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影响因子:0.06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4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期刊标签:中医学
国际刊号:1673-6281
国内刊号:31-1971/R
邮发代号:4-449
创刊时间:1984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医药文化杂志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论坛撷英、人文新探、海外中医、医疗文化史研究、文献研究、文化广角

杂志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医药文化杂志投稿要求

中医药文化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来稿务必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数据可靠,表达准确,学术思想新颖,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每篇论文应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主题词(或关键词)、正文(包括图)、参考文献。

  2 题名 题名要求简明扼要,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3 作者单位和署名 作者单位和署名应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

  4 摘要 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对文章的核心内容作精练概括。

  5 关键词 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一般为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6 致谢 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但力求文字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

  7 参考文献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识:期刊[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其他未注明者采用[Z]。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

  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章节作者.文题[A].见(In):主编者主编.书名[M].卷(册)次.版次(第一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医药文化杂志影响因子
中医药文化杂志发文量
中医药文化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针灸在美国发展的历程及对海外中医发展的影响

    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已经近半个世纪,近年来在美国取得合法化,并获得独立的职业代码,在美国民众中获得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医在海外发展的可行性.梳理针灸在美国发展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分析针灸在美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其发展的关键步骤,为中医药事业在海外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杨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李时珍三焦理论发微

    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书的研究,阐发其有关三焦的学术观点,有助于学者对三焦理论方面有较全面的认识,对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朱祥麟;朱寒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在《医古文知识》基地上升起中医药文化旗帜——承上启下10年缘兼深切缅怀老社长王若水

    面对《约稿——纪念<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脑海中即刻闪现老社长王若水老师.不知不觉间,他已作古4年了.岁月的流逝,淡薄不了他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我与之正好亲密接触在那中间的10年.1993年初,分管校领导将《医古文知识》划归由本社编辑出版.这样,上海中医药杂志社就有了《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和《医古文知识》三种期刊.记得当时医古文教研所的刘伯阜教授在与我的一次交谈中,建议创办《中医药文化》.我将之转达时任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的王若水老师,一拍即中,原来他正有此想,可谓不谋而合.他顺势将改刊名的事交与我办.我满以为小事一桩,不料,兴冲冲地跑到上级主管部门,被当头一棒——不行.

    作者:任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陶弘景与中古医学的道教因素

    从陶弘景的出身学问说起,指出他是一位博学多知的道教学大家,他“心中恒如明镜”兼修多门方伎,在医学一科上能巧妙把握道教仙法与岐黄医学的内在联系,著书时融会贯通,尽显道教医学风格.汉代以来,以《内经》、张仲景为主体之岐黄学术一直保留征用巫术道法的传统,而陶氏水平高超,著作所述符合实用.随着他的著作的广泛传播,道教因素进一步漫散至医学知识界.故中古医学之含带道教因素,陶弘景是关键人物.

    作者:肖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王吉民、伍连德的《中国医史》

    <中国医史>是王吉民、伍连德两位先生用英文编撰的第一部中国医学史专著,以史学的笔法,广博的原始资料,比较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源流和发明创造,以及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教会医学在我国的概况.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医史学家高度重视,在国际医史界颇有影响.

    作者:萧惠英;陈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图像、物质文化与医疗史

    医疗史研究自2 0世纪初即不绝如缕,尤其近年来成果丰硕.早期的研究,不论中西,皆致力于探讨人类医疗知识的进步历程或著名医家之重大发现.同时,基于传统科技史研究的模式,视医疗专业为一般社会文化的对立面,将探讨医学内部知识和分析医学的社会影响等各种课题,以“内史”和“外史”的范畴分隔开来.

    作者:李贞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近代南通唐闸镇中医药业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在上世纪40年代有18家中药店的南通唐闸镇,现在只有1家药店了,说明中医生存危机十分严峻,扶植中医必须从基层做起,希望引起重视.

    作者:高毓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诗情、画意、墨韵中的医学史——评《中华医药史话》

    评述《中华医药史话》一书,该书以历代名医、重要著作、重大史实为描绘对象,在借用一些名医塑像、遗迹、诗作、手迹的基础上,创作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以缅怀先贤,展现历史,是一本诗情、画意、墨韵浓郁的医学史佳作.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杏苑春来兴正浓

    作者:张苇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患难见深情--苏轼与巢谷

    严格地说,巢谷不算医家.因为有了圣散子方,勉强把他放到医生之列.

    作者: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医药文化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医药文化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baiqian** 的反馈: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医药文化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