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影响因子:0.06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4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药文化杂志   2012年2期文献
  • 《内经》中的古历法学探微

    《内经》中有非常多的古代历法内容,包括百刻计时、圭表测影、正月建寅的计时方法,四季、五季、六季的划分,以及古十月太阳历、阴阳合历、五运六气历的历法模型.通过对对日、月、年、时间节律的认识,为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心华;鲍计章;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络探踪六十——与刘澄中先生关于经脉现象研究的讨论

    2010年秋天,仿佛迎来了关于“经脉”“经络”的讨论、研究的收获季节.先是严健民先生的《 经脉学说起源·演绎三千五百年》一书出版(序见本刊2011年1期),随后是刘澄中先生的《扁鹊经脉医学·经脉现象与经络实质研究六十年纵览》一书也将发排出版,寄来多篇书稿,同样望我能写上篇序.十月份,则是安徽中医学院和经络研究所举行针灸经络研究五十年的纪念活动,让我有机会又一次去了合肥,重温当年开展针灸,经络研究和编写《针灸学辞典》的经过情况.

    作者:李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敦淳之交 师友之缘——傅维康与胡道静结交侧记

    敦厚淳朴,人之美德.人们交往能以敦厚、淳朴相待,实为人生的幸事之一.多年以来,著名医史学家傅维康教授以文会友,结交了海内外许多朋友,切磋学问,交流学术研究心得,不亦乐乎.其中,傅维康与著名中国古典文献学家、中国科技史专家、因校证《梦溪笔谈》而名播中外的胡道静先生( 1913.2-2003.11)的亦师亦友的真挚友谊,是傅维康特别看重的一份纯真的友情,被他视为自己人生的一大收获、一大幸事.

    作者:吴佐忻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健康之道,法于自然——《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养生,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古代称为摄生、卫生.笔者认为,养生的实质就是珍惜生命,怡养人生,具体来说养生就是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十分丰富,归结起来可一言以蔽之:“健康之道,法于自然.”其中蕴含着先哲们的大智慧,足以令人玩味.

    作者: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说“久”解“寿”赋律诗

    医以导和,药以致健.非和无以持久,非健无以益寿.《说文》曰:“寿,久也.”久之与寿,相率为表里,异名而同指者.史传彭祖长寿,春秋八百,《庄子》赞之“以久特闻”.世人多以岁月恒长为“寿”,若藉“久”义解之,又别有深蕴焉.《周礼·庐人》“灸诸墙”郑注“灸犹柱也,以柱两墙间也”,孙诒让正义“柱,今之拄字”;《说文》引《周礼》句而“灸”作“久”.

    作者:王礼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无为旧闻琐话》中的医事琐闻

    邢容钦先生(1922-1989)是安徽省无为县当代教育史上的名师,他一生醉心于教育事业,还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尤其注重乡邦风俗史籍的收集整理,《无为旧闻琐话》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本研究地方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全书一百多例“旧闻”,其中有近二十则涉及中西医方面.这些医事琐闻,对于我们窥知民国时期中国民间的医药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钱之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学与人文:如何相处?——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的讲演

    医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当今人们深切关注的一个问题,牵动着、困扰着广大公众、医务人员和管理者.一、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1.医学从本性上说是人文的美国学者Edmund D.Pellgrino指出:“医学居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人文的科学,经验的艺术,并且是科学的人文.”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医学的人文本性.

    作者:沈铭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有大儒,方有大医

    从中医药学起源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医药学成才的历史人文回顾、中医药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加强传统人文修养与培养现代中医人才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者:李其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德医双修 精试济世——中国古代医家医德伦理思想分类举要

    中国古代医家在传统文化浸润和自身医疗实践的感悟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医德伦理思想.然而这些思想如璀璨珍珠,大都镶嵌于瀚博的历代医家著述中,致使有关传统医德归纳分类的专论文章付之阙如.为此,笔者着力就此内容进行了专门的收集整理与分类研究,并举其十要以飨读者.

    作者:李文彦;叶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亦医亦文刘草窗》一文补正

    《中医药文化》2011年第5期《亦医亦文刘草窗》(以下简称《亦文》)一文,作者据《列朝诗集》《明诗纪事》等文献资料,多有引发,令人耳目清新.笔者拜读后觉得尚有补充和修正,爰举如次.一、“痛泻要方”的名称及其流传刘草窗因通行所称“痛泻要方”而蜚声医林.

    作者:徐慎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精”通天地人——《吕氏春秋》论“精”及其与中医学之关系

    分析《吕氏春秋》对“精”的相关论述,并与中医学理论相联系,认为《吕氏春秋》的“精”理论建立并统摄在“精充”与“精通”的认识中,对中医学的发展亦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姚洁敏;严世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古文博士学位论文概述

    上世纪末,应主编段逸山教授之邀,我参加了高级教参《医古文》一书的编写,受命写成《医古文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一篇长文.该文的写作意在对当时医古文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做个总结,并对全国医古文研究生的培养起到指导作用.该书于200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作者:沈澍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美名闻八桂 大医秀杏林——国医大师班秀文先生的治学之路

    国医大师班秀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中医教育家和壮医药专家,提出从六经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等医学思想.回顾班老的治学心路,有助于了解他的治学历程与学术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中医学者的临床实践.

    作者:周祖亮;戴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让文化回归生活的本位

    文化是什么?中医文化又该是什么?在落实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富国的战略中,这是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自然,谈中国文化就必须立足于中国人自己对它的认知、表达,让文化回归生活、回归自我,而不是将文化说成“一碟菜”或者“一个筐”,让文化固化、沙化、氧化、滥化、泛化、扭曲化和不着边际化.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巨星陨落 山河含悲——怀念文化大师朱维铮先生

    惊悉朱维铮老师走了,犹如天空中的一颗文化巨星陨落,为之深深扼腕.在深切悼念朱老之际,不禁让我清晰回忆起二十余年来与朱老的几个过往片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人作为国内唯一的弘扬中医文化专刊《 医古文知识》(今《中医药文化》)专职编辑人员,已认识到弘扬文化必定要寻找文化大师,否则就难提升杂志的文化品味.

    作者:星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医方真迹看中医的传承

    前代遗留的医方真迹,是存世数量极少的医药文物,十分珍贵.在中医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笺笺一方,保存了当年有关中医、中药、工商、税收、纸张、印刷、书法、患者、医者等等信息.本文仅就有关中医药学传承方面拟作较深入的分析.

    作者:林乾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黄帝内经素问》顾从德本误字举隅

    《黄帝内经》十八卷载名于《汉志》《素问》即其九卷.南朝梁全元起首做注释,惜已散佚不可全见,后经唐代王冰改编、北宋林亿等作新校正,文字上两度迁、改、增、删,虽文辞义理,蔚为大观,然讹误缺漏之处,亦复不少.故就通行本《黄帝内经素问》(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戊武陵顾从德影印宋刻本)中的文字讹误以《黄帝内经太素》及《针灸甲乙经》等为校本,进行校勘,以疏通医文,就正方家.

    作者:张亭立;刘庆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广誉远”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有着470年历史的山西广誉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了“重德贵生”与中医延年益寿注重养生的文化理念,以及儒家文化熏陶下讲究“诚信和义”的晋商文化;它百年传承的厂训昭示了中医药企业的经营理念,其经营模式蕴含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独特的药剂制作技艺承载了道家炼丹术的思想,并在早期的医药广告中显示出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思想萌芽.所以,广誉远的非遗保护对于重建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保护药剂传统制作技艺和濒临失传的道家炼丹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特殊价值.

    作者:程志立;王凤兰;宋白杨;罗琼;何振中;柳长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