等原因而能在生活饮用水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原水含有机前体物时,用氯消毒后可形成卤代烃类化合物.据研究该类物质中包括有一些严重危害物,如氯仿对大鼠、小鼠具有致癌作用,四氯化碳具有多种毒理学效应,且可诱发肝癌等.
作者:芮振荣;盛英杰;卢大胜;汪国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高危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无症状体检者中筛查出早期肿瘤患者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题.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单项指标测定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低、漏检率高的缺点,对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宇;李招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实验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标志(HBV-M)和HBV-DNA的检测.以往运用的普通PCR检测只能定性,其后处理过程易导致假阳性污染,且所用的染色剂溴乙锭是强致癌物.因此,普通PCR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FQ-PCR)克服了常规PCR的不足[1],直接检测146份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拷贝数,并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维纲;陈悦;唐漪灵;张静;陈真;陶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人事管理工作通过沟通各类人才与各级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地管理和组织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卫生人事管理干部作为单位、部门的组织者、管理者肩负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卫生方针、政策的重任,其素质与能力高低对于发挥人事管理工作职能,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不重视卫生人事干部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卫生人事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卫生人事管理干部队伍已成为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迫切任务.
作者:黄玮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硒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它既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又可使人、畜中毒.人体发硒与肝脏中硒的相关系数为0.900,与血硒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0.因此,人体发硒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人体硒的状况[1].目前硒的测定方法有二氨基萘荧光法[2]、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2]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2]等.荧光法操作繁琐,试剂需进口且价格昂贵.分光光度法操作繁琐,灵敏度低,试剂不稳定,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线性范围窄,样品用量大.我们所建立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人发中的硒,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并适合于各种生物样品中硒的测定.
作者:李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儿童患上乙型肝炎后,对其今后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自1992年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我国儿童中的乙型肝炎HBsAg携带率有显著的下降[1,2].为了解常州市农村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此,我们于2006年4月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儿童乙型肝炎HBsAg携带状况调查,以期对农村儿童乙型肝炎HBsAg携带情况有一了解,为我市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积累资料.
作者:徐文国;王亚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掌握南通开发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现将南通开发区2001~2005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麻疹疫情和个案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计划免疫年报表,流动儿童数来源于计划免疫调查资料.
作者:崔晓燕;魏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甲型病毒性肝炎曾经是本市高发的传染病,随着甲肝疫苗接种的推广,我市的甲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态势.为了解儿童中甲型肝炎抗体的流行水平,为甲型肝炎的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本次调查.
作者:陈文宇;王亚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有效提高血液利用率,我们对1999~2006年6月,苏州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学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了解南通市旅店业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6年3~6月对南通市区35家宾馆、旅店进行了卫生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有关旅店业的具体要求,结合各旅店的规模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房间作监测点.在监测时注意排除通风走向、层次高低等因素的干扰.
作者:郭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名词同性恋(homosexuality)是由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同性别的人所吸引.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同性恋行为都是客观存在的.早在上个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就经过研究确认,同性恋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不是社会问题,也无法通过强制手段消除.
作者:姚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医院已经成为开展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根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和<上海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无烟医疗机构建设和医院开展控烟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申生;崔红伟;施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验室能力验证又称室间质量控制(PT)[1],是不同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后,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结果、评价实验室能力的过程,即利用不同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2].几年来,我们通过参加不同形式能力验证的实践,总结分析了取得能力验证成功的关键,以及能力验证对于发展新时期卫生检验实验室的意义,促进实验室通过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能力验证来不断提高自身检测水平.
作者:周美玲;蒋红进;石素逸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炎球菌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至今仍为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同时也是细菌性脑膜炎前2位的病因.青少年,老年人及无脾者、慢性疾病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均是高危人群[1,2].肺炎球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抗生素治疗不断有新的发展,但肺炎球菌菌血症死亡率仍没有显著下降[3].
作者:江山;杨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炎球菌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重要病原体,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在美国,肺炎球菌感染所致死亡人数高于任何其他可免疫预防的感染性疾病;而我国每年有250万人患肺炎球菌性肺炎并造成12.5万人死亡(以50岁以上和1岁以下人群为主)[1].目前,肺炎球菌对一种甚至多种常用抗生素出现耐药.因此,接种疫苗以防治肺炎球菌所致疾病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朱继珩;蔡映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炎球菌感染是引起儿童和成人细菌性肺炎、脑膜炎和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而这些疾病是完全可以用肺炎球菌疫苗来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至少有100万小于5岁的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性肺炎.肺炎球菌有90多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有11个血清型引起的肺炎占了肺炎发病人数的72%~83%.而目前上市的23个多价血清型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olysaccaride pneumococcal vaccine,PPV)覆盖了大量的血清型.肺炎球菌疫苗的研制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作者:胡善联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