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影响因子:0.06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4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药文化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晚清民国时期沪上冬令食疗食养思想探析

    饮食民俗作为民俗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从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对晚清民国时期沪上冬令时节人们食花糕、饮分冬酒、宰猪羊的传统饮食民俗进行考察提示,其饮食活动以食养为主,饮食物多为性温之品,遵循应时而食的原则,体现了人们注重节气养生的保健意识.民俗文化的隐喻思维为我们挖掘饮食民俗中隐藏的医药文化信息及深入了解“冬令进补”理论是如何践行于实际生活中的,提供了另一个研究视角.

    作者:李路广;叶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清代女医顾德华及其《花韵楼医案》考

    晚清女医家顾德华,医术精妙,尤擅妇人痰患,是鲜有病案传世的女性医家.顾氏乃东吴名门,人才辈出.德华一脉属顾氏“六安归吴支”,她与胞兄顾德昌悬壶姑苏,兄妹以“七子山顾”蜚声杏林.顾德华所著《花韵楼医案》,其中一卷为民国《珍本医书集成》收录而广泛流传.探析顾氏成长经历及医案著述,以冀推动这位史上罕见晚清女医的研究.

    作者:钟微;杨奕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简体横排版《老老恒言》文字规范问题商榷

    清代养生类古籍《老老恒言》集清以前养生学之大成,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著作版本众多,简体横排版本是众多《老老恒言》版本中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整理本为例,探讨简体横排版《老老恒言》在文字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因对原文理解有误致选用字词错误、因字形相近造成识别错误、因汉语拼音相近造成输入错误等原文识读类错误,繁体字未改作简体字,异体字未改作规范字,全书用字未统一等.

    作者:吴庆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巫医三题

    在当下的医学界,“巫医”成为一个敏感词,然而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巫医确是一个客观存在.对巫医的历史渊源、巫医与中医的关系、巫医的治病机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李小青;沈晓东;许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

    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黄帝内经》的学术地位及其成书背景,并从成编的时代背景,成书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医学背景等方面予以多维度的审视.

    作者:张登本;孙理军;李翠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近十余年来传统医药文化的研究进展

    随着传统医药保护工作的深入,传统医药文化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检索和梳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近10余年来的相关文献,可以从传统医药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历史与发展现状、传播、传承、实践与应用等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从研究的对象、方法、资料和思路等4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

    作者:张益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近代广州医药老字号调查研究

    近代广州医药老字号是现代中国医药行业历史奠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对近代广州医药老字号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发展概貌,从经营规模与模式、经营产品、经销范围、市场竞争、发展去向五个角度评价其特点.

    作者:崔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宗旨与切入点

    以“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与中医药文化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巧实力,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理想载体.它是在沿线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之间感情与心理沟通的有效方式.提出中医诊所是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进行传播的合适切入点,它与中医药铺、中医药培训等共同构成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系统.后指出鉴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战略意义,必须有顶层设计、机制协调与跨界合作.

    作者:陆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西夏医学文化“多元化”外来因素影响探析

    具有民族特色的西夏医学文化是中华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中原医学、金朝医学、藏医学以及佛教医学(包括古印度“四大”说)等角度去阐述“多元化”外来因素对西夏医学文化的影响,表明灿烂多彩的西夏医学文化,得益于西夏与多民族共存、交流交融,吸纳了周边优秀民族医学文化成果.

    作者:朱国祥;徐俊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五)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尸利沙和阿吒留洒根,并简要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作者:陈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在欧美的创新

    研究中医在海外的发展不应将目光局限在华人群体,从历史上看,欧美国家华人之外的群体在对中医的认识和使用上极富创新和创造性,并非对国内中医的简单“复制”和“粘贴”.从医疗的器物、知识、社会组织甚至艺术领域都能找到大量创新的案例和实物证据.许多有影响力的西方人物也对中医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并不是在极力的模仿“师傅”,而是与当地环境适应或不同领域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创造与创新.故对中医交流和学习是初阶,适应和创新是高阶, “中医西创”可以看做中医在西方传播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作者:吴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海外中医药中心有助于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与推广,介绍了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的意义,分享了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进展,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多方联动布局、形成多元投资模式、充实中医人才梯队、完善考评机制、推动立法、搭建平台、加强团体协作等方式,以期帮助海外中心发展.

    作者:程勇;石云;蔡轶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文化进社区助力中医海外传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个案分析

    中医孔子学院作为重要传播平台,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中医孔子学院以社区为着眼点,在中医文化社区传播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方式上选择融入社区,与不同社区团体携手合作;加强行业联系,实现学校、社区、诊所的三方协同;跟踪媒体报道,综合认识传播宏观环境.方法上重视选材,适时互动;以语言与文化搭桥,减少他者的陌生感;传播中因人制宜,推动多元社区发展.通过总结RMIT中医孔子学院开展的中医文化进社区的策略与方法,进一步发掘中医药文化与当地社区文化的融合点,营造适合中医文化传播的社会环境,以期助力中医海外传播.

    作者:钱敏娟;张艳萍;张宗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志欲大”与“胆欲大”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语见《淮南子·主术训》.此名言实本之于文子.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今有元代杜道坚所撰《文子缵义》十二卷.该书卷七《微明》引老子日:“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员,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旧唐书·孙思邈传》有“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句,将“志欲大”改为“胆欲大”.对此,前人有过议论.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在所著《丹铅摘录》卷一说:“‘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亦出《淮南子》,而孙思邈引之.然‘胆欲大’之语有病,不若‘志欲大’之美也.能欲多而事欲鲜,此句不可少.孔明、思邈同引《淮南子》语,而优劣不同也.”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灸疗器具源流考

    灸疗法历史悠久.通过梳理古代灸疗器具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借用自然器具阶段、借用生活器具阶段、具备专业器具阶段,在不断发展中,灸疗器具的专业性、针对性、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

    作者:曾添成;费琳;张建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