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影响因子:0.06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4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药文化杂志   2013年6期文献
  • 现存《永乐大典》医药文化内容初探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虽屡经祝融兵燹、内盗外劫,至今尚存800余卷.幸存于其中的医药文化资料颇为珍贵,这些明代以前的医药文化资料很多为传世文献所无,或比传世文献更佳,其为研究古代医学卫生、文化风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同时又具有辑佚与校勘等重要价值,值得挖掘和研究.

    作者:张雪丹;张如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陈延之及其《小品方》时代考

    考证陈延之生活时代、《小品方》成书时代、《辨伤寒》与《杂病方》分别流行时代及《金匮要略》方剂补遗,在考察仲景著作流传及补充《金匮要略》阙佚上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西夏文“治妇人催生助产婴儿”古方二首考释

    通过破译考释俄藏黑水城西夏文И В Н.6476第6首与第19首“治妇人催生助产婴儿”古方,并检索查阅宋元及以前传世方书中相关治妇人产难方药,认为第6首以“黑豆、麦芽”方药治妇人助产婴儿抄录于宋元及以前传世中医文献,第19首以“骑马助产”的物理疗法催生助产与西夏国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特点有关.经比较西夏医学与宋元及以前传世方书中“治妇人催生助产婴儿”类方药,认为西夏国医疗水平远远低于中原地区.

    作者:汤晓龙;刘景云;张如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文与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初期国文教育之启示

    目前国内中医院校的本科生教育与人文相关的仅存“古汉语通论”“医古文”等少量课程,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明显不足.基于这种现状,通过解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国文教育现状,可以增进对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国文教育情况的了解,启发当代中医药教育.

    作者:王琼;金芷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导引养生法

    阐释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呼吸吐纳、肢体运动、自我按摩导引法,以期证明该书的导引养生理论对研究中医导引理论的源流及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张怡雯;王兴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评系列丛书《名家教你读医案》

    日前,大学同窗江厚万兄寄赠一套其参与主编的系列丛书——《名家教你读医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于我,拜读之余,收益良多,更感慨不已.该丛书分为6辑,均以解放后尚健在的现代中医名家医案为主线,以从名家医案中凝练出的理法方药思路为“课堂”,每辑18课堂,全书共计108课.所涉名家遍及海内各地百余位,所论内容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展卷细读,在汲取名家医案中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同时,也不断品味着该书著者的良苦用心与独具匠心.

    作者:李其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初探

    在我国政府发展战略中,中医药国际化已被确立为我国当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故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以全球视野,在医学多元化背景下,对我国中医药国际化之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及其生态环境展开初步探讨与研究.

    作者:秦倩;王庆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私助人显高风提携后学见真情——记傅维康教授二三事

    1988年末,成都中医学院决定利用学校新建的图书馆九楼空间,建立医史馆,由基础部负责组织筹建人员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其中重要的第一站就是到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当时该馆是全国规模大,藏品和工作人员多,管理较为规范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傅维康教授时任该馆馆长.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福建中医学院“五老”剪影

    能代表福建中医学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水平的,恐怕非学院五老莫属.赵棻、黄宗勖、盛国荣、俞慎初、俞长荣(按出生年月排列)五位教授并称中医学院“五老”,均为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作为群体而言,他们具有名老中医那种仁者爱人、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的共性:作为个人而言,他们各自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各有灵根各自探.我曾有幸随侍左右,或亲聆教诲,或私淑其学.如今,五老均已仙逝多年,但他们的高风亮节、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如在眼前.

    作者:俞宜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读经循古道治病出奇方——记汤液大师刘民叔先生

    刘民叔先生是近代著名中医,其秉承家学,博采众长,以经学之法治医,尤其推崇《汤液经》.寓居沪上,行医济世达34年之久.支持民族企业,探索医药救国之路.注重临床,精通药性,善用经方,为一代中医大师.

    作者:杨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梁漱溟中西医“根本观念”的启示

    在当今学术界,有一个几乎公认的提法:“中国当代三大圣人——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梁先生是三人中活的时间长,也是社会知名度高的一位.他不仅在全国政协会上公开与毛泽东争执,而且是第一个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人称他是“后一个儒家”,对此我并不赞成,因为他三教融通、中西贯通,不能只归属于某一家,他是真正的国学大师.遗憾的是我没能拜见过他,不过我的导师朱伯崑先生经常提起他,北京大学的学兄们常常说朱先生很像梁漱溟.

