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影响因子:0.06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4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药文化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诗情、画意、墨韵中的医学史——评《中华医药史话》

    评述《中华医药史话》一书,该书以历代名医、重要著作、重大史实为描绘对象,在借用一些名医塑像、遗迹、诗作、手迹的基础上,创作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以缅怀先贤,展现历史,是一本诗情、画意、墨韵浓郁的医学史佳作.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两创”方针指导下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以“六养衢江”为例

    “两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方针,探讨在“两创”方针指导下建设中医药文化品牌.从针养、水养、气养、药养、食养、心养这六方面理念所形成的中医药文化养生产业链,分析“六养衢江”品牌的规划与发展思路,探讨中医药发展的新思路,并提出关于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的五点建议,包括紧跟国际形势,关注国家政策,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继承创新结合.

    作者:刘珊;段晓华;于红;罗浩;朱佳杰;张其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裘沛然先生学术思想鸿爪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一生胸怀天下.从医学与人学、中医学发展理念、人文精神、人体的自我调节、养生之道、治病之法等方面,阐述了裘沛然先生的学术思想.

    作者:王庆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道与医术的再探讨——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为中心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医学史的重要篇目,蕴含了司马迁对于“医道”的深切关怀.文中诸多叙述、对话或综论语义双关,借“医道”言“治道”的现象较多.这一现象同样体现在《史记》中《龟策列传》与《日者列传》.前述特点可以归因于司马迁本人对于人事、天道或历史等宏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与先秦时期以来诸子争衡的古典传统密不可分.随着儒学思想定于一尊,以医论道的话语权逐步为儒家士大夫所垄断,医术在内的各类知识退出了“治道”层面,古代医家与医学的“方术”色彩才由此显露.

    作者:徐双;严世芸;陈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推拿功法少林内功之考述

    推拿功法少林内功是推拿学科教学主要功种之一.通过整理推拿功法少林内功的基本内容,从内功推拿流派公认的创始人李树嘉着手,对推拿功法少林内功的源流进行了稽考,否定了与少林武功的直接关系;从传承与功势特征等方面认为推拿功法少林内功与山东济宁李氏查拳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比内功的历史文献,证明推拿功法少林内功属内功功法范畴.

    作者:王聪;赵毅;安光辉;赵吉忠;金道鹏;陆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伤寒直指》同名异书考

    清人强健、余远分别著有医著《伤寒直指》,二书属同名异书.考论强健、余远及其所撰著作,比较两部《伤寒直指》的差异,强健“直指”历代《伤寒论》注释之“是非”,余远“直指”伤寒之证候.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名诗史话

    以文学样式的嬗变为主要线索,回顾药名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药名在诗、词、曲、小说中的运用.认为唐宋时期的药名诗研究较完备,元明清时期发展较少.探讨药名诗经历变化的原因包括文体的变迁、中医药对文学的哺育、对杂体诗地位的评价等,对中医药文化研究增加新的宣传途径.

    作者:刘辛悦;张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汉字文化圈国家春节食俗中的医学理念

    岁时节日是传播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契机,汉字文化圈国家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区域.通过梳理汉字文化圈国家春节代表性食物的食材选择与制作过程,并从“药食同源”的角度阐述春节食俗中的医学理念,认为传统医学理念能够指导日常生活.

    作者:钱钰;刘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一则“丝绸之路”中医药文告看中越医药文化交流

    中医药文告是中医典籍中一类特殊的文献形式,具有较大的功能服务作用,其应用与传播为民众以及流动性较强的商旅提供了地区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为清代丝绸之路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中医药的保障,并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中医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交汇与融合.然而对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中医药文告的内涵与外延鲜有研究.为此,以解读文告《急救立止吐血灵方》为例,以冀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中医药交流之现象.

    作者:马捷;李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丝路医学文明互动融通的路径、呈现及其启示——以敦煌、新疆出土文书为中心

    医学文明在丝路上通过贸易通商、使节往来、文献流布、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宗教传播与民族迁移等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交汇,东西方医学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和发展.这种医学文明的互动融通主要体现在医学融合著作的出现、诊疗技术和药物方剂的运用等方面.但是对于丝路医学文明互动融通的成效要基于资料予以实事求是地评价,尤其是书籍文献传播流布较少,且没有构建起域外汉字文化圈,导致其广度和深度以及影响的深远性皆与东亚医学文明的融通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药文化丝路传播的视角、观点与方法

    中医药文化包括道、法、术三个层面内容,丝路文化涉及中华、印度、阿拉伯、西方诸文明体系,其传播工作乃巨大的文明对话与文化交融工程,需要系统思考相关问题.视角是从当下语境选择的“取景框”,即全球化、多元化与地方性,观点是通过这些取景框观察到的典型事物,如和平、发展与独特性保留;方法则是在上述框架内,针对不同对象做出的传播类型划分,主要有无偿输出、贸易活动与共融共创.合作共赢与合理博弈是中医药与世界沟通的两个基本方面,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平衡点.在具体运行中尊重已有惯例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行不悖,实践优位是其基本原则.

    作者:马晓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三)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黄(瞿卢折娜、胡嘘遮那、卢遮那)和芥子,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作者:陈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粟特僧伽大师医术及其灵异

    僧伽大师为唐初由中亚入华的一名粟特高僧,中宗时曾以国师身份进驻长安荐福寺,以医术高明而名满京城.起初被称之为观音化身、泗州大圣,后被称为泗州佛、泗州文佛、僧伽文佛,逐渐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独具一格.然对其记载多灵异神通,并无其他功德,乃一大奇事.但细究相关文献后,可以看出这一现象不难解释:唐代为西域医学传入的高峰期,中土原本所缺种种医术、医药借由丝绸之路纷至沓来,弥补了中医之不足.僧伽大师长期活动于民间,深谙医术,常常利用粟特医术为人治病,医术又通过幻术而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僧伽大师主要活动以灵异感通出现的原因.

    作者:张田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泰国中医学历教育概览

    中医海外教育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高校的中医院系是中医海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目前,泰国本土8所高校开设了中医本科专业,近10年已有千余人取得了中医专业本科学位.通过了解泰国中医本科教育的基本模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育费用等情况,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为促进中医药教育在泰国的正规化发展、推进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曾钦;孙晓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