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633
  • 国内刊号:31-1285/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380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基础医学
解剖学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P2X2受体在大鼠胃肠系统肌间神经节中的分布

    目的:研究P2X2受体在大鼠胃肠系统肌间神经节中的分布,为研究ATP作为神经递质对胃肠道肌间神经节节细胞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从胃到结肠均有P2X2受体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胃、小肠和结肠分别约60%、70%和50%的肌间神经节节细胞为P2X2受体阳性.结论:胃肠道系统多数肌间神经节节细胞都能通过ATP受体特别是P2X2受体对ATP产生反应.

    作者:向正华;康志敏;蔡文琴;Geofrey Burnstock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内膜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内膜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双肾双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于7 d、30 d、90 d处死动物,取大脑中动脉始段,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高血压组7 d内皮细胞肿胀明显,细胞膜呈虫蚀样改变,胞质内空泡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呈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内弹力膜肿胀,可见较多的空泡,局部增厚,与内皮细胞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核周隙增宽;30 d内皮细胞和内弹力膜的变化与7 d相似,肿胀略有减轻,但内皮细胞伸出伪足伸入内弹力膜形成的肌内皮细胞样连接多见;90 d内皮细胞肿胀较7 d、30 d减轻,但线粒体肿胀更加明显,而且数量增多,可见散在的糖元颗粒,另外,内皮细胞间连接破坏明显,失去正常的形态,内弹力膜肿胀减轻,但仍可见空泡样改变,而且局部变薄,内皮下间隙增宽.结论:高血压大鼠脑动脉内膜结构的改变存在从水肿、肿胀减轻到结构性破坏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是其在高血压晚期发生脑卒中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沈伟哉;郭国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鼓室管上隐窝的胚胎发育

    目的:观察管上隐窝和该区域重要结构的胚胎发育特点和局部解剖关系.材料和方法:取胚胎12~35周的胎儿颞骨标本48侧,采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两种方法.结果:(1)管上隐窝出现于胚胎第20周,胚胎第28~31周基本发育完成.(2)骨帘、鼓膜张肌半管、鼓膜张肌和听小骨韧带在胚胎20~28周以后发育迟缓.(3)面神经管水平段到胚胎32~35周时仍未骨化完全.骨帘参与构成面神经管水平段外侧壁的一部分.结论:管上隐窝是临床上隐藏病变的部位,其毗邻结构有面神经、硬脑膜和耳蜗等,耳显微外科手术中应避免损伤这些结构,以免造成并发症.同时,切除骨帘是建立上鼓室通气和引流的理想通路.

    作者:陈心华;郑鸣;康仲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及终末的正常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颢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顶叶约半数的NOS神经元直接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枕、颞叶中约三分之-的NOS神经元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而NOS阳性纤维多且密集成网状,额、顶叶的终末数量明显多于枕、颢叶,其中6%~7%的阳性终末分布至血管壁.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参与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作者:王生福;凌树才;童鑫康;王鹤鸣;姜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海马毛细血管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海马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糖尿病组(12只,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治疗组(12只,给予部分成模大鼠长效胰岛素2-3U/日治疗,使血糖低于10 mmol/L),于成模第3月末及第6月末灌注固定取脑,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毛细血管.结果:糖尿病大鼠海马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与周细胞退变.6月组病变较3月组更显著,各治疗组改变较轻微.结论:糖尿病可导致大鼠海马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延缓其发生.

    作者:张松筠;杨晓红;张庆九;刘文淑;杨天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虎纹蛙消化道两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目的:研究虎纹蛙消化道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5-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十二脂肠密度高,直肠其次,食道低.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胃体,小肠各段亦有少数分布,直肠和食道中没有.结论:虎纹蛙消化道5-HT和SS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多种动物相似.

    作者:张盛周;吴孝兵;陈壁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MR结合转基因技术促血管生成的形态学实验

    目的:观察机械性透室壁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MR)管道内转入VEGF基因后血管再生与重建的形态学效果,并探索TMR结合转基因技术的新方法.方法:利用高速空心钻头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TMR,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实验组的心肌管道内注入编码VEGFcDNA质粒;对照组仅做单纯机械性TMR.动物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法,对照观察两组TMR管道内血管再生与重建状况.结果:实验组管道内新生小血管的密度/数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机械TMR管道内注入VEGFcDNA质粒后能有效地促进其血管生成,机械TMR结合转基因技术促血管生成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机械性TMR.