    作者:张其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沪上气功流派发展的基本特征

    以近现代上海气功的发展及其成果为线索,探讨沪上气功的主要特征.认为这些特征主要有:广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气功功法,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气功科研,建“功”立业、教学为先的人才培养,著书立说、惠泽“功众”的人文气息等,并认为这是海上气功长盛不衰的源泉与动力.

    作者:黄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孟河医派及孟河医派文化

    孟河医派是孟河的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几大医家在清代所创建的一个地方性医派.介绍孟河医派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重点探讨孟河医派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

    作者:郭重威;郭雨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吴谦《伤寒神秘精粹录》写本介绍

    《伤寒神秘精粹录》,一卷,清代吴谦(如敬)著.未曾刊刻,为稿抄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稿抄本丛书》中.抄本无序跋,仅在书名下记有“宛平吴谦如敬公著”.由是而知著作人名吴谦,字如敬,抄书人是作者的晚辈.作者与奉敕辑纂《医宗金鉴》的吴谦,同名而字异.辑纂《医宗金鉴》的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曾任太医院右院判,是人被陈邦贤氏在《中国医学史》中称为与喻嘉言、张璐玉并为清初三大医学家,名著朝野.正是如此,《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以及后来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都在《伤寒神秘精粹录》(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77藏)书名后误写“吴谦(六吉)编”.错在把“初敬”误成“六吉”,指“著”为“编”.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万全《养生四要》评介

    一、《养生四要》是各家养生要法总汇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详细阐述了其养生理念及方法.其养生四要分别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些养生要法,并非万全首创,乃是他在行医及自身修证过程中验证的儒释道易医的养生要法.《养生四要》一书时常引证各家经典,这些经典实为万全养生思想的来源.如《寡欲》一卷开篇论:“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万全分别引用儒、道、易、医理论阐述男女、饮食的注意事项.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作者:范崇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山田业广《金匮要略集注》述评

    山田业广是日本医学折衷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其著作《金匮要略集注》是山田氏担任江户医学馆教习时的讲稿,该书广集诸家之说,推敲折衷,择善而从,每条经文的引注均详略得当,基本涵盖了诸家有代表性的《金匮》注文.《集注》体现了日本考据学者严谨求实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特别在古典医籍教学方面的学术价值尤为突出.

    作者:王晔;张如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药擅能绘红妆——中国传统化妆与医药关系琐谈(下)

    三、胭脂红妆在中国古代盛行不衰,“红粉”也成为女性的代称,而绘就红妆,离不开胭脂.胭脂在古代化妆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不仅用来添加面颊的红润,还用作口红,或者用来调和膏脂或妆粉擦在外露的肌肤上,使之显得红润健康.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1]杨贵妃的红汗即是由于脸部和身上都擦了红色的妆粉所致.关于此类红妆,汉至唐宋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妆粉调和胭脂,可使得其颜色多样,涂敷效果也更加自然.

    作者:张苇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家传与师承——我的学医之路

    我的父亲祝谌予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他不但参与创立了北京中医学院,而且在中医传承及师带徒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课徒方式.父亲“循循善诱、注重思路、严谨细致”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指引我走上了中医之路.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期,百业凋闭,医院也不能幸免,基本无法进行正常诊疗服务,导致大量患者求医困难.父亲因为留日学习西医的原因,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并剥夺了诊病的权利.许多患病亲友有病得不到好的医治,就在父亲下班吃完晚饭后,借口来家串门,让父亲诊病.

    作者:祝肇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王履《小易赋》原文评析(二)

    (四)[原文]:由其显而具见,此形之名;则其实而有阂,此质之评.体取其形貌之可测,躯取其小大之可明.骸义存于众骨,身义取于象形.兹举其概,请言其精.首圆法天,圆奇而特;足方则地,方偶而并.[评析]:本段是对全身各部位名称解说的开头语.以“此形之名”起韵,“此质之评”接韵,意指各名位,既有其名称,又有其实质.“阂”字后原写本有小字注“与碍同”,指阻止、障碍的实体.

    作者:李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漫话“南芪”五爪龙

    五爪龙对于北方人来说可能会比较陌生,而对于广东、广西人会非常熟悉,也许两广人自幼就是喝着五爪龙煲的汤长大的.五爪龙是一味岭南植物,药食兼用,是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原植物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高1~2米的灌木或小乔木,因为叶子开裂像手掌,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体有乳汁,根皮有香气,故名五指毛桃,也叫五爪龙、五指香、佛掌榕、牛奶木、五指牛奶,产地主要在华南地区,长于深山幽谷中,以野生为主.其益气补虚、化湿舒筋的作用早就被当地人认识,所以又被称作土黄芪、南黄芪、广东人参、土五加皮等.

    作者:周计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