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影响因子:0.06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4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药文化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中医大辞典》(第2版)明代医史人物辞目生卒补证

    对<中医大辞典>(第2版)中部分明代医史人物辞目生卒进行了补证.考证取材多源自正史实录、明人文集、墓文志铭以及家乘宗谱之类,且提要钩玄,溯源探流,力求补苴罅漏.

    作者:张一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江神子——记柳溪漂流

    浙西山水以东西天目与新安江之间著称,近年由新安江水库而形成千岛湖,更开发出许多新景点.昌化一带引人注目.现在浙江地图上的昌化江,原称柳溪,与从西天目过来的紫溪会合,流经分水,称桐溪;下向桐庐,称桐江,汇入富春江.初时的溪,只是汇合各山涧的浅流,适合漂竹筏而不能行船.即以行船者才能称江.

    作者:李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有诗书气自华——白秀峰杏林诗观赏

    白秀峰是民国时期亳州名老中医.先生非惟医道,救人济世之余,尚不废诗书,每自吟咏,直抒胸怀,不事雕琢,随意中声韵妙出,用典恰到.其医文诗甚多,或咏物言景,或自述赠友,或伤感愁绪,或叹人生况味,遗诗凡百余首.秀峰与施今墨先生有20余年交情,弥足珍贵的还有施今墨所赠绝句一首.文中摘选其七言或五言古体诗20余首,首披于世.

    作者:王化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孔子养生思想探讨

    孔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其养生思想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一生奔波劳碌,屡遭困顿,但他讲究饮食起居,乐而忘忧,有坚强的意志,得以颐养天年.

    作者:沙涛;沙恒玉;刘维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谁道容颜无再少——漫谈中医驻颜术

    驻颜术指的是一系列保持颜而肌肤光洁润泽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术养,药养及食养等手段,以求青春永驻,容光焕发,延缓衰老,甚至返老童颜.驻颜术的目标不仪是健美和养生,还是一种高境界的、精神文明的文化活动.通过习惯性的养颜操作和美容化妆,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振奋人的精神.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见证中医学与国民健康血肉关系的历史符号——《健康长寿与俗谚俚语》导言

    俗语的名称起源很早,其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文化的交流传播密切相关.以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俗语内容非常丰富,并广泛涉及中医学预防,治疗、康复等诸多层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存在结合点

    中医、西医是根植于自己母文化体系内的两种医学体系,二者差异源自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二者在文化逻辑起点上存在着原则性分歧.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看,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环节上,中医、西医不存在结合点;在工程技术环节上,即在临床上,中西医只具有配合作用.

    作者:陈家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定位失衡:现状及对策

    通过哲学审视、政策研究、法律剖析、中医药教育定位的方法,考证分析中医药诸多话语权缺失状况,进而从法律机制和教育教学领域两大区域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作者:李彦辉;陈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专家解析甲型H1N1流感——专访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控专家防治组组长吴银根教授

    千百年来,人类与流感的抗争是一场持久战,流感在世界流行的情况每隔数年都会发生一次,而流感大流行也会反复出现.回顾上个世纪,全球便暴发了三次大流行:西班牙流感(1918-1919)、亚洲流感(1957-1958)、香港流感(1967-1968),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作者:李海英;张旭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西风曾经凋碧树——徐汤苹先生小记

    徐汤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实验针灸学专家,曾协助汤德安教授创立实验针灸学,为实验针灸学奠基人之一.先生幼承家学,聪敏勤奋,曾先后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学习,后调入天津中医学院.性喜阅读,善于思考,晚年主要从事经络的化学研究和刺络放血研究,收获颇丰.

    作者:王广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版刻医药伤单

    存世的清代、民国时期的雕版印刷医药广告,多仿单,少包装纸.医药仿单版印药名、主治、功效、用法、禁忌、价目、店址,标识等,随药附送.典型的医药仿单由立冠、平目、齐身,落足四个部分构成,或其中的两三个部分构成,其精品往往是中国书画、版印艺术的完美融合.其版印艺术的主要元素有:字体采用宋体或其他印刷字体;边栏使用花边;表达吉祥文化内容;双钩印章或书法;双色套印.其书画艺术的主要元素有:字体为体现个性的书法;图画表达意境和笔墨情趣;印鉴用篆体的朱文或白文.

    作者:钱永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建中医的花园

    中医学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程度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如果人类的知识是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园,那么中医很像是它的缩影.如果熟悉先哲留下的中医典籍,就不难体会到这种比喻和表述的合理性,也不难理解中医本来是拥有自己的花园的,但随着我们自己的不重视、不爱护,它渐渐荒芜了.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编辑,重建她是我们一直以来难以割舍的愿望.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朱瀛洲先生处方赏析

    余祖父朱瀛州(1881-1950),民国时期鄂州名医,<鄂州中医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有载.先生名厚泽,号济时,湖北省鄂州市西长岭镇人,三世业医.先生幼承家学,读五经四书.从父葬亭习医侍诊.凡<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及唐<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名著,均作研读.

    作者:朱祥麟;朱寒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说文解字》看汉代医学之概况

    以<说文解字>为材料,考察其<疒部><足部><鼻部><人部><女部><肉部>等部中与疾病、医学相关的文字,并据以分析这些文字所反映出的古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医学发展的情况,揭示了<说文解字>在医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苟国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姜春华捍卫中医和对中医国际化的思考

    当代名医姜春华,治学融贯古今,自成一统;治病重在实效,独辟新见.弥足珍贵的是,姜春华生前为捍卫中医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呵护发展中医的过程中挥洒了不少心血.他主张对误解中医的错误思潮既要迎头拦击,并在舆论中晓之以理.其晚年对开拓中医学术国际化,中医面向国际竞争提出了不少新颖的思路和设想.

    作者:贝润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

    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一书,其中有诗日:惜气有精更养神,少思欲铁劳心.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作者:曾令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