    作者:张晓东;黄秉仁;王冬;李若凡;程效东;刘克;曲彦明;徐达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神经元NF-kBp65和谷氨酸的表达.结果:(1)TNFe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2)ACM作用15 min即可诱导神经元NF-kBp65的核表达,30min达高峰,180 min恢复至对照水平;(3)ACM作用60min可使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持续至240min.结论: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谷氨酸等可溶性物质使神经元快速激活、兴奋性升高.

    作者:赵珠峰;刘庆莹;朱长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红藻氨酸诱发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FOS蛋白、GFAP与TH的共同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变化的时空效应及与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关系.方法:以红藻氨酸诱导大鼠复杂部分性发作为癫痫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显示癫痫发作后30 min至6 h不同时点延髓内脏带区域同一部位FOS蛋白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与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c-fos表达与GFAP阳性细胞分布基本一致,且癫痫诱发后30 min 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FOS阳性产物1 h开始增多,3 h达高峰;部分FOS阳性神经元为TH阳性,周围有GFAP免疫反应产物包绕.结论,在癫痫病理状态下,延髓区域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略早于神经元,二者不但分布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信息通讯,形成神经元-胶质细胞复合体,共同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作者:田国红;段丽;饶志仁;黄远桂;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单钠对其脑钙结合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对脑钙结合素(Calbindin-ID28K,C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29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设3 g/kg BW和1 g/kg BW两个剂量组,生后第3~9天经腹腔注射MSG,对照组设实验对照(注射生理盐水:12 ml/kgBW)和空白对照,至满10周龄时4%甲醛灌注固定,取脑作冰冻冠状切片进行钙结合素的免疫组化反应.计数各组大鼠丘脑、下丘脑、海马、及大脑基底核等脑区钙结合素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发现钙结合素能神经元分布数量具有脑区差异,且新生期注射谷氨酸单钠可使成年后某些核团的钙结合素阳性神经元增多.结论:表明钙结合素能神经元可抗谷氨酸神经毒性.

    作者:金凤霞;刘英发;史玉兰;白文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FGF和EGF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体外培养胚胎神经管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2天大鼠胚胎神经管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bFGF组、EGF组、bFGF+EGF组及对照组:培养过程中观察干细胞的生长,培养2小时做nestin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培养第5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况.结果:取材细胞大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各实验组均可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组化中,EGF使神经干细胞增殖成团,增加GFAP的表达(P<0.01);bFGF能明显增加NSE及GFAP的表达(P<0.01);两种因子联合应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比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EGF和bFGF两类生长因子均能促进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在分化方面,EGF倾向于诱导干细胞增殖并向着胶质细胞分化,bFGF则诱导干细胞分化成更多的神经元.

    作者:孙晋浩;杨琳;高英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干扰素a-2b对增生性瘢痕HLA-DR和CD1a分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a-2b对增生性瘢痕HLA-DR和CD1a分子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例增生性瘢痕(HS)和6例正常皮肤HLA-DR和CD1a分子的分布及密度,观察干扰素a-2b治疗后HS HLA DR和CDia分子的变化.结果:(1)HS组织表皮HLA-DR+LC的数量806.67±101.72个/mm2和表皮CD+1aLC的数量700.00±108 82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510.00±45.07个/mm2,521.24±57.87个/mm(P<0 05).(2)HS组织HLA-DR分子在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异常出现.(3)干扰素a-2b治疗3 d时HS表皮HLA-DR+LC及CD+1aLC的数量分别为283.34±73.12个/mm2,220.00±83.92个/mm2,7 d时516±49.67个/mm2,589.10±108.82个/mm2,干扰素a-2b治疗后HS表皮HLA-DR+LC及CD+1aLC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HLA-DR和CD1a分子数量的增加提示HS和K局部组织可能处于高免疫应答状态;(2)干扰素a-2b可能通过抑制HLADR和CD1a分子降低HS高免疫应答的状态.

    作者:陈东明;王琦;鲍卫汉;徐少骏;贾铁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活血及补气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药(水蛭)、补气药(人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二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活血组、补气组和补气活血组,用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再灌注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2 h再灌注22 h的脑细胞凋亡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凋亡率很低(0.8%±1.02%),缺血对照组的凋亡率显著增高(13.8%±1.41%),活血组(10.2%±1.34%)、补气组(10.4%±1.02%)和补气活血组(9.40%±2.30%)的凋亡率均低于缺血对照组.补气活血组的凋亡率与活血组和补气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活血药(水蛭),补气药(人参)均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动物脑细胞的凋亡,补气活血复合制剂的协同作用不明显.

    作者:林志芳;马文领;张峰;曹翠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

    目的:探索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方法:应用龙桂开浸银法对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各部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显微观察测量.结果: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贲门及以下所有消化管.胃、十二指肠与小肠末段分布密度较高.在胃主要分布于胃腺粘液细胞之间或其附近,其它部位分布于粘膜上皮和肠腺,其中十二指肠始端肠腺内有高密度分布小区.嗜银细胞常有突起,细胞形态与其所在位置有关.嗜银细胞可见向消化管腔或其周边释放嗜银颗粒的现象.结论:嗜银细胞在消化管的两端分布多而中肠少,其形态可能与其所受挤压情况有关,其体积与其分布密度呈正相关;嗜银细胞的分泌物或通过消化管腔液发挥作用,或通过旁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作者:楚德昌;邓振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扬子鳄大肠和输尿管的神经肽分布

    目的:观察扬子鳄大肠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输尿管的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分布.方法:免疫荧光方法.结果:扬子鳄大肠的NPY和VIP免疫反应(NPY-and VIP-immunoreactive,NPY-和VIP-IR)阳性神经纤维皆呈弯曲的细线状,主要位于粘膜下层,其次为浅部肌层,且在粘膜下层NPY-IR神经纤维交织成密集的神经丛;VIP-IR神经纡维在粘膜下层构成稀疏的网络状.输尿管的SP免疫反应(SP-immunoreactive,SP-IR)和VIP-IR神经纤维均呈点线状;其中,SP-IR神经纤维位于外膜层,较稀疏,VIP-IR神经纤维位于肌层,较密集,纤维间可见两个近似圆形的VIP-IR阳性神经细胞体.结论:扬子鳄大肠和输尿管分别存在有NPY、VIP和SP、VIP神经分布.

    作者:黄学应;沙素红;韩卉;江家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雌激素α,β受体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α,β型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β)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结合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果:人胎盘及培养的人胎盘绒毛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均呈雌激素o,β受体免疫反应性,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定位于胞核内,细胞质为阴性.结论: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存在雌激素α,β受体,这为研究雌激素对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功能调控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孙岚;陈亚琼;吕葆真;黄威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扬子鳄卵巢内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和P物质的分布

    目的:观察扬子鳄卵巢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P物质(subtance P,SP)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卵巢内的VIP免疫反应(VIP-immunoreactive,VIP-IR)阳性神经纤维呈波浪状,部分包绕卵泡,大部分交织在卵泡间血管周围,并构成较密集的网络;SP和NPY免疫反应(SP-and NPY-immunoreactive,SP-和NPY-IR)阳性神经纤维均为点线状,主要沿卵泡间血管周围分布,其中,部分NPY-IR纤维也构成较密集的网络.切片中均未见到三种肽能神经元的细胞体.结论:扬子鳄卵巢内存在有VIP、NPY和S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主要位于卵泡间血管周围.

    作者:黄学应;沙素红;韩卉;江家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上颌窦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拟建立急性上颌窦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窦口的阻塞和致病菌的毒力在急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第一天,阻塞单侧窦口,对侧做假手术.次日,注入0.5ml 108 CFU/ml肺炎链球菌悬浮液.第五天处死动物、观察、分离培养细胞、取材和制作切片.结果:阻塞上颌窦口和注入肺炎链球菌的联合组,鼻部症状明显;进食量减少;鼻窦粘膜水肿、微红,具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微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肺炎链球菌的重新分离培养率为100%(与其余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1).而仅阻塞上颌窦口或仅注入肺炎链球菌或假手术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胞培养率也低.结论:窦口的阻塞和致病菌的毒力是上颌窦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其中,窦口的阻塞起着关键性作用;联合阻塞窦口并注入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能较理想地建立急性上颌窦炎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杨晓煜;郑鸣;康仲涵;吴小茜;张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形态学与临床意义

    目的:为指导介入治疗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方法:对500例因原发性肝癌等疾病行介入治疗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插管造影的DSA图象进行分析.结果:腹腔动脉开口96.4%位于T12~L1椎体平面,开口朝上占49.6%,水平开口25.6%,开口朝下24.8%.腹腔动脉呈典型分布占89.4%,变异10.6%.肝动脉呈典型分布占72.8%,变异27.2%.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62.4%,直角13.0%,锐角24.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82.4%,直角6.0%,锐角11.6%.脾动脉常见形态有上弧型、水平型、横S型、下弧形等,回旋型及波浪型少见占6.7%.结论:熟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与变异,才能确保肝胆胰脾胃疾病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杨业发;程红岩;徐爱民;陈栋;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简称糖网病),早期视细胞(视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病变,为糖网病光感受器功能障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1月(DM1)、3月(DM3)和6月(DM6).按60 mg/kg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每组12只,取大鼠视网膜透射电镜观察.处死前每月测血糖和眼底镜检查1次.结果:病程1个月:视杆、视锥细胞的外节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略有扩大,椭圆体内中心粒和纤毛仍清晰可见,线粒体规则的排列在周围.病程3个月,视细胞外节膜盘间隙明显扩大,纵横交错,排列紊乱,并发生局灶性断裂,椭圆体内有部分线粒体肿胀、脱嵴.毛细血管扩张,神经纤维中心微管也有水肿.病程6个月:视细胞外节内膜盘断裂溃变,颜色淡,并出现许多泡沫状结构,椭圆体内的线粒体变小,排列不规则,有的脱嵴、水肿,毛细血管已有部分由扩张转为狭窄.结论:糖尿病早期毛细血管由局部扩张转为狭窄,视网膜因缺血、缺氧的加重导致视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并随病程的进展而加重.

    作者:陈瑞华;陈振斌;陈少强;黄焱;朱学军;张更;黄登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基于网络的颅面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颅面部组织的三维图像,并进行虚拟解剖.方法:2例人头面部Light-SpeedCT扫描的原始数据,经对原始图像传输,读取后,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行的三维重建软件对其进行重建和解剖虚拟.结果:重建出的颅面部图像逼真,分层显示,能任意角度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和恢复.同时能三维显示切除的组织结构.结论:实现了颅面部组织在Internet网上的重建和解剖虚拟,为计算机辅助解剖提供一条新的软件系统.

    作者:李文生;杜文健;宋志坚;赵淑民;左焕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种CAI课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人体解剖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传统授课过程主要是教师的讲解、板书加挂图、模型、标本展示.在课堂上,标本、模型无法近观,多数学生无法看清,分离的标本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人体器官的毗邻关系及整体协作性,因此教师的讲解很难形象、确切地描绘出人体这样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后来我们利用投影机、录象机和彩色电视显微镜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显著不足.

    作者:钱关泽;刘莲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解剖学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程,受医学教育者的专业培养对象、学生程度、教学环境、业务素质的不同,设立不同层次的解剖学重点教育,供他们在短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现成的、较丰富的、实用性较强的解剖学知识,为广大患者扎实的工作,尽快发挥每位学生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尽早达到联合国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四项基本思路的要求,为新世纪的医学界做出巨大贡献而努力奋斗.根据作者多年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体会,就解剖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浅述自己的看法.

    作者:阿布拉·买买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联会复合体的硝酸银染色技术

    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前期Ⅰ出现的一种核内非永久性细胞器,与同源染色体联会、交换、重组、分离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研究联会复合体是通过减数分裂前期细胞连续超薄切片进行三维重组.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观察细胞数目有限,不仅不能用光镜观察,而且在一张超薄切片上不可能观察到一条完整的联会复合体,更谈不上一整套联会复合体.

    作者:牛新华;高宗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鼠阻力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musclecells,PASMGs)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阻力性肺动脉管径小、管壁薄,使得阻力性PASMCs的分离和培养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试图找到一种简单的获得高纯度PASMCs的方法.

    作者:姚小鹏;王皓;倪灿荣;李强;刘忠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异位及肾门并血管变异一例

    解剖一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右肾及右肾门、血管均异常.1右肾呈卵圆形,与右肾上腺分离,上端平第3腰椎体下缘,下端平第5腰椎体下缘,肾大长度为8.71cm(上下),宽5.84cm(左右),厚2.67 cm(前后).2肾门朝向前方,肾窦呈菱形,肾前方可见三条沟,内侧沟起于肾窦的内侧角,斜向内上方,与肾的长轴呈38.3℃夹角.

    作者:向世强;别业红;胡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额缝二例

    作者:阿布拉·买买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穹窿下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穹窿下器属于感受性室周器官,缺乏血脑屏障,可能是外周免疫信息进入脑内的窗口之一.为证实这一观点,我们观察了在外周致敏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情况下,即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脑室面的形态变化.

    作者:曹翠丽;杨天祝;朱望东;马常升;李学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浙江省解剖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国解剖学会期刊